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二、活动准备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3、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4、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5、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
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认识小兔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3.学习词”毛茸茸“”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小兔子,多准备些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朋友,大家快来看看这位好朋友是谁(直接出示小兔子)
二.观察小兔子
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由交流。
三.引导幼儿探索
四.幼儿表达探索过程,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有顺序的观察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头部和眼睛,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红色,再观察,小兔子的`身体让幼儿去触摸小兔子,问幼儿兔子身体是什么颜色,问小朋友摸小兔有什么感觉?学习”毛茸茸“:教师同幼儿一起兔子的外部特征,”小兔子长什么样“。
六.教师提出问题
小兔子都吃什么
1.小兔子的生活习性,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实验:
让幼儿喂小兔子,让幼儿拿各种各样的青菜喂。
3.问幼儿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并学习词蹦蹦跳跳
七.幼儿表示对小兔子的感受
让幼儿说说喜欢小兔子的理由,教师问喜欢小兔子,那么我们应该为小兔子做点什么?
八.结束:
知识拓展
教师问幼儿,你们除了见过小白兔小朋友们还见过那些小兔子,出示图片给幼儿观察,各自交流。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
《妈妈》
二、活动目标:
1、能从诗歌中体会到妈妈对孩子的爱,同时对幼儿进行母爱教育。
2、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认识字词:洗脸、梳头发、换衣服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大图书,大字卡。
2、幼儿小图书。
四、活动过程:
(一)、稳定情绪。小游戏“小手转转”。
(二)、导入,引出诗歌。
1。“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为什么爱妈妈。如:生病时妈妈会照顾我等)那妈妈爱你们吗?我们来唱一首爱妈妈的歌《我的好妈妈》。(与幼儿一起拍手演唱歌曲。)
2、小朋友都怎么爱自己的妈妈,那我们现在要来学习一首爱妈妈的诗歌。
(三)、让幼儿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1、“请小朋友取书后翻开12页,认真看看图上都有谁,他在干什么。”
2、自由阅读后请幼儿把书放在自己的椅子下。
3、让幼儿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
(四)、师幼一起阅读大图书
1、“到底是不是小朋友说的`那样呢?听老师朗读一遍诗歌,你们就知道了!”(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诗歌叫什么名字?
3、诗歌中说到“谁”给我洗脸?妈妈还给娃娃做了那些事情?(依次出示“洗脸”、“梳头发”、“换衣服”字卡)
4、出示字卡后幼儿跟教师念两遍。
5、诗歌里还说到“我”是谁的妈妈,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小结: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也非常爱我们。
(六)、幼儿跟教师一起划指念诗歌。
“请你们把右手食指放在封面《分级阅读》四个字上开火车,再翻到12页,手指放在“妈妈“上开火车。”
(七)、放音乐,幼儿收小图书。
(八)、“我们再来唱一首爱妈妈的歌《hello,mommy》”
(九)、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在平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垃圾会主动的扔进垃圾筒。而对于别人扔的垃圾常常是视而不见的。《纲要》中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幼儿拓展经验和视野。”我园又是一所以绿色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因此对于孩子们的这些行为表现,我选择了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筒作为教育的切入点设计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活动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垃圾筒,知道垃圾筒的作用。
2、 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本次活动一共有三个环节。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了解垃圾筒的不同。我创设了让幼儿去娃娃家做客的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感受到扔满垃圾的环境是很不舒服的。启发孩子捡掉垃圾。由此引出了三个垃圾筒,通过观察比较,感知三个垃圾筒的不同。
活动第二个环节,通过PPT了解生活中到处都有垃圾筒。首先从离孩子最近的教室里的垃圾筒入手,引导幼儿知道要随时把垃圾扔进垃圾筒。接着展现的是马路上的垃圾筒,通过观看课件和听海宝介绍让幼儿初步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最后出现的是幼儿喜欢的肯德基场景,让孩子通过认识标记寻找垃圾筒,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都有垃圾桶。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娃娃招待我们吃糖结束,巩固幼儿垃圾扔进垃圾筒的习惯结束活动。是我活动的一个设计思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帮助娃娃家清洁垃圾
1、 (布置一个娃娃家场景,地上都是垃圾)教师带领孩子去娃娃家做客。师:“你们喜欢这个娃娃家吗?你们说怎么办?
2、 教师和孩子一起捡垃圾。
3、 比较娃娃家的三个垃圾筒的不同。
师:你喜欢哪个垃圾筒?为什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有盖无盖进行比较)
师:原来垃圾筒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不一样,而且形状也不一样。扔垃圾的地方也有不一样,有的上面没有盖子就直接垃圾扔进去,有的'垃圾筒上面有盖子,用我们的小手小脚帮忙打开盖子,才能扔垃圾。
二认识垃圾筒:
1、师:除了娃娃家,还有哪里有垃圾筒呢?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垃圾筒2、幼儿园的垃圾筒。(PPT教室里的垃圾筒)
师:这个垃圾筒我们哪里见过?这个垃圾筒你用过吗?你们什么时候用过它?
师:你们都是爱清洁的好宝宝,知道有了垃圾扔进垃圾筒,所以教室一直干干净净的。
3马路上的垃圾筒(PPT马路边的垃圾筒)
师提问:这个垃圾筒和我们平时看见的垃圾筒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个嘴巴呀?为什么要有四个嘴巴呢?幼儿自由说。然后海宝介绍。
师:对呀。有时候垃圾是要分类放的。以后我们看到有好几个嘴巴的垃圾筒,就要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垃圾应该扔在哪个嘴巴里。
4、 肯德基里的垃圾筒(PPT肯德基大背景)
提问:肯德基里有垃圾筒吗?在哪里呀?让幼儿找找,认识标记。
提问:为什么这个垃圾筒藏在里面呢?
师:所以有些地方为了看上去漂亮一点,环境舒服点,就把垃圾筒藏了起来。
5、师提问:为什么这么多地方都要有垃圾筒呢?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垃圾筒,这样我们就不会随便乱扔垃圾。
三 情景---娃娃招待吃糖果
1、今天我们到娃娃家做客,还帮助娃娃家的干干净净。小娃娃准备了很多糖来招待我们。
2、幼儿吃糖果。引导垃圾放进垃圾筒。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祖孙乐》10-09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糖果小屋12-06
小班教案(精选)08-01
(经典)小班教案05-03
(精选)小班教案08-12
小班的教案07-15
小班教案[精选]09-28
小班的教案11-12
小班教案10-04
小班教案(经典)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