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

时间:2021-07-14 09:10:11 教案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的方法。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对于冬季这个季节来说同学们应很熟悉,现在也即将进入初冬,请你用一句话来描绘你眼中的冬天,(凛冽的寒风、白雪飘飞……)是的,在许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词,但是作家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他笔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悟把握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2、带着以下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把握语气、语速、语调等)(投影,指导学生把问题带入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⑴ 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是个宝地?

  ⑵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⑶ 请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明确:

  ⑴ “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征,济南的冬天与北京、伦敦、热带相比无风声,有日光,日光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水,像在小摇篮里。

  ⑵ 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里的山水,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泛绿的水。

  课堂小结:文章与北平、伦敦、热带作比,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细致的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处处渗透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赏析、探究(四人一组讨论)

  指导读2~5节(投影出问题)

  1、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

  2、细读第3节作者的写景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把你刚才划出的喜欢的句子读几遍,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

  1、阳光照耀下的山—温静或暖和、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或淡雅;水—绿。

  2、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为了突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细致的描绘薄雪下的山之美,依山写景从上到下的描绘,如把山坡上的斑驳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使山活了起来;把夕阳照耀下的粉色薄雪比喻为害羞的少女:“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我们带入想象联想的境界,使事物具体形象可感。

  3、示例:

  ⑴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其形态活灵活现。

  ⑵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水有了灵气,更为了突出写绿。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如此的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山水。

  四、拓展延伸

  请用你的笔勾勒出你对家乡冬天的感受。(多角度)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读写一体,一篇小作文。)

  五、作业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提示:简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介绍老舍及其笔下的冬天,查阅一下资料)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山

  温晴

  水

济南的冬天教案2

  【教材分析】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⑴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⑵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

  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⑴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⑵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⑶ 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⑷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⑴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⑵ 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明确:

  ⑴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⑵ 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

  ⑴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⑵ 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⑴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⑵ 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⑴ 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⑵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⑶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二点补充】

  〖时间安排

  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山景 的

  冬 ──无重雾(宝地)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济

  天 南

  与热带比 水色──绿。

  ──无毒日 城外的远山──淡雅;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济南的冬天教案3

  设计理念

  《济南的冬天》是语文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依据课标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设计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整节课采用对话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运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

  3.仔细揣摩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生动准确、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

  4.学习文章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几幅照片,让学生欣赏。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照片,请仔细观赏。看完了告诉老师,你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最想说句什么。

  从学生的多数回答中教师及时提取信息并适时导入课题。

  谈话:这些照片是昨天老师备课的时候在网上看到的,照片拍摄的是20xx年济南冬天的景象。在爱好摄影的人眼中济南的冬天是这样的,那么在著名作家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老舍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出示课题,请学生们齐读课题。

  二、交流作者情况

  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作家老舍的资料,现在请大家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作者简介课件,以示重点和补充。

  三、谈话归纳学习要求

  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学习,谈谈应该怎样阅读一篇文章。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既然是“自读”,就要求自己“会学”并且“学会”。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学生可能会说要读会每一句话,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告诉学生做到了以上这些还只是“基本读懂”,要想“真正读懂”,还必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到会用”。“读出自己”就是让自己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理解,是欣赏,是联想,是想象。“读出问题”就是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去发现,去推敲,去质疑,去批判。“读到会用”就是把从文中学到的遣词造句的方法用到自己的说话和写作当中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小声读、大声读等。教师提醒学生用工具书查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2、说理解的话。教师问: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知道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晴天时的小山像个小摇篮,整个老城是那么温暖安静;雪后的小山是那么秀气;城外远山又是那么淡雅;济南冬天的水不但不结冰,而且那么碧绿、澄清等等。

  总之,通过这样的环节和问题设计,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

  五、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展示朗读。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非常适合有感情的朗读。此环节指名让学生朗读,教师适时的加入其中以示范读。同时让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作出评价。

  2、思考朗读。学生在听完指名读、范读后,诵读的兴趣势必大增,这时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同时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从中收获了什么。

  此环节是最重要的对话、分享环节,“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核心思想贯穿其中。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机进行相关引导。理想的境界是学生和教师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进,同时又不知不觉地引导着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和文本重点的结合点和邻近点(李镇西语)。

  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在布局谋篇时思路清晰,有条有理;景物描写中流露真情实感;语言准确生动、自然朴实。在引导学生感悟、品析时,一定要注意根据课堂气氛与对话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内容和进度,要从学生可能杂乱无章的问题和回答中理出线索,筛选有价值的回答,因而使课堂对话或讨论收放自如,趋于高效。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感受,或者:这篇文章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特点值得欣赏借鉴?)

