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时间:2025-08-27 09:54:0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河补习班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

  电影讲述了在浩瀚太空,航天员马飞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的绝境中,他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一对父子跨越漫长的时光,守护爱和亲情,故事充满了欢乐、温暖、泪水与奇观。

  邓超饰演的马飞爸爸,因为替单位“背黑锅”,蹲了7年监狱,出狱后,太太离开了这个家,儿子马飞也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成为了“问题儿童”“学渣”,所有同学都说他的父亲是个“大坏蛋”,连教导主任都看不起马飞,认为“煤球永远不会变成钻石”。

  在电影里,邓超传达了不少自己的教育理念。比如有一处,马飞爸爸(邓超)带着马飞一起去野外的草坪,给孩子讲述对于写作文的经验。马飞爸爸认为,写作应该贴近生活与自然,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自然。爸爸告诉马飞,写作是很自然的,是想起来什么就写什么,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

  即使考试在即,邓超饰演的马飞爸爸,也会坚持带儿子去想去的郊外,因为他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还有一个场景,爸爸问马飞:“你以后的梦想是什么?”马飞有点不屑地回答:“考清华北大咯,妈妈是这样说的。”邓超急了,“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即使教导主任给马飞的作文打零分,即使马飞的成绩永远垫底,邓超永远给儿子以信心:“只要你每天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每天考试前,每天(进步)零点一厘米,我的天才儿子,可以吗?”“马飞没问题,我不许你们这么说他。”

  正如一位观众在看完电影后所说:“银河补习班是世界上最好的补习班,因为他是爸爸的补习班,是爱的补习班。无关成绩,无关比较。正如马飞爸爸所说:‘我希望你学到的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想和面对生活的.勇气。’正如马飞所说:‘我的爸爸就像发电机,他永远不知道疲倦。’马飞爸爸给当代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思想:‘不是你考不上清华北大,就要去摊煎饼;成为状元的孩子同样会被打倒。’这是一部中国教育的《我不是药神》。”

  这两年,“衡水中学”式的教育模式经常登上热搜榜。这种教育模式相比电影的教育模式来说,投入少,收获大,但是代价则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层负担。这也让人反思,负重前行的中国教育,正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银河补习班》呼吁,在全社会焦虑的当下,我们能给电影中的那种“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至少留出一丝空间。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2

  电影厅的灯光渐渐暗下,本场电影也拉开了帷幕。故事的开头便带给我们震撼,火炬的传递更是令人澎湃。但当邓超饰演的建筑工程师马皓文因所设计的桥梁倒塌被捕入狱时,故事才算真正开始。

  马飞,一个令老师头疼的男孩。作业完成不及时、考试成绩拉后腿、经常被说缺根弦,本以为他会成为大人眼中最差的小孩,但是他的爸爸却不这样认为。马皓文为了他,和教导主任立下赌约。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方式引导、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教会孩子要一直动脑思考、要懂得利用身边的事物,要学会观察生活……最后,马飞成功考进了年级前十名,并在长大成人后成为了为国争光的航天宇航员,给了自己也给了爸爸最好的回报。这是马飞的成功,也是马皓文的成功,是一个父亲的成功。

  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便是马皓文对儿子说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我们需要注重梦想,拥有梦想,然后为之不懈奋斗,不然,你所做的一切,终将会是徒劳。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3

  如果说所有中国孩子的梦想都是考上清华,北大应该没有错吧?因为所有家长也都是这么想的,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大家眼中公认的学霸,天才。

  但是影片《银河补习班》中的父亲却不是这么想的,他只觉得考清华,北大是过程,而不是目的。东沛大桥的倒塌,父亲马浩文做了七年的冤牢,他错过了陪伴儿子马飞成长的过程。当他出狱时,儿子问父亲:为什么有人说你是大坏蛋骗子?父亲冷静地对儿子说,以后也许有人也会这么说你,但是你永远不是他们说的这个样子。他还说,虽然桥坍塌了,但是爸爸这个人不会坍塌。

