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1-03-16 11:40:4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汇编8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汇编8篇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1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也是一本对孩子有益的教育经典。里面有着四年级的爱立可平常各种各样的感人小故事。他身边有好多人,有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还有令人敬爱的教师和温柔的妈妈,为了家而努力的爸爸。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上有残疾,有的很富裕……能唤起人们的良知,人与人之间可以真心相待,拾起自己的包袱,勇于承担任何一切责任。这就是“爱的教育”的精神内涵。读过以后你会觉得虽然句子不是特别优美,但里面的内容却非常棒,让人看了都不舍得忘记,总是留恋在脑中,就是这本书才使爱得到了升华的教育。

  最让我感动的一篇是《清理烟囱的男孩》说有一次好多人放学了,看见路边有一位清理烟囱的工人在哭,大家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好不容易清理干净几处,得了30铜币,可不知什么时候竟从我口袋底下掉了,如果没有钱回去会被我师傅打得”。放学的同学们把自己身上的铜币给了小男孩,最后比30铜币还多,没钱的就送花给他,他的身上全是花。如果我们身上发生了这件事,我一定也会把钱给他的,是因为他的心感动了我,我也很可怜他,同情他,还可以叫上我们的同学一起帮助他,让他过上好日子。人要互相帮助,才能更快解开眼前的困境,才能让人与人之间有爱,活得更开心。

  爱是博大的,无穷的,永远没有限制的。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飞舞,早已融入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细节。让大家都充满爱心去面对每一个问题,这就是爱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2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带着这样的目标和自豪感,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在过去的50天里,教学理论逐渐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成为真正的面对面教学。虽然粗糙,但慢慢成熟,让我实习的生物化学充满了未知、惊喜和快乐,当然也有挫折和困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年来,以成为高素质优秀师范大学生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三个月的实践让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快乐。同时也把我的教学理论变成了教学实践,把虚拟教学变成了真实的面对面教学。三个月实习,现在回想起来,短暂的实习生活,感觉可以说是不错,真的不错。我走在实习校园里,同学们说:“老师好。”“好老师”的感觉真好。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叫上瘾了。

  三个月的实习让我感触良多。我的实习班是四年级,一大群少年可爱活泼好动调皮捣蛋。记得第一天上教室,下午有同学送我自己的画,我很感动。

  听了一周的课,终于走上讲台,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出道”。当然,一开始的心情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3

  “学生欠管教吗”的话题,触动了许多关心教育的人的敏感神经。作为离乡20多年的青岛人,看到家乡教师投书直言,那份焦虑,那股火气,我熟悉之极、亲切之极。

  可以说,青岛这位中学教师描述的现象都是事实,比这些更让人生气的故事也举不胜举。问题在于,用“严格的管教”就能做到“严师出高徒”吗?

  让我们以这位教师提到的“儿子弑母的惨剧”为例吧。这个儿子很可能指浙江金华17岁的高二学生徐力,其母对其何等“严格”?每次考试必须在前10名,否则,不许踢球,不许看电视,甚至吃饭也要教训不断。正是这种缺乏沟通与激励的高压教育,扭曲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心灵,使其变成了疯狂的凶手。类似的悲剧何其多啊!

  固然,徐力的案例是极端的,但这个极端是冰山一角。也就是说,这个典型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几乎与徐力的母亲一样,在背后那只无形的手推动之下,许多父母和教师把无奈的孩子逼成考试机器,哪里还有什么快乐的童年?

  不仅仅如此。调查中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能够经常鼓励学生。中小学教师谈起今天的学生,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评价是否定性的,甚至认为他们乏善可陈。这怎么谈得上“当今学生不缺沟通不乏激励”呢?

