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时间:2024-05-29 11:25:02 演讲稿 我要投稿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致辞吧,致辞具有思路清晰、节奏明快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有文采的致辞?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长毕业典礼致辞,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

各位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师弟师妹,上午好!

  感谢你们让我来分享生命中重要的时刻,这是我的荣幸!

  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从此你们将走进一个全新世界。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你们的心中,除了万丈豪情、离愁别绪,或许还有一点点茫然,对于未来的茫然。

  历史是公正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我们毕业时,有单位、有宿舍,但没有选择的机会;今天,你们没有保障,但有选择的机会。你们中的很多人会感到两难:如果坚持理想,可能生活窘迫;如果迁就现实,可能与理想渐行渐远。未来的日子里,该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到平衡点、寻找到事业的起点?我想说,即便现实很骨感,仍然要努力实现丰满的理想。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人生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拿得起放得下。

  我的同班同学于川,198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拥有一家规模可观的科技公司,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无疑是令人艳羡的成功者。但他却惊世骇俗地关闭公司,彻底回归文学梦想。也许是纪伯伦提醒了他: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为了挽回此前所有蹉跎的岁月,他以超常的真诚、勤奋、热情投入写作,转型的阵痛剧烈并且持久,他却甘之如饴,终于大器晚成,迄今已发表12部长篇小说、三部电视剧本,其中,小说《最后一个贝勒》20xx年创造了影视改编授权费用的全国纪录,电视剧《青果巷》今年三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并获得广电总局首届年度优秀剧本奖,全国只有18部剧本获奖。

  拿得起放得下是很难到达的人生境界,于川做到了,相信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二个故事是持之以恒。

  我的好友孙维宁,1988年毕业于复旦新闻系,1991年自费赴美留学,临行前他说未来的.人生目标是用英语写作。外人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度过那些漫长而艰难的日子的,也很难想象他经历过多少坎坷。语言不通,所有开支都得靠自己打工,但他矢志不渝,积极融入美国社会,在语言、文化上为理想做准备。20xx年获得南加大电影学院编剧硕士,是这所美国顶级电影学院历史上第一位母语非英语的华人编剧硕士,并且他的一部英文电影剧本在好莱坞的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为他颁奖的是乔治卢卡斯。

  孙维宁刚刚进入电影业时,好莱坞竞争残酷,中国电影在低谷徘徊,谁也无法预见未来。所有人都劝他,从事别的挣钱又快又多的行业,但他喜欢电影,并坚持下来,终于厚积薄发,等到了中国电影的爆发期。今天,邀请他写剧本的都是中国一流的电影导演。请记住他的名字,他的事业高峰远未到来!

  第三个故事是听从内心召唤,做自己喜欢并且快乐的事。

  说完两位好兄弟,该说我自己了。

  我毕业就进了中国新闻社,那里寄予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我也殚精竭虑付出了无数汗水,中新社传统业务有文字通稿、图片通稿,我率领团队发起并创立了第三个通稿业务—视频新闻,当时被互联网同行誉为最领先的视频新闻。20xx年,我决定离开,许多好友劝阻我,你老大不小的,别折腾了!再说你那个位置还不错。我说:中新社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前辈,但他们退休时可能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我不想重复他们的命运!

  在体制内的无数个难眠之夜,我曾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快乐自由的人生吗?

  个人就像是机器上的零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华正茂、理想远大的青年熬成了中年,黑发熬成了白发,经历了多年现实的压迫和生活碎片的磨砺,理想逐渐模糊,碌碌一生似乎是命定的归宿,很多人认命了。但是我不相信!我喜欢北岛那句诗:“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但当我真的走出中新社那扇大门时,二十二年沉甸甸的努力似乎顷刻间化为乌有,而未来变得从未有过的模糊、不确定。妻子鼓励我说,以后成不成无所谓,只要你开心,大不了咱们用房子养老。

  就这样,我走进了开心麻花。不久前有朋友问我,当时为什么敢于在四十多岁的高龄下海?我说,我对钱没有太多的欲望,下海本来是为了找乐,但找到的不仅是乐。

  乔布斯说,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做我无比钟爱的事。

  于川、孙维宁、还有我们那一届很多同学,无论多么坎坷,无论走过多少弯路,也许默默无闻,但都坚守梦想,都在脚踏实地地做着自己无比钟爱的事,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脊梁。你们如此年轻,有着大把时间,有着足够多的选择,未来有着无限可能,还会担心骨感刺破丰满吗?那么,请勇敢地出发吧!

  鲁迅先生认为,人类要经历生存、温饱、发展三阶段。现实人生中,每个人都在追求着,有人注重地位,有人注重财富,有人注重内心,有人注重形而下。在我看来,真相是每个人都试图从不同的路径探求人生的意义、理想和幸福感。

  我想说说我的幸福感。每当开心麻花结束演出,剧院里响起观众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总感觉到一股暖流在体内激荡,眼眶不断湿润,难以言表的各种愉悦、幸福、感恩之情涌上心头,那种感觉是金钱、地位都换不来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所谓成功换不来的,因为观众就坐在对面,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呼吸、他们的欢乐。

  20xx年4月,北京一位随时可能生产的准妈妈带着全套住院的行李走进我们的剧场;20xx年6月,深圳一位准妈妈在看戏两小时后生女,发微博感谢开心麻花让她的女儿在笑声中来到人间;20xx年12月,北京一位脑手术患者的最大心愿就是手术前看一场开心麻花;20xx年1月,北京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在看戏后私信演员,感谢开心麻花让他们明白了真爱,他们会珍惜彼此,携手以后的人生……

  生命有限,快乐永恒,传递快乐是有功德的,能给那么多朋友带来欢乐,不仅我们个人是快乐的,我们的人生也因此更有意义!我快乐,我存在!

  我们同学聚会时常谈到一个共识:非常幸运在北大中文系接受了扎实的基础教育,虽然没上过一门经世致用的课程,但并不影响我们快速成长。因为北大教给了我们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严谨的学风、理性建设性的态度、人道主义的情怀,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走出校门时,经过古今圣贤思想、胸怀、境界的洗礼,我们的内心平和而充盈,无论顺逆、无论进退、无论宠辱,无论环境多么浮躁功利,都会不畏浮云遮望眼,脚踏实地为理想奋斗。

  我想,你们一定一样在北大收获了你们一生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刚才你们喊出的“中情不渝,文载道义”、“学当儒林之冠,行为天下之先”,说得非常好。以后的日子里,北大将成为你们的精神家园支持你们勇敢前行。

  今天,功利主义盛行,无数人间悲剧告诉我们,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是短命的、危险的,而理想主义是长久的、快乐的。只有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才能达到高远的人生境界!

  就让理想主义的光芒驱散功利主义的阴霾吧,哪怕仅仅从改变自我开始,一个人的改变就会影响到一群人,一群人的改变就会影响到社会。这样的事,北大人应敢为天下先!

  祝愿大家都能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无论经历多少坎坷,当然最好一路顺利,都能快乐地去实现梦想。再过四、五十年,回首往事时,会骄傲地说:我收获了圆满的人生!

  我会永远祝福你们!谢谢你们 !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2

  Good afternoon. My remarks at this moment in our Commencement rituals are officially titled a “Report to the Alumni.” The first time I delivered them, in 20xx, I was the only obstacle between all of you and J.K. Rowling. I looked out on a sea of eager children, costumed Dumbledores, and Quidditch brooms waving impatiently in the air. Today, you await Mark Zuckerberg, whose wizardry takes a different form, one that has changed the world, and although he doesn’t seem to have inspired an outbreak of hoodies, we certainly do have some costumes in this audience today. I see we are now handing out blankets.

  This is a day of joy and celebration, of happy endings and new beginnings, of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achievements and hopes. It is also a day when we as a university perform our most important annual ritual, affirming once again the purposes that animate us and the values that direct and inspire us.

  I want to speak today abou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 and in recent months, most contested – of these values. It is one that has provoked debate, dissent, confrontation, and even violence on campus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one that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public attention and criticism.

  I am, of course, talking about issues of free speech on university campuses. The meaning and limits of free speech are questions deeply embedded in our legal system, i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First Amendment and its applications. I am no constitutional lawyer, indeed no lawyer at all, and I do not intend in my brief remarks today to address complex legal doctrines. Nor, clearly, can I in a few brief minutes take on even a fraction of the arguments that have been advanced on this issue. Instead, I speak as one who has been a university president for a decade in order to raise three questions:

  First: Why is free speech so important to and at universities?

  Second: Why does it seem under special challenge right now?

  And, third: How might we better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by moving beyond just defensively protecting free speech – which, of course, we must do – to actively and affirmatively enabling it and nurturing environments in which it can thrive?

  So first: Why is free speech so important to and at universities? This is a question I took up with the newly arrived first-year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when I welcomed them at Convocation last fall. For centuries, I told them, universities have been environments in which knowledge has been discovered, collected, studied, debated, expanded, changed, and advanced through the power of rational argument and exchange. We pursue truth unrelentingly, but we must never be so complacent as to believe we have unerringly attained it. Veritas is inspiration and aspiration. We assume there is always more to know and discover so we open ourselves to challenge and change. We must always be ready to be wrong, so being part of a university community requires courage and humility. Universities must be places open to the kind of debate that can change ideas and committed to standards of reason and evidence that form the bases for evaluating them.

  Silencing ideas or basking in intellectual orthodoxy independent of facts and evidence impedes our access to new and better ideas, and it inhibits a full and considered rejection of bad ones. From at least the time of Galileo, we can see how repressing seemingly heretical ideas has blinded societies and nations to the enhanced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n which progress depend. Far more recently, we can see here at Harvard how our inattentiveness to the power and appeal of conservative voices left much of our community astonished – blindsided by the outcome of last fall’s election. We must work to ensure that universities do not become bubbles isolated from the concerns and discourse of the society that surrounds them.

  Universities must model a commitment to the notion that truth cannot simply be claimed, but must be established – established through reasoned argument, assessment, and even sometimes uncomfortable challenges that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ruth. The legitimacy of universities’ claim to be sources and validators of fact depends on our willingness to actively and vigorously defend those facts. And we must remember that limiting some speech opens the dangerous possibility that the speech that is ultimately censored may be our own. If some words are to be treated as equivalent to physical violence and silenced or even prosecuted, who is to decide which words? Freedom of expression, as Justice Oliver Wendell Holmes famously said long ago, protects not only free thought for those who agree with us but freedom for the thought we hate. We need to hear those hateful ideas so our society is fully equipped to oppose and defeat them.

  Over the years, difference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s free speech principles have often provoked controversy. And we haven’t always gotten it right. As long ago as 1939, an invitation from a student group to the head of the American Communist Party generated protest and the invitation was ultimately canceled by the Corporation. Bertrand Russell’s appointment as William James Lecturer just a year later divided the Corporation, but President Conant broke the tie and Russell came. Campus conflicts over invited speakers are hardly new.

  Yet the vehemence with which these issues have been debated in recent months, not just on campuses but in the broader public sphere, suggests there is something distinctive about this moment. Certainly, these controversies reflect a highly polarized polit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 perhaps the most divisive since the era of the Civil War. And in these already fractious circumstances, free speech debates have provided a fertile substrate into which anger and disagreement could be planted to nourish partisan outrage and generate media clickbait. But that is only a partial explanation.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reaching beyond their traditional, largely homogeneous populations to become more diverse than perhaps any other institution in which Americans find themselves living together. Once overwhelmingly white, male, Protestant, and upper class, Harvard College is now half female, majority minority, religiously pluralistic, with nearly 60 percent of students able to attend because of financial aid. Fifteen percent are the first in their families to go to college. Many of our students struggle to feel full members of this community – a community in which people like them have so recently arrived. They seek evidence and assurance that – to borrow the title of a powerful theatrical piece created by a group of our African-American students – evidence and assurance that they, too, are Harvard.

  The price of our commitment to freedom of speech is paid disproportionately by these students. For them, free speech has not infrequently included enduring a questioning of their abilities, their humanity, their morality – their very legitimacy here. Our values and our theory of education rest on the assumption that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will take the risk of speaking and will actively compete in our wild rumpus of argument and ideas. It requires them as well to be fearless in face of argument or challenge or even verbal insult. And it expects that fearlessness even when the challenge is directed to the very identity – race, religion, gender, ethnicity, sexual orientation, nationality – that may have made them uncertain about their right to be here in the first place. Demonstrating such fearlessness is hard; no one should be mocked as a snowflake for finding it so.

  Hard, but important and attainable. Attainable, we believe, for every member of our community. But the price of free speech cannot be charged just to those most likely to become its target. We must support and empower the voices of all the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and nurture the courage and humility that our commitment to unfettered debate demands from all of us. And that courage means not only resilience in face of challenge or attack, but strength to speak out against injustices directed at others as well.

  Free speech doesn’t just happen and require intervention when it is impeded. It is not about the freedom to out-shout others while everyone has their fingers in their ears. For free speech to flourish, we must build an environment where everyone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right not just to speak, but to hear and be heard, where everyone assumes the responsibility to treat others with dignity and respect. It requires not just speakers, but, in the words of James Ryan, dean of our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generous listeners. Amidst the current soul-searching about free speech, we need to devote more attention to establishing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everyone’s speech is encouraged and taken seriously.

