幼儿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物体大小、长短的不同,并能按大小、长短给4个物体排列顺序。
2、有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3以内的大小比较。
物质准备:
教具:四条大小不同的鱼。
学具:剪下《幼儿用书》(P13、14)大小排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长短不同的纸条若干,排序板。幼儿用书(P7),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鱼儿快乐游。
1、教师出示四条大小不同的'鱼: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出示排序板:鱼儿要去参加游泳比赛,要求它们有顺序地排成一条线。请幼儿来帮小鱼排队,并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排队才能有顺序呢?
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将小鱼排在排序板上,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说说小鱼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这样排队,还能怎样排队页时有顺序的呢?再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去比赛:请幼儿将小动物按大小顺序在排序板上排队。
2、纸条比长短:请幼儿将4根长短不同的纸条在排序上有顺序地排列。
3、找一找: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7),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请找出最大的动物,并将它圈起来;找出最长的动物,并在最长的动物旁边打√。
三、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的操作活动,请幼儿说说按什么顺序排列物体。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幼儿数学教案2
【教案目标】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案准备】
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水果、蔬菜图片若干、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3、操作册。
【教案过程】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
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幼儿园教案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三、游戏“捉迷藏”。
1、教师蒙上眼睛,幼儿分别在床下、桌下躲藏,教师找到谁,谁就说他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再请幼儿互相找,互相说。
2、小动物捉迷藏。
教师摇铃鼓,幼儿将动物卡片藏起来,然后说一说把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了,(育儿天堂 )要求幼儿用方位词表达,比如:枕头下面、被子下面、床的上面、椅子下面、桌子下面等。
四、分组活动。
1、做《操作册》第59—60页的活动。
2、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五、活动评价,表扬做得又快又正确的幼儿。
这是一篇不错的幼教人员写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的内容,主要描述了幼教工作中幼儿园小班数学图形教案反思等内容,希望读者能有所收获,如果大家有任何相关总结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下面进行交流,更多的.几篇差不多的优秀教案文章推荐给你,小班数学教案2的形成,幼儿小班数学课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小班数学教案。
幼儿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乐与参加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有颜色标记的鱼缸3只 钓鱼工具人手一套 每人一个小篓 3种颜色、大小不同彩色鱼若干(红黄绿 3种)钓鱼池的场景布置
猫妈妈的头饰 小猫胸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老师戴上猫妈妈头饰当猫妈妈 幼儿戴上胸饰当猫宝宝
一、幼儿闭上眼睛做睡觉状
老师:宝宝们 起床了(听音乐做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宝宝们 你们饿了吗 ?(饿了)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宝宝和妈妈一起到外面去钓鱼好不好?
幼儿边听音乐边钓鱼
(领幼儿到鱼池的场景布置,让幼儿自由钓鱼。钓到的鱼放在小篓里,等鱼池里没有鱼了让幼儿回到座位上坐好。)
老师: 鱼池里的鱼都钓完了,我们回家吧。带领幼儿回到座位做好。(把鱼竿收起来放在小椅子下面)
老师:宝宝们真厉害,钓了怎么多的鱼,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好吗?
请个别幼儿拿着自己的小篓上前说说你钓了些什么样子的鱼,它们是不是一样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 红、黄、绿、)(还有什么地方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请幼儿把大的'鱼给妈妈吃。
老师:小鱼太多了,我们先把它们养在鱼缸里好吗?
(出示有颜色标记的鱼缸3只)(红、黄、绿、)提问:这个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这个是什么颜色啊?
今天妈妈要来考考宝宝。妈妈要请宝宝把小鱼按照它们身上的颜色,把它们送到一样颜色的鱼缸里。
幼儿操作活动
那就请宝宝轻轻地把小鱼送到鱼缸里,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了。
请你们看看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哇,宝宝可真棒啊!把红的鱼送到了红色的鱼缸里,把黄的鱼送到了黄色的鱼缸里,把绿的鱼送到了绿色的鱼池里,真厉害!