  马飞心里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从小就认为自己很笨,什么都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更是因为成绩太差,要被学校开除了。他的父亲和校长打赌,一定要成为班级里前十名的孩子!在快要期末考试的时候,父亲带着儿子去旅游,意外的大雨把儿子困住了。在这个生死关头,儿子在爸爸的鼓励下,做了一个简单的小船儿自救成功。“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好地球上的每一件事!”是父亲的鼓励,给了他自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后来马飞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航天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看完这个影片,影片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更是让我感慨不已。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学习。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目标,没有努力的方向,是不可能成功的。我的梦想也是考上清华大学,我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到!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4

  《银河补习班》不仅仅让学生、教师、家长感动,更难得的是让跟剧情有“直接关联”的人动情。之前就曾有桥梁专业的学生对片中“造桥”的情节感同身受,在兰州路演现场,更是有一位航天工作者的家属对片中的太空戏份深感“揪心”:“我的丈夫是一名幕后的航天英雄,仅有飞船成功发射,并且成功回到了,我才会安心,因为那代表着我们的航天事业是万无一失的。在那里想对我的丈夫说‘老公,你是最棒的’!”作为亲临一线的.航天工作者的家属,最懂得航天员面临的危险和困难,能获得她的肯定,几位主创都由衷开心。

  在路演过程中,主创们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这部电影如果早拍出来就好了。”电影里给了大家太多的思考和启发,一位妈妈动情表示:“这部电影反应的教育问题是我们有小孩的家庭都要应对的,很多家长不是没有智慧,而是没有耐心、缺少方法,当孩子出现状况时就是对家长的考验,我不得不说有时候觉得自我的教育也有失败的地方,电影上映后会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期望我们能够共同提高。”

  电影中,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勾起了许多观众的回忆,一位女孩说起自我的爸爸,频频哽咽:“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深刻体会到爸爸的爱,我小的时候有很多兴趣爱好,爸爸不会一味让我念书而放弃课余生活。记得那时候家里条件并不是太好,妈妈给我爸爸一百块钱买衬衣,爸爸却用所有的钱给我买了积木,此刻想来既心酸又幸福。”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5

  在这个十个太阳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场电影。片名是《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讲的是宇航员马飞回忆中他和他的爸爸马皓文的生活。

  他的爸爸是东沛大桥的设计师,在举办东沛大桥成立仪式的时候,大桥突然塌了。他替全工厂的人担任全部责任。他在监狱里面呆了七年多。他为了见儿子,从监狱里跑了出来。马飞的妈妈和马飞的.爸爸离婚了,所以,马飞和他爸爸住。

  马飞本来是全校倒数第一,但是,他和他的爸爸一起进行了银河补习班之后,他变成了全年级前十名,甚至最后还考上了宇航员。但是,马飞的爸爸在一家饭店里吃饭时,偶然听到了当年东沛大桥倒塌的隐情。东沛大桥的倒塌都是因为他的爱徒吕大头做了一些手脚。

  马飞在太空遇到了亿分之一中的之一:宇宙碎片把飞船给撞故障了。马飞冒着生命危险用仅仅四分钟的时间就把飞船给修好了。

  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邓超主演的马皓文说的一句话:永不认输。从此,这句话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课本里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更多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这部电影还是挺好看的,悄悄告诉你,我和妈妈都泪如雨下了,快去看看吧!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6

  昨晚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看了部暑期档的热播电影——银河补习班。一回来就又抑不住将心里的想法诉诸文字。下面说说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受。银河补习班讲的是什么故事呢?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总结,但总归不过是这几个中心,父子之间的爱,对传统教育的挑战,我今天就写爱和教育。

