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1-06-18 21:14:5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内容简介

  有一块奇怪的肥皂,小猪拿去洗澡。嗨,先吹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而且泡泡不会破掉,大家都来洗澡了。洗完澡,小猪变干净了;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了;洗完澡,小兔变干净了。哈,奇怪的肥皂。

  (二)主题分析 《肥皂泡泡》以小动物们洗澡为线索讲述故事。“洗澡”这一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听着简单的故事,进一步理解了肥皂的用处。同时,故事激发了幼儿喜欢洗澡的愿望,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情节分析 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简单、重复,非常适合小班孩子阅读。在小猪洗澡的过程中,孩子竟然欣喜地发现:原来洗澡也有如此多的乐趣,不禁也萌发了洗澡的愿望。没想到,小

  兔子和小熊也有这样的愿望,正好满足了孩子们的需要。在和同伴一起洗澡的过程中,它们体验、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

  (四)图画分析 画面中色彩鲜艳的各色泡泡,大大小小地飘浮在空中。美丽的画面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区分大小,帮助孩子了解物体有大小之分;感知色彩的奇妙,了解两种色彩混合在一起会发生的变化;感知光和作用,帮助孩子思考,水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多姿多彩的颜色,从而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五)角色分析 封面上围着浴巾的胖小猪一下子映入了孩子的眼帘,“哦,原来小猪洗完澡了。”这只小猪可爱、爱干净又有些调皮,在洗澡的时候和泡泡做起了游戏,这正是每个孩子所喜爱和向往的。所以,小猪的角色与孩子的距离是如此接近。

  小猪、小熊和小兔一起洗澡,大家都来吹泡泡。这些小动物俨然是孩子们的化身,孩子们和故事角色一起玩耍在“吹泡泡”的游戏中,泡泡越吹越大,快乐也越来越多!

  (六)语言分析 语言简单,重复的语句“洗完澡,小猪变干净”、“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便于幼儿记忆。

  后缀词的运用,能加深幼儿对关键词的掌握。如“有一块奇怪的肥皂,肥皂。小猪拿去洗澡,洗澡……”读完故事,幼儿在无意记忆中加深了对“肥皂、洗澡、泡泡、大小、破

  掉、干净”等词汇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后缀词的运用也增强了故事的韵律节奏,使故事中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故事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交替出现(肥皂、洗澡、泡泡、干净……),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书中简单重复的句型“洗完澡,××变干净,干净”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还有谁洗完澡也会变干净呢?由此打开了他们想象的闸门:小狗、小猪……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洗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阅读图画书《肥皂泡泡》,看看、说说小动物们洗澡的事情,知道洗澡会让人觉得舒服。幼儿通过交流生活中自己洗澡的经验,在律动的过程

  中进一步掌握洗澡的方法、体验洗澡的快乐。鼓励幼儿喜欢洗澡、尝试自己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活动目标 (1)阅读图画书,愿意讲述小动物洗澡的趣事。

  (2)知道洗澡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干净,体验洗澡带来的乐趣

  3、活动准备 故事《肥皂泡泡》、PPT课件

  音乐《我爱洗澡》

  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盛有肥皂水的容器若干

  4、活动过程 (1)观察封面,引出故事

  一小猪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小猪会用什么洗澡呢?

  一你们会自己洗澡吗?洗澡要洗哪些地方?

  一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模仿小猪洗澡。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①观察第1页:

  一小猪会用肥皂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小猪身上的浴巾。)

  一你家的肥皂是什么样的?你经常用肥皂做什么?

  ②观察第2页:

  一小猪在用肥皂干什么?几个泡泡?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泡泡,练习数数,并比较泡泡的大小、颜色。)

  ⑧游戏:吹泡泡。

  一这样的泡泡你喜欢吗?看看你能吹出怎样的泡泡。

  (提供粗细不同的吸管、瓶装的肥皂水,幼儿找空处玩“吹泡泡”。)

  ④观察第5页:

  一洗完澡,小猪变得怎样了?

  一小猪还会请谁来洗澡呢?

  ⑤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猜猜小猪的朋友是谁。

  (观察小熊的鼻子、小兔的耳朵。)

  ⑥观察第6页、第7页:

  一洗完澡,小熊变得怎样了?

  一洗完澡,小兔变得怎样了?

  小结:洗澡会让自己和朋友的身体变得干净又舒服,洗澡真快乐。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感受了洗澡的乐趣,并交流了自己洗澡的经验。但生活中,能产生“肥皂泡泡”的趣事还有许多。此次活动依然从孩子们喜爱的“肥皂泡泡”入手,引发他们对这些事物的关注,提升相关的生活经验。并且引导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色彩,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肥皂泡泡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

  (2)交流关于各种洗涤用品的生活经验,知道它们的作用。

  3、活动准备

  图画书《肥皂泡泡》、PPT课件

  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香皂、洗衣皂、肥皂纸、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洗洁精、

  洗手液……)

  若干盆水

  纸、油画棒、瓶盖、棉签、颜料等

  4、活动过程(1)集体阅读,回忆故事情节

  ①出示图画书,回忆故事的名字。

  一还记得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洗澡吗?

