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蹈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舞蹈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舞蹈教案 篇1
活动名称:会跳舞的身体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大胆的用身体表演,体验活动的快乐。
2、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
2、在活动室内贴上各种姿态的'跳舞纸人。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孩和熊”。
幼儿随音乐自由跳舞,听到“熊来了”的信号时,幼儿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原姿势。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扮演熊,你们跳舞,熊来了你们就停下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墙面上各种跳舞人的姿态。
“你们有没有发现,墙上有什么?我们仔细看看,模仿一下好吗?”
3、组织幼儿讨论探索身体各部位还可以做哪些动作。
“我们想一想脚可以做什么动作?手呢?”
4、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用身体大胆表演。
(1)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用身体各部位做动作。
“我们的头可以怎么样做?手臂呢?”
(2)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各部位配合节奏发出不同的声音。
“我们拍拍手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跺跺脚呢?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幼儿随音乐舞动身体,要求当音乐停止时立刻找一位幼儿合作,用身体的某一部位做一个动作。
“你们的头可以怎样?肩膀呢?”
(4)鼓励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用身体大胆的表演各种姿态。
5、播放柔和的音乐,带领幼儿做舒展的四肢运动。
舞蹈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幼儿学习跟着音乐学习在跳舞毯上跳舞。
2. 培养幼儿对前后左右有空间概念。
3. 能创造性地编出与他人不同的跳舞的动作。
活动准备;
跳舞毯一个、投影机台、音响、贴有标签的泡沫板120块。
活动进程:
一、 教师在跳舞毯上跳舞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 请幼儿讲出如何看了跳舞毯跳舞。
1、 影幕上有些什么?(箭头)
2、 跳舞毯上有些什么?(箭头)
3、 它们的方向一样吗?
a。 影幕上的朝前的箭头和跳舞毯上的哪个方向的箭头一样?
b。 影幕上的朝后的箭头和跳舞毯上的哪个方向的箭头一样?
c。 影幕上的朝左的箭头和跳舞毯上的哪个方向的箭头一样?
d。 影幕上的朝右的'箭头和跳舞毯上的哪个方向的箭头一样?
三、 请幼儿自己动手做跳舞毯。
1、 每个幼儿取出四块贴有箭头的泡沫板,自己动手做跳舞毯。
2、 幼儿自己向大家介绍如何做跳舞毯的,并示范演示。
3、 选出最科学的一种跳舞毯。
四、 幼儿在自制的跳舞毯上跳舞。
1、 跟着音乐跳舞。
2、 找出难点进行练习。
延伸活动:
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有意义的健身活动。
舞蹈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雨中曲》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体验踢踏舞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脚尖、脚、脚掌等部位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
3、初步了解踢踏舞轻松活泼、节奏感十足的`基本特点,感受《雨中曲》音乐与舞蹈的配合。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雨中曲》,剪辑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有在雨中玩耍的经验。
活动过程
1、玩游戏“脚的律动”,感受用脚舞蹈的趣味性。
2、欣赏“雨中曲”视频,初步感受踢踏诙谐幽默、自由的舞蹈风格。
3、再次完整欣赏《雨中曲》视频,了解新的舞蹈形式。
4、分段欣赏《雨中曲》片段,尝试模仿几个典型的动作。
5、尝试以踢踏舞的形式表达自我,创造快乐,进一步了解踢踏舞的特点。
(1)玩“带头人”游戏,在集体舞蹈中自由探索、创造快乐。
(2)合作表演踢踏舞。
舞蹈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
狇鎏《马刀舞》、《小步舞曲》
教材分析:
《马刀舞曲》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钢琴曲《小步舞曲》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舞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音乐会欣赏所用。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特色纷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
(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
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二、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4. “舞曲”体裁说明。
5.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舞蹈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拉丁舞以其动作的舒展流畅、自由随意、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和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等功能特点,将健身性、娱乐性、表演性和社交性融于一体,通过拉丁舞舞蹈的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世界性形体语言”,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之目的。
教学重、难点:
1、 基本步法
2、 培养音乐感,进行自我的审美教育
教学准备:
1. 拉丁舞音乐和视频。
2. VCD、电视机、MP3、音
一、导入
1、听一段牛仔音乐,问同学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简单介绍拉丁舞
拉丁舞分为拉丁国标舞和拉丁舞:
拉丁国标舞是规范、严格、标准的,它是在拉丁舞的基础上发展规范形成的竞技专业舞蹈,内容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
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它是拉丁国标舞的起源。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休闲,放松是它的.特点,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深受人们的喜爱。
伦巴舞(rumba),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
恰恰恰(cha cha cha),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恰,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斗牛舞(pase doble),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牛仔舞(jive) 起源于美国,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其音乐节拍为4/4拍,速度每分钟43小节左右。 也正是因为它的音乐欢快、舞态风趣、步伐活泼轻盈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
(1) 站姿 伦巴与恰恰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耸肩;
C任意一只脚向侧方想迈出一步,伸直支撑腿,身体重心转移到支撑腿上,骨盆可自由转动,重心在支持腿的脚跟处。支撑腿的膝盖向后锁住,骨盆移动的程度一身一上部不受影响为宜。
(2) 桑巴和牛仔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耸肩
C任意一只脚向侧方向迈出一步,伸直支撑腿,身体重心集中在支撑腿的脚掌,脚跟仍不离地面。支撑腿的膝盖不要向后锁住。
(3)斗牛舞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脊椎骨,不要耸肩;
C当双膝伸直时,膝盖并不向后锁住。
舞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管弦乐队演奏的图片等资料,使学生简单了解管弦乐队中几种常见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等知识。
二、欣赏管弦乐曲《霍拉舞曲》及器乐曲《加伏特舞曲》,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能够用恰当的体态语言表现出乐曲的情绪。能够通过对比说出两首曲子在情绪上的相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聆听管弦乐曲
对比两首曲子在情绪上的相同与不同
教具准备
电脑光盘 电子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随音乐律动
二、师生问好
复习旧课
一、复习本单元的两首歌曲(要求在完整演唱的基础上,加上动作表演)
1、整体复习
2、学生分组表演。观看的同学在看后要能够对表演的.同学给出恰当的评价。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是否准确、得体。
二、复习音乐知识
1、复习切分节奏,注意强弱规律。
2、视唱含有切分节奏的部分旋律,进一步巩固音的唱名。
学习新课
一、欣赏管弦乐队演奏时的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看有哪些乐器是你认识的。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听一听老师用电子琴模仿的是那种乐器的音色?(采用选择法)
小提琴? 圆号?