  影片的一开始是在班级彩排表演中总是跟不上节拍的一个孩子,被老师拎出来教训,老师一脸不耐烦地吐糟这个孩子就是缺根弦。而后,这个孩子招致全班同学的嘲笑。这个看似普通的教训,却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里。在孩子与父亲在监狱见面时,这个天真单纯在墙边不知玩什么的孩子,突然跑过父亲那里,打断母亲与父亲的对话,他跟父亲说,希望父亲可以回去帮他修好地球仪。父亲说,你可以自己修。孩子想也没想就说,我不会修,老师说,我缺根弦。把孩子做不好事情,归因为孩子天生缺根弦,让孩子相信自己就是天生的笨,天生的做不好事情。这就是传统教育的弊病,不能宽容那些个别存在的特差异的孩子。只有父亲鼓励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不是缺根弦。回到家,孩子并没有等到父亲。他套着父亲庞大的衬衫,拿着手电筒照着夜空。他想念他的父亲,想念那个会鼓励他的人,会听得懂他说话的人,想念那个相信他的人。

  七年后,孩子上了初中。父亲也从监狱里出来。他们两个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是孩子被校长不留情面地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批评他,成绩垫底,逃课,旷课,屡教不改,已经到了学校不可忍耐的地步,学校决定要公开将他开除。看着那个长大了的孩子,斯斯文文,甚至有点羸弱,一点也不像那些地痞流氓。他最大的罪过仅仅是学习成绩不好。多年未见孩子的父亲,看见这一幕,我想,一定心如刀割吧。母亲在办公室苦苦哀求,不要将孩子开除。父亲坚定地相信孩子可以逆袭,他和教导主任打了个赌,只要孩子在期末考到年级全十,就不能将他开除。后面影片真正进入到学渣逆袭的开始。父亲为了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他跟孩子说,“人生就像射箭,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父亲问孩子,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孩子说:”清华、北大,妈妈是这样说的,如果考不上就回家在楼下卖烧饼。“父亲听了,忙说:”不是,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标。“父亲知道,清华北大,不是他儿子的终极目标。父亲想方设法带孩子寻找他的箭靶子。电影中的父亲为了让孩子真正地找到热爱的`东西,循循善诱,带孩子去各个地方,开阔视野,去看飞机展,白天旅行,晚上学习。孩子第一次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始知晓学习的意义,不再逃避。孩子开始主动学习。把父亲说过的,要一直想视为人生格言。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在看到这些片段的时候,我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好像找到了一直在寻找的问题的答案。如何找到自己的箭靶子?我是传统教育下,那群乖乖坐在教室里,不敢离经叛道,只会重复又重复地背诵那些不知所云的古诗词和公式的孩子,在生活中独立思考问题极差,如果遇到问题,没有标准的ABCD选项自动浮现出来,就会烦躁,干着急,迷茫。我不知道的是,也许,除了那ABCD也许还会有EFGHIJKLNM呢?电影中那个经历了考试失败后选择纵身一跳,后来摔坏了脑子的孩子。不正是以为标准答案只有ABC吗?要么考好就成功,要么考砸就失败,失败了就自寻短见。

  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古代就有范进中举的例子。到了现代,高考任然被看作是成功逆袭翻身的机会。高考失败跳楼的新闻几乎每年都有。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不会以高考成功与否为标准,我想这种悲剧才会减少。

  我常常常会想起,我家教中的那个孩子。在他一年级的时候,我以为他智力有问题,同样是学写一个字,他总是学得最慢,最辛苦。就连他父母也承认他智力跟不上,母亲还经常在教得不耐烦了的时候,骂他又蠢又笨。如今上了三年级,他学习能力不断地提高,写字也从先前的错漏百出,变成现在书面整洁,正确率大大提高了的过程。