  Ensuring freedom of speech is not just about allowing speech. It is about actively creating a community where everyone can contribute and flourish, a community where argument is relished, not feared. Freedom of speech is not just freedom from censorship; it is freedom to actively join the debate as a full participant. It is about creating a context in which genuine debate can happen.

  Talk a lot, I urged the Class of 20xx last fall; listen more. Don’t stand safely on the sidelines; take the risk of being wrong. It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and grow. And build a culture of generous listening so that others may be emboldened to take risks, too. A community in a shared search for Veritas – that is the ideal for which Harvard must strive. We need it now more than ever.

  Thank you.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3

家长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20xx年毕业典礼。在此,我代表书院中小学全体教职工,向在百忙之中与会的家长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耕耘在毕业班的教师表示亲切的问候,向书院小学的毕业生们给予最美好的祝福!

  南阳书院中学创办于20xx年6月,是经市教育局批准的全日制、寄宿制初级中学,拥有南阳书院中学、博雅书院、书院小学和唐河英才书院四个校区,共150多个教学班,8700余名在校生,教职工600余人,堪称南阳教育规模最大,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家长信任的优秀民办学校之一。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安全为保障,以素质创名牌的内涵发展之路,栉风沐雨,艰苦创业,科学管理,规范办学。如今已是满园桃李满园春。共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七八千名优秀毕业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院人的奋力拼搏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社会各界的信任。先后获省级“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十大课改名校”,市级“文明单位”、“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xx年以来连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被区教体局评为“中招质量评估先进单位”。

  南阳市书院小学创办于20xx年秋期,七年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学校走精细化管理路线,今年秋期,学校成功举办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符合书院小学特点的“一导四环”课堂教学模式日臻完善,每次大型考试均参加宛城区统考统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英语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已深入人心,艺星培训中心顺时成立,众多学子的才艺突飞猛进,仅上学年,就有63名同学荣获艺术考级证书,258名同学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58名同学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这些都说明,书院小学已经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家长高度信任、生机活力盎然的学校。是我市莘莘学子无比向往的知识殿堂。

  家长朋友,书院学校能发展到如此规模,离不开诸位的信任和支持,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谢意,我们只有用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努力的作风教育好每一位书院学子,作为对大家最好的回报。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的学校是一所有着优秀传统的学校,希望大家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做一名优秀的、合格的`书院教师;同学们从书院毕业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守纪、阳光向上的书院毕业生。

  让我们播种希望,洒下真情,奉献智慧,凭着我们的赤诚、我们的努力,我相信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4

亲爱的20xx届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相逢又离别,归帆再起航。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所处的时代,是国家蒸蒸日上、民族努力复兴的伟大时代;

  是我们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开放时代;

  是你们实现人生价值、施展才华拥有广阔空间和无限机会的美好时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际遇,就像你们常说的那句——“我们不一样”。是的,不一样的是人生,但一样的是要拥抱人生!面对未来,你们一定有很多憧憬,或许也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有一些困惑,有一些忐忑,有一些迷茫。虽然我不能穷尽回答,但作为你们的师长,我希望你们:

  要相信自己的学问。学问是学校能给你们的最易带走又最有价值的行装。学问能使我们生存。当走上工作岗位,你会发现,所有的知识和思维,都会在你用到的时候变成一种财富。学问能为我们解惑。走进社会,你会面临比选课更复杂的选择,比“是考研还是工作”更难做的决定。比如,面对怀疑和误解时,你是争辩,还是沉默?面对有意无意的伤害时,你选择针锋相对,还是宽容原谅?面对个人荣誉与集体需要的冲突时,又该怎样取舍?这些事情看起来小,却会因为不同的回答而决定你是否幸福。

  生活的难题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希望同学们不回避、不害怕,不要忘记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把学问做进生活,让生命走进学问,在活生生的考验中判别冷暖、增进智慧,毕业不是人生学习的休止符,“毕业”的英文是“graduation”,这个词的词根蕴含开始、进步的意思,这是对毕业很好的诠释。让“学”“问”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态度,成为一种修行!

  要秉持一种精神。每一种人生路都不平凡,都充满考验。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罗曼·罗兰说:“我尊敬思想,但是我相信有某种更高超的东西,这就是伟大的精神。”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比任何思想都坚不可摧,它让你在顺境时清醒,逆境时不放弃;

  身居高位而谦卑,出入平凡而尊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就是xx大学精神——俯首躬耕而志在天下,特立xx而开来继往!同学们,你们即将面临一个个未知,不必纠结于你的岗位是主流还是支流,工作地点是繁华的都市还是贫瘠的乡村,要坚信,奔腾的浪花一路向前,终究汇入大海;

  不要担心被世俗的尘埃蒙蔽,要坚定,你美好,世界就光明!就像里尔克写的那样:“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要坚守那份使命。或许有同学说:“校长,这个命题太大了!”不知你们是否想过,使命是什么?最近你们的一位学姐回校,她感叹,毕业9年后发现,自己一开始很多事情不会,做着做着就慢慢找到了感觉,甚至不知不觉走到了行业中央,成为中流砥柱。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对初心的坚守。我听了以后很感动,我们年轻的校友已经开始思考使命。使命,最初就是一份热爱,但又不仅于此。

  爱因斯坦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

  而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当你的热爱与他人的幸福相连,它就变成了使命!当你在工作中为他人服务,这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使命之大,在于只看到自己不行、光靠一个人也不行,它需要一群人的担当,需要我们的心里装着别人的未来。心里装着父母妻儿,是对家庭的担当;

  装着学校,是对教育的担当;

  装着社会,就是对国家和人类的担当!同学们,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要拥有感恩的心。感恩,从不遗忘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最要紧的“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其次是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在你们中间就有一位走出家乡却不忘家乡的彝族姑娘吉佐阿牛,她的家乡是国家极度贫困村,在离校之际,她收购了大量同学们即将丢弃的棉絮被褥,寄送给村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报恩家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感恩在于把爱传递,阿牛的感恩之心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自发加入这次爱心行动,让更多村民受益。

  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有“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新时代的青年有义务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将之铭刻于心并化为行动。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感恩的根源是爱,是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愿你们带着这份善意,以乐观积极感染人,以真诚热情善待人,让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幸福,让世界因你的爱而变得更加温暖。

  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它青睐所有勤劳、善良和有创造力的人。无畏艰险步从容,世间何处不登峰?衷心祝愿你们在新时代绽放属于你们的未来。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小朋友们

  大家好:

  这天,是学前班小朋友难忘的日子,因为他们结束了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我和我的老师都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在为他们举办毕业典礼的这个特殊日子,看着熟悉的他们,作为园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也有说不出的难过。

  家长朋友,您还记得吗三年前您恋恋不舍把孩子送到我们那里的时候,这天,我们和您有了同样的情绪,舍不得让这53名孩子离开我们,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在吃喝拉撒中和孩子建立了深厚纯洁的感情,我们习惯了早上去听孩子用稚嫩的声音问候,习惯了傍晚看孩子说再见的灿烂笑脸。

  三年过去了,孩子们就要离开老师,离开曾朝夕相伴的幼儿园,我和我的老师不再像往日那样xxx看见你们睡梦中甜蜜的笑脸,不再像往日那样xxx看到你们无忧无虑的咯咯大笑,不再像往日那样xxx看到你们生气时撅起的小嘴儿,不再像往日那样xxx看到你们破涕为笑的天真样貌。孩子活泼可爱的形象xxx和甜甜的童言童语将留在我们老师的记忆里,成为我们老师回忆时讲不完的话题。

  我xxx舍不得你们,你们的老师更舍不得你们,但你们终究要长大,要离开幼儿园,走向下一个阶段的小学生活,

  踏上新的起跑线,孩子们xxx请必须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是最优秀的',用你们的自信自强、用你们的聪明智慧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无论是阳光还是阴霾,无论是春风还是秋雨,请记住,幼儿园的老师会一向惦念着你们,会一向关注着你们,对你们的关爱,对你们的祝福,对你们的期盼会一向伴随在你们的身边。你们每取得的一次成绩,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将是我们老师的荣耀。x

  孩子们xxx我和老师爱你们。同时也请孩子们记住你们的启蒙老师。

  在那里,我还要代表幼儿园全体老师,向家长朋友表示感谢。谢谢你们的支持与信任。谢谢你们把心爱的宝贝交给我们,让我们与孩子有了难舍难分这份真挚的情感。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6

  如果不曾相许,为什么你会娓娓游入我的梦里?

  既然曾经相守,为什么我又要默默从你的瞳仁离去?

  都说这便是分别、这便是失恋、这便是匆匆无情匆匆无语!

  都说这便是候鸟一下失落了季节,

  轻触芦笛的唇儿把音符悠悠吹出去

  这首诗是为厦大中文系毕业纪念册写的扉页,后来它成了整个厦门大学87届的毕业寄语。今年毕业季,在你们刷屏的文章:今晚,我还是厦大的学生啊!我看到了你们同样的.眷恋。

  其实,对一所大学的真正留恋是从收拾行李开始的。30年前,我的眼泪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掉的。我多想把整座大学都背走,背走我的无忧无虑。可是我痛苦地发现:当岁月潮水般从我脚下退去,它便留下了我的一切,我带不走一件行李。

  这是所有毕业生永恒的情结。今天,你同样会追问,当我离开这一所大学时,我可以带走什么?你会发现:校园带不走,食堂带不走,图书馆带不走,实验室带不走,老师带不走,小师妹、小鲜肉……好像可以带走。

  一所大学真正改变你的东西,就是你可以带走的东西。那么,你可以从大学带走你的什么呢?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六年级毕业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圆满地完成小学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向获得优秀毕业生的50名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向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而奉献心血与智慧的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同学们,小学童年生活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六年的时光,二千多页就这样匆匆翻过。六年了,看到你们每天从我的身边走过喊着一声声的老师好,看到你们你们在教师的悉心培育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思想、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我真心地为你们高兴。我的383个孩子们长大了,就要离开培养你六年的母校了,我有那么多的舍不得,但是知道你们又要飞到更高的学校炼硬翅膀,我又无比的高兴。孩子们我相信,三年后、六年后同学们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我也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辜负学校、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我想叮咛你们几点,送给在坐的各位同学:

  1、要珍惜时间。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生命有两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还一事无成时,你已不可能再回到当年,再去经历学习、工作。这时,他才感觉到已虚度光阴,假如能重来,一定刻苦学习,可惜已不可能。人的成长,就是在这不经意之中完成的,我希望大家要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更通俗地说,你现在知道了努力,将来就不会后悔。

  2、要胸怀大志。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喊百岁。希望你们早日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有了远大的理想,不去努力等于没有。空有目标,不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去追求,那什么理想目标都不能实现。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艰辛与曲折,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是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的。尤其现在你们正是学习的年龄,知识是靠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就得日复一日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能积累丰厚的知识,才能考入理想的学校,用知识改变命运,去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3、要好好做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不要忘记母校老师曾对你们的教育与关爱,也不要忘记母校老师对你们的鼓励和希望,更不要忘记你曾是三小的一员。走出校门,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三小的学生我不管来到那所学校我都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关心班集体,就要向我们 25名学校值日干部严格监督自己和身边的同学的一切行为,使大家都努力成为有纪律、守规矩、懂礼仪的好孩子。我们学校对口的初中是育才中学,现在的育才中学每年都在进步,不仅升入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学生的潜力很大,我希望你们按时到XX中学报到,到那所学校学习。来到育才,你们就会分到不同的班级,我们五个班的学生,你们又成了同班同学,我希望你们不论和谁在一个班级里,从XX小走出的学生就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发奋读书,努力拼搏、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张扬自己的个性,让育才的各个方面优秀学生都有我们三小学子的名字。希望三年后公费升入高中的人数更多,六年后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超越前一届,我相信大家的能力,我也希望你们真正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提前预祝你们成功。

  同学们,你们都是三小的孩子,XX小是你们的家,老师是你们最亲的人,愿今天你们能以XX小为荣,更愿明天XX小能以你们为荣。学生齐说:我们今天以XX小为荣,明天XX小以我为荣。

  最后,祝同学们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暑假,顺祝今后的学习生活一帆风顺、学业有成。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8

各位同学,各位来宾,XX教职员工同志们:

  大家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同学们经过数年辛勤奋斗,终于圆满完成学业,揭开自己人生道路上崭新的一页!我谨代表XX学习中心向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同学们,几年前,你们满怀希望步入XX院的殿堂,携手共度了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美好的时光。在此期间,你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坐在这个礼堂里参加毕业典礼,被授予学士学位,这是你们人生历程中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离开XX院,你们即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衷心地希望你们志存高远,奋发进取,做事业有成的人。“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成功永远属于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人。希望你们充分利用所学,回馈社会,做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人。希望你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不断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第2页共8页

  构,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学们,新的人生高度正等待你们去征服,希望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努力拼搏,不断做出新的成绩。XX院的全体同仁、各地学习中心的老师们都将永远期待着、关注着你们!最后,祝同学们一路顺风,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生活美满!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9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家长和亲爱的老师们:

  这是一个美好的下午,空气清新,没有雾霾,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我们用这样一种比较自由和开放的方式,来欢送我们孩子,来祝福我们的孩子!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不再是一名小学生了,你们将进入中学,将进入青春期,进入人生另一个美妙的阶段。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你们小学毕业了,但你们的成长永远不会毕业。

  这些天,我访问了一些六年级的孩子,我向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亦庄实验小学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十分高兴,因为你们的回答,正是学校想要的,正是老师们全力以赴努力的目标。

  一个女孩子跟我说,亦小带给她的最大改变,就是让她胆子大了。

  她解释说:以前自己从来不敢上台演出,因为原来学校登台演出的,从来都是那些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来到亦小之后,班级和级部的各种活动、各种演出,都是人人参与,她也不断有机会登台演出,变得越来越大胆,越来越自信,现在无论什么场合,她都不会打怵。

  听到这一点,我特别高兴!