妈妈现在给你们每个宝宝一条鱼 你们自己出去玩,可以和别的宝宝互相说说你的小鱼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尝试按一定顺序点数树叶,在操作中感知数量的对应。
2、乐意分享各种数数的方法,用语言简单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请幼儿上前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互相试试别人的好方法)。
活动准备
树叶贴画、落叶、笔、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我眼中的落叶老师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捡了许多落叶,你在捡落叶时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或是新的发现吗?
(二) 数美丽的落叶
1、集体欣赏树叶画
导语:我们来变个魔术,把许多落叶变成一幅美丽的画。
提问:落叶会变出一种有秋天特点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2、个体尝试数树叶
要求:这幅“螃蟹画”中有几片树叶呢?请你仔细数一数,把总数记录在横线上,可以
用数字卡片,也可以用笔写下来。
观察与指导:幼儿数树叶有哪些方法?是否记录总数?
3、分享交流
提问:这幅树叶画“螃蟹”中有几片树叶呢?你是怎么数的?按什么顺序?
落叶照片
1、集体欣赏树叶画
提问:现在落叶变成了什么?
2、个体再次尝试数落叶
要求:每种图案用了几片落叶?请你按一定的顺序再来数一数,把总数记录在横线上。
(三)幼儿和落叶做游戏
要求:我们来个游戏“数落叶”,请你仔细数数图片上有几片树叶,并跑向贴有这个答案的地方。游戏观察与指导:观察幼儿点数情况,分享彼此点数方法。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还存在很多不够好的地方。
我们在数第二幅落叶贴画时,当孩子们已经数清楚每个小画面中落叶数量,开始数画面中落叶总数的时候,我预设给孩子们积累的是接着往下数的方法。这部分我处理的过于着急,感觉是告诉孩子们怎么接着往下数,而不是通过孩子们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得到好方法。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运用到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时,孩子们都没有运用到这个数数的好办法。
此外,尝试计算教学后,我在追求自身回应清晰、有条理的同时,也一直追求活动的`“趣味性”,今天的活动,也有这方面的思考。从今天的活动现场来看孩子们在活动中都很投入、很放松,在每个环节中都保持着热情,但活动的“热”度好像还欠缺一些,我想这与活动本身的设计是有关系的。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要更多地站在孩子们的需要上来思考各环节的设计。
幼儿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知3以内的数量,尝试对3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归类。
2、在观察图片和提问的引导下,探索用点卡表示实物的数量。
3、喜爱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花的图片6张,其中数量为1、2、3的花朵两张;--1、2、3、的点卡片各一张,分类和底板。
2、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套实物和点卡操作图片,分类盒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图片数量,认识点子标记。
1、师:小朋友看这儿有什么?每张图片上有几朵花?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
2、师:请小朋友说说哪些花是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把一样多的`花把它们放在分类盒的一个格子里。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他们都是几朵花?
4、师:(出示点子标记)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
5、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上来拿一张点卡去找和它一样多的花做朋友。
二、幼儿操作活动。
1、花儿朵朵:
师:(出示点数卡片和花朵图片)小朋友看!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花朵图片,还有一些点子卡片。;本文现在请小朋友先数图片上花朵的数量,然后将一样多的花朵放在一起。最后请小朋友选择点子卡片来表示有几朵花。
2、给点子找朋友师:(出示操作材料)小朋友看!这画面上有什么?先点一下每样物品有几个,再用连线的方法将和点子一样多的物品连起来。
三、交流活动:找一样多师:现在看着画面说说和一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2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3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
师:小朋友们都能找到他们的朋友真聪明!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能说出、找出与球体、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各样的形状[2-57]
2.皮球1个,圆柱体可乐罐2个,圆纸片和长方形纸片各1张。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玩呀?
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通过观察、比较、感知什么是球体、什么是圆柱体。
(1)让幼儿说说自己发现的秘密。
(2)比较圆纸片和皮球,了解球体的特征。
教师:你们看,这张纸和皮球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圆纸片正面看、反面看都是圆的,而从侧面看过来是扁扁的,
球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3)请小朋友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地球仪、汤圆、圆的糖果等)
(4)出示圆柱体可乐罐。
教师:“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5)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教师: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大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可乐罐,
我们用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两头的圆比较,得出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结论。)
(6)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教师: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请小朋友在篮子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几个圆柱体变成1个圆柱体?