  孩子是个敏感动物。有一次,我看见他有点学得力不从心了,眼睛红红的,却不敢提出不学习的要求。我就说,今晚就先这样吧,早点休息。他点点头。很自觉地收拾了自己的作业。第二天晚上,我去辅导他的时候,他一整晚的表现都非常地出色。写到最后,我问了他一句,今晚累了吗?他说不累,谢谢那么体谅他。那一刻,我震惊了。怪不得他一整晚都表现很棒,原来你对孩子的每一点心意,他都会懂得,也会回报你。

  看完这部电影,我思考了很多。我希望以后自己在教育行业中,做一个明理,有耐心、爱心,优秀的教育者。孩子的教育要走心。我不断地告诉自己。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7

  周末,带孩子一起观看了《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好电影,故事充满了欢乐、温暖、泪水与奇观。影片中讲述的父亲、儿子都很真实,环节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潸然泪下。

  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不一定适合现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但是可以给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主演邓超在生活中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台词是邓超对儿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当父亲,我在学习做父亲”。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从而错过了陪伴孩子的七年时光,之后他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不断的'鼓励帮助孩子找到了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影片中无论多少人说这个孩子笨,他的父亲始终都相信他是最棒的。这位父亲面对孩子的平庸能够做到不放弃,证明孩子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让我十分敬佩。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要跟孩子做朋友;让孩子参与家里的事务;跟孩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享乐;尽量不要强迫,要尊重孩子。

  学习的确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但是兴趣会陪伴我们很久。想要真正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并且要培养孩子真正的喜好,而不是一味地去逼着孩子学习,鼓励要比批评有效的多。

  每个孩子都是充满可塑性的。孩子要有创造力,而创造力来源于好奇心,要让孩子敢于尝试,无限地去赏识孩子。赏识能够给予自信,自信能发挥潜能,有潜能就能激发孩子无限的创造力。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教孩子面对困难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替他解决。

  片中所蕴含的亲情和永不放弃的决心令人感动。我开始反思,父母对小孩的教育太重要了,我没有影片里的父亲那样用心,特别是有了二宝后,对大宝失去了耐心,没有跟孩子有过多的互动和沟通,以至于大宝经常觉得我不爱她了。

  我犯了很多错误,从现在改,还来得急,赏识孩子,无限的鼓励,多跟孩子交流多听、多问、少说教。让孩子有正直、独立、正义的人格,让孩子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事业和未来。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8

  在众多演员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邓超,他演技超群,所以我爱看他的电影,暑假里我又看了他导演的《银河补习班》。

  这个电影情节精彩,扣人心弦,主要讲述了马飞的成长故事。马飞的爸爸马皓文,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错过了儿子的七年美好时光。出狱后,马皓文看到自己孩子十分差的成绩后,利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马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并与阎主任立下赌约,利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到年级前十,证明他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最后在马皓文的努力下,马飞成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拯救了一个流落在外太空的,失去联络的,似以无望的宇宙飞船。

  影片中,最令我敬佩的就是马皓文,他是个优秀、慈爱、包容的父亲,对孩子不离不弃,就算儿子被他人笑话成废物,他依然坚信自己的儿子聪明伶俐,不是废物,并尽全部心血来辅导他。他还是生活的强者,即使被人冷嘲热讽,也没有放弃对建筑事业的热爱。还有一位就是马飞,他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即使宇宙飞船被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宇航员认为无药可救。可马飞仍然选择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拯救宇宙飞船,力挽狂澜,绝境逢生。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与品质的重要性,我下定决心要向马浩文和马飞学习,超越自我,让自己更优秀。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9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这句话是在观影后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也是一句让人陷入深思的一句话。