  孩子们,胆子大了,说明你们自信了,有勇气了。对于未来的世界,这是非常关键的品格和素质。世界不属于少数精英,世界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应当充满自信和勇气地生活着,这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孩子们,经过亦小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你们幸福的源泉被开掘出来,蓬勃地涌动,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教育,不仅仅是教给你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让你们拥有自信和勇气。我希望自信和勇气能够陪伴你们走进中学,走进更浩瀚的生活的海洋,直至陪伴你们终生。

  一个男孩子跟我说,亦小带给他最大的变化,就是增长了他的见识。

  我追问他什么意思?是不是说比原来学的课程内容多了、掌握的知识多了。他说有这个意思,但不全是这个意思。他强调说,原来我们以为学习就是听课、读课文、写作业,亦小这三年真是开了眼界了:我们研究石头、竹子,研究桥,研究茶,发现原来在这些普通的事物里,还有那么多学问,那么多文化。我们表演戏剧,我们看经典电影,我们到国家博物馆去,到各种公园植物园去游学,我们跟各种各样的人物对话……真的,我们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孩子,听了你这番话,我真的是太高兴了!

  不但你们自己感觉很了不起,我也感觉你们很了不起!你们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容器,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和教导,你们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主动的观察者、探索者,你们像科学家那样来研究这个世界,你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发现了那么多世界的秘密,你们因此拥有了宽广的视野,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衷心希望孩子们永远保持这种主动探索的状态,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构建宽广的精神视野,为一生发展奠定宽广的根基。

  一个孩子满脸严肃地对我说,亦小对他的改变是,让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孩子,听了这话我大吃一惊。难道你小小的年纪,金色的童年,还曾对生活绝望过吗?

  你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我的确非常绝望过!因为我曾被老师看成差生,我在班里非常孤独,没有朋友,我总是很难过。我来亦小不过才一年半,这一年半,老师让我学会了如何交朋友,我交了很多好朋友,我成了一个很受欢迎的人,我每天都很快乐。

  孩子,你的这番解释,让我十分宽慰,十分感动!你终于找到了你自己,终于不再生活在自卑的雾霾里,终于不再孤独和忧伤。看着你闪闪发亮的双眸,我从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教育的力量。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会交朋友,要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能够善解人意,才能交到好朋友;只有交到好朋友,才能获得快乐。

  还有一个孩子跟我说,亦小对他最大的改变,就是改变了他和爸爸妈妈对考试成绩的看法。他说:原来我只要考试成绩稍微不好,家里就会阴云密布。到了亦小之后,我才慢慢发现,仅仅学习成绩好是不行的,还要会做各种研究,会制作思维导图,会表演戏剧……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也很受同学欢迎,因为他们乐于帮助别人,品格好,讲诚信。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知道你真的长大了。考试成绩当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是人的品格和精神境界。责任、诚信、友善、包容……这些美好的品格,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慢慢修炼。这绝对不是任何考试成绩所能够代替的。

  我让一些同学给我列出,在亦小三年里印象最深的事情,结果,在孩子们列出的几十件事情中,跟老师相关的就占了三分之一。而且大多数都是评价自己的老师充满爱心、幽默风趣、公平民主、很有能力……孩子们,你们让我看到了亦小的老师是多么的优秀,是多么的敬业。请全体同学站起来,让我们一起,给你们的老师深深地鞠一躬!(全体学生与校长一起鞠躬)

  最后,我要用黄杨宪同学对我说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毕业致辞。

  当我与黄杨宪同学交谈结束的时候,他满脸喜悦地对我说了一句话:现在看起来一切都那么有希望了!

  是的,你们已经圆满结束了小学生涯,即将进入一个和亦小同样充满美好和幸福的校园里,开始崭新的成长,现在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有希望了!

  是的,我们的学校,也就是你们的母校,已经办学三年,送走了三届毕业生,收获累累硕果,进入了良性快速发展的步道,现在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有希望了!

  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0

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十四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十四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十四年来,不断奋进的一六八中学秉承“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严实精细,求真务实。走过风雨坎坷,走进荣光辉煌。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见证了学校一个又一个奇迹;你们是卓越的,因为你们创作了学校更伟大的辉煌!实践证明,你们已经以优异的成绩向家庭,向学校,向社会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是你们的骄傲,也是一六八中学的光荣。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合肥一六八中学20xx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经过三年努力学习,圆满完成高中学业的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健康成长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三年前,你们怀着理想与希望,迈入了一六八中学这所新兴而又充满活力的校园,开始了梦想与拼搏齐飞、希望与成功并存的求学历程;三年后,你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贫乏走向富有。你们渊博的学识、聪明的才智、通达的人情、宽广的胸怀,得到了学弟学妹们充分的肯定与赞誉。在一六八中学,你们每天都在体验着收获的愉快,陶冶着高雅的情操,磨练着坚强的意志。你们没有亵渎理想的崇高,孩子们,你们是无畏的强者!今天,你们毕业了!你们即将带着母校和亲人的期盼扬帆远航,在雏鹰即将飞向蓝天之时,我还要代表学校给同学们几点叮嘱:勇敢担当,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叔本华说:“上帝给我们肩膀,就是叫你来挑担子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求一等学识,立一等品格,成一等事业!责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无法回避的!崇尚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希望同学们抱负更远大一点,眼光更长远一点,行为更规范一点,胸怀更宽阔一点,以德律己,做一个高尚的人!积极向上,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心存一份信念,事业就多了一份期待,生命就多了一份厚实,心灵就见证了一次洗礼。我希望你们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做一品百姓!懂得感恩,做一个胸襟坦荡的人。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感恩师长,因为她们教给我们知识与做人的道理;感恩校园,因为她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就在 6月6日,高三年级全体师生向学校捐赠了一组毕业纪念石—“坤健”石,这就是感恩母校的`最好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得以传承的见证。我希望大家“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刚直豪健,做一个胸襟坦荡的人!同学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高中阶段只是你们人生的一个驿站,尽管我不能预知你们的未来,但我坚信,你们的明天一定很精彩。今天的典礼不是庆祝“结束”,而是宣布“开始”。愿你们的人生如那春日的风筝,永远高举、上扬!孩子们,我的话即将结束,但我还想说,无论今后你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窘迫还是荣光,校园内那片片樱花年年都为你们而开,母校永远都是你们心灵栖息的园地,母校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孩子们,请记住,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为20届初中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在座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教诲你们做人求知的各位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向给予你们生命,陪伴你们成长的各位家长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年里,我见证着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日渐成长。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成熟了。三年里,你们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在人大附中的校园里,开心快乐地求知,自由幸福地成长。你们青春活力、勤奋求索的身影是母校美丽的风景;你们活泼可爱、欢歌笑语的面孔是母校美好的记忆。在这毕业的时刻,作为你们的校长和师长,我感到非常喜悦!真诚祝福同学们都能顺利升入理想的学校,继续中学阶段的美好生活!

  今天,当看到初三年级的老师们穿着美丽的节日盛装跟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我的内心很感慨。敬爱的老师们为了同学们的学习和成长,平日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甚至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地工作,常常顾不上自身了。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的意思,老师哪怕只给你做一天老师,你也要记住他的恩德,终身感恩;第二层意思,老师一旦给一个孩子做了一天老师,他就会把这个孩子看作自身的孩子,终身关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提议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我们最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亲爱的同学们,人大附中是莘莘学子们向往的学校。你们作为人大附中的学生,将自身美好的青春年华与人大附中结缘,这对于你们来说是幸运的,对于母校来说也是幸运的。我相信因为有着这三年的.缘分,同学们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都将以人大附中为荣,都会感念母校的培养。在人大附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师友的关怀和帮助已给予了你们足以滋养的一生的生命营养。你们的内心也将永远铭记着人大附中的精神,你们将永远是人大附中精神的传播者,永远是人大附中人。

  今年的毕业典礼主题是"扬帆"--在苍茫的大海上,一艘航船沐浴着朝阳正在往前行驶。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航行的过程,人的生命就是一艘航船,轮船航行有方向,这方向就是我们的理想。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方向,是目标,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处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如同初升的朝阳,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充满着希望。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理想,为自身的理想勇往直前。

  同学们,我们人生的航船在大海中航行,既有风平浪静、朝霞满天、风和日丽的时候,也有惊涛骇浪、暗流涌动的时候。当我们在风和日丽中顺利航行的时候,同学们不要忘了理想的召唤,要努力前行;当我们遇到人生风浪的时候,更要坚定必胜的信念,乘风破浪,勇敢前行。人生就是这样,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逆境也必有顺境,希望同学们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气馁,你们要相信惊涛骇浪之后必然是风平浪静、朝霞满天的日子。

  同学们,人生的航船底部很重要,如果我们在航行的过程中,我们人生航船的底部有了漏洞,慢慢地水就会浸入到航船中,航船就会有倾覆的危险。那,人生的航船的底部,我们的根基是什么呢?人生航船的底部是我们的道德品质。一个人道德品质好,人生的航船就坚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浪,船都会安全行驶。如果道德品质有问题,就像船底有了漏洞,当船行驶到大海中间的时候,就会有倾覆的危险。因此立德修身是人生的根本。立德修身的功夫在生活里看不见,但关键时刻就会起作用。德是根本,德是福本,是慧根,是人生航船能乘风破浪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涵养美好的品德,崇德向善。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同学们人生的航船乘风破浪,向着理想奋勇前进!祝同学们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2

亲爱的同学、老师们,尊敬的各位家长和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每一位毕业生翘首以待的日子,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最盛大而又庄严的节日,也是含辛茹苦养育你们的父母所期盼的一天,而更为特别的是,今天你们是交通大学的第100届毕业生,为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无论你们是就业走向社会,还是继续新的求学,今天都意味着你们开始了人生的另一程。

  记忆能使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各位同学一定能记住当年求学的情景。你们在大学里点点滴滴的成长,得益于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离不开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师。大学的经历使你们知道何谓人文关怀、独立精神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知道如何去寻觅与坚持属于自己的理想和独立人格。

  这几天大家即将告别母校,回眸熟悉的校园,望着老师那行走匆匆的背影,会有一种依恋不舍的离愁别绪,也一定会有奔向未来的踌躇满志,或许还有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那种意境: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里留下了你们寻梦的足迹,甜美的回忆,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和沮丧,这一切一切都汇聚成真实的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也迈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你们开始了人生新的启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将中国人民带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使中国在短短二十年内走完了西方两百年的发展过程;三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萎缩或停滞不前,而中国则作为最受期待的市场和经济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然而中国要成为第一流的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人均gdp而言,中国还是低收入国家,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贫富不均、分配不公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为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真正的繁荣,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建设一个民富国强的社会,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的使命正如我们的老校长唐文治先生所言,“造就领袖人才,分播吾国,作为模范”。各位要成为各行各业真正的领袖人才和模范,就要有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和超越自我的精神,还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梦想可以远大,而起步必须谦卑和实际;人生奋斗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诚实做人要伴随始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人生新的启程就要开始,更多的磨练等待着你们。面对未来的困难和坎坷,惟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迎来成功的人生。

  祝福各位同学!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3

  每年的这个时节,同样在这个地方,都会有一个资深的中年男人,代表学校与你们话别。或谈梦想,或谈情感,或语重心长,或激扬顿挫。这个人,就是你们的校长。

  这应该是你们在德外最后一次听我讲话了。因为,你们已经从“英雄联盟”打到了“王者荣耀”。

  站在这里,此刻,我想起了邱煜龙学长。那是xx年6月9日,高考结束第二天,邱煜龙学长收拾好行李,庄重地站在学校大门内,面向母校,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感谢xx外国语学校对我10年的抚育与培养,感谢你10年来伴我成长,伴我风风雨雨地走过来。今天,踏出这个大门,我不再是德外学生的一员,但是,我永远都是德

  外人。我为此骄傲、自豪。感谢你,我的母校!”随后,邱煜龙向着母校深深地鞠了10个躬。

  今天讲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仍然充满感动。

  昨天,我翻阅了同学们写给母校的一些留言。信手拈来,和大家分享几段。

  有同学写道“曾以为被歌颂的总是遥不可及,近在眼前的总是平淡无奇,以为严厉就是刻薄,温和就是堕落。但是,我们遇见一群人,将所有所谓伟大与所谓平凡的界限打破。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矛盾。亲爱的老师们,是我们心中最动人的对立统一”。

  有同学写道“四散游走的风各有所奔赴,却有一峡谷能将风聚成一束,呼啸过最幽深艰险的路程,爆发出的巨大力量,使每一缕风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知道的峡谷效应。德外,则是我们一起拼搏的峡谷。”

  有同学写道“尽管我们人格性情各异,情况千差万别,但在这里,每个个体都被重视,优点特点被发掘,摔倒后被扶起,继续跌跌撞撞,探寻自我的价值。德外的环境让我如鱼得水,并懂得感恩。”

  老师们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也都逃不脱你们的“法眼”。数学老师“腰椎出了点问题,毅然扛着腰痛回来上课”,语文老师“手上的针孔是发烧输液留下的,脸色苍白虚弱,我们心头泛起阵阵酸楚”,班主任“出了一次小车祸,拖着包扎得臃肿的脚坚守岗位”,等等,长长短短二十几页。

  字虽然写得有些匆忙,有些潦草。但是,我能体会到一种满满的爱,一份深深的情。我感到一种精神在延续,在传播。这是我最看重,并引以自豪的一种情怀,一种品质,你们的真善美。

  我们几届学子传承的,既是一种教养,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

  其实,对一所学校的真正留恋是从收拾行李开始的。当初,我的眼泪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掉的。我想把学校的一切都打包扛走,连同我“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可是,我痛苦地发现:当岁月潮水般从我脚下退去,它便留下了我的一切,我带不走一件行李。

  其实,这是所有毕业生永恒的情结。轮回到今天,你们同样会追问,当我离开德外时,我可以带走什么?