(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接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
(7)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圆柱体的
(日光灯管、水果卷糖、焰火筒、鞭炮、管状积木等)。
3.趣味练习
课件-各种各样的形状
仔细找一找都有哪些不同的形状?
图片中球体有几个?
图片中圆柱体有几个?
长方体有几个?
4.结束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再去找找看,
还有哪些物体是像球体的,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
幼儿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杯子各10个、小桶和筐20个、记录单、标记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沙吗?是怎么玩的?玩沙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运沙的游戏。”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这个游戏中每个人用杯子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表格,记录每个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师:“请你们和好朋友互相说说运了几次。”
师:“谁来说说和好朋友一起游戏后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都是用一个杯子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手抹平)。
师:“如果每一次运的沙一样多,两人运的次数会一样吗?怎样才能每次运的一样多呢?”(示范)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幼儿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师:“这次大家发现如果每次都装满抹平,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用小工具来运刚才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师:“现在,这里有大小两中杯子,你们猜猜用小杯子去运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请你们去试试。”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运的次数少,数据小,小杯子运的次数多,数据大。
5、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杯子运的次数少,小杯子运的次数多。今天,运了一天的沙也累了,我们回去休息吧。
幼儿数学教案8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解释其意义。
1、依次出示实物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用
自己的语言讲出图意。(用三句话讲述)例: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3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2、小兔去拔萝卜,先来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图片)问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加号含义)之后,一只小兔的'回家吃饭了,这时还剩几只?如何表示?(减号含
二、实际运用。
教师利用手上乒乓球及苹果,让小朋友巩固对加号及减号的理解
三、游戏“猫捉老鼠”
游戏背景(老师讲述):小猫家里没有粮食了,小猫很饿的,因此他决定要出去抓老鼠。
游戏过程:老师与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圈而坐,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在圈外丢手绢扮老鼠,手绢被丢到老师背后的时候老师起来抓老鼠(引入加法的概念)。之后老师要吃小老鼠,吃掉一个,再吃掉一个(引入减法的概念)。老师与学生轮流换当小猫。
四、引导学生看图列式。(老师出示相关卡片,引导学生列式。)
五、分组比赛“看哪组列的对”
老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列式,作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颗红苹果。
六,教师总结
幼儿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创设一个鱼塘情境;
2、制作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大小不一的鱼若干;
3、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的.小盆各一只;
4、小猫头饰一只;人手一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老师饰猫妈妈,小朋友饰小猫在睡觉。猫妈妈说:“天亮了,公鸡叫了,我的宝宝快起床。”小猫一起叫着“喵喵¨¨”,并奔跑到妈妈身边。
2、猫练本领。(运动觉感知)
(1) 妈妈布置任务及要求:妈妈先和小猫一起说儿歌小猫小猫喵喵,蹲在地上吃小鱼;小猫小猫喵喵,站起身来伸伸腰;小猫小猫喵喵,跟着妈妈做游戏)。
(2) 接着妈妈说,小猫做动作(如:我的小猫叫三声,我的小猫拍两次手,我的小猫蹲五次,我的小猫走一步,我的小猫转两圈,我的小猫跳四下等)。
(3) 练本领。第一次要求:妈妈说慢一些,小猫可以数出声来;第二次要求:妈妈说快一些,能干的小猫不数出声来。
(4) 小结。表扬小猫有本领。
3、小猫摸鱼(视听觉感知)
(1) 妈妈交代游戏内容:我们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妈妈带你们去鱼塘摸鱼。
(2) 提出要求:请小猫听妈妈敲小铃的次数去摸鱼,摸好后,看清鱼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
(3) 小猫摸鱼。妈妈敲小铃,让小猫听铃声摸鱼并学习检查。检查顺序:先请妈妈检查;接着和伙伴相互检查;最后请小猫自己检查。
(4) 小结。夸小猫真能干,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宝宝。
4、小猫摸奖品。(触摸觉感知)
(1) 发奖品。妈妈给每位宝宝一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请小猫把眼睛闭起来,摸摸袋中有多少食品。
(2) 一起分享食品。
幼儿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幼儿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外型似房子关的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年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铅笔、人手一份;
3、20xx年年历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T: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三、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
20xx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
20xx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0xx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20xx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20xx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
3、幼儿尝试在年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五·一、六·一)。
附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上点儿,每座有30个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人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幼儿数学教案12
水果丰收了(计算)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学习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能用完整的话表达。
4、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篮子五只(上面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点子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摘水果。
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1)师: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师:我们一起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一个你喜欢吃的水果。(幼儿摘水果)
(3)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有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二、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
(1)开来几辆汽车?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你想让你的水果坐哪一辆汽车呢?