  此电影讲述了工程设计师马皓文与“航天英雄”儿子马飞的父子故事。浩瀚太空,航天员意外失联,航天员之一的马飞回想少时与父亲的回忆:在庆祝东沛大桥建成时,大桥突然崩塌,作为设计师的马皓文也因此入狱。期间,他错过儿子马飞成长中的七年。父子再相见时,已是在学校准备开除马飞时,作为父亲,马皓文与主任打赌,为儿子争取一个不被开除的机会。接下来,马皓文就带着儿子边学边玩。在一次旅途中,两人因上错车分开,马皓文在洪峰即将来临之前,站在堤坝上发疯一样的叫“马飞”这个名字,并不断激励儿子利用周围逃出洪水,儿子划着木筏逃了出来,期末考试后,马飞考了全年级65名。班主任趁着空档偷出试卷检查,马飞一家人去主任办公室“讨理”,最后,马飞成功留在了学校,学习也一直不错。在困在太空的马飞再一次看到字条,去冒险修中继天线,并且成功返回地面。

  这部电影讲的更深的其实是教育方面。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同中国绝大部分家长教育观念不同。大多数家长只在乎成绩、考试分数,这样大多数孩子没有真正对学习感兴趣,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依附课本上的知识与人,与社会共事,他们的知识范围仅局限于课本,而对其他的一无所知,就像影片中马飞制作木筏,平常搁任何一个乖乖学习的孩子,只能眼睁睁的去等着洪水去把自己吞噬,而不是凭着自己日常所见,再去利用书上的知识去主宰某件事情,而不是被主宰。

  在玩的过程中去培养学习兴趣远比死抱着书本去培养学习兴趣要来得快。抱着书本硬学只会事半功倍,甚至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作为孩子,我真的认为这种教育观念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缺陷。家长们口口声声说:“为你好,为你好。”这种借口是世上最糟糕的借口。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别人一昧否认,怀疑甚至轻蔑自己的.能力时,一句鼓励、支持的话语,对深陷这个环境里的你的重要性……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是去年夏天,那时更多感受到的是父爱。在此次观影后由于长大,心智变成熟的缘故,看事情角度不同,感触也不同。这次去站在成年人的思维角度去看待,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就像片尾的“献给父亲,送给孩子”,我建议,每位中国家长都去参加这个补习班。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0

  《银河补习班》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守护爱与亲情的故事。邓超出演儿子马飞心中“最了不起的爸爸”马皓文,预告中的他一面是风光的亚运会火炬手,一面却是被人侮辱欺负的落魄老爸,这种反差也为电影带来了看点。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永远不要停止思考,要一直想,动脑筋。”

  这就是《银河补习班》带给我们的经典语录,引人深思,电影《银河补习班》作为暑期唯一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探讨的是国人一直头疼的父子关系问题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相信每个人都有话说,这里面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但每个人都需要像片中的马皓文和马飞那样,上一次“父子关系”补习班。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故事的时间跨度。它从1990年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讲起。走过1992年亚洲杯,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洪水,20xx年张国荣去世等等充满回忆的时间点。并且穿插了大量熟悉的道具、回忆中的歌曲(《走四方》、《快乐老家》),以各种方式,去唤醒年代记忆。这一刻,讲述故事的.他们其实并不是父亲的身份,而是儿子,因为这些都是俞白眉和邓超儿时的回忆。

  在故事中,爸爸问儿子: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儿子说“上清华北大”,爸爸说不对啊,这是过程,并不是目标,以后想要做什么才是那个答案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就因为有这样的父亲,儿子才能从一个“吊车尾”逆袭成为“学霸”,最终实现梦想,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涉及成长,探讨的自然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离不开社会。你的孩子为什么要上补习班,因为他(她)的成绩还不够好,因为为人父母的总是担心成绩不够好的孩子们,被浪潮汹涌的社会淘汰。然而,为什么许多孩子总是越补越差呢?难道是天生愚笨?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怎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故事里提供了很多观点。比如孩子母亲代表的是更传统的管教——辱骂与批评,而邓超出演的父亲,则更现代,它代表了沟通、交流与理解。

  《银河补习班》呼吁,在全社会焦虑的当下,我们能给电影中的那种“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至少留出一丝空间。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1

