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时间:2021-08-13 14:02:1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迁移已有经验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图片和老师的动作记忆歌词。

  3、体验与同伴结伴表演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

  T: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玩吧!

  二、新授歌曲

  1、范唱,熟悉歌词

  T:很多小动物到了冬天都会冬眠,那今天我们来看看又有谁要冬眠了?

  T: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幼儿说内容,老师出示图片)

  2、巩固歌词

  T:真有趣,原来冬天到了,小青蛙就怎么样拉?

  T: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说说这件有趣的事好吗?

  T:我们都会说了,那能跟着音乐一起把它唱出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3、提取学习策略

  T:小朋友们今天真能干,都能记住歌里唱了什么,那你们是怎么记住的呢?

  T:那好,现在就用一个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住歌词,再来唱唱好吗?看看这个

  方法好不好,是不是真的能帮助我们记住。

  三、结束舞蹈

  T:很快,冬天就要过去了,小青蛙们就都会从小屋里出来了,他们有又能开心的和好

  朋友们在一起玩了,小青蛙们让我们一起出来玩玩吧!

  T:小青蛙们玩的开心吗?让我们去换个朋友再玩玩吧!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感受大鼓的声音是重重的、小铃的声音是轻轻的。

  2、尝试用较有力的声音和较轻的声音分别表现大鼓和小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鼓一面、小铃一对。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走步》。

  幼儿听进行曲音乐走步或拍手。

  2、教师出示大鼓,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大鼓的声音的怎样的?

  师敲击大鼓,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3、教师出示小铃,引导幼儿观察小铃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小铃的声音又是在怎样的呢? 师敲击小铃,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4、欣赏歌曲《大鼓和小铃》,并理解歌词内容。

  师范唱歌曲《大鼓和小铃》。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感受大鼓和小铃不同的声音特点。

  师再次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大小不同的声音、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铃。

  5、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其中“咚咚”、“叮叮叮”的部分。

  6、分组演唱歌曲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听辩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的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2、小仙女头饰一个,音乐盒一个,配班老师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听音乐:

  教师以小鸟姐姐的身份:“今天,小鸟姐姐请来了一位美丽的客人——小仙女,小仙女带来了一个漂亮的音乐盒,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听听音乐盒里的音乐。”

  二、跟着音乐走:

  “音乐盒里的音乐好听吗?”

  “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让小仙女带我们到森林去玩。”

  三、玩玩游戏:

  1、“谢谢小仙女带我们来森林,一起说再见。”(小仙女“再见有什么事就大声喊我。”)

  2、玩拉拉手的游戏,中途老师说天黑了,小动物将头饰拉下遮住眼睛。教师引导幼儿想想回家的办法。(是谁带我们来的森林?)

  3、请小仙女用她的音乐盒带我们回家:“小仙女,小仙女,快来帮帮忙。”

  4、小动物们遮着眼睛听着音乐回到了家,拉开头饰一起说:“谢谢小仙女,再见。”(谁帮助我们回的家?我们是听着什么回家的?)

  游戏重复3次后,请个别幼儿来扮手持音乐盒的小仙女。

  四、结束活动:

  “想不想再玩一次游戏?那我们去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小动物们”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进来,并能够较准确地听辨声源的位置。但孩子们只能听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听出音的高低位置,这有待于我们以后的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根据幼儿情况设置三个或四个音源让幼儿听辨,加大了声音的干扰,为听辨制造更大的困难。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迁移已有经验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图片和老师的动作记忆歌词。

  3、体验与同伴结伴表演的快乐情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

  T: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玩吧!

  二、新授歌曲

  1、范唱,熟悉歌词

  T:很多小动物到了冬天都会冬眠,那今天我们来看看又有谁要冬眠了?

  T: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幼儿说内容,老师出示图片)

  2、巩固歌词

  T:真有趣,原来冬天到了,小青蛙就怎么样拉?

  T: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说说这件有趣的事好吗?

  T:我们都会说了,那能跟着音乐一起把它唱出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3、提取学习策略

  T:小朋友们今天真能干,都能记住歌里唱了什么,那你们是怎么记住的呢?