  六、三读课文,升华感情

  此次朗读实属余映潮先生的“演读”,所谓“演读”就是要有表情的读,声音也要传达出感情。学生在整体感知、品词析句后,再次整体回读,情感得到深化,领悟会更加深刻。

  谈话:听着同学们的侃侃而谈和美味朗读,我仿佛看到大家和老舍先生一起来到了冬天的济南,欣赏和热爱着“济南的冬天”(双关语),让我们带着这种欣赏和热爱之情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吧。

  七、经典析读,仿写创造

  反复朗读、回味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生动准确、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景物的写作特色。用“最妙的是……”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八、作业超市

  教师谈话:学完了这课,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

  教师推荐:

  1、阅读老舍的《一点印象》。首推其中的《济南的秋天》。

  2、搜集一些关于如何写好景物的文章。读一读,试着写一篇写景散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济南的冬天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

  3.细读,分析课文。

  第二课时

  1.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3.反复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作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拨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侯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 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 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 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 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 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出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 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 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 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 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 用自己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 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 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 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 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冬(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5

  《济南的冬天》能把我们引入一个奇妙的冬的世界里。在那里,有阳光,有温暖,有绿草物气息,有笑脸,有蓝天,有灿烂的晚晴……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八、课后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案6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是一个温暖的宝地。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好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三、板书:

  济南的冬天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景物: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绿、清、亮

  3、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4、作业布置:

  (1)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

  (2)复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下一堂课准备听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1)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1)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3)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1)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2)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济南的冬天教案7

  一、导入: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二、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三、初探文本

  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老舍对于济南的感情究竟怎样?这里补充一点老舍的创作背景:任教7年,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山东所作的散文。

  那老舍眼中第二故乡的冬有什么特点,其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速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明确:作者通过对比,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的对比,

  (1)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2)伦敦的阴——济南的晴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总的特点是温晴。

  济南的冬天真的如此温晴吗,在百度百科“济南”词条中有对该地冬季气候的介绍,“常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晴朗是真的,温暖倒不见得。文本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说明“温晴”是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主观体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我们先来看看“温晴”是通过什么写作对象来表现的,思考下作者对写作对象的思想感情如何?(快速浏览)

  作者抓住什么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明确:冬山、冬水。

  那这节课我们仔细学学作者是怎样写冬山和冬水的,本节重点是“品味语言,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作者的感情”。

  (一)共同分析山景

  1、写山的时候,作者写了几种情况下的山?

  三种,分别是阳光朗照的山、薄雪覆盖的山、城外远山

  2、三种情况下的山,你认为写的最妙的是哪种山,说说自己的理解。(自读2、3、4段)

  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通过分析济南的地理位置突出“温晴”的特点。这里老舍抓住城、山、人来写阳光照耀下的山。老舍称济南为老城,对于这一老城,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晒着、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他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把老城勾勒成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表现出作者对老城的喜爱。另外,他把山比作小摇篮,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济南的可爱。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另外,这段中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通过老城、山、人们这三点的写作,我们看出阳光朗照下的山,是可爱的,蕴含的是脉脉深情。(城、山、人,三点)

  城外的远山:全段只有一句话,而且还是个比喻句,作者将城内城外、村庄、屋顶小雪连成一线,视为一体,构成了一张水墨画。它的色彩是古朴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比喻写出了济南的淡雅诗意、来自人间却又远离尘俗。另外文章2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

  薄雪覆盖的山: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那我们来看一看下小雪到底怎么妙。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薄雪覆盖的山,先写山的哪部分,再写哪部分,请快速找出来。

  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越发青黑——青黑怎么理解?(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如果用“扣”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轻盈感,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形态美,轻盈感。白花是什么?(雪)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