  作为情感线的父子情,贯穿影片《银河补习班》始终,使得影片在感情表达上非常充沛。毕竟,两位导演在处理戏剧性上,还是非常有一套的,尤其是,又加入了俩人的个人情感。

  于是,片中会有非常戏剧性的情节与煽情时刻,我这场也有蛮多观众跟着煽情段落抹眼泪。这也是因为,亲情原就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情感方式吧。所以,我会在标题就强调,这是一部特别通俗、特别大众向的电影。

  甚至,你可以感受到影片在导演水准上,仍有一些拙的地方。但是,影片又胜在真诚,胜在真挚,才得以将这种大众情感,以非常通俗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尤其是,汉斯·季默参与的配乐,非常大气和煽情,也让影片更加感人。

  所以,我才觉得,普通观众应该会更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就是那种很大众,对普通观众没什么观影障碍的亲情片。

  这部电影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为父亲的邓超和俞白眉,在影片探讨各种家庭教育话题,各种与子女的关系处理。似乎,影片的创作出发点,始终是父亲。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中,他们的身份还有儿子。那是因为,这是个年代戏。故事从1990年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讲起。

  在此之后,故事还走过1992年亚洲杯,97年香港回归,98年洪水,20xx年张国荣去世等等充满回忆的时间点。并且穿插了大量熟悉的道具、回忆中的歌曲(《走四方》《快乐老家》),以各种方式,去唤醒年代记忆。

  这样的处理,创作者无疑是代入了自己的旧时回忆,这一刻,他们又不完全是父亲的身份,而是儿子,以此来唤醒自己与父母曾经的生活点滴。

  相信很多观众,包括我自己,也都在其中,找到了不少曾有的'回忆。

  这也使得,很多尚且不是家长的观众,同样可以在其中找到共鸣和回忆,那些自己成长中的点滴,也是非常难忘的。

  最终,邓超和俞白眉能拍出这部《银河补习班》,确实有点让人意外。他们这次终于找对了方向。以更适合的方式,去讲一个很通俗、很大众情感的故事。

  尤其是,你能从中,感受到他们自己非常真实的情感,以及他们的困惑,包括他们想要表达的观点。

  他们的真,变成影片的真,最终成为影片惊喜的缘由。

  而这,才是一个创作者该有的样子嘛。更真实的创作,展示自己的困惑,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自己想说的话。真诚之后,自然更多人会喜欢你的作品。

  挺好的,做电影,起码自己要信。有些创作者,自己都不信自己的故事,又怎能让观众去信。

  当然,感动自己,只是第一步。而接下来,希望也可以感动更多人吧。并且,可以让更多人,重新审视亲子关系。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2

  今天,我看了《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

  影片讲的是主人公马飞和他爸爸马皓文的故事。马飞的爸爸曾经是一名桥梁工程师,在庆祝他参与设计的南沛大桥时,不知为什么桥突然坍塌了,于是马飞的爸爸就被判刑进了监狱。在马皓文被释放出来后,他就去看马飞,马飞当时学习很差,被教导主任逼着转学。马飞的爸爸就和教导主任打赌,要让马飞的成绩考到前十。于是,他通过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使马飞的成绩从原来的倒数升到了全校前十名。后来,马飞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宇航员,并冒着生命危险修好了宇宙飞船。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人生就是一把箭,而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让我想到我的梦想——当一位发明家。如果现在不努力学习,怎能成为一位发明家呢?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坏习惯,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决不退缩,长大当一个发明家。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3

  这部电影是一部讲述父爱的电影,内容感人泪下。

  电影中主要讲述了一个父亲,叫马浩文,因东沛大桥桥梁倒塌而被关进监狱里。7年后,马浩文从牢里出来,从此对自己儿子马飞严加管教。他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逼着孩子学习,而是让马飞尽情的玩。他说过一句话:”我并不在意你的成绩,在意的是,你的脑子是在睡觉,还是在一直转。“

