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2-03-09 14:56:3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年学校。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严厉管制而变得乖巧,反而成为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然而谁也不会知道,在这样似乎无可救药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正在悄然升华。怀着这样天真烂漫的梦,他们遇见了一个可以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他就是马修。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老师如此重要,却非常困难,因为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记得上学期上雷老师的《教育原理》时,她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马图在接受校长的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

  最后,这个班级的一切都改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天景象在每个孩子脑海中浮现。他们从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胆,生怕犯错的恐惧,而渐渐转变成为了慈父般的爱。

  整部电影使我感触很深,的确这不仅仅只是一部教育意义深刻的电影。在被剧情牵动的同时,心灵也不禁震颤。将这群问题少年集中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他们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样充满生机。他们需要的,正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渐渐忽略的爱与呵护啊!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教师是十分伟大的。他们往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在学生失败时说的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对前途感到迷惘的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还有很多很多……

  电影往往是虚构的,也许在真实生活中它不曾发生。但是它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爱。在简单质朴的语言中,我豁然开朗: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花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随时随地都因为周围发生的一切而改变。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节,一阵阵柔和的春风拂过面颊,绿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然而只要有爱的包围,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可以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的为师之道获得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音乐之声》,玛丽亚也同样在用爱和音乐来教育孩子。

  不可否认,温情是个好东西。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锅浓浓的,温暖的心灵鸡汤。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好的电影总会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给人非同一般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记,他会在人的心飘荡,如同放牛班在马修的带领下唱的那首《夜晚》,让人陶醉其中。

  故事的开头是描写著名音乐指挥家皮埃尔在一个夜晚,打开了自己小时候的音乐老师马修教他所在的放牛班时所写的日记。并回忆当时的故事,马修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在失职后被转到一个叫“池塘底部”的辅育院当代课老师,那是一个设备特别烂的房子,怎么看都像是监狱一般,不光外表像,连里边的孩子们和老师都像是囚犯和看守监狱的人。里边全都是一些问题儿童,面对马修的是悲伤难过的命运。孩子们的一个恶作剧就让教师麦神父出了意外,头部受了大创伤,这事件让马修决定,要在这些孩子们心中树立威严,但他不想像其他教师一样,孩子一犯错就处罚,他认为应该给他机会,让他们在爱中悔改,让他们感受世界的温暖,而不是恨。所以他觉得这些孩子们不是无药可救,而是缺少教育。

  在整部影片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孩子被马修老师用音乐感化,在音乐的作用下,孩子们的行为问题逐渐减少,他们开始变得热爱生活,热爱歌唱。然后这一切在校长眼中却是“巧合”,认为不能对这些孩子们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这就说到了要看到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孩子会出现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不同的,可能是家庭因素、孩子自身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都是有可能的,当我们去探究到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帮助。

  比如当孩子有打人的行为出现时,我们要观察并确定孩子是为何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想要吸引成人的注意,还是多媒体(电视、手机等)的影响,又或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社交能力等等。一个行为,出现在不同孩子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我们要因果施教,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被马修“救赎”的孩子中,我觉得最让人欣慰的孩子就是莫瀚奇了吧。从刚开始他和班上孩子一起与校长对立,在本子上写下“校长吃下十斤狗屎”这样的话,到后面马修慢慢培养并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潜能。

  马修老师做到尊重每一位孩子。但是莫瀚奇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集体中,所以后来马修老师也在引导他慢慢回到孩子们中间,与大家一起合唱。我们也看到了通过这样的合唱,也让孩子明白,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在合唱中还是离不开同伴,有了同伴的共同努力,合唱作品才会更完美、更动听。也让这群孩子在音乐中寻找到了积极向上的凝聚力。看到每一位孩子都在音乐中展露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免的为他们感到开心。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亲爱的马修老师,正是有这样有爱的、和蔼的马修老师,才救赎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为公爵夫人表演时,公爵夫人问成立合唱团是谁的主意,校长毫不羞耻地说是他自己。

  面对孩子,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肯定与鼓励(不是奖励),让孩子有成就感也是很重要的哦!