小号 ? 小鼓? 学生在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可以放松自己,将自己完全的融入到音乐当中来。
复习歌曲及基础知识,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特别是乐理方面的内容,更应该少量而经常性的学习。(以感受为主)
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管弦乐队的了解有多少,并且可以提高他们对于管弦乐的兴趣,从而提高欣赏效果。
二、聆听器乐曲〈加伏特舞曲〉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乐曲的情绪
3、熟悉A B 乐段,感受两个乐段之间的不同,区分乐曲A B A乐段。
4、配合节奏学习快四舞步。两个同学为一组,结合教师教的舞步,自己再创编一些新的花样。
5、请要表演的孩子为大家表演双人舞〈加伏特舞曲〉A乐段。
三、聆听管弦乐曲《霍拉舞曲》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你能听出乐曲开始时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乐器呢?
2、请孩子们模仿小提琴演奏者的姿势演奏一下,注意配合节奏进行。
3、还在那些地方听到了小提琴的声音?请你举手示意。
四、总结本课内容,提出希望 在欣赏时,尽量结合前面所讲的有关乐器方面的知识进行。所提的要求及所问的问题一定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引导孩子通过仔细听辩来解决这些问题。毕竟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舞蹈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
2、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螃蟹跳舞、吹泡泡、饶痒痒等游戏情节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看有关螃蟹的录象或图片;
2、与音乐变化相符的螃蟹动态图示一份(跳舞、吹泡泡、饶痒痒);
3、螃蟹音乐;
4、螃蟹头饰(每人一份)。
活动进行:
一、引题:
1、说说螃蟹的事;
2、幼儿扮演小螃蟹自由玩耍。
二、播放螃蟹的音乐:
1、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引导讨论:音乐有变化吗?怎么变?
欢快的地方(快的'地方),螃蟹在干什么?
优美的地方(慢的地方),螃蟹在干什么?
2、再完整欣赏,教师情节讲述,帮助幼儿整理出整首乐曲变化的规律,并同时贴出相应的螃蟹动态图示。
三、螃蟹的舞蹈:
1、引导分段创编螃蟹动作,鼓励大胆想象、夸张动作;
2、幼儿随乐完整动作;
3、加入“鲨鱼”角色进行动作。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游戏。
舞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欢乐和节奏。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教幼儿学会舞蹈的表演。
教学重难点
有节奏地敲击筷子。
教学准备
废旧筷子、彩色皱纹纸、橡皮圈、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捆扎筷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废旧筷子。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筷子。“那我要和小朋友一块来将这些废旧的筷子捆扎成我们舞蹈的道具,把他装饰得更美丽行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对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可请能力稍强的给予帮助,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基础部分:舞蹈《筷子舞》
1、请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从音乐中感受节奏的欢快,并请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有什么感觉讲出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说听到音乐想跳舞,那么我们就跟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用筷子进行动作想象。
3、“小朋友的动作都想得很不错,那老师把它变成一个整体的舞蹈,请我们大家来表演行吗?”,全体幼儿欣赏教师示范表演舞蹈。
4、全体幼儿跟着教师重点练习用筷子敲击有节奏的声音,可变换不同方位的敲击方法,在幼儿练习中提示幼儿注意随着音乐的开始起落有节奏地敲击,不要乱让筷子发出声音。
5、全体幼儿跟着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教师可进行整体示范和个别指导幼儿掌握舞蹈动作,可反复几次。
6、鼓励幼儿想象变换筷子的不同敲击方法:上下敲、左右敲、前后敲、体侧敲、两个小朋友对敲等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不规定和教师的动作一样,幼儿自由地表演。
7、提示幼儿除了变换筷子的不同方位敲击,我们还可以变换队形进行表演(四路纵队、两个小圆、一个圆环),播放音乐幼儿表演,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游戏《玩筷子》。
1、教师提问:“我们手上的筷子可以供我们舞蹈还有什么作用?”请幼儿展示想象(可以吃饭,还可以放在地上玩),教师抓住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进行玩筷子的游戏活动。
2、全体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筷子活动中结束。
【舞蹈教案】相关文章:
舞蹈教案07-25
舞蹈的教案11-03
中班舞蹈教案10-04
幼儿舞蹈的教案10-11
大班舞蹈教案10-24
关于舞蹈教案11-23
幼儿舞蹈教案09-17
舞蹈课教案08-03
高中舞蹈教案11-06
关于舞蹈的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