  其实,沟通也罢,激励也罢,管教也罢,都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是彼此兼容而并非完全对立的。关键在于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稍具常识,我们便会感受到,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也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他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

  关系是什么?按照权威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就师生关系而言,彼此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当然,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但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真爱就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负责。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

  我相信,青岛那位中学教师倡导的“严格的管教”,一定是包含了诚挚的爱心在内。我仍想指出的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爱的能力。我曾发表一个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就是强调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以养成可贵的责任心。但是,惩罚既然是一种教育,这惩罚的核心是真爱,惩罚的方法是唤醒,惩罚的目标是自尊自信自强。显然,这是一种良好的关系。身处这样的关系之中,哪个学生会是融化不了的冰?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心得

  生活是复杂的。一个教师完全可能碰上“刀枪不入”的学生,这是否意味着毫无办法了呢?非也。“刀枪不入”不过是锈生得太久太厚了,需要更加耐心地磨擦,而这正是教育。

  去巴黎的时候,我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会。我惊讶地发现,整个建筑像一个舒展的巨型汉字———“人”。我突然悟明白了,整个现代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我想,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也许,只有牢牢确立这样的关系,才能谈得上教育。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4

  炎热的暑假,蜗居在家里读了一部经典名著——《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她给我带来了夏日的清凉和心灵的洗礼。

  我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手捧着打开了她,一页一页的仔细阅读起来。刚刚开始读它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那么的频繁,才读了几篇我就有些厌倦了,也许因为它是名著我才肯继续读下去。谁知我越读越着迷,越读越感动,也许这就是“爱”的魔力吧,这一篇篇虽然语句普通,但是内涵深刻的故事,是让我从心底说出的赞叹,赞叹故事中人与人之间那美好的“爱”,赞叹作者能写出一本这样棒的一本的书,真是让我刻骨铭心。“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在爱中寻找情感教育的真谛。”“用一颗至纯至善的、宽容真诚的心,感受丰富精彩的世界。”“拥有一份崇高纯真的友谊,与朋友互帮互助,才能跨步前进!”我觉得,这三句至理名言说出了这本书的真谛。《爱的教育》原名《心》,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正直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忍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

  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当然,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安利柯最无私的疼爱,教会他宽容与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每月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小抄写员》,也是小时候就学过的一篇小学课文。一位12岁的男孩朱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辛劳,几个月以来都是半夜起来帮父亲抄文件,从来没有睡个安稳觉。而导致体力不支,功课也退步,并引起父亲的多次责骂。他也曾想过停止抄写,他深知这样的下去绝对不行。可是一到十二点,就有一种力量促使着他去做。不做,就像偷拿了家里几块钱似的。这股力量是什么?是一种责任感。最后父亲终于发现了原因,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懊悔与慈爱,体会到了男孩的孝心与苦心。这就是一个仅仅12岁的男孩对父亲、对家庭的爱。让我十分震撼、敬佩与感动。全书把爱的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作为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说教上,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留意我们身边的很多的老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才能快乐的成长着。掩卷深思,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张希顺校长救助贫困学生赵军,张花兰老师搀扶残疾学生刘凌涵,申国珍老师帮助脑瘫学生吕双旺,刘宁老师弯腰给学生系上鞋带……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5

  这个暑假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很惭愧直到现在我才读这本书,这本书中那充满着浓浓的爱的教育让我仿佛经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迥然不同,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和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这里面不能忽视的内容之一就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教育,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内容就是安利柯的父母亲经常写给他的心,比如有一封是关于父亲让安利柯尊敬老师的:应该敬爱先生:因为先生是父亲所敬爱的.人,因为是为了学生牺牲自己一生的人,因为是开发你精神的人。先生是要敬爱的啊!你将来年纪大了,父亲和先生都去世了,那时,你在想起你父亲的时候也会想起先生来吧,那时想起先生的那种疲劳的样子,那种忧闷的神情,你会觉得现在的不是了吧。意大利全国五万的学校教师,是你们未来国民精神上的父亲。他们立在社会的背后,拿着轻微的报酬,为国民的进步发达劳动着。你的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人,所以应该敬爱。你无论怎样爱我,但如果对于你的恩人——特别的是对于先生不爱,我断不欢喜。应该将先生当做叔父一样来爱他。不论持你好,或责骂你,都要爱他。不论先生是的时候,或是你以为错了的时候,都要爱他。先生高兴,固然要爱,先生不高兴,尤其要爱他。无论何时,总须爱先生啊!先生的名字,永远须用了敬意来称呼,因为除了父亲的名字,先生的名字是世间最尊贵、最可仰慕的名字呢!