  你会发现:学校的'logo可以带走,红色的校服可以带走,但是,

  绿树红墙带不走,篮球场、足球场、食堂,宿舍、图书馆带不走,春天的海棠、桃李,夏天的栀子花、秋天的果实带不走,林中肥硕的小鸟也带不走。

  学校的理念、誓言、校训可以带走,思念可以带走,但是,你们的朱先生、玛瑙、何仙姑、冷面男神、李大爷、黄大爷、超老板、匡老板、张摩尔、肖孃、老顾、钟声、梅姐、文英儿、琳姐、欣姐、保哥、健哥、双哥、房总、庞总、张妈、大宇哥、油腻腻、学学、陈老头、万少、勇少、雪佳、良师、林儿等老师,一个也带不走。

  同桌的故事、室友的八卦可以带走,圣诞的记忆、社团的分享可以带走,但是,班上的同学你带不走,极个别的除外。何楷诚同学你就肯定带不走。这位经常抱着一叠通知、课表,穿梭于教室之间,疾步于楼层之中,爱好与众不同的同学,为我们年级的每一个人所熟知。他脸上始终挂着憨厚的微笑,无怨无悔地为大家付出,大公无私,乐于助人,令我们感动。说他是这一届的网红,一点都不过分。

  一所学校真正改变你的东西,就是你可以带走的东西。

  你带走的德外logo,将是你一生中独一无二的印记。你的未来履历,将永远打上madeindeyangforeinglanguagesschool的商标。你未来会填无数的表,但其中,肯定有一栏是留给xx外国语学校的。极端地说,你的名字还可以改,你的性别也可以改,但你在德外这三年(或更长的时间)永远不能改。德外,就是你的历史,就是你的家园。未来的任何日子,在任何地方,你都可以骄傲地说,我来自德外,一所有温度、有情怀、有个性、有高度的学校。

  你带走的理念、誓言、校训以及“读书、修身、健体”的习惯,将融进你的血液,滋养你的气场,提升你的品味,铸就你作为一个德外人特有的气质,铸就你作为一名绅士淑女的精神底座。当你未来面对喧嚣浮华、功名利禄时,当你在暗夜里摸索前行时,它会给你一种定力,一份宁静,它会给你一个火把,一份坚守,它会给你更多的机会,干净、优雅、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一味功利性地追逐。它会让你懂得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本真,它会使你永远保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

  你带走的同学情、师生谊,将是你一辈子的财富。它很简单,很纯,不掺和任何杂质。无论10年、20年,也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都将是你最真诚、最可靠、最温暖、永远可以信任的援手。好好珍惜吧。

  你从一所学校可以带走的,就是这所学校最想传播的。所以,一次毕业,就是一次传播。生命最伟大的传播就是细胞分裂。学校最骄傲的传播,就是它的学生毕业。前两天,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在你们之前,已经有近万名学长在这红墙绿树的校园中长大成人,他们分布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和领军者。德外的文化

  与精神,就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每一个德外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梦想的传承,更是生活的传承,文明的传承。

  行走在路上,无论怎样的“扎心了,老铁”,还是“大吉大利,晚上吃鸡”,都不忘初心,回眸审势,都不要忘了为母校打call,为学弟学妹们打call,为你自己打call。

  最后,要说的叮嘱,就是常回家看看,其实你们懂的。你们不太可能常回来的。但是,当你们再回到黄河路261号大院,再一次汇成广阔的青春潮,记得@我一下。

  既然,有一个相识的秋天,有一个分别的夏季,为什么那一个美丽的季节,不会如期而至?

  当升旗仪式的序曲舒缓的涌来,当高考的集结号嘹亮的吹响,跺跺脚,走出去,便有一次喷薄、一种悲怆、一迸血气、一回涅槃。迈过这一瞬,我们就已成熟、就拥抱环宇、就顶天立地。

  亲爱的同学们:xx年xx外国语学校毕业站到了,请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我们下一次再相逢。

  仰天大笑出门去,莫后悔,不犹豫。

  毕业快乐,奋斗快乐。

  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4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有许多的感慨,因为每年总有那么多优秀的学子从迈向更高的人生舞台,又有那么多优秀的学子汇聚到开始追逐新的梦想,中学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而同学们就是这条河中晶莹翻滚的浪花

  新学期伊始,我们带着希望,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正如雄鸡的鸣叫,新的一天带着微笑和清新在大地上降临。新的学期,我们又站在了这美丽迷人的校园,我们又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毋庸置疑,起点是美丽的,面对高一的同学,它是朝露的晶莹,海浪的激情;面对高二的跋涉者,它是坚定的信念,拼搏的汗水;面对高三的闯关者,它是成功的喜悦,永恒的希望。

  同学们,请把握好自己的起点。不要忘了,精卫填海,起点就只是一口泥土,然而传说中的她就是以不起眼的一口一口泥土填满了大海;愚公移山,起点就只是一副担子,然而他的决心恒心感动了天神,最终开辟了一条坦途;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的起点就只是敌人夺取的山河,然而他凭着坚韧的毅力忍辱负重最终夺回了壮美的河山。如果你认为自己起点低,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向更高目标看齐的勇气;如果你感觉起点小,这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化小为大的毅力。

  高一是梦想的起点,高二是拼搏的起点,高三是丰收的起点,一个人选好了起点就等于开始了美好结局的一半,就等于缩短了成功的距离,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够为自己设置一个合理的、更高的目标。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这样的人,总是为自己设置更高的人生目标,总是在创造人生新的辉煌,总是在收获更大的成功,总是在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跳起来摘苹果,为自己设置更高的人生目标,并不意味着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沉湎于空想空谈。恰恰相反,跳起来摘苹果,攀登更高的人生目标,需要清醒的头脑,需要理智的思维,需要科学的态度,需要丰富的知识,需要务实的.精神,需要坚定的意志,需要坚实的力量,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一步一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能不能跳起来摘苹果,决定了人生状态、人生质量和人生价值。跳起来摘苹果,攀登人生目标的新高度,并不仅仅是收获丰硕的果实,享受成功的喜悦,也是体验人生奋斗过程的快意,包括经历失败的磨难。而战胜失败,使人生达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和人生阅历呢!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新的起点之时,为自己设置更高的人生目标,跨越更高的标杆,你的生活会因此而灿烂,人生会因此而精彩,生命会因此而富有价值。

  同学们,时间的涓流从不停歇,每一刻都在消损着青春的河床。人生是不能打草稿的,一挥即过不会复返。浓缩人生,就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悄悄流逝,今天正在脚下一分一秒地缩短,明天还是一个未知的答案。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我们要借助他的手笔,写好今天和明天,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自己的风华本色,才对得起长辈的血汗斑斑,才无愧于存活在当今时代,才对得起天地人寰。

  时间已经是20xx年,同学们又长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大家更应做到: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在这里,特别祝福高三的学生们。百日之战即将打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携手起航,像海鸥一样迎着雷电、风浪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年的高中生活,你们洒下的是汗水,留下的是欢笑,收获的定是成功。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会一如既往,不辱使命。一颗爱心给学生,一颗痴心为事业,一颗诚心对朋友,一颗信心留自己。用文明的语言、文雅的举止、务实的作风、耐心负责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来继续我们新学期的工作。为了光辉的事业,我们曾经努力过,且正在努力着,也必将努力不懈。这就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共同的心声,从未更改。

  “潜龙在渊,蓄势腾飞”。我相信,“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的24中人定会用辛勤的汗水,在新的起点上,在新的学期里,续写学校永远的辉煌。

  这里有师德高尚、博学善导的良师,有志趣相投、情同手足的益友,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里是你们求知和成长的乐园!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5

  今天是大家毕业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看到这么多毕业生离开校园,心中总是无限感慨。既为你们完成学业、跨入人生的下一步而高兴,又为你们离开校园而不舍;既对你们在学校时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差强人意而愧疚,又为你们在艰苦条件下取得成绩而骄傲。

  每到毕业季,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毕业生有没有满意的去向,有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学校有没有尽到最大责任,给你们最好的教育。每到毕业,你们也像其他高校的毕业生一样,都在忙于收拾行囊、话别友谊、畅想未来。我也知道,好多国内名校的毕业生们此刻在互相比较去哪个国家留学、去哪儿深造、谁的offer最多,谁的offer最好,谁拿到的奖学金最高。

  我到天医已经三年多,我注意到,我们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了国内考研或是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选择到国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人少之又少。其原因我不得详知,但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没有形成一种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在追求高远方面,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行,或者是缺乏担当,觉得天下大任是北大清华毕业生的事,与我们无干。人各有志,我尊重和理解你们的现实选择,并希望你们能在平凡中收获美满的生活。但是作为校长,我更希望你们对自己多一点自信,多一点追求,眼光更远一点、目标更大一点。

  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欺压、受尽凌辱,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人欺负。落后是由于我们生产力低下,生产力低下是由于我们原始创新不足,这些无一不指向创造性人才的匮乏。事实上,中国缺少的是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人才,并非一般技术人才。一个国家的前途是向后延展的`,也就是说,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这个国家后二十年的发展走向。受过高等教育的诸位,你们又该做何等的思想储备,担负起怎样的历史责任?

  从学校的角度而言,你们能有出息、有大作为,就是对母校最好的回报!天医如果每年没有一批学生到国外留学深造,我们学校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名校。哈佛之所以能够保持卓越,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校友效应”,哈佛培养出的众多杰出校友,对母校始终怀着美好的记忆和感恩之情,他们更乐于在后来的生活中对哈佛有所贡献,甚至更乐于为哈佛工作。所以我经常说,只有我们的毕业生发展好了,我们的学校才有指望。我一直鼓励我校的学生,毕业后能有更多人到国外大学或是“985”高校深造,因为你们所肩负的责任、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你们的视野,对于国家、对于学校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学校愿意让你们到更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去深造,让你们在那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角度。不久前,学校出台了一项政策,我校的本科毕业生,包括在座的各位在内,毕业两年内被美国排名前50的高水平大学录取,自费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将获得学校的奖励。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但也许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一点战略意义。

  在既往的接触中,我认为我校的学生是有潜力的,需要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和挖掘。世上没有天生的才俊,也没有白费的努力。所谓“世间万物皆有因,人间万象必有果”,一个人的荣辱成败,都不是偶然的,也逃不出因果的铁律。只要你们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我知道,坚持不易,成功更难,非人人皆可为之,可是你不逼自己一回,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能有多优秀。

  这个时代给予你们的是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我很喜欢《红楼梦》这部文学巨作,其中的很多相关的东西耐人寻味。曹雪芹才华横溢,倘若他出生在和平年代,我相信定会有不可估量之成就。但无奈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早年家道中落,科举仕途被阻,虽才华横溢,亦无力改变自身命运。如果说什么样的生活最坏,那一定是没有选择的生活。与之相比,你们生在一个追梦的年代,开放、自由的外部环境能包容你们不同的风格和个性,给了你们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机会。在机遇面前,如果选择了安于现状,是对大好时光的一种辜负。如果大家都仅仅满足于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那世界又何以前行?

  中国人有两个出身,一是家庭,一是大学。天医的印记将融入你们的骨血,伴随你们终生。当然,我想探讨的不是学生的爱校情怀,而是大学何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回报,这是未来学校的努力方向。我知道,你们的母校现在还不是最富声誉的,我也知道,在学期间你们有过各种抱怨,比如直到毕业你们还挤在拥挤的六人间。但是我也知道,你们是爱着医大的!也请你们相信,总有一天,母校会成为你们的骄傲!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相关文章:

高校毕业典礼校长致辞12-03

校长毕业典礼讲话稿01-28

初中毕业典礼校长讲话稿05-14

高中毕业典礼校长演讲稿06-13

中学毕业典礼校长讲话稿05-24

届高三毕业典礼校长讲话稿11-10

副校长竞聘校长演讲稿04-19

有关副校长竞聘校长演讲稿05-12

毕业晚会校长致辞07-20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致辞吧,致辞具有思路清晰、节奏明快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有文采的致辞?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长毕业典礼致辞,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

各位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师弟师妹,上午好!