  ②集体阅读图画书,幼儿模仿简单的故事语言。

  一洗完澡,小猪变干净了。洗完澡,小兔变干净了。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了。

  (2)交流经验,了解洗涤用品的作用

  一除了肥皂,还有哪些东西用了也会有泡泡呢?

  ~(出示各种洗涤用品,交流相关经验。)这里有哪样东西也会洗出泡泡呢?

  一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一它们都可以让东西变干净,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一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洗涤用品洗些什么?你用过哪些东西?

  小结:有这么多宝贝也可以洗出泡泡,泡泡把脏东西都带走了,所有的东西都变干

  净了。

  (3)观察泡泡,说说泡泡的样子

  一(提供洗手液、沐浴露、香皂、纸皂等不会伤害皮肤的洗涤用品。)找样东西,

  搓出泡泡,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小、形状、颜色……)

  一你用什么东西搓出泡泡的?

  一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如:很多泡泡挤在一起,像葡萄;圆圆的;透明

  的……)

  一找找泡泡上有哪些颜色?看一看,洗完的东西变得怎样了?

  一想办法让你的泡泡变大。

  小结:香香的肥皂、香香的洗手液又好玩、又有用。

  (4)选择喜欢的工具画泡泡

  一把你刚才看到的美丽的泡泡画在纸上。

  一要有大泡泡也要有小泡泡,它们是一家人紧紧地挤在一起。

  一交流:泡泡的颜色可漂亮啦,你的泡泡有哪些颜色?

  (三)活动拓展 1.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养成每天洗澡的习惯,能尝试自己洗澡。

  2.盥洗室中提供各种不同的洗手用品,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幼儿是否有独立洗澡、洗小衣物等良好习惯。

  (四)阅读区的活动 1.提供图画书《肥皂泡泡》和指偶(各种小动物),供幼儿表演故事。

  2.美丽的泡泡:

  (1)材料:大小不同的圆形瓶盖、棉签、自制圆形印章、油画棒、颜料,小动物吹泡泡的背景图。

  (2)玩法建议:

  ①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画泡泡,并说说自己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泡泡。

  ②用油画棒先画一个小泡泡,再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在泡泡的外圈,让泡泡越“吹”越大。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知识和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个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1)出示,教师谈话:老师今天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大朋友。他是谁?知道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爱迪生的故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你知道哪些呢?

  (4)学生回答。

  (5)谈话:不错,电灯就是爱迪生最著名的一项发明,它的出现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光明的世界。可是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爱迪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6)教师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如果第一课已讲过,可以换一个故事)

  (7)思考:弗莱明和谢林斯基的成功都是从什么开始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玩玩具,提问题

  1、谈话:提问题原来这么重要,那么你们会提问题吗?我们今天就开展一个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最棒!

  2、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具体活动要求如下

  (1)、活动时间:5分钟。

  (2)、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再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好,最有研究价值。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暗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把提出的问题整理、汇总、记录下来。

  4、学生分组进行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把本组提出的问题告诉大家。

  5、交流、评价。根据小组提问题的情况,全班评议,民主评选出班内的最优秀的提问题小组。

  三、解读“科学是什么”

  1、谈话:我们的小科学家生涯是从提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回答。

  3、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引导学生自述探究的经历,理解“科学是什么”。

  4、回顾今天做小科学家的经历,让学生说说对科学的体会。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四)、布置任务:

  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参考资料:

  纸鹦鹉为什么会“站”起来

  要一个物体保持平衡,就要提到重心。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也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当共点力的合力为零时,我们就说该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地面上任何静止的物体,都是处于平衡状态。影响物体稳定平衡的因素有两个:一个因素是支持面(底面)的大小。当支持面大时,平衡的稳定性也增大。比如篮球架、台灯座的底部就非常大,稳定性好;决定物体稳定性的另一个因素是重心相对于支持面(或支持点)的位置:一个物体,它的重心越低,越是接近支持面,则稳定性越好。纸鹦鹉尾部别着的回形针起到了降低重心的作用,所以它就“站”在手指尖上了。当一个物体的重心是在物体支持面(点)的下面,那么,这个物体的稳定性就很强,加上金属丝和夹子的铅笔能够“站”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教学准备

  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

  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择与栗子树接近。(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

  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一株油菜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

  2、模拟实验: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让种子散落在附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讨论: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观察油菜的果实。 请你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 汇报验证推测的方法。

  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观察栗子树的图片,认识栗子的果实。 栗子成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落下来,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你能想出一个在我们课堂上进行验证的方法吗? 到校园里分组进行测量。 测量提示:负责抛落栗子的同学不能将栗子往下扔,而让栗子自由垂直落下。测量的起点应该是栗子的垂直落点。 汇报测量结果:跳得最远的是多少距离?在测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 新的发现?怎样的栗子跳、滚得最远? 得出结论。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

  板书设计:

  2.5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相关文章:

1.精选科学教案三篇

2.【精选】大班科学教案四篇

3.精选大班科学教案七篇

4.【精选】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

5.大班科学教案

6.科学教案四篇

7.中班科学教案

8.中班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