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草原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及相关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认知目标:能用自豪、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教学难点:
歌曲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一起玩〈点名游戏〉
二、创设情境
1、过渡谈话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老师给你们表演一段舞蹈,请你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生:……
师:你们想不想学学?(跟师学动作)
2、表演〈我是草原小骑兵〉伴奏
师:现在我们配上音乐跳一段好吗?
3、师:说起蒙古,会让你想到什么?
生:……
3、发声练习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了蒙古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准备好,我们出发喽!瞧,我们到了(媒体展示大草原画面),哒哒 哒哒 哒(师模拟马蹄声从弱到强),这是什么声音啊?
生:……
师:原来有马儿正向我们跑来。谁能来模仿马蹄声?(个别)现在请你们随着琴的音高来模仿。(师指导字要唱的清晰、带上唱歌的状态)
1 1 1 1 1 1 1 1 — ……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三、学唱歌曲
1、师: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马终于走近我们了,你们听,还传来了小牧民的歌声呢!
2、听录音范唱
师:听了小牧民的演唱,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
3、复听歌曲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来欣赏一次。
4、朗读歌词
师:谁来按节奏朗读一遍歌词?
生:个别读(其他同学拍节奏)
不准的地方可请会读的.同学纠正
师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第二遍加上感情轻快地朗读)
5、用la轻声跟琴学唱
6、带上歌词轻声地演唱
7、解决问题(用对比法)
师:你们演唱觉得有困难吗?(可请其他同学帮忙)注意休止的地方
分句练唱
8、完整随琴演唱
9、师生接龙演唱
(提醒分句)
10、歌曲处理(原速演唱)
师:现在要考考你们的耳朵灵不灵了?你们听老师唱,哪一种演唱更能表现小牧民开心的心情?
生:第二遍
师: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这种自豪、欢快的心情来演唱。有信心吗?
11、完整演唱
12、随录音伴奏演唱
四、创编活动(分打击乐、演唱、表演表现歌曲)
(一)创设情境
1、师:你们唱得真好听,今天呀牧民们要在美丽的大草原举行一年一次隆重的那达慕大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媒体展示:骑马、射箭、摔跤挤奶图片)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那达慕大会呢?
2、师:那就得学会蒙古族人会做的事。你们看,在这些动作的下面有一组节奏,想一想,这些节奏应该和哪些动作交朋友?
挤奶 摔跤 射箭 骑马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刷 刷 刷 刷
嘿— 嗖嗖 嗖—
3、节奏模拟
(分组模拟)
(二)分组排练
师:下面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吧!我们排练一个节目为他们助兴,怎么样?(分配任务)
(三)创作表演
1、第一编表演
师: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2、互相评价
3、再次表演
六、小结、下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一起唱唱、跳跳、动动,你快乐吗?
生:快乐!
师:这些都是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到处都是音乐。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快乐。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歌优美抒情的情绪和音乐形象。2、能认真聆听无伴奏合唱《牧歌》,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2、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及其音乐特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小黄鹂鸟》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奖品 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二、欣赏〈牧歌〉1、导入(1)同学们,我们来唱一首腾格尔的〈〈天堂〉〉吧(2)你们猜猜,我们今天要走近哪个民族?对,蒙古族2、欣赏(1) 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首乐曲,边听边自由想象草原上的情景,并请注意听这首合唱曲跟原来听的有什么不一样?(2) 从歌声中你感受到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把想象中的画面说出来让大家听听(3) 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象看到:清晨,太阳从草原的那边冉冉升起,淡淡的薄雾覆盖着草原,真是美极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首歌没有乐器伴奏的哦,这就是无伴奏合唱(4) 再听一遍,请你们随着音乐唱一唱三、歌曲学习1、导入 一群黄鹂鸟也在草原上玩耍呢,你们听2、初听全歌3、随乐唱词4、分组轮唱四、课后小结
第三课 草原上教学时量:2-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森吉得玛》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2.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3.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4.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重点: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教学难点:1.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2.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奖品 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二、听赏〈森吉德玛〉1、初听全曲(1)你看到了什么?(2)轻轻哼唱音乐主题试着标出速度 2、再听(1)这首乐曲速度上有什么变化?(2)速度变了,情绪呢?三、歌曲学习1、导入同学们,蒙古族的人民喜欢跳筷子舞,我们来学学吧2、学跳筷子舞现在,我们手上都拿着一把筷子,你能开动脑筋想一想,手中的筷子能击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吗?学习基本动作(错步、击筷子、击肩、击腿等)3、我们合着音乐来跳一跳吧4、学唱歌曲《大雁湖》5、边唱歌边跳舞四、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蒙古族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豆油赛马的项目呢,瞧,有三匹马过来了
第一匹:x xx| x xx | xx xx | xx xx ||
第二匹:x x xx | x x xx| x x xx |x x xx||
第三匹: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为什么第二匹和第三匹跑得快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小圆点在帮忙呢,(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五、学习《可爱的羊群》(1)初听全曲小牧民在唱歌,你们听(2)读谱(划拍唱曲)(3)唱词(4)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可爱的羊群》
六、小结
草原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在了解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基础上尝试创编蒙古族舞蹈动作。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蒙古大草原上去玩一玩,我们一起去看看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些什么,那里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一边播放PPT课件,一边讲解,提问幼儿,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生活,知道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些什么,那里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二、听旋律,编动作
教师播放一段蒙古族音乐,让幼儿边听边回想蒙古大草原声的.人们在干些什么,然后试着用动作来表现。
反复感知旋律后,让幼儿大胆尝试创编蒙古族动作,包括扬鞭骑马,骑马射箭,抚摸牛背,挤牛奶,献哈达等动作。
三、表演舞蹈
将创编的动作串联、组合起来,让幼儿随音乐一起舞蹈。
(可采用集体,分组,分男女等表演方式)