  感谢你们让我来分享生命中重要的时刻,这是我的荣幸!

  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从此你们将走进一个全新世界。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你们的心中,除了万丈豪情、离愁别绪,或许还有一点点茫然,对于未来的茫然。

  历史是公正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我们毕业时,有单位、有宿舍,但没有选择的机会;今天,你们没有保障,但有选择的机会。你们中的很多人会感到两难:如果坚持理想,可能生活窘迫;如果迁就现实,可能与理想渐行渐远。未来的日子里,该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到平衡点、寻找到事业的起点?我想说,即便现实很骨感,仍然要努力实现丰满的理想。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人生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拿得起放得下。

  我的同班同学于川,198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拥有一家规模可观的科技公司,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无疑是令人艳羡的成功者。但他却惊世骇俗地关闭公司,彻底回归文学梦想。也许是纪伯伦提醒了他: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为了挽回此前所有蹉跎的岁月,他以超常的真诚、勤奋、热情投入写作,转型的阵痛剧烈并且持久,他却甘之如饴,终于大器晚成,迄今已发表12部长篇小说、三部电视剧本,其中,小说《最后一个贝勒》20xx年创造了影视改编授权费用的全国纪录,电视剧《青果巷》今年三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并获得广电总局首届年度优秀剧本奖,全国只有18部剧本获奖。

  拿得起放得下是很难到达的人生境界,于川做到了,相信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二个故事是持之以恒。

  我的好友孙维宁,1988年毕业于复旦新闻系,1991年自费赴美留学,临行前他说未来的.人生目标是用英语写作。外人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度过那些漫长而艰难的日子的,也很难想象他经历过多少坎坷。语言不通,所有开支都得靠自己打工,但他矢志不渝,积极融入美国社会,在语言、文化上为理想做准备。20xx年获得南加大电影学院编剧硕士,是这所美国顶级电影学院历史上第一位母语非英语的华人编剧硕士,并且他的一部英文电影剧本在好莱坞的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为他颁奖的是乔治卢卡斯。

  孙维宁刚刚进入电影业时,好莱坞竞争残酷,中国电影在低谷徘徊,谁也无法预见未来。所有人都劝他,从事别的挣钱又快又多的行业,但他喜欢电影,并坚持下来,终于厚积薄发,等到了中国电影的爆发期。今天,邀请他写剧本的都是中国一流的电影导演。请记住他的名字,他的事业高峰远未到来!

  第三个故事是听从内心召唤,做自己喜欢并且快乐的事。

  说完两位好兄弟,该说我自己了。

  我毕业就进了中国新闻社,那里寄予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我也殚精竭虑付出了无数汗水,中新社传统业务有文字通稿、图片通稿,我率领团队发起并创立了第三个通稿业务—视频新闻,当时被互联网同行誉为最领先的视频新闻。20xx年,我决定离开,许多好友劝阻我,你老大不小的,别折腾了!再说你那个位置还不错。我说:中新社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前辈,但他们退休时可能对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我不想重复他们的命运!

  在体制内的无数个难眠之夜,我曾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快乐自由的人生吗?

  个人就像是机器上的零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华正茂、理想远大的青年熬成了中年,黑发熬成了白发,经历了多年现实的压迫和生活碎片的磨砺,理想逐渐模糊,碌碌一生似乎是命定的归宿,很多人认命了。但是我不相信!我喜欢北岛那句诗:“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但当我真的走出中新社那扇大门时,二十二年沉甸甸的努力似乎顷刻间化为乌有,而未来变得从未有过的模糊、不确定。妻子鼓励我说,以后成不成无所谓,只要你开心,大不了咱们用房子养老。

  就这样,我走进了开心麻花。不久前有朋友问我,当时为什么敢于在四十多岁的高龄下海?我说,我对钱没有太多的欲望,下海本来是为了找乐,但找到的不仅是乐。

  乔布斯说,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做我无比钟爱的事。

  于川、孙维宁、还有我们那一届很多同学,无论多么坎坷,无论走过多少弯路,也许默默无闻,但都坚守梦想,都在脚踏实地地做着自己无比钟爱的事,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脊梁。你们如此年轻,有着大把时间,有着足够多的选择,未来有着无限可能,还会担心骨感刺破丰满吗?那么,请勇敢地出发吧!

  鲁迅先生认为,人类要经历生存、温饱、发展三阶段。现实人生中,每个人都在追求着,有人注重地位,有人注重财富,有人注重内心,有人注重形而下。在我看来,真相是每个人都试图从不同的路径探求人生的意义、理想和幸福感。

  我想说说我的幸福感。每当开心麻花结束演出,剧院里响起观众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总感觉到一股暖流在体内激荡,眼眶不断湿润,难以言表的各种愉悦、幸福、感恩之情涌上心头,那种感觉是金钱、地位都换不来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所谓成功换不来的,因为观众就坐在对面,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呼吸、他们的欢乐。

  20xx年4月,北京一位随时可能生产的准妈妈带着全套住院的行李走进我们的剧场;20xx年6月,深圳一位准妈妈在看戏两小时后生女,发微博感谢开心麻花让她的女儿在笑声中来到人间;20xx年12月,北京一位脑手术患者的最大心愿就是手术前看一场开心麻花;20xx年1月,北京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在看戏后私信演员,感谢开心麻花让他们明白了真爱,他们会珍惜彼此,携手以后的人生……

  生命有限,快乐永恒,传递快乐是有功德的,能给那么多朋友带来欢乐,不仅我们个人是快乐的,我们的人生也因此更有意义!我快乐,我存在!

  我们同学聚会时常谈到一个共识:非常幸运在北大中文系接受了扎实的基础教育,虽然没上过一门经世致用的课程,但并不影响我们快速成长。因为北大教给了我们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严谨的学风、理性建设性的态度、人道主义的情怀,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走出校门时,经过古今圣贤思想、胸怀、境界的洗礼,我们的内心平和而充盈,无论顺逆、无论进退、无论宠辱,无论环境多么浮躁功利,都会不畏浮云遮望眼,脚踏实地为理想奋斗。

  我想,你们一定一样在北大收获了你们一生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刚才你们喊出的“中情不渝,文载道义”、“学当儒林之冠,行为天下之先”,说得非常好。以后的日子里,北大将成为你们的精神家园支持你们勇敢前行。

  今天,功利主义盛行,无数人间悲剧告诉我们,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是短命的、危险的,而理想主义是长久的、快乐的。只有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才能达到高远的人生境界!

  就让理想主义的光芒驱散功利主义的阴霾吧,哪怕仅仅从改变自我开始,一个人的改变就会影响到一群人,一群人的改变就会影响到社会。这样的事,北大人应敢为天下先!

  祝愿大家都能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无论经历多少坎坷,当然最好一路顺利,都能快乐地去实现梦想。再过四、五十年,回首往事时,会骄傲地说:我收获了圆满的人生!

  我会永远祝福你们!谢谢你们 !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2

  Good afternoon. My remarks at this moment in our Commencement rituals are officially titled a “Report to the Alumni.” The first time I delivered them, in 20xx, I was the only obstacle between all of you and J.K. Rowling. I looked out on a sea of eager children, costumed Dumbledores, and Quidditch brooms waving impatiently in the air. Today, you await Mark Zuckerberg, whose wizardry takes a different form, one that has changed the world, and although he doesn’t seem to have inspired an outbreak of hoodies, we certainly do have some costumes in this audience today. I see we are now handing out blankets.

  This is a day of joy and celebration, of happy endings and new beginnings, of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achievements and hopes. It is also a day when we as a university perform our most important annual ritual, affirming once again the purposes that animate us and the values that direct and inspire us.

  I want to speak today abou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 and in recent months, most contested – of these values. It is one that has provoked debate, dissent, confrontation, and even violence on campus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one that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public attention and criticism.

  I am, of course, talking about issues of free speech on university campuses. The meaning and limits of free speech are questions deeply embedded in our legal system, i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First Amendment and its applications. I am no constitutional lawyer, indeed no lawyer at all, and I do not intend in my brief remarks today to address complex legal doctrines. Nor, clearly, can I in a few brief minutes take on even a fraction of the arguments that have been advanced on this issue. Instead, I speak as one who has been a university president for a decade in order to raise three questions:

  First: Why is free speech so important to and at universities?

  Second: Why does it seem under special challenge right now?

  And, third: How might we better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by moving beyond just defensively protecting free speech – which, of course, we must do – to actively and affirmatively enabling it and nurturing environments in which it can thrive?

  So first: Why is free speech so important to and at universities? This is a question I took up with the newly arrived first-year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when I welcomed them at Convocation last fall. For centuries, I told them, universities have been environments in which knowledge has been discovered, collected, studied, debated, expanded, changed, and advanced through the power of rational argument and exchange. We pursue truth unrelentingly, but we must never be so complacent as to believe we have unerringly attained it. Veritas is inspiration and aspiration. We assume there is always more to know and discover so we open ourselves to challenge and change. We must always be ready to be wrong, so being part of a university community requires courage and humility. Universities must be places open to the kind of debate that can change ideas and committed to standards of reason and evidence that form the bases for evaluating them.

  Silencing ideas or basking in intellectual orthodoxy independent of facts and evidence impedes our access to new and better ideas, and it inhibits a full and considered rejection of bad ones. From at least the time of Galileo, we can see how repressing seemingly heretical ideas has blinded societies and nations to the enhanced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n which progress depend. Far more recently, we can see here at Harvard how our inattentiveness to the power and appeal of conservative voices left much of our community astonished – blindsided by the outcome of last fall’s election. We must work to ensure that universities do not become bubbles isolated from the concerns and discourse of the society that surrounds them.

  Universities must model a commitment to the notion that truth cannot simply be claimed, but must be established – established through reasoned argument, assessment, and even sometimes uncomfortable challenges that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ruth. The legitimacy of universities’ claim to be sources and validators of fact depends on our willingness to actively and vigorously defend those facts. And we must remember that limiting some speech opens the dangerous possibility that the speech that is ultimately censored may be our own. If some words are to be treated as equivalent to physical violence and silenced or even prosecuted, who is to decide which words? Freedom of expression, as Justice Oliver Wendell Holmes famously said long ago, protects not only free thought for those who agree with us but freedom for the thought we hate. We need to hear those hateful ideas so our society is fully equipped to oppose and defeat them.

  Over the years, difference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s free speech principles have often provoked controversy. And we haven’t always gotten it right. As long ago as 1939, an invitation from a student group to the head of the American Communist Party generated protest and the invitation was ultimately canceled by the Corporation. Bertrand Russell’s appointment as William James Lecturer just a year later divided the Corporation, but President Conant broke the tie and Russell came. Campus conflicts over invited speakers are hardly new.

  Yet the vehemence with which these issues have been debated in recent months, not just on campuses but in the broader public sphere, suggests there is something distinctive about this moment. Certainly, these controversies reflect a highly polarized polit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 perhaps the most divisive since the era of the Civil War. And in these already fractious circumstances, free speech debates have provided a fertile substrate into which anger and disagreement could be planted to nourish partisan outrage and generate media clickbait. But that is only a partial explanation.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reaching beyond their traditional, largely homogeneous populations to become more diverse than perhaps any other institution in which Americans find themselves living together. Once overwhelmingly white, male, Protestant, and upper class, Harvard College is now half female, majority minority, religiously pluralistic, with nearly 60 percent of students able to attend because of financial aid. Fifteen percent are the first in their families to go to college. Many of our students struggle to feel full members of this community – a community in which people like them have so recently arrived. They seek evidence and assurance that – to borrow the title of a powerful theatrical piece created by a group of our African-American students – evidence and assurance that they, too, are Harvard.

  The price of our commitment to freedom of speech is paid disproportionately by these students. For them, free speech has not infrequently included enduring a questioning of their abilities, their humanity, their morality – their very legitimacy here. Our values and our theory of education rest on the assumption that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will take the risk of speaking and will actively compete in our wild rumpus of argument and ideas. It requires them as well to be fearless in face of argument or challenge or even verbal insult. And it expects that fearlessness even when the challenge is directed to the very identity – race, religion, gender, ethnicity, sexual orientation, nationality – that may have made them uncertain about their right to be here in the first place. Demonstrating such fearlessness is hard; no one should be mocked as a snowflake for finding it so.

  Hard, but important and attainable. Attainable, we believe, for every member of our community. But the price of free speech cannot be charged just to those most likely to become its target. We must support and empower the voices of all the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and nurture the courage and humility that our commitment to unfettered debate demands from all of us. And that courage means not only resilience in face of challenge or attack, but strength to speak out against injustices directed at others as well.