  T:那好,现在就用一个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住歌词,再来唱唱好吗?看看这个方法好不好,是不是真的能帮助我们记住。

  三、结束舞蹈

  T:很快,冬天就要过去了,小青蛙们就都会从小屋里出来了,他们有又能开心的和好朋友们在一起玩了,小青蛙们让我们一起出来玩玩吧!

  T:小青蛙们玩的开心吗?让我们去换个朋友再玩玩吧!

  活动反思:

  今天我选的这个活动是“冬天到”主题活动中的一节音乐活动。“小青蛙打呼噜”这个活动中的青蛙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个小动物形象,而歌曲中表现了青蛙冬眠的事情正好符合现在的季节特点,又丰富了孩子的科学常识。

  我对这个音乐做了修改,是因为在备这节活动的时候我发现“闭上眼睛打呼噜”这句最后一个字是2拍,然后紧接着就唱象声词“呼”了,比较赶,不太合适小班幼儿进行,所以我把这个字加了2拍,为4拍。试教结束后就发现歌曲唱的好象没有结束的感觉,原来整首歌曲成了单小节,所以就又加了一个“呼”,加强了歌曲的完整性。孩子的参与和积极性都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会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学学小企鹅。

  ⒈冬天来了,小朋友你知道什么动物不怕冷吗?(北极熊、青蛙、蚂蚁、企鹅)对了,企鹅!播课件。那我们一起来学可爱的小企鹅吧!

  ⒉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企鹅摇摇摆摆的动作。

  二、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⒈看了小电影,你知道小企鹅长得什么样?谁能用小电影里的话说一说?(小小企鹅,穿着黑袍,白白肚皮,走路摇摇。)

  ⒉小企鹅生活在哪里?(南极)那里的气候怎么样?(很冷)对,冰天雪地,可是小企鹅怕冷吗?(不怕)(恩,冰天雪地,快乐舞蹈,不怕寒冷,真勇敢)

  ⒊完整地跟着歌曲节奏朗诵歌词2~3遍。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一遍。你觉得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欢快地,活泼地)那我们也要用欢快,活泼地声音来演唱哦!

  2.幼儿跟着教师学唱歌曲。(教师的声音响亮一些,孩子的声音轻一点)

  3.幼儿再次学唱歌曲,要求教师的声音轻一些,孩子的声音稍微响亮一点。

  4.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

  四、给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

  1.看老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会怎么做呢?让幼儿说一说哪些动作是适合表演小企鹅的,为什么?

  3.选择好的小企鹅的动作,跟着老师一起边唱歌边表演。

  4.选择四个方向边唱歌,边表演。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要求做动作,并享受表演的乐趣。

  2. 能根据故事中脚印的特征进行两两分组。

  3. 能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脚步声。

  4.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设置森林的情境;

  2. 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脚印若干;

  3. 各类乐器若干;

  4. 录音机、《小矮人与大巨人》的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要求做动作,并享受表演的乐趣。

  难点:能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脚步声。

  活动过程:

  一. 讲故事引出主题

  故事:最近,森林里出现了许多奇怪的脚印,据森林研究所的小动物们说,这些脚印来自森林里的小矮人和大巨人,小矮人又矮又小,小小的脑袋,小小的手,小小的脚,走起路来很轻很轻“犀犀嗦嗦”,大巨人又高又大,大大的脑袋,大大的手,大大的脚,走起路来“咚咚咚咚”,科学家们想研究这些森林里的客人,想请我们这些小小侦察员先去找一找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踪迹。让我们出发吧!

  二. 找脚印

  1. 教师带领幼儿乘飞机

  幼儿排在教师身后,手搭在前一人的肩膀上,做各种飞行的动作。“不好前面有气流”,带领幼儿做左右摇摆状,“大家快坐好”引导幼儿蹲下,“不行,气流太强 ,我们还是先找个地方降落吧”!