  看完电影才明白,爱是救赎一切的根源。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2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的感触很大。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人过中年的马修是“池塘畔底”这所少管所的代课老师。人生似乎在这个地方更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阴森的大门、调皮的无可救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也犯错不断。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人过中年的马修是“池塘畔底”这所少管所的代课老师。人生似乎在这个地方更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阴森的大门、调皮的无可救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也犯错不断。

  马修的第一节课就因为同学的吵闹而得到了校长的咆哮。同学不小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麦神父。因为马修独特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第一次做错了事不被体罚,第一次知道做错了事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他为了他们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底线,又一次,马修突然发现怎群孩子很喜欢唱歌,马修为孩子们组建了一个音乐团,其中马修发现莫翰奇对音乐很有天赋,用他对孩子们彻底的真爱,使这些已经麻痹了的少年们,有了一丝丝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乐之梦,也成就了自己的音乐之梦。当他被恶毒的校长赶走后,孩子们折起带着祝福的纸飞机,送给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他们变成了爱的精灵,纷飞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开风帆,义无反顾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开新的人生篇章。

  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他用音乐唤醒了这些孩子们冷漠的心,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人人都能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仁慈与付出。只是,如果没有人来拨动这根爱之弦,这种炽热的心就会被封沉。而马修就是最好的拨弦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影片,讲述感化院中的孩子们,就像一群散养的牛儿,无纪律无组织。一位小小小小的代课老师马修,来到这个感化院,通过音乐,通过成立合唱团给这些放牛班的孩子们带来的春天,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人生旅途上的美景。

  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时,我喜欢、欣赏剧中的男主人公马修,不是因为他的高超演技,不是因为他在音乐上的才华,我欣赏、喜欢他是因为面对这群放牛班的孩子们,他一视同仁,让每一个放牛班的孩子都得到了关注,得到了认可,得到了重视,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一、能力不足者——贝比诺

  贝比诺是一位父母双亡的孤儿,但感化院却没有告诉他实情,仍让他每周六在院门口,期盼期待自己父母的到来。当马修在聆听每一位孩子的声音时,让每一位孩子随便唱一首自己能唱的歌曲时,贝比诺却说,自己什么歌也不会唱。对于整个合唱团来说,这样的孩子应该是一无用处,只能在旁边“坐壁上观”了。但马修却对贝比诺说:“那你做我的助理吧。”

  “助理”一词不是空话,马修“说到做到”了。当马修给合唱团培训时,贝比诺就坐在马修身后的桌子上,随时听命于马修,“帮我拿根指挥棒。”“帮我递一下乐谱。”贝比诺愿意做这些,也做得很乐意。因为这些他都力所能及,也挺符合“助理”一职。

  合唱团中还有一位孩子,会唱歌,但五音不全。在合唱团中,总能听到他异样的声音。对这个孩子,马修也同样给与“合适”的位置——做乐谱架子。每当其他孩子在合唱训练时,这个孩子也同样在做着自己做,也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双手拿到乐谱,让马修进行指挥,充分发挥自己乐谱架子的功能,乐此不疲。

  给孩子一个职位,让他做这个职位应该做的事,让他体会自己也在努力,也在付出,同样也在收获快乐与成功。马修做到了。

  二、能力适中者——合唱团成员

  放牛班的这些孩子,本来都是一群个性迥异,我形我素之人,但他们中有些人喜欢唱歌。马修听到了他们的歌声,也抓住了这个契机,利用自己的长处——能创作音乐,能组织合唱团——通过音乐,让这些放牛班的孩子们找到了交流、抒发、提升情感的平台,通过音乐,通过歌声,让这些孩子心灵得到升华。

  聆听每一位孩子的歌声,细致了解这些孩子的音区,给这些孩子划分区域:高音、中音、低音。然后利用平时的时间,给这些孩子们练唱歌,学合作,让他们有一个精神的支柱,也让这些孩子体会到,他们不是一群被抛弃的人,他们同样能像普通人一样,唱歌,组团,并得到老师的认可。

  理解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对他们一视同仁,让他们真正得到爱的温暖。马修就是这样做的。