  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

  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美丽,盖在山上,像美丽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实际上是雪覆盖不匀,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更能凸显雪的灵性。

  (4)山腰

  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拟人,雪像小姑娘一样娇羞,雪也多情,写出雪的情态。

  为什么是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写出雪柔情万种,生动表现出雪泛出淡粉的娇羞情态。这里微微这个词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够,微微刚刚好写出雪的娇羞的情态。

  小结下:我们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四层次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层次分明,薄雪覆盖下的山,色彩多样、雪态娇羞,

  那这一段山的特点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好呢?秀气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美,那水呢?(速读课文,小组讨论)

  思考:水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不但不结冰,(暖)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文章写了5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作者极力写水绿时,还通过垂柳照影子,透过水往上看,写出水的清、透。

  绿的精神怎么理解?

  明确:水藻在冬天释放所有的绿,这种绿的精神,意味着绽放生机、怒放生命。这么具有生机,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机,是春!那生活在济南的人们是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冬怎能不让老舍喜欢、向往!

  大家觉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怎么样,试着赏析下?

  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四、结语

  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山可爱而秀气,秀美又淡雅,水清亮如水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了济南冬天的温晴。文中老舍以情写济南,以情绘冬日,文中的山水雪木,无一不动情,无一不含情。我们体会到的是老舍对济南真切的情思,感受到的是老舍对济南的温情,热爱与赞美。

  五、课后仿照文章的写法写《故乡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8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说燕京一带冬天雪花的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是描绘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

  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

  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山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1. 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

  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

  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

  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

  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温晴 温情

  山 雪霁初晴 秀丽

  水 空灵水晶 明净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教案9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学生回答:秋)不错,那么我们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啊(四个,春夏秋冬),很好,为了让大家更能深刻的体会大自然的四个季节,接下来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幻灯片放映春夏秋冬四季的照片)这些照片漂亮吗?(漂亮)那有没有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啊?(学生举手发言)

  不错,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老舍先生曾经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他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他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二、解题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著有散文《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等。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老舍先生关于《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吧。

  三、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音频播放:

  (1)播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让学生边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2、注音释义:

  【注音】

  镶(xiāng)

  响晴(xiǎng qíng)

  温晴(wēn qíng)

  安适(ān shì)

  肌肤(jī fū)

  秀气(xiù qi)

  绿萍(lù píng)

  水藻(shuǐ zǎo)

  贮蓄(zhù xù)

  澄清(chéng qīng)

  空灵(kòng líng)

  水墨画(shuǐ mò huà)

  蓝汪汪(lán wāng wāng)

  【释义】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静舒适.

  肌肤:皮肤.

  秀气:文雅;斯文.

  绿萍:一种植物.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

  贮蓄:积;存.

  澄清:水清澈明净.

  空灵:灵活而捉摸不透.

  水墨画:用墨汁画的画.

  蓝汪汪:形容很蓝.

  3、学生朗读

  让同学们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挑选几位同学给大家做个示范,分别朗读文章的第一段、第三段和第五段。

  五、疏通文意,赏析全文

  1、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2、板书:

  济南的冬天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景物: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绿、清、亮

  3、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4、作业布置:

  (1)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

  (2)复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下一堂课准备听写。

  (3)每人回去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济南的冬天教案10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研习、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如果程度较好,可以进一步归纳出课文的主要脉络:

  小山摇篮图

  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雪霁初晴图

  空灵水晶图

  3、学生推荐重点生词。着落、髻儿、镶上、水藻、贮蓄、澄清

  4、小组内交流。

  5、集体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师生展开朗读比赛。

  2、自选段落,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何选读该段。自己是用何种情感朗读的?如何把握的,你认为自己读到了什么。

  3、学生点评。

  4、大家公认的优美段落齐声朗读。

  五、布置任务:

  课下按组分工,搜集资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熟练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文句。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1、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2、互动、研习该句的妙处(修辞、选词)。

  3、小组内形成共识,并推荐出发言的代表。

  4、如果任务提前完成,可以帮助其他组解决问题。

  5、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讨论,教师点拨。

  第一组:预设

  1、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再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整个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北平,没有风声;伦敦,响晴;热带(指新加坡),毒晒;北中国,温晴。对比)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文中的“毒”“响亮”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毒”是厉害的意思,“响亮”一词,一般用来形容声音的宏大,根据上下文判断,在此处是指“晴朗得刺眼”。

  4、想想看,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呢,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呢?