  教师带领幼儿走到大巨人的脚印边。

  2.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巨人

  “看,这是什么?”(脚印)“是谁的脚印?”“这么大,说不定是大巨人的”。“这些脚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大巨人的?你们猜猜大巨人到底有多高多大呢?”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大巨人。

  3.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矮人

  “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看看,有没有小矮人的脚印,让我们轻轻的走,当心吓坏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

  翻过山,跨过沟,掂起脚尖轻轻的走路。

  “咦?这个地方怎么什么都没有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做左右看状)“哦,有小脚印,是谁的呀?为什么?你们猜猜小矮人到底有多矮多小呢?”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小矮人。

  三. 将脚印分组

  “那你们能猜到这里一共出现过多少大巨人和小矮人呢?”

  引导幼儿根据脚印的大小颜色进行两两分组,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大巨人和小矮人。

  四. 用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脚步声

  “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发现了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踪迹,我们乘上飞机回家吧。”

  科学家来了(另一名老师扮演色科学家手拿各种乐器上场)“小朋友,听说你们在森林里发现了许多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脚印,那你们知道他们走路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请你们用我手中的乐器敲打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乐器敲打出大巨人和小矮人的脚步声,并说说为什么。(例如:用铃鼓,用手掌敲打铃鼓,发出“啪啪”的声音,代表大巨人的脚步声,而轻轻摇晃铃鼓,发出“沙沙”的声音,代表小矮人的脚步声。)

  请幼儿先操作,教师指导,然后再进行总结,请个别幼儿敲打。

  五. 跟音乐做大巨人和小矮人结束

  师:“听,多好听的音乐,让我们跟着一起动起来。”

  教师和幼儿听音乐,扮演大巨人和小矮人,做变大变小的动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大巨人和小矮人》是一节音乐健康活动,主要通过游戏、声音、乐器来感受乐曲的强弱、上行与下行的变化。在活动的开始我用情境创设的手法带坐飞机孩子去旅游,在旅游的途中我们碰见了大巨人、小矮人,在这充分运用幼儿的肢体语言进行大与小的诠释,再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来感知乐曲的强弱以及上行与下行的变化。整个活动中体现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原则,活动气氛轻松自由。总的来说,这次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快乐的气氛,幼儿能快乐大胆地表现,获得了快乐。幼儿似乎掌握了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了良好的唱歌习惯,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了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儿对小矮人和大巨人音乐不同的力度也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我用铃鼓让幼儿进行歌曲表演唱,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幼儿的情绪高涨,部分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舞蹈,赋予了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 、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 、能在音乐戏剧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担当一个角色,边唱边进行表演;

  3 、在律动表演《爷爷、爸爸和我》时,能配合音乐模仿在生活看到的或体验到的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的走路的姿态及神态,体验x— 、x 、x三种节奏的不同长短。

  4 、在音乐戏剧表演和律动表演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配合,并体验到与他们合作表演的快乐。

  重点:

  1 、在律动表演《爷爷、爸爸和我》时,能配合音乐模仿在生活看到的或体验到的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的走路的姿态及神态,体验x— 、x 、x三种节奏的不同长短。

  2 、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难点: 能在音乐戏剧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担当一个角色,边唱边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 、教科书、钢琴;

  2 、课件、录音机、磁带、小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生问好。

  二 、听赏《小鸟》 《狮王》:

  1 、导入:

  “今天老师想跟大家讲一个《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2 、歌曲学唱。

  1) 教师示范唱歌曲。

  2) 全曲听唱法进行教学,教师在全曲演唱时,学生可以边听边击拍,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

  3) 引导学生把握念白部分的节奏,要轻声念白,象唱歌一样念白。

  3 、歌曲的感情处理。

  第一乐句描绘几只小青蛙四处找家的情景,演唱时轻快活泼。

  第二、三乐句采用念白的形式写成,声音要自然、明亮,切忌喊叫。

  第四乐句表现了小青蛙找到家时的快乐心情,演唱时亲切欢快、充满安全、幸福的感觉。

  3 、音乐戏剧表演。

  1)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以分组表演为基本组织形式。

  2) 学生自己报要担任的角色。

  4 、全班同学音乐戏剧表演。(展示课件里的背景画面,学生随着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还尝试了音乐戏剧表演,大家的表演非常的到位,效果很好。”