  当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感动于充斥在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的爱。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是关注到了教育中的爱。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反思我自己的教育,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爱学生的老师,我总是尽心尽力地想把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孩子们,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善良、文明、有知识、有理想的人。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班里还是有好几个孩子不愿意学习语文,我从好言好语地相劝,到严词厉色地批评,再到不留情面地全班通报,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使自己成为他们作文中最严厉的老师。我很难过,觉得他们是一群冥顽不灵的孩子。可是,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那就是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这时我才明白,我的教育中也有爱,可是爱的方式不对,斥责与批评固然也是爱的方式,可是在学习方面,这种方式却并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应当像书中的老师学习,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爱,更加珍惜他们、呵护他们,多一些耐心和宽容,我想会比一味地指责与要求好得多。

  这时,我想起班里的一个孩子——王跃蒙。刚上五年级的第一篇作文,她就让我怒不可遏。五年级的第一个单元是关于读书的,所以这个单元的作文也是与读书有关的,其实这样的作文是很好写的,可是她的作文却是把第一课《窃读记》的几个自然段原原本本地抄了下来,我觉得她是在侮辱我的智商。我愤怒地命令她重写了一遍。可是,她后来的每个单元的作文,都让我恨不得敲开她的脑袋看看。

  随着了解的慢慢深入,我发现她的语文能力很弱,尤其是作文,不是她故意乱写,而是真的不会写,这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我是没有理由对她生气的。于是,我决心从最简单的作文开始教她写起。周末的小练笔,我没有让她跟其他同学写一样的题目,而是让她写自己的爸爸。我把写作文的要求和方法一条一条写在她的小本子上,像对待一个刚开始学写话的一年级小朋友一样。周一,她把她的作文草稿交了上来,题目就叫《我的爸爸》,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她的作文,不放过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然后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说实话,她的这篇作文顶多算得上语句通顺,可是比其她之前的作文真的好了很多。我让她把修改后的作文抄在了小练笔上,并写上评语:很棒的爸爸,很棒的作文,继续努力!然后,在课前让她到讲台前朗读自己的作文,她一站到台前就哭得泣不成声,根本没有办法读,我让其他同学先读,之后她才抽噎着读完。

  紧接着,我们班后来又写了一篇小练笔,我得到了什么。她写的是《我得到了表扬》,她把我让她读文章的事写在了作文里,她说:“老师让我读作文的时候,我站在讲台上哭了,这是激动地哭,我第一次在全班面前读自己的作文。”“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写道:‘很棒的爸爸,很棒的作文,继续努力’,我得到了表扬,我很高兴。”看了她的这篇作文,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不知道是难受还是喜悦,我想:我为什么没有更早的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呢?

  我觉得,我们的老师都是善良的、负责任的好老师,我们并不缺乏对学生的爱,可是有时候,我们爱的表达方式是不恰当的。批评与责骂让他们感受到的是痛苦与难堪。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耐心、宽容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灵深处感化他们,这样的教育才能成功!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6

  我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语言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齐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但是我认为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以前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一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但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好处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此刻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用心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那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应对我们的教育,爱就应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简单,每一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7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作品描写了发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灵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描写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书中的每一件事、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主人公十二岁的安利柯极富有同情心,喜欢帮助他人,是一个有上进心、不可多得的少年。他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他看到的多数是别人的优点。这本书用一个