  Free speech doesn’t just happen and require intervention when it is impeded. It is not about the freedom to out-shout others while everyone has their fingers in their ears. For free speech to flourish, we must build an environment where everyone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right not just to speak, but to hear and be heard, where everyone assumes the responsibility to treat others with dignity and respect. It requires not just speakers, but, in the words of James Ryan, dean of our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generous listeners. Amidst the current soul-searching about free speech, we need to devote more attention to establishing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everyone’s speech is encouraged and taken seriously.

  Ensuring freedom of speech is not just about allowing speech. It is about actively creating a community where everyone can contribute and flourish, a community where argument is relished, not feared. Freedom of speech is not just freedom from censorship; it is freedom to actively join the debate as a full participant. It is about creating a context in which genuine debate can happen.

  Talk a lot, I urged the Class of 20xx last fall; listen more. Don’t stand safely on the sidelines; take the risk of being wrong. It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and grow. And build a culture of generous listening so that others may be emboldened to take risks, too. A community in a shared search for Veritas – that is the ideal for which Harvard must strive. We need it now more than ever.

  Thank you.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3

家长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20xx年毕业典礼。在此,我代表书院中小学全体教职工,向在百忙之中与会的家长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耕耘在毕业班的教师表示亲切的问候,向书院小学的毕业生们给予最美好的祝福!

  南阳书院中学创办于20xx年6月,是经市教育局批准的全日制、寄宿制初级中学,拥有南阳书院中学、博雅书院、书院小学和唐河英才书院四个校区,共150多个教学班,8700余名在校生,教职工600余人,堪称南阳教育规模最大,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家长信任的优秀民办学校之一。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安全为保障,以素质创名牌的内涵发展之路,栉风沐雨,艰苦创业,科学管理,规范办学。如今已是满园桃李满园春。共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七八千名优秀毕业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院人的奋力拼搏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社会各界的信任。先后获省级“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十大课改名校”,市级“文明单位”、“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xx年以来连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被区教体局评为“中招质量评估先进单位”。

  南阳市书院小学创办于20xx年秋期,七年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学校走精细化管理路线,今年秋期,学校成功举办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符合书院小学特点的“一导四环”课堂教学模式日臻完善,每次大型考试均参加宛城区统考统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英语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已深入人心,艺星培训中心顺时成立,众多学子的才艺突飞猛进,仅上学年,就有63名同学荣获艺术考级证书,258名同学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58名同学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这些都说明,书院小学已经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家长高度信任、生机活力盎然的学校。是我市莘莘学子无比向往的知识殿堂。

  家长朋友,书院学校能发展到如此规模,离不开诸位的信任和支持,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谢意,我们只有用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努力的作风教育好每一位书院学子,作为对大家最好的回报。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的学校是一所有着优秀传统的学校,希望大家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做一名优秀的、合格的`书院教师;同学们从书院毕业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守纪、阳光向上的书院毕业生。

  让我们播种希望,洒下真情,奉献智慧,凭着我们的赤诚、我们的努力,我相信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4

亲爱的20xx届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相逢又离别,归帆再起航。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所处的时代,是国家蒸蒸日上、民族努力复兴的伟大时代;

  是我们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开放时代;

  是你们实现人生价值、施展才华拥有广阔空间和无限机会的美好时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际遇,就像你们常说的那句——“我们不一样”。是的,不一样的是人生,但一样的是要拥抱人生!面对未来,你们一定有很多憧憬,或许也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有一些困惑,有一些忐忑,有一些迷茫。虽然我不能穷尽回答,但作为你们的师长,我希望你们:

  要相信自己的学问。学问是学校能给你们的最易带走又最有价值的行装。学问能使我们生存。当走上工作岗位,你会发现,所有的知识和思维,都会在你用到的时候变成一种财富。学问能为我们解惑。走进社会,你会面临比选课更复杂的选择,比“是考研还是工作”更难做的决定。比如,面对怀疑和误解时,你是争辩,还是沉默?面对有意无意的伤害时,你选择针锋相对,还是宽容原谅?面对个人荣誉与集体需要的冲突时,又该怎样取舍?这些事情看起来小,却会因为不同的回答而决定你是否幸福。

  生活的难题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希望同学们不回避、不害怕,不要忘记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把学问做进生活,让生命走进学问,在活生生的考验中判别冷暖、增进智慧,毕业不是人生学习的休止符,“毕业”的英文是“graduation”,这个词的词根蕴含开始、进步的意思,这是对毕业很好的诠释。让“学”“问”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态度,成为一种修行!

  要秉持一种精神。每一种人生路都不平凡,都充满考验。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罗曼·罗兰说:“我尊敬思想,但是我相信有某种更高超的东西,这就是伟大的精神。”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比任何思想都坚不可摧,它让你在顺境时清醒,逆境时不放弃;

  身居高位而谦卑,出入平凡而尊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就是xx大学精神——俯首躬耕而志在天下,特立xx而开来继往!同学们,你们即将面临一个个未知,不必纠结于你的岗位是主流还是支流,工作地点是繁华的都市还是贫瘠的乡村,要坚信,奔腾的浪花一路向前,终究汇入大海;

  不要担心被世俗的尘埃蒙蔽,要坚定,你美好,世界就光明!就像里尔克写的那样:“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要坚守那份使命。或许有同学说:“校长,这个命题太大了!”不知你们是否想过,使命是什么?最近你们的一位学姐回校,她感叹,毕业9年后发现,自己一开始很多事情不会,做着做着就慢慢找到了感觉,甚至不知不觉走到了行业中央,成为中流砥柱。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对初心的坚守。我听了以后很感动,我们年轻的校友已经开始思考使命。使命,最初就是一份热爱,但又不仅于此。

  爱因斯坦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

  而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当你的热爱与他人的幸福相连,它就变成了使命!当你在工作中为他人服务,这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使命之大,在于只看到自己不行、光靠一个人也不行,它需要一群人的担当,需要我们的心里装着别人的未来。心里装着父母妻儿,是对家庭的担当;

  装着学校,是对教育的担当;

  装着社会,就是对国家和人类的担当!同学们,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要拥有感恩的心。感恩,从不遗忘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最要紧的“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其次是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在你们中间就有一位走出家乡却不忘家乡的彝族姑娘吉佐阿牛,她的家乡是国家极度贫困村,在离校之际,她收购了大量同学们即将丢弃的棉絮被褥,寄送给村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报恩家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感恩在于把爱传递,阿牛的感恩之心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自发加入这次爱心行动,让更多村民受益。

  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有“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新时代的青年有义务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将之铭刻于心并化为行动。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感恩的根源是爱,是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愿你们带着这份善意,以乐观积极感染人,以真诚热情善待人,让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幸福,让世界因你的爱而变得更加温暖。

  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它青睐所有勤劳、善良和有创造力的人。无畏艰险步从容,世间何处不登峰?衷心祝愿你们在新时代绽放属于你们的未来。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小朋友们

  大家好:

  这天,是学前班小朋友难忘的日子,因为他们结束了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我和我的老师都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在为他们举办毕业典礼的这个特殊日子,看着熟悉的他们,作为园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也有说不出的难过。

  家长朋友,您还记得吗三年前您恋恋不舍把孩子送到我们那里的时候,这天,我们和您有了同样的情绪,舍不得让这53名孩子离开我们,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在吃喝拉撒中和孩子建立了深厚纯洁的感情,我们习惯了早上去听孩子用稚嫩的声音问候,习惯了傍晚看孩子说再见的灿烂笑脸。

  三年过去了,孩子们就要离开老师,离开曾朝夕相伴的幼儿园,我和我的老师不再像往日那样xxx看见你们睡梦中甜蜜的笑脸,不再像往日那样xxx看到你们无忧无虑的咯咯大笑,不再像往日那样xxx看到你们生气时撅起的小嘴儿,不再像往日那样xxx看到你们破涕为笑的天真样貌。孩子活泼可爱的形象xxx和甜甜的童言童语将留在我们老师的记忆里,成为我们老师回忆时讲不完的话题。

  我xxx舍不得你们,你们的老师更舍不得你们,但你们终究要长大,要离开幼儿园,走向下一个阶段的小学生活,

  踏上新的起跑线,孩子们xxx请必须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是最优秀的',用你们的自信自强、用你们的聪明智慧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无论是阳光还是阴霾,无论是春风还是秋雨,请记住,幼儿园的老师会一向惦念着你们,会一向关注着你们,对你们的关爱,对你们的祝福,对你们的期盼会一向伴随在你们的身边。你们每取得的一次成绩,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将是我们老师的荣耀。x

  孩子们xxx我和老师爱你们。同时也请孩子们记住你们的启蒙老师。

  在那里,我还要代表幼儿园全体老师,向家长朋友表示感谢。谢谢你们的支持与信任。谢谢你们把心爱的宝贝交给我们,让我们与孩子有了难舍难分这份真挚的情感。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6

  如果不曾相许,为什么你会娓娓游入我的梦里?

  既然曾经相守,为什么我又要默默从你的瞳仁离去?

  都说这便是分别、这便是失恋、这便是匆匆无情匆匆无语!

  都说这便是候鸟一下失落了季节,

  轻触芦笛的唇儿把音符悠悠吹出去

  这首诗是为厦大中文系毕业纪念册写的扉页,后来它成了整个厦门大学87届的毕业寄语。今年毕业季,在你们刷屏的文章:今晚,我还是厦大的学生啊!我看到了你们同样的.眷恋。

  其实,对一所大学的真正留恋是从收拾行李开始的。30年前,我的眼泪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掉的。我多想把整座大学都背走,背走我的无忧无虑。可是我痛苦地发现:当岁月潮水般从我脚下退去,它便留下了我的一切,我带不走一件行李。

  这是所有毕业生永恒的情结。今天,你同样会追问,当我离开这一所大学时,我可以带走什么?你会发现:校园带不走,食堂带不走,图书馆带不走,实验室带不走,老师带不走,小师妹、小鲜肉……好像可以带走。

  一所大学真正改变你的东西,就是你可以带走的东西。那么,你可以从大学带走你的什么呢?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六年级毕业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圆满地完成小学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向获得优秀毕业生的50名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向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而奉献心血与智慧的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同学们,小学童年生活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六年的时光,二千多页就这样匆匆翻过。六年了,看到你们每天从我的身边走过喊着一声声的老师好,看到你们你们在教师的悉心培育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思想、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我真心地为你们高兴。我的383个孩子们长大了,就要离开培养你六年的母校了,我有那么多的舍不得,但是知道你们又要飞到更高的学校炼硬翅膀,我又无比的高兴。孩子们我相信,三年后、六年后同学们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我也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辜负学校、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我想叮咛你们几点,送给在坐的各位同学:

  1、要珍惜时间。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生命有两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还一事无成时,你已不可能再回到当年,再去经历学习、工作。这时,他才感觉到已虚度光阴,假如能重来,一定刻苦学习,可惜已不可能。人的成长,就是在这不经意之中完成的,我希望大家要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更通俗地说,你现在知道了努力,将来就不会后悔。

  2、要胸怀大志。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喊百岁。希望你们早日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有了远大的理想,不去努力等于没有。空有目标,不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去追求,那什么理想目标都不能实现。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艰辛与曲折,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是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的。尤其现在你们正是学习的年龄,知识是靠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就得日复一日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能积累丰厚的知识,才能考入理想的学校,用知识改变命运,去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3、要好好做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不要忘记母校老师曾对你们的教育与关爱,也不要忘记母校老师对你们的鼓励和希望,更不要忘记你曾是三小的一员。走出校门,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三小的学生我不管来到那所学校我都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关心班集体,就要向我们 25名学校值日干部严格监督自己和身边的同学的一切行为,使大家都努力成为有纪律、守规矩、懂礼仪的好孩子。我们学校对口的初中是育才中学,现在的育才中学每年都在进步,不仅升入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学生的潜力很大,我希望你们按时到XX中学报到,到那所学校学习。来到育才,你们就会分到不同的班级,我们五个班的学生,你们又成了同班同学,我希望你们不论和谁在一个班级里,从XX小走出的学生就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发奋读书,努力拼搏、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张扬自己的个性,让育才的各个方面优秀学生都有我们三小学子的名字。希望三年后公费升入高中的人数更多,六年后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超越前一届,我相信大家的能力,我也希望你们真正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提前预祝你们成功。

  同学们,你们都是三小的孩子,XX小是你们的家,老师是你们最亲的人,愿今天你们能以XX小为荣,更愿明天XX小能以你们为荣。学生齐说:我们今天以XX小为荣,明天XX小以我为荣。

  最后,祝同学们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暑假,顺祝今后的学习生活一帆风顺、学业有成。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8

各位同学,各位来宾,XX教职员工同志们:

  大家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同学们经过数年辛勤奋斗,终于圆满完成学业,揭开自己人生道路上崭新的一页!我谨代表XX学习中心向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同学们,几年前,你们满怀希望步入XX院的殿堂,携手共度了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美好的时光。在此期间,你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坐在这个礼堂里参加毕业典礼,被授予学士学位,这是你们人生历程中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离开XX院,你们即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衷心地希望你们志存高远,奋发进取,做事业有成的人。“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成功永远属于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人。希望你们充分利用所学,回馈社会,做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人。希望你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不断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第2页共8页

  构,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学们,新的人生高度正等待你们去征服,希望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努力拼搏,不断做出新的成绩。XX院的全体同仁、各地学习中心的老师们都将永远期待着、关注着你们!最后,祝同学们一路顺风,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生活美满!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9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家长和亲爱的老师们:

  这是一个美好的下午,空气清新,没有雾霾,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我们用这样一种比较自由和开放的方式,来欢送我们孩子,来祝福我们的孩子!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不再是一名小学生了,你们将进入中学,将进入青春期,进入人生另一个美妙的阶段。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你们小学毕业了,但你们的成长永远不会毕业。

  这些天,我访问了一些六年级的孩子,我向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亦庄实验小学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十分高兴,因为你们的回答,正是学校想要的,正是老师们全力以赴努力的目标。

  一个女孩子跟我说,亦小带给她的最大改变,就是让她胆子大了。

  她解释说:以前自己从来不敢上台演出,因为原来学校登台演出的,从来都是那些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来到亦小之后,班级和级部的各种活动、各种演出,都是人人参与,她也不断有机会登台演出,变得越来越大胆,越来越自信,现在无论什么场合,她都不会打怵。

  听到这一点,我特别高兴!