  小班音乐活动:小青蛙的家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会用轻轻的声音唱歌。

  2、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歌曲。

  3、体验小小期待的紧张与惊讶。

  【活动准备】

  蛋壳状的套盒能放入套盒中的小绒鸡、小绒鸭、小绒鸟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蛋壳”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1、出示“蛋壳”,引出歌曲。

  指导语:“我有一个神奇的小蛋壳,能变出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会变出什么吗?”

  2、教师一边范唱歌曲,一边变出一只小鸡。(1—4小节将蛋壳放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随节奏指蛋壳。5—8小节神秘地将蛋壳打开用两只手捂住。9—13小节将变出的小鸡展示给幼儿看。),变出后幼儿学一学小鸡叫,做一做小鸡的动作。

  3、教师再一次范唱,变出另一只小动物,变出后,再学一学其叫声和动作。

  二、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变换各种不同的动物,并尝试演唱。

  指导语:“你们想变出什么小动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

  三、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知道这是一个神奇的蛋壳,是会和小朋友玩游戏的蛋壳。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青蛙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2、探索小青蛙轻快地跳跃和连贯地游水动作。

  3、在学小青蛙跳时,保持动作的合适力度,在游的过程中注意与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青蛙跳和青蛙游水动作的图片各一张。

  2、录音机、音乐磁带、指挥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玩具青蛙,问:谁来了?小青蛙有哪些本领?

  2、出示图谱,让幼儿说说图上的青蛙在干什么。

  3、看图谱模仿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二、随音乐的节奏指图片并道白

  1、看老师指图,合拍的道白。

  2、师生共同随音乐的节奏边看图边道白。

  3、个别幼儿做小指挥,其他幼儿边看图边跟着音乐道白。

  三、学做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1、随音乐用拍腿动作来模仿青蛙跳,用游水动作来模仿青蛙游水。

  2、教师弹奏曲谱,在座位上练习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3、找空间,随音乐进行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四、创编其他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1、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跳,那些小动物会游泳。

  2、按照幼儿的回答,听音乐做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声音都惟妙惟肖,孩子们的表演都棒极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幼儿在学歌过程中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这样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及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和锻炼。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0

  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

  2.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

  3.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

  准备:

  1.乐器:木鱼,铃鼓,鸣蛙筒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讲述歌曲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奏乐曲,请幼儿学一学小乌龟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自己有什么感觉啊?“

  幼儿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节奏两遍。

  3.引导幼儿感受图谱,将图谱转化为身体动过。

  教师:“我们来看着图谱做一做身体动作。“

  4.引导幼儿进行配器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将图谱与乐器匹配,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介绍蛙鸣筒。

  5. 看教师指挥,按顺序集体演奏。

  教师放慢速度演奏乐曲的旋律,幼儿学习迅速的对教师的身体暗示做出节的反应。

  6.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听辩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的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2、小仙女头饰一个,音乐盒一个,配班老师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听音乐:

  教师以小鸟姐姐的身份:“今天,小鸟姐姐请来了一位美丽的客人——小仙女,小仙女带来了一个漂亮的音乐盒,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听听音乐盒里的音乐。”

  二、跟着音乐走:

  “音乐盒里的音乐好听吗?”

  “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让小仙女带我们到森林去玩。”

  三、玩玩游戏:

  1、“谢谢小仙女带我们来森林,一起说再见。”(小仙女“再见有什么事就大声喊我。”)

  2、玩拉拉手的游戏,中途老师说天黑了,小动物将头饰拉下遮住眼睛。教师引导幼儿想想回家的办法。(是谁带我们来的森林?)

  3、请小仙女用她的音乐盒带我们回家:“小仙女,小仙女,快来帮帮忙。”

  4、小动物们遮着眼睛听着音乐回到了家,拉开头饰一起说:“谢谢小仙女,再见。”(谁帮助我们回的家?我们是听着什么回家的?)