  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教育都要建立在真挚的情感和爱的基础上。

  《爱的教育》吸引我的是那平凡而细腻的文笔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情感,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首先,《爱的教育》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每个人的生命中。就如父母的爱,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记下每天发生的事是他们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刻。想到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不想让父母看见,怕父母指责自己有许多想法,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最简单的东西、事情最能体现亲人之间的情感,可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我作为教师,深感对学生的教育中,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育行为的方向。 爱像人生旅途中的鲜花,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幸福,于是,就想继续不停地走下去,投入满腔的热情,不在乎旅途有多久。我们要告诉学生:“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教导,父母对孩子关爱照顾,甚至萍水相逢的

  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为他人捐献骨髓,献血,捐助希望工程……爱的身影无处不在。

  其次,《爱的教育》里的每章每节,都把各种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

  《爱的教育》这本书,诉说了大量的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这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也使爱在一次次碰撞中升华。虽然,每个

  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2) 孩子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都能体会到经历过的那些爱。爱之所以伟大,还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看完这本书之后,其中有几篇是我特喜欢的。 例如,书中有一篇《高尚的行为》,内容是这样的:作者上课室时,看见三四个同学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他是一只胳膊残疾的小孩,他的母亲卖菜为生。有些同学捉弄他,还有人学他一只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脸色苍白,用求饶的眼光望着他们。那几个戏弄他的同学见他这样,越起劲了,弗兰谛还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学生们见了便哄堂大笑起来。这时克洛西气极了,从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兰谛掷过去,但是弗兰谛闪在一边,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进课堂的老师的身上。大家见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师变了脸色,厉声问:“这是谁干的?”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再问,这时,卡隆突然站起来,承认是自己干的,但老师说不是他。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决不处罚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来,哭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师。教师便叫那四个顽皮的学生站起来,教育他们要尊重同学和同学的家人,不嘲笑残疾孩子,这是一个优秀民族应有的表现。然后他走到卡隆面前,赞扬他的心灵是高尚的。卡隆还求老师饶恕那些顽皮的孩子。这个故事中,教师及时处理了这个不良事件,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和民族自尊心,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就是一个很好的爱的教育的例子。想想如今我们的教育中,许多家长对老师说:“他要是不好好学习,你就狠狠教训他。”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打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我们身为教师就更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们,孩子的天性决定他们会在成长道路上犯很多错误,还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多包容孩子们无心犯的错,耐心的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才会真正对他们的成长有益。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的。

  《爱的教育》的确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一生必读的经典作品。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的那种深厚,浓郁的爱的力量,真是很伟大!读读这本书吧,它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篇8

  今年寒假期间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在假期里面读,这本书是《教育是没有用的》。本书是是作者若干年对中国教育考察、实践、研究的心得。指出了中国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的最大问题,我们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实现的,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在孩子面前赤裸裸地实施教育行为,他们并不能意识到,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受教育的时候,教育已经失效了。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把家长和教师都解放出来,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在应试教育之下能让教育提升的根本方法。本书立意深远,说理清透,是一本可能会对中国教育观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理念性作品。

  书中讲到我们的教育承担了许多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和家长、教师、校长的身上。有一位全国著名中学的女老师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周末也基本上没有休息,没有时间与人交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朋友,连家庭也照顾不了。”

  当然,作者不认为培养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两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就是教育的成功,作者同时对美国教育也有过实地考察和研究,也并不认为他们的教育比起我们有多强。但是无论这个故事是否属实,这个“黑色幽默”却给了我们一个问题需要反思:敢不敢彻底给孩子松绑?为什么孩子是可以依靠的,而且是可以彻底依靠的?

  人的短视是因为看不远,因此,我们需要站在高处,把目光投向远处。教育,至少需要我们往后看三十年,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使命。所谓“往后看三十年”,就是想象过了三十年后,孩子已经三四十岁了,你希望他们是什么样子,再回头来看当下的教育,心态可能就会中正平和了。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汇编8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3篇

2.【实用】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三篇

3.【推荐】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四篇

4.【精华】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四篇

5.【精华】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九篇

6.【精品】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3篇

7.有关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模板集锦九篇

8.精选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模板集锦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