  是啊,如今许多家长都认为把自己的孩子逼着学习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已经没有了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孩子们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前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老师一直在学生们考试前逼着他们去玩,结果他们班每年都是全年级第一。而另一位孩子呢?每天不给自己留一点空闲时间,最后脑细胞提前衰老,被学校勒令退学。

  因为因为第1件事的老师知道大脑只有在休息后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力量,和所学过的知识。就像电影里的马浩文一样,让自己的孩子尽情的玩,在玩中学习,体会大自然的真实,最终,马飞成了全学校最好的学生。

  马浩文曾在电影里重复说的三个字,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直想。“

  但后来,马浩文偶然得知当年是因为他徒弟的陷害才会有大桥的塌陷,所以他很想能够让自己的大桥仍然存在,可是儿子却因为领导的.一番话,担心他的前程,让父亲不要再继续翻案,而马浩文呢,只说了一句“爸,是骄傲的人,自从大桥倒塌之后,都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了,唯一的骄傲就是培养了你,现在这样的骄傲也失去了。”然后告诉儿子,人的一生,一定要建一座大桥。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十分感动,也很伤感,马飞并没有理解自己的父亲。“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着,是啊,如果人连梦想都没有,连目标都没有,那他的人生将一败涂地,再无光彩。

  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当下。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4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场,让人从头哭到尾的电影——《银河补习班》。

  电影从这里开始演起,主人公马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幼儿园老师都说他“缺根弦儿”,但马飞的爸爸马皓文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马飞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在给马飞极大的鼓励。

  初中时,马飞因为太淘气而被阎主任劝退,马飞的'妈妈一个劲儿求阎主任,甚至都要给阎主任跪一下了,严主任也没同意。马飞的爸爸马皓文和阎主任打赌,马飞会在期末考试时考出年级前十的好成绩,阎主任答应了。马飞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了前十的好成绩,马皓文特别高兴。

  高中时,马飞靠着自己的实力考出来全校最好的成绩,阎主任说只有他才能去争得状元的名次,但马飞却选择了朝着自己的梦想前去——做了飞行员,最后他又努力的考上了航天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飞船突然坏了,马飞用一种不认输的精神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修好飞船并安全地回到地面。

  看过这场后,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永远不要放弃。

  其实,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有许多挫折,比如说学英语,英语的单词特别不好背,有的还容易串,有的还太长,这是我们孩子学习的一大难点,但是学英语、背单词是有技巧的,用好了方法,学英语就会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难的。

  遇到困难,一直想办法,就会成功。我学古筝就是如此,你从一年级开始学,遇到问题了我就去克服,现在已经学到八级了,我决心要一直学下去,我也会在自己梦想之旅上,努力奋进!永不放弃的!加油!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5

  言传身教比100个道理强

  “爸爸,我像你一样,永远也不会认输!”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马飞躺在床上,看到爸爸在工作,问:“那我也能够不睡觉吗?”

  马皓文明白儿子的细心思,他没有拒绝,也没有命令和说教,而是说了一句:“你自我的事情,永远不用问我。”

  就之后工作了,马飞获得了意料之外的自由,但看看爸爸,也拿起教材认真翻看起来。

  马皓文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了孩子的一举一动,比起说教更加有效。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三观的建立,都直接来源于父母。模仿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来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照单全收。

  没有孩子是天生的优秀,都是经过父母无形中的熏陶,孩子情不自禁地去模仿父母,从而逐步变得优秀。

  每一天沉迷手机的家长鲜少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关于言传身教,古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正面例子:田母拒金,使田稷严以自律,终成齐国一代贤相;陶母封鱼,陶侃牢记母训,清廉正直,成为东晋初的重臣;寇母题诗,寇准勤于政事,亦成一代名相。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我;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我,并检验自我的人格。”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相关文章: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0-28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0-28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07-28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08-06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09-02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必备)02-17

银河补习班电影观后感08-09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5篇08-08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6篇09-12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4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