  游戏重复3次后,请个别幼儿来扮手持音乐盒的小仙女。

  四、结束活动:

  “想不想再玩一次游戏?那我们去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小动物们”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进来,并能够较准确地听辨声源的位置。但孩子们只能听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听出音的高低位置,这有待于我们以后的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根据幼儿情况设置三个或四个音源让幼儿听辨,加大了声音的干扰,为听辨制造更大的困难。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2

  设计意图:

  《小乌龟爬呀爬》是小班小朋友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爬行小动物,所以,设计了一节综合活动,整合了科学、健康、音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音乐游戏的从不同方向培养孩子对爬行的兴趣,以及根据音乐节奏快慢做出不同的反应。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练习乌龟的动作,体会爬行的快乐。

  3、能根据节奏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反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练习乌龟爬行动作,体会爬行的快乐。

  活动难点:能根据节奏快慢迅速做出反应。

  活动准备:

  音乐、铃鼓、图片、二次自制彩色乌龟壳、狐狸头饰、草地。

  活动过程:

  1、师幼互问早上好,以围坐形式,用音乐的方式进行问好。

  2、组织小朋友站队,排火车,开火车去草地上玩,好朋友小乌龟在草地上等着小朋友呢!

  3、组织小朋友围坐,今天来玩一节和好朋友小乌龟有关系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开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乌龟。

  4、引导小朋友先看看小乌龟。

  5、启发式进行提问:你们看看小乌龟可爱吗?喜欢吗?你们知道小乌龟喜欢吃什么?老师告诉你们,小乌龟喜欢吃小鱼,下虾,肉肉,水果,蔬菜,可是,我们家里养的小乌龟呀就喜欢吃乌龟食,水果和蔬菜和肉肉,在大海里生长的乌龟呀,就可以每天吃到新鲜的小鱼,小虾。老师在告诉你们呀,为什么这几天老师没有喂小乌龟吃东西呢。只是换换水,因为,小乌龟进入冬天就开始冬眠了,什么都不吃了,开始睡觉,只需要帮乌龟换换水就可以了。大大的乌龟看圈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了

  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哦,小朋友会爬吗?来快来学一学呀。

  乌龟还有一项本领就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呀,就会把头和腿都缩进乌龟壳里,小朋友在学一学遇到危险的乌龟的样子。点评,都很好!

  6、教师分别说慢,快的儿歌组织幼儿进行慢、快爬的练习。

  7、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分别感受音乐的慢快。(慢的音乐拍手、快的音乐拍腿)。

  8、玩音乐游戏:狐狸和乌龟有序的给小朋友带上漂亮的彩色乌龟壳,告诉小朋友危险就是狐狸,狐狸听说幼儿园里小乌龟可好吃啦,所以就要吃你们,但是呀,老师的身边就是安全的地方,当音乐慢慢响起的时候,小朋友就怕慢一些,当音乐快乐,小朋友就爬的快一些,当狐狸来了,小朋友就快速的爬到老师的身边就安全啦。让狐狸给抓住的小乌龟呀就要给狐狸唱歌才能解救。

  活动反思:

  《指南》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活动室里动物角饲养的小乌龟是幼儿每天接触的好伙伴,也是她们的最爱,很多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喜欢围在哪里观察小乌龟,并模仿其爬行,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差,动作不够平稳,灵活和协调,思维活动具有具体的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中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产生兴趣,并结合《指南》中三周岁的发展目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供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我尝试将运动领域的内容与其它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利用观察法、模仿法、情景法、游戏法等教学手段组织本次活动,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其中,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幼儿体验模仿参加小乌龟爬行的乐趣,锻炼和提高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同时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发育等问题。

  本节活动的重点让幼儿练习了乌龟爬行动作,并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反应,幼儿们在教学活动当中,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的模仿,积极地参与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情景和游戏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回顾反思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幼儿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只要正确运用方法,在活动中加入创新意识,敢于尝试就一定会成功的。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3