  特点有“没有风声,响晴,温晴。”明确:总特点是“温晴”

  第二小组:预设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阳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第三小组:预设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4、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点拨:

  1、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2、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全段的朗读要求: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5、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6、总结:薄雪覆盖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

  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

  检查: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进行答题。

  ①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②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③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④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⑤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第四小组:预设

  研读第5自然段: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写水色:

  提问]

  三、总结:

  1、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2、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3、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四、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

  1、写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的冬天,并能恰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3、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

  六、附件材料: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济南的冬天教案11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重点)

  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阳光、山、雪、水。

  3.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

  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5.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3.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温晴(对比)阳光下的老城——暖和安适冬天的美景雪后的小山——秀美冬天的水——暖、绿、亮冬天的济南

  第2课时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重点)

  2.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难点)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修辞之美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明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明确:“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明确: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目标导学二:品味用词之美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你指出并具体分析。

  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衬。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等。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让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

  目标导学三:领会情感之美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探究一: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探究二: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目标导学四:写法探究运用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表现出他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你借鉴本文,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不少于300字。

  示例:天气新晴,料峭的严寒,抖落在黄昏里,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空中每一个粒子都染上颜色,流动着,跳跃着,一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酡醉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二、板书设计

  优美的语言山绕老城似摇篮雪染小山如少女雪卧城外似名画清亮蓝汪汪如水晶

  ――→山水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可取之处,本教学设计根据文章的特点,从工具性出发,如体会优美的语句,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在字里行间感受济南的“温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则,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最终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不足之处,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

济南的冬天教案1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景的方法,济南的冬天教案。

  2、领会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3、通过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生动的写景语言。

  4、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景物的写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形象化语言抓住景物特征描绘美景的方法写片断作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作者简介及其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三、听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美景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注意以下字词的正确读音:

  xiānɡ xiǎnɡqínɡ wēnqínɡ ānshì jīfū xiùqi

  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lǜpínɡ shuízǎo zhùxù chénɡqīnɡ kōnɡlínɡ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shuǐmòhuà lánwānɡwānɡ

  水墨画 蓝汪汪

  3、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想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一幅幅美景。

  (过渡)下面,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温晴、慈善。

  四、感知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

  思考: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1)济南的冬天——“温晴”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三组对比是: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突出“温晴”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

  (2)济南的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3)济南的水:岸边垂柳绿萍水藻极写水藻之绿,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写水“不忍得冻上”,具体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继而又拓展视野,将天光、山景、水色融为一体,将济南描绘得明丽多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四、细读课文第三段,说说作者如何形象而有序地描绘了雪后山景的美妙。

  先说写作顺序:第一句先用“最妙”二字概括雪后山景的特点。然后分别描写了小雪下的矮松、山尖、山坡和山腰的不同风景色,基本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再说写法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多用比喻、拟人,语言形象生动。写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的看护妇”,非常贴切,而且新颖;描写山尖上的雪,把它比作给蓝天镶上的“一道银边”;写山坡景象,把那种黄白相间的景色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把山坡本来的面貌比作“山的肌肤”,色彩和形态逼真,富有动感,十分传神;而写夕阳下山腰的雪景,则把山上的薄雪当人来写,说它“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五、从修辞角度欣赏本文的语言美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讨论并归纳:(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六.提问:

  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七.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八、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课后思考题: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本文首先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与北平、伦敦及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温晴”二字,统领全文。在写过对济南的总体感受之后,分别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写济南冬天的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五段描写济南冬天的水。极写水藻之绿,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写水“不忍得冻上”,具体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继而又拓展视野,将天光、山景、水色融为一体,将济南描绘得明丽多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济南的冬天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2.能力方法目标:

  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

  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简介作者并解题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2.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a.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让学生感受一下北国的冬天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形,然后让学生猜想一下济南的冬天该有什么特殊呢?

  阅读注解①

  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阅读全文,同时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

  阅读第一段,找出特点及方法:“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赞美济南的冬天”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率先示范的榜样,有利于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师生互动,展开探究

  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课文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具体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冬天的?