  孩子们,胆子大了,说明你们自信了,有勇气了。对于未来的世界,这是非常关键的品格和素质。世界不属于少数精英,世界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应当充满自信和勇气地生活着,这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孩子们,经过亦小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你们幸福的源泉被开掘出来,蓬勃地涌动,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教育,不仅仅是教给你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让你们拥有自信和勇气。我希望自信和勇气能够陪伴你们走进中学,走进更浩瀚的生活的海洋,直至陪伴你们终生。

  一个男孩子跟我说,亦小带给他最大的变化,就是增长了他的见识。

  我追问他什么意思?是不是说比原来学的课程内容多了、掌握的知识多了。他说有这个意思,但不全是这个意思。他强调说,原来我们以为学习就是听课、读课文、写作业,亦小这三年真是开了眼界了:我们研究石头、竹子,研究桥,研究茶,发现原来在这些普通的事物里,还有那么多学问,那么多文化。我们表演戏剧,我们看经典电影,我们到国家博物馆去,到各种公园植物园去游学,我们跟各种各样的人物对话……真的,我们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孩子,听了你这番话,我真的是太高兴了!

  不但你们自己感觉很了不起,我也感觉你们很了不起!你们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容器,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和教导,你们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主动的观察者、探索者,你们像科学家那样来研究这个世界,你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发现了那么多世界的秘密,你们因此拥有了宽广的视野,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衷心希望孩子们永远保持这种主动探索的状态,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构建宽广的精神视野,为一生发展奠定宽广的根基。

  一个孩子满脸严肃地对我说,亦小对他的改变是,让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孩子,听了这话我大吃一惊。难道你小小的年纪,金色的童年,还曾对生活绝望过吗?

  你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我的确非常绝望过!因为我曾被老师看成差生,我在班里非常孤独,没有朋友,我总是很难过。我来亦小不过才一年半,这一年半,老师让我学会了如何交朋友,我交了很多好朋友,我成了一个很受欢迎的人,我每天都很快乐。

  孩子,你的这番解释,让我十分宽慰,十分感动!你终于找到了你自己,终于不再生活在自卑的雾霾里,终于不再孤独和忧伤。看着你闪闪发亮的双眸,我从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教育的力量。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会交朋友,要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能够善解人意,才能交到好朋友;只有交到好朋友,才能获得快乐。

  还有一个孩子跟我说,亦小对他最大的改变,就是改变了他和爸爸妈妈对考试成绩的看法。他说:原来我只要考试成绩稍微不好,家里就会阴云密布。到了亦小之后,我才慢慢发现,仅仅学习成绩好是不行的,还要会做各种研究,会制作思维导图,会表演戏剧……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也很受同学欢迎,因为他们乐于帮助别人,品格好,讲诚信。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知道你真的长大了。考试成绩当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是人的品格和精神境界。责任、诚信、友善、包容……这些美好的品格,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慢慢修炼。这绝对不是任何考试成绩所能够代替的。

  我让一些同学给我列出,在亦小三年里印象最深的事情,结果,在孩子们列出的几十件事情中,跟老师相关的就占了三分之一。而且大多数都是评价自己的老师充满爱心、幽默风趣、公平民主、很有能力……孩子们,你们让我看到了亦小的老师是多么的优秀,是多么的敬业。请全体同学站起来,让我们一起,给你们的老师深深地鞠一躬!(全体学生与校长一起鞠躬)

  最后,我要用黄杨宪同学对我说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毕业致辞。

  当我与黄杨宪同学交谈结束的时候,他满脸喜悦地对我说了一句话:现在看起来一切都那么有希望了!

  是的,你们已经圆满结束了小学生涯,即将进入一个和亦小同样充满美好和幸福的校园里,开始崭新的成长,现在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有希望了!

  是的,我们的学校,也就是你们的母校,已经办学三年,送走了三届毕业生,收获累累硕果,进入了良性快速发展的步道,现在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有希望了!

  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0

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十四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十四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十四年来,不断奋进的一六八中学秉承“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严实精细,求真务实。走过风雨坎坷,走进荣光辉煌。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见证了学校一个又一个奇迹;你们是卓越的,因为你们创作了学校更伟大的辉煌!实践证明,你们已经以优异的成绩向家庭,向学校,向社会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是你们的骄傲,也是一六八中学的光荣。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合肥一六八中学20xx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经过三年努力学习,圆满完成高中学业的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健康成长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三年前,你们怀着理想与希望,迈入了一六八中学这所新兴而又充满活力的校园,开始了梦想与拼搏齐飞、希望与成功并存的求学历程;三年后,你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贫乏走向富有。你们渊博的学识、聪明的才智、通达的人情、宽广的胸怀,得到了学弟学妹们充分的肯定与赞誉。在一六八中学,你们每天都在体验着收获的愉快,陶冶着高雅的情操,磨练着坚强的意志。你们没有亵渎理想的崇高,孩子们,你们是无畏的强者!今天,你们毕业了!你们即将带着母校和亲人的期盼扬帆远航,在雏鹰即将飞向蓝天之时,我还要代表学校给同学们几点叮嘱:勇敢担当,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叔本华说:“上帝给我们肩膀,就是叫你来挑担子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求一等学识,立一等品格,成一等事业!责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无法回避的!崇尚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希望同学们抱负更远大一点,眼光更长远一点,行为更规范一点,胸怀更宽阔一点,以德律己,做一个高尚的人!积极向上,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心存一份信念,事业就多了一份期待,生命就多了一份厚实,心灵就见证了一次洗礼。我希望你们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做一品百姓!懂得感恩,做一个胸襟坦荡的人。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感恩师长,因为她们教给我们知识与做人的道理;感恩校园,因为她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就在 6月6日,高三年级全体师生向学校捐赠了一组毕业纪念石—“坤健”石,这就是感恩母校的`最好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得以传承的见证。我希望大家“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刚直豪健,做一个胸襟坦荡的人!同学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高中阶段只是你们人生的一个驿站,尽管我不能预知你们的未来,但我坚信,你们的明天一定很精彩。今天的典礼不是庆祝“结束”,而是宣布“开始”。愿你们的人生如那春日的风筝,永远高举、上扬!孩子们,我的话即将结束,但我还想说,无论今后你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窘迫还是荣光,校园内那片片樱花年年都为你们而开,母校永远都是你们心灵栖息的园地,母校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孩子们,请记住,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为20届初中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在座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教诲你们做人求知的各位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向给予你们生命,陪伴你们成长的各位家长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年里,我见证着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日渐成长。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成熟了。三年里,你们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在人大附中的校园里,开心快乐地求知,自由幸福地成长。你们青春活力、勤奋求索的身影是母校美丽的风景;你们活泼可爱、欢歌笑语的面孔是母校美好的记忆。在这毕业的时刻,作为你们的校长和师长,我感到非常喜悦!真诚祝福同学们都能顺利升入理想的学校,继续中学阶段的美好生活!

  今天,当看到初三年级的老师们穿着美丽的节日盛装跟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我的内心很感慨。敬爱的老师们为了同学们的学习和成长,平日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甚至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地工作,常常顾不上自身了。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的意思,老师哪怕只给你做一天老师,你也要记住他的恩德,终身感恩;第二层意思,老师一旦给一个孩子做了一天老师,他就会把这个孩子看作自身的孩子,终身关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提议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我们最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亲爱的同学们,人大附中是莘莘学子们向往的学校。你们作为人大附中的学生,将自身美好的青春年华与人大附中结缘,这对于你们来说是幸运的,对于母校来说也是幸运的。我相信因为有着这三年的.缘分,同学们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都将以人大附中为荣,都会感念母校的培养。在人大附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师友的关怀和帮助已给予了你们足以滋养的一生的生命营养。你们的内心也将永远铭记着人大附中的精神,你们将永远是人大附中精神的传播者,永远是人大附中人。

  今年的毕业典礼主题是"扬帆"--在苍茫的大海上,一艘航船沐浴着朝阳正在往前行驶。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航行的过程,人的生命就是一艘航船,轮船航行有方向,这方向就是我们的理想。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方向,是目标,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处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如同初升的朝阳,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充满着希望。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理想,为自身的理想勇往直前。

  同学们,我们人生的航船在大海中航行,既有风平浪静、朝霞满天、风和日丽的时候,也有惊涛骇浪、暗流涌动的时候。当我们在风和日丽中顺利航行的时候,同学们不要忘了理想的召唤,要努力前行;当我们遇到人生风浪的时候,更要坚定必胜的信念,乘风破浪,勇敢前行。人生就是这样,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逆境也必有顺境,希望同学们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气馁,你们要相信惊涛骇浪之后必然是风平浪静、朝霞满天的日子。

  同学们,人生的航船底部很重要,如果我们在航行的过程中,我们人生航船的底部有了漏洞,慢慢地水就会浸入到航船中,航船就会有倾覆的危险。那,人生的航船的底部,我们的根基是什么呢?人生航船的底部是我们的道德品质。一个人道德品质好,人生的航船就坚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浪,船都会安全行驶。如果道德品质有问题,就像船底有了漏洞,当船行驶到大海中间的时候,就会有倾覆的危险。因此立德修身是人生的根本。立德修身的功夫在生活里看不见,但关键时刻就会起作用。德是根本,德是福本,是慧根,是人生航船能乘风破浪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涵养美好的品德,崇德向善。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同学们人生的航船乘风破浪,向着理想奋勇前进!祝同学们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2

亲爱的同学、老师们,尊敬的各位家长和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每一位毕业生翘首以待的日子,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最盛大而又庄严的节日,也是含辛茹苦养育你们的父母所期盼的一天,而更为特别的是,今天你们是交通大学的第100届毕业生,为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无论你们是就业走向社会,还是继续新的求学,今天都意味着你们开始了人生的另一程。

  记忆能使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各位同学一定能记住当年求学的情景。你们在大学里点点滴滴的成长,得益于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离不开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师。大学的经历使你们知道何谓人文关怀、独立精神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知道如何去寻觅与坚持属于自己的理想和独立人格。

  这几天大家即将告别母校,回眸熟悉的校园,望着老师那行走匆匆的背影,会有一种依恋不舍的离愁别绪,也一定会有奔向未来的踌躇满志,或许还有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那种意境: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里留下了你们寻梦的足迹,甜美的回忆,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和沮丧,这一切一切都汇聚成真实的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也迈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你们开始了人生新的启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将中国人民带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使中国在短短二十年内走完了西方两百年的发展过程;三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萎缩或停滞不前,而中国则作为最受期待的市场和经济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然而中国要成为第一流的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人均gdp而言,中国还是低收入国家,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贫富不均、分配不公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为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真正的繁荣,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建设一个民富国强的社会,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的使命正如我们的老校长唐文治先生所言,“造就领袖人才,分播吾国,作为模范”。各位要成为各行各业真正的领袖人才和模范,就要有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和超越自我的精神,还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梦想可以远大,而起步必须谦卑和实际;人生奋斗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诚实做人要伴随始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人生新的启程就要开始,更多的磨练等待着你们。面对未来的困难和坎坷,惟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迎来成功的人生。

  祝福各位同学!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3

  每年的这个时节,同样在这个地方,都会有一个资深的中年男人,代表学校与你们话别。或谈梦想,或谈情感,或语重心长,或激扬顿挫。这个人,就是你们的校长。

  这应该是你们在德外最后一次听我讲话了。因为,你们已经从“英雄联盟”打到了“王者荣耀”。

  站在这里,此刻,我想起了邱煜龙学长。那是xx年6月9日,高考结束第二天,邱煜龙学长收拾好行李,庄重地站在学校大门内,面向母校,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感谢xx外国语学校对我10年的抚育与培养,感谢你10年来伴我成长,伴我风风雨雨地走过来。今天,踏出这个大门,我不再是德外学生的一员,但是,我永远都是德

  外人。我为此骄傲、自豪。感谢你,我的母校!”随后,邱煜龙向着母校深深地鞠了10个躬。

  今天讲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仍然充满感动。

  昨天,我翻阅了同学们写给母校的一些留言。信手拈来,和大家分享几段。

  有同学写道“曾以为被歌颂的总是遥不可及,近在眼前的总是平淡无奇,以为严厉就是刻薄,温和就是堕落。但是,我们遇见一群人,将所有所谓伟大与所谓平凡的界限打破。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矛盾。亲爱的老师们,是我们心中最动人的对立统一”。

  有同学写道“四散游走的风各有所奔赴,却有一峡谷能将风聚成一束,呼啸过最幽深艰险的路程,爆发出的巨大力量,使每一缕风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知道的峡谷效应。德外,则是我们一起拼搏的峡谷。”

  有同学写道“尽管我们人格性情各异,情况千差万别,但在这里,每个个体都被重视,优点特点被发掘,摔倒后被扶起,继续跌跌撞撞,探寻自我的价值。德外的环境让我如鱼得水,并懂得感恩。”

  老师们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也都逃不脱你们的“法眼”。数学老师“腰椎出了点问题,毅然扛着腰痛回来上课”,语文老师“手上的针孔是发烧输液留下的,脸色苍白虚弱,我们心头泛起阵阵酸楚”,班主任“出了一次小车祸,拖着包扎得臃肿的脚坚守岗位”,等等,长长短短二十几页。

  字虽然写得有些匆忙,有些潦草。但是,我能体会到一种满满的爱,一份深深的情。我感到一种精神在延续,在传播。这是我最看重,并引以自豪的一种情怀,一种品质,你们的真善美。

  我们几届学子传承的,既是一种教养,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

  其实,对一所学校的真正留恋是从收拾行李开始的。当初,我的眼泪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掉的。我想把学校的一切都打包扛走,连同我“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可是,我痛苦地发现:当岁月潮水般从我脚下退去,它便留下了我的一切,我带不走一件行李。

  其实,这是所有毕业生永恒的情结。轮回到今天,你们同样会追问,当我离开德外时,我可以带走什么?