  幼儿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小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对成人的依赖思想重,为了让孩子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班的几位老师常常哼唱着歌曲,营造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我们发现班里的'孩子很喜欢听老师唱歌,更喜欢模仿,但由于年龄特征,在活动中的随意性较大,特别是不会控制自己声音的大小,常常会大声的叫喊,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控制自己声音的大小。

  2、学唱歌曲,乐于参与歌曲表演。

  活动准备:

  大猫、小猫手饰人手一份,歌曲磁带,录音机,泡沫塑料地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和孩子一起进行寻找游戏,激发兴趣,参与活动。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教室里藏着一样东西,我们一起去找出来,一人找一个,大家要悄悄地去找,千万别让它跑了!好,开始行动。

  (二)基本活动:

  1、集中注意力,进入主题。

  师:你们真棒,把找到的东西举起来让我看看。我们来坐起,看看里面是什么?(注意孩子“猫”的发音)

  2、启发想象,进入主题。

  (1)这两只小猫长得不一样啊?(启发孩子说出“一只是大猫”、“一只是小猫“。)

  (2)大猫和小猫的后面有根橡筋?(引导孩子套在手上。)

  (3)嘘――听!两只猫在唱歌(听磁带《大猫和小猫》歌曲)。

  3、教师范唱,孩子听。

  4、孩子跟唱,教师注意听孩子的发音,并给予指导。

  5、孩子集体唱。教师以动作给予提示。

  6、游戏:大猫和小猫。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7、多种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不要重复,可以用手的高低动作、声音的粗细、体态动作的不同进行游戏。并对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8、活动小评。

  活动延伸:

  把大猫和小猫的手饰带回家教爸爸、妈妈唱歌和表演。(让孩子进行复习,让家长和幼儿互动起来,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参于的活动。)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4

  今天我选的这个活动是“冬天到”主题活动中的一节音乐活动。“小青蛙打呼噜”这个活动中的青蛙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个小动物形象,而歌曲中表现了青蛙冬眠的事情正好符合现在的季节特点,又丰富了孩子的科学常识。

  首先我对这个音乐做了修改,是因为在备这节活动的时候我发现“闭上眼睛打呼噜”这句最后一个字是2拍,然后紧接着就唱象声词“呼”了,比较赶,不太合适小班幼儿进行,所以我把这个字加了2拍,为4拍。试教结束后就发现歌曲唱的好象没有结束的感觉,原来整首歌曲成了单小节,所以就又加了一个“呼”,加强了歌曲的完整性。

  在今天的活动过程中我一共有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律动复习”是让孩子有个对音乐唤起的过程,通过听不同的快慢间奏,用自己的拍手点头动作和音乐一起玩游戏。

  第二个部分也就是活动的主要部分“学习歌曲”,在这部分里面,我采用的是直接范唱歌曲,让幼儿通过倾听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范唱时我注意到了给孩子的第一次应该是清晰完整的,所以我采用了清唱的形式,让孩子听清楚歌曲里面唱了些什么?再通过孩子反馈歌词,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巩固熟悉歌词,也给孩子一个成功感的体验。学习方法对每个孩子都是收益的,于是我在学习歌曲这个部分中加了一个提取学习策略的环节,让孩子清楚的了解和知道自己或者同伴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来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在鼓励孩子一遍一遍进行演唱的时候,我用手去摸那些唱的、参加的投入的孩子的头,加强和孩子之间的亲近,减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三个部分“结束舞蹈”中,由于一节唱歌活动,孩子们一直坐在椅子上,所以我选择了孩子结伴舞蹈的形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也有个放松。而“青蛙大嘴巴”这首歌曲又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所以孩子的参与和积极性都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小小班音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1.小班音乐活动《袋鼠》教案

2.小班音乐教案

3.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蚂蚁搬豆》

4.跳到这里来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5.小班音乐活动小小的船教案

6.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小乌龟的旅行》

7.小班主题活动小仙女送花教案

8.《小麻雀》小班教案

9.音乐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