(2)为汽车编号。
(3)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三、游戏:摘水果、送水果继续进行一次。
师:呀!树上还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把它们都摘下来运出去,好吗?这次小朋友可以摘一个水果,也可以摘两个水果(幼儿摘水果)
(1)你这次摘的是什么水果?上面有几个点子?
(2)请小朋友将水果送到相应的汽车上去,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乘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3)幼儿运水果。
师:“我们要把汽车上的水果运回去,谁愿意来做1(2、3、4、5)号车上的司机?我们也该乘车回家了,(老师示范乘车方法)看一看你拿的是点子几,就乘几号车,小朋友赶快上车吧!(检查是否乘错车)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幼儿数学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白板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蓝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出示图一(见光盘录像,下同),教师边在白板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蓝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蓝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蓝色变浅)在蓝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蓝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分别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蓝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蓝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组织幼儿表扬自己。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蓝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蓝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白板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出示图一(红圈里2人,蓝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务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注意语言提示的变化。)
师:你们太厉害啦,这么难的任务都能完成,心里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幼儿数学教案14
活动要求:
1、进一步巩固6以内各数的加减运算,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2、通过情景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相互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书一本,画有实物的卡片若干张,音乐。
2、每人一套1-6的.数字卡片及+、-、=符号,一张大灰狼的涂色纸(分成四份),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出故事。
师:小白兔被大灰狼抓走了,我们一起想办法,动脑筋,救出小白兔。但在营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吗?(有)好,我们出发。
二、(看第二页)选择小路20xx复习6以内各数的组成。
师:我们来到了交叉路口,该走哪条路呢?瞧,这里有个指示牌,要我们完成这些数的组成,它就告诉我们走哪条路。(如图1)
(幼儿接龙回答各数的组成,完成后画外响起告诉我们走哪条路。)
三、(看第三页)过城门20xx看图列式,并能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城门前)可是城门关着,要想打开它,必须为这些图片列出算式。(如图2)
(教师口述各题,幼儿用数字卡片摆出算式,并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小朋友真聪明,列出了所有算式,你看城门打开了,我们赶快走吧。(教师操作打开城门)
四、(看第四页)踩木桩过河20xx将算式中的错误改正。
师:你们看,大灰狼就住在河对岸,但是狡猾的大灰狼在过河的木桩上设置了陷阱,每个木桩上都放了一道错的算式题,我们只有将错改正才能安全过河。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请个别幼儿操作)(如图3)
师:你们真棒,错误都改正了,现在我们可以安全过河。
五、(看第五页)涂色找出大灰狼20xx,进一步巩固6以内各数的加减运算。
师:大灰狼的家到了,可是它却躲起来了,那让我们齐心合力把它找出来。现在我们分四个小组,每组桌上有一张纸和一个数字,纸上有许多算式,请你把得数与桌上的数字相同的空格涂上颜色,涂完后四张图画拼起来,到时大灰狼就会出现。(如图4)(幼儿分组操作)
六、赶走大灰狼,救出小白兔。
师:你们看大灰狼出现了,我们用石头将它赶走。(幼儿扔纸团)
师:大灰狼逃了,小白兔得救了,我们将它送回家吧。
全体幼儿在音乐声中簇拥着小白兔出教室。
幼儿数学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三:活动流程
1:引入活动;游戏:“猜猜我是谁”;观察有条纹小熊的卡片;集体游戏;个人操作。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走丢了,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四)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幼儿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10-10
幼儿园数学教案11-07
幼儿园数学教案08-06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2-23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06
幼儿园数学教案15篇09-12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8-0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09-09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0-26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