  你会发现:学校的'logo可以带走,红色的校服可以带走,但是,

  绿树红墙带不走,篮球场、足球场、食堂,宿舍、图书馆带不走,春天的海棠、桃李,夏天的栀子花、秋天的果实带不走,林中肥硕的小鸟也带不走。

  学校的理念、誓言、校训可以带走,思念可以带走,但是,你们的朱先生、玛瑙、何仙姑、冷面男神、李大爷、黄大爷、超老板、匡老板、张摩尔、肖孃、老顾、钟声、梅姐、文英儿、琳姐、欣姐、保哥、健哥、双哥、房总、庞总、张妈、大宇哥、油腻腻、学学、陈老头、万少、勇少、雪佳、良师、林儿等老师,一个也带不走。

  同桌的故事、室友的八卦可以带走,圣诞的记忆、社团的分享可以带走,但是,班上的同学你带不走,极个别的除外。何楷诚同学你就肯定带不走。这位经常抱着一叠通知、课表,穿梭于教室之间,疾步于楼层之中,爱好与众不同的同学,为我们年级的每一个人所熟知。他脸上始终挂着憨厚的微笑,无怨无悔地为大家付出,大公无私,乐于助人,令我们感动。说他是这一届的网红,一点都不过分。

  一所学校真正改变你的东西,就是你可以带走的东西。

  你带走的德外logo,将是你一生中独一无二的印记。你的未来履历,将永远打上madeindeyangforeinglanguagesschool的商标。你未来会填无数的表,但其中,肯定有一栏是留给xx外国语学校的。极端地说,你的名字还可以改,你的性别也可以改,但你在德外这三年(或更长的时间)永远不能改。德外,就是你的历史,就是你的家园。未来的任何日子,在任何地方,你都可以骄傲地说,我来自德外,一所有温度、有情怀、有个性、有高度的学校。

  你带走的理念、誓言、校训以及“读书、修身、健体”的习惯,将融进你的血液,滋养你的气场,提升你的品味,铸就你作为一个德外人特有的气质,铸就你作为一名绅士淑女的精神底座。当你未来面对喧嚣浮华、功名利禄时,当你在暗夜里摸索前行时,它会给你一种定力,一份宁静,它会给你一个火把,一份坚守,它会给你更多的机会,干净、优雅、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一味功利性地追逐。它会让你懂得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本真,它会使你永远保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

  你带走的同学情、师生谊,将是你一辈子的财富。它很简单,很纯,不掺和任何杂质。无论10年、20年,也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都将是你最真诚、最可靠、最温暖、永远可以信任的援手。好好珍惜吧。

  你从一所学校可以带走的,就是这所学校最想传播的。所以,一次毕业,就是一次传播。生命最伟大的传播就是细胞分裂。学校最骄傲的传播,就是它的学生毕业。前两天,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在你们之前,已经有近万名学长在这红墙绿树的校园中长大成人,他们分布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和领军者。德外的文化

  与精神,就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每一个德外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梦想的传承,更是生活的传承,文明的传承。

  行走在路上,无论怎样的“扎心了,老铁”,还是“大吉大利,晚上吃鸡”,都不忘初心,回眸审势,都不要忘了为母校打call,为学弟学妹们打call,为你自己打call。

  最后,要说的叮嘱,就是常回家看看,其实你们懂的。你们不太可能常回来的。但是,当你们再回到黄河路261号大院,再一次汇成广阔的青春潮,记得@我一下。

  既然,有一个相识的秋天,有一个分别的夏季,为什么那一个美丽的季节,不会如期而至?

  当升旗仪式的序曲舒缓的涌来,当高考的集结号嘹亮的吹响,跺跺脚,走出去,便有一次喷薄、一种悲怆、一迸血气、一回涅槃。迈过这一瞬,我们就已成熟、就拥抱环宇、就顶天立地。

  亲爱的同学们:xx年xx外国语学校毕业站到了,请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我们下一次再相逢。

  仰天大笑出门去,莫后悔,不犹豫。

  毕业快乐,奋斗快乐。

  谢谢大家!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4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有许多的感慨,因为每年总有那么多优秀的学子从迈向更高的人生舞台,又有那么多优秀的学子汇聚到开始追逐新的梦想,中学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而同学们就是这条河中晶莹翻滚的浪花

  新学期伊始,我们带着希望,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正如雄鸡的鸣叫,新的一天带着微笑和清新在大地上降临。新的学期,我们又站在了这美丽迷人的校园,我们又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毋庸置疑,起点是美丽的,面对高一的同学,它是朝露的晶莹,海浪的激情;面对高二的跋涉者,它是坚定的信念,拼搏的汗水;面对高三的闯关者,它是成功的喜悦,永恒的希望。

  同学们,请把握好自己的起点。不要忘了,精卫填海,起点就只是一口泥土,然而传说中的她就是以不起眼的一口一口泥土填满了大海;愚公移山,起点就只是一副担子,然而他的决心恒心感动了天神,最终开辟了一条坦途;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的起点就只是敌人夺取的山河,然而他凭着坚韧的毅力忍辱负重最终夺回了壮美的河山。如果你认为自己起点低,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向更高目标看齐的勇气;如果你感觉起点小,这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化小为大的毅力。

  高一是梦想的起点,高二是拼搏的起点,高三是丰收的起点,一个人选好了起点就等于开始了美好结局的一半,就等于缩短了成功的距离,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够为自己设置一个合理的、更高的目标。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这样的人,总是为自己设置更高的人生目标,总是在创造人生新的辉煌,总是在收获更大的成功,总是在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跳起来摘苹果,为自己设置更高的人生目标,并不意味着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沉湎于空想空谈。恰恰相反,跳起来摘苹果,攀登更高的人生目标,需要清醒的头脑,需要理智的思维,需要科学的态度,需要丰富的知识,需要务实的.精神,需要坚定的意志,需要坚实的力量,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一步一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能不能跳起来摘苹果,决定了人生状态、人生质量和人生价值。跳起来摘苹果,攀登人生目标的新高度,并不仅仅是收获丰硕的果实,享受成功的喜悦,也是体验人生奋斗过程的快意,包括经历失败的磨难。而战胜失败,使人生达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和人生阅历呢!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新的起点之时,为自己设置更高的人生目标,跨越更高的标杆,你的生活会因此而灿烂,人生会因此而精彩,生命会因此而富有价值。

  同学们,时间的涓流从不停歇,每一刻都在消损着青春的河床。人生是不能打草稿的,一挥即过不会复返。浓缩人生,就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悄悄流逝,今天正在脚下一分一秒地缩短,明天还是一个未知的答案。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我们要借助他的手笔,写好今天和明天,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自己的风华本色,才对得起长辈的血汗斑斑,才无愧于存活在当今时代,才对得起天地人寰。

  时间已经是20xx年,同学们又长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大家更应做到: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在这里,特别祝福高三的学生们。百日之战即将打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携手起航,像海鸥一样迎着雷电、风浪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年的高中生活,你们洒下的是汗水,留下的是欢笑,收获的定是成功。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会一如既往,不辱使命。一颗爱心给学生,一颗痴心为事业,一颗诚心对朋友,一颗信心留自己。用文明的语言、文雅的举止、务实的作风、耐心负责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来继续我们新学期的工作。为了光辉的事业,我们曾经努力过,且正在努力着,也必将努力不懈。这就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共同的心声,从未更改。

  “潜龙在渊,蓄势腾飞”。我相信,“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的24中人定会用辛勤的汗水,在新的起点上,在新的学期里,续写学校永远的辉煌。

  这里有师德高尚、博学善导的良师,有志趣相投、情同手足的益友,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里是你们求知和成长的乐园!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15

  今天是大家毕业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看到这么多毕业生离开校园,心中总是无限感慨。既为你们完成学业、跨入人生的下一步而高兴,又为你们离开校园而不舍;既对你们在学校时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差强人意而愧疚,又为你们在艰苦条件下取得成绩而骄傲。

  每到毕业季,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毕业生有没有满意的去向,有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学校有没有尽到最大责任,给你们最好的教育。每到毕业,你们也像其他高校的毕业生一样,都在忙于收拾行囊、话别友谊、畅想未来。我也知道,好多国内名校的毕业生们此刻在互相比较去哪个国家留学、去哪儿深造、谁的offer最多,谁的offer最好,谁拿到的奖学金最高。

  我到天医已经三年多,我注意到,我们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了国内考研或是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选择到国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人少之又少。其原因我不得详知,但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没有形成一种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在追求高远方面,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行,或者是缺乏担当,觉得天下大任是北大清华毕业生的事,与我们无干。人各有志,我尊重和理解你们的现实选择,并希望你们能在平凡中收获美满的生活。但是作为校长,我更希望你们对自己多一点自信,多一点追求,眼光更远一点、目标更大一点。

  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欺压、受尽凌辱,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人欺负。落后是由于我们生产力低下,生产力低下是由于我们原始创新不足,这些无一不指向创造性人才的匮乏。事实上,中国缺少的是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人才,并非一般技术人才。一个国家的前途是向后延展的`,也就是说,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这个国家后二十年的发展走向。受过高等教育的诸位,你们又该做何等的思想储备,担负起怎样的历史责任?

  从学校的角度而言,你们能有出息、有大作为,就是对母校最好的回报!天医如果每年没有一批学生到国外留学深造,我们学校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名校。哈佛之所以能够保持卓越,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校友效应”,哈佛培养出的众多杰出校友,对母校始终怀着美好的记忆和感恩之情,他们更乐于在后来的生活中对哈佛有所贡献,甚至更乐于为哈佛工作。所以我经常说,只有我们的毕业生发展好了,我们的学校才有指望。我一直鼓励我校的学生,毕业后能有更多人到国外大学或是“985”高校深造,因为你们所肩负的责任、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你们的视野,对于国家、对于学校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学校愿意让你们到更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去深造,让你们在那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角度。不久前,学校出台了一项政策,我校的本科毕业生,包括在座的各位在内,毕业两年内被美国排名前50的高水平大学录取,自费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将获得学校的奖励。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但也许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一点战略意义。

  在既往的接触中,我认为我校的学生是有潜力的,需要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和挖掘。世上没有天生的才俊,也没有白费的努力。所谓“世间万物皆有因,人间万象必有果”,一个人的荣辱成败,都不是偶然的,也逃不出因果的铁律。只要你们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我知道,坚持不易,成功更难,非人人皆可为之,可是你不逼自己一回,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能有多优秀。

  这个时代给予你们的是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我很喜欢《红楼梦》这部文学巨作,其中的很多相关的东西耐人寻味。曹雪芹才华横溢,倘若他出生在和平年代,我相信定会有不可估量之成就。但无奈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早年家道中落,科举仕途被阻,虽才华横溢,亦无力改变自身命运。如果说什么样的生活最坏,那一定是没有选择的生活。与之相比,你们生在一个追梦的年代,开放、自由的外部环境能包容你们不同的风格和个性,给了你们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机会。在机遇面前,如果选择了安于现状,是对大好时光的一种辜负。如果大家都仅仅满足于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那世界又何以前行?

  中国人有两个出身,一是家庭,一是大学。天医的印记将融入你们的骨血,伴随你们终生。当然,我想探讨的不是学生的爱校情怀,而是大学何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回报,这是未来学校的努力方向。我知道,你们的母校现在还不是最富声誉的,我也知道,在学期间你们有过各种抱怨,比如直到毕业你们还挤在拥挤的六人间。但是我也知道,你们是爱着医大的!也请你们相信,总有一天,母校会成为你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