活动反思: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目标分析中提到这样一条:“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我就是根据这个目标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特点设计的本次活动。孩子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创编出扬鞭骑马、射箭、给奶牛按摩、挤牛奶、献哈达等动作,并能随音乐与同伴快乐的跳舞,再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2.但是我发现,也有个别幼儿参与不积极的现象,我认为是与幼儿的性格和兴趣有关,通常参与不积极地幼儿往往是性格比较内向、安静的孩子,他们比较喜欢看图书、画画这一类活动,对于音乐活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明显降低,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多做引导,多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活动,让其在获得肯定之后产生兴趣,使其性格越来越活泼。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及双响筒及多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及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2、通过对草原****情景的'表现,对的马蹄声,及加油声的模仿,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及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学生: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穿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长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三、学习歌曲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学生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听。
a、老师范唱。
b、学生听磁带。
c、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表现欢乐的草原。
a、老师提供彩纸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
学生: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孩子想想怎样用它为****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孩子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场面。(请几个孩子表演****的场面。)
3、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孩子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现美丽的大草原。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
二、走进大草原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子舞
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
(1) 师示范动作
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 脚位:前蹲、后仰
(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
(3)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音乐齐跳
3、变化筷子舞节奏
(1) 师:简单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筷子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
(2) 师示范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 X
(3)学生说——练习XX 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5、师生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老师合作一下,我来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可以吗?
(1) 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
(2) 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3) 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 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5)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
(6) 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你们听
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2、 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7、师: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拿出筷子,边唱边跳跟你们比一比。————师生接龙加入筷子舞表演唱
8、师: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现在就让我们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
9、拓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出示蒙古族各种舞蹈画面)
四、告别大草原
1、师: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瞧!小红马又来了,让我们骑上小红马跟大草原告别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唱起歌,边跳边出教室。
草原教案 篇6
音乐教案:《草原上》教学设计
一、设情激趣。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生:草原上有蓝天。
生:有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绿草。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请坐。
1.听辨节奏。
××︱×—︱××︱×—︱
师: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由强—弱。由弱—强。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
生:(感受到了。)
师: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的重点节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好吗?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
二、学习歌曲,走进音乐。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有点蒙古族感觉,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播放歌曲草原上)
师: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生:蓝天
生:羊儿叫
生:草原好热闹。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抒情,激动。
生:甜美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草原上》。
师:首先,来认认我们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3。
生:3.
师:这个又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5。
生:5.
师:两个都说对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音,大家一起说好吗?做出手势6。
生:6.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学学这三个音的音高位置。同过这三个音的学习来学唱《草原上》这首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边唱边用手势体会音高。
师:356,216,51653.
356,216,12516.用手势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学习乐谱,乐句学会后连起来唱。
师:我们现在用身体来感受一下音高的位置。老师带领学生根据音高的位置来用身体感受。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歌词,大声有感情的来朗读。
生:朗读歌词。
师:请同学再有感情,声音洪亮的来读读歌词。
生:朗读歌词。
师:老师领你们读一遍好吗?
生:和老师一起很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很好。现在我们小声的跟着钢琴来试一试唱歌词。
生:和着音乐小声唱歌词,一段。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不错,我们现再勇敢点再来唱一唱歌词吧。
生:1遍。
师:请同学们再唱的跳跃活泼一点,注意声音位置。
师:弹琴伴奏。
生:唱。
师:注意长音的位置,发音要准。
生:唱。
师:让我们怀着对草原的热爱,激情饱满的再来做一回小牧民。还记得我们的节奏么?请你们在歌曲前奏部分打着节奏加进来好吗?(试一下老师带学生边哼着前奏曲边打节奏。)
生:听着音乐唱。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草原上的天气会不会总是风和日丽,阳光普照呢?如果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小牧民会怎样呢?下面,我们来即兴表演一下,老师来弹一段旋律,你们听到了什么,尽情来表现?《暴风雨》
师:亲爱的同学们,暴风雨来的这么猛烈,你们能勇敢的来面对,并用热情来战胜它,你们真是草原上的小英雄!让我们用激情饱满的歌声来赞美他好吗?大家穿上皮靴,带好头巾,骑上骏马,奔驰在草原,做一个勇敢的小牧民!