  4.作者描写“山景”和“水色”分别有哪些段落?

  5.老舍的文章中多有亲切优美的语句,同学们能从这篇文章中举出一些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你能看出这句话还有什么作用吗?

  6.这一段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7.济南冬天的山水是美的,那它的水又美在哪里呢?

  四、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济南冬天的山山水水都是美的、可爱的,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吗?)

  1.齐读第三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①.全段的中心句是:()

  ②.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③.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④.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⑤.文中是通过什么方法化静为动的呢?

  【补充:文中三个“好像”,并不都是表示比喻】

  2.朗读指导:这一段不仅要读好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温晴”

  山景和水色

  阅读感知

  统领下文,照应“温晴”这一特点

  小山摇篮图

  “温”“绿”“蓝”——向人们展现的是一幅“空灵水晶图”

  阅读寻找自己喜欢的描写语段,并简述理由

  阅读第三段,品析研讨相关问题

  最妙是下点雪呀。

  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于祖国文字的理解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取题能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

  将修辞这一知识点随课文教学加以强调

  加强朗读指导

  3.这里老舍先生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画——雪霁初晴图。下面我们再次朗诵体味这一段。

  4.济南城山美水也美,它素有泉城的美称。所谓“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对济南的写照。

  这里老师把其它写山景和水色的段落就留给同学们用类似的方法去分析研讨。

  五、揣摩优美语句,品析遣词造句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了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上,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想呼应?

  六、课堂练习(阅读夏沔尊《白马湖之冬》完成有关问题)

  七、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嘎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

 八、布置作业: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白马湖的冬天是多风的……祖国的宽阔辽远,形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眼里不同的冬天,我们的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昵?请以“家乡的冬天”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文体不限。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朗诵体味

  不可以。“没有风声”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a.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是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b.和前文“一个在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阅读夏沔尊《白马湖之冬》完成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之美

  放手自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以致用

  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用词,体味一字传神之效

  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总结回顾,加深感受

  加强写作训练,感受加深家乡之美,从而达到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 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 温

  晴 水 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 蓝

  作业设计

  1、课堂练习:完成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夏沔尊的《白马湖之冬》完成有关问题

  2、课后练习:紧扣家乡冬天的特点,完成以“家乡的冬天”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课件设计

  思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教读本文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选取特别角度描绘冬天的方法,理清线索,理解作者是如何精心炼词造句的。重点赏识课文的意境美,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联想想象思维。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因此在教读中要根据写景散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体味用词之美。品读文中比喻和拟人写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济南的冬天教案14

  学习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从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听名家朗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注音组词: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二、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1.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2.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济 南

  北平(有大风) 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 响 晴 “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 温 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钱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国回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了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三段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 ”比作“白花”;

  二是将“ ”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4.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们要根据此段文字画一幅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读背诵

  (四)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五)水的特点——绿、暖、清亮

  四、再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

  2.通过创设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请闭上眼睛,……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五、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教师结束语: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六、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

  2、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济 南

  北平(有大风) 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 响 晴 “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 温 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暖和安适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 ——小水墨画

  水 ——绿 暖 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案15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 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学重难点:

  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学方法:

  赏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 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1 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2 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三、 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2 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五、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要求:

  1 划出文中涉及的自然景象,比较后得出结论:文中对哪三种景象着墨较多?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五、 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作必要板书。

  参考板书: 济南的冬天:暖、秀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暖——不结冰

  水: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空灵的蓝水晶)

  (备注:说水还有清、静、净等特点也对)

  天气: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对比) 异地之冬:北平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 过渡语:许多时候,美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要将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来,让所有读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点语言艺术的。下面就请你们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你欣赏的语言,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二、 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三、 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

  (参考意见:1 用词讲究 2 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3 虚实结合,联想丰富 4 直抒胸臆 5 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6 对比烘托 )

  四、 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五、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六、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课后学习:

  1 阅读推荐作品

  2 修改片段描写

【济南的冬天教案】相关文章:

1.《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4.《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5.济南的冬天读后感

6.济南的冬天读后感

7.《济南的冬天》读后感

8.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