生:骑在小凳子上表演唱。打节奏为自己伴奏。
师:我的小勇士们,你们可真棒!看!这是什么?蒙古包,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和民俗风情吧。
三、了解蒙古。
师: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居住着勤劳,勇敢,善良的蒙古族人民。那里有蓝蓝的天空。青青的绿草。静静的湖水和肥壮的牛羊。人们说着蒙古话,喝着马奶酒,吃着烤全羊,住着蒙古包,骑着骏马,挥舞着长鞭。潇洒的再草原上飞奔,所以也称蒙古族为马背上的民族。正如诗中所写: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垄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播放PPT配音乐天堂)
师:谚语
说的蒙古话,穹庐做居家,男人会三艺,妇孺能飞马,
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烧柴用牛粪,渴了喝奶茶,
无歌不成礼,进门就是客,奶食不分家,户户养牛马!
师:同学们,男人会三艺说的是哪三艺?
生:(骑马,射箭,摔跤)
师:妇孺能飞马是什么意思呢?
生:妇女和小孩也很会骑马。
师:这些谚语充分的体现了蒙古族人生活习性和热情好客和民俗风情的画面。
四、拓展
师:我们唱了蒙古族的歌曲,又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和民俗风情。蒙古族人能歌善舞,我们也学学跳蒙古族舞好吗?谁上来做做动作(3)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和我们刚才做的律动很像噢。
师: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带好头巾一起来跳舞好吗?
五、大家一起跳起来。(播放音乐)(圆圈位置)
同学们,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音乐总是那么美好,请同学们记住我们今天的蒙古之行。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天天都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草原教案 篇7
活动领域
音乐、艺术、社会、常识
活动前评析
幼儿对各民族的服装特别的感兴趣,特别是蒙古族的服装更是喜欢,在适穿蒙古族衣服的同时,我请幼儿欣赏蒙古族的歌曲,观看蒙古的大草原,孩子的兴趣非常的高,产生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跟着欢快的乐曲学起了小马在草原奔跑的样子……于是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草原上的歌》这节音乐领域的综合活动,让孩子们对蒙古风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掌握节奏并会创编节奏。
2、幼儿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草原的美丽,及对少数民族的热爱。
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课件、歌曲、头饰、小鼓、手玲、沙锤、蒙古服饰、节奏图、圈、幻灯片
活动过程实录
一、律动:《草原小骑手》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一起骑着小马去好吗?
二、看课件,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
小朋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到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草原)
我们一起听一听草原上的歌吧!这首歌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会把你听到的看到的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是谁的家吗?(是蒙古族蒙古人的家)小朋友在听这首歌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实录:此环节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草原我的家”,大大的背景图,当幼儿坐在地毯上时,就好像自己做在草地上一样,孩子们听着优美的歌曲,感受着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三、幼儿随音乐学习蒙古族的`基本舞步。
1、教师介绍蒙古族的特点。
广阔的草原可真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们勤劳、善良,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喜欢吃乳制品、羊肉,喜欢骑马,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今天我们来到了大草原上,那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蒙古族的舞蹈好吗?(1)、骑马、2摔交(小骑手)3、哄羊(蒙古族)4、雄鹰(蒙古人)
幼儿学习的舞蹈动作:硬肩、笑肩、小跑马步、踏点马步、勒马、扬鞭、甩鞭、哄羊、奶挤……
2、幼儿听歌曲,创编动作。
现在我们是草原上的舞蹈家,我们一起把舞蹈动作编到歌曲里好吗?
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实录:由于我班幼儿非常好模仿与表现,因此这个环节我就设置了全体幼儿表演的机会。孩子们认真的学着老师的样子学习各个舞蹈动作,认真的做好一个小骑手,在听音乐创编的时候,孩子们有的蹲着做笑肩、有的做踏点马步、有的干脆趴在地毯上做一只小羊羔,看着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我真为他们高兴。
四、出示节奏图,和幼儿一起学习打节奏。
小马跑起来也是有节奏的,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节奏图,
《大班综合活动教案:“草原上的歌”》摘要:适穿蒙古族衣服的同时,我请幼儿欣赏蒙古族的歌曲,观看蒙古的大草原,孩子的兴趣非常的高,产生喜爱之情,有的孩子,跟着欢快的乐曲学起了小马在草原奔跑的样子……于是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
草原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教学用具: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怎样读?
3、(感受大、广阔),齐读课题
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的教案01-14
《草原》教案12-16
《草原》教案05-17
《草原 》教案10-31
《草原》的教案10-14
草原教案范文12-19
草原的早晨教案12-25
《草原》教案模板08-13
《静默草原》教案08-27
草原赞歌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