  三、能力超强者——莫翰奇

  莫翰奇,一位从来没有学过音乐,却在音乐方面有着天赋的男孩。从最初的叛逆,不承认自己喜欢唱歌,却独自一人躲在教室里练习唱歌,到后来成为了合唱团的独唱者,长大后成为乐团的指挥。一路的成长,离不开马修老师对他的关注及教导。

  因为莫翰奇在音乐方面有着天赋,所以有时候不免也有些骄傲,有些自负。对莫翰奇,马修没有一贯的表扬,没有一贯的宠爱,当莫翰奇出现自负时,马修让莫翰奇不用独唱,可到一边休息,并告诉他,没有他,合唱团一样可以唱歌,一样可以排练。马修让莫翰奇知道,他不是唯一,他一样很普通。

  马修“打压”莫翰奇,让莫翰奇知道自己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但马修在“打压”之后还是给与莫翰奇机会,让他的才能得到赏识:当公爵夫人来观看合唱团的演出时,马修还是让莫翰奇担任独唱,让他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从中,莫翰奇会更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机会,人不再那么浮躁,他会变得很踏实,很稳重。

  放牛班的孩子中还有一孩子,名叫孟丹,他是个被社会抛弃的孩子,最终因为诸多原因,没有得到感化,走向了“深渊”。马修也曾想努力,也许通过努力,孟丹也能得到感化,但最终,马修放手了,也许这也将成为马修心中的一丝遗憾。

  喜欢《放牛班的春天》,喜欢其中的男主角马修,更喜欢马修对于孩子们付出的努力。马修也疲惫过,也无力过,但他坚持下来,终于感化了这群放牛班的孩子。

  喜欢《放牛班的春天》,喜欢那个小小小小的代课老师马修,虽然他所的付出,他的收获不能让这个世界改变多少,但因为他的努力,他改变了这群放牛班孩子的心灵,让这群放牛班的孩子得到了温暖。他没有改变世界,但他改变了孩子们的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刚听到这影片的题目,有些不解,何为“放牛班”?在观看影片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群放任自流的孩子,“春天”就是影片中这群孩子碰到了一个善良幽默的老师,他带领孩子们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给他们带来了春天的希望。一部法国影片,中国博大精深的五个字翻译后,一种隐喻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义。

  同时,这部温情的电影给了我最直接的启示:感动,震撼,反思。

  一群被认为应该抛弃、放任自流的孩童,从新拾起了希望,从唱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让我感动;那些写着孩子们离别祝福的纸飞机就在万分恰当的时候出现,让我感动;那个一开始就在门口等爸爸的佩皮诺终于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让我感动……当马修孤独离开时,那一只只从窗口伸出的手,还 有飘落的字条,让我一下子落泪了。感动,更是因为平凡的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

  马修他或许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但他绝对是个好老师。他用不一般的爱心、信任、理解和真诚改写了孩子们灰色的记忆,留下了欢声笑语!使我震撼!他用音乐给予了孩子希望,引导他们走回正途,看到了自己的“春天“,使我震撼!艺术的力量如此巨大,让多少冥顽的灵魂得到救赎。使我震撼!

  从事教育工作也已经三年多了,这样的孩子我也会遇到,尤其是班级里平常调皮捣蛋的孩子,真的是让人头疼。有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狠狠的教训他们,让他们下次不敢犯错误。说实话,这确实有效果,但我却发现,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他们做为孩子所应有的活力。我们跳过了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环节,直奔目标。我们强调了太多的是管理,教育反而从主角变成了配角。

  苍鹰能在天空中翱翔,因为它有丰满的羽毛;蝴蝶能在花从中起舞,因为它有七彩的飞翼;海鸥能在大海上徘徊,因为它有矫健的翅膀;幼儿时,那双双好动的眼睛对这世界的一切一切充满了好奇,想象着未来是如何的——是有着花仙子的芬芳国度,是有着蓝一精一灵的快乐天堂,是有着阿童木的机械世界,还 是有着小丸子的搞怪笑园?每个孩子在他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天使,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希望。(就如《三字经》中说的:人之初,性本善。)

  但长大了又是如何呢?为什么天使会变成魔鬼呢?

  原来,魔鬼是感觉被遗弃的天使为了获得关注的一种反叛,那并非他的本性。影片中的皮耶尔——拥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灵,是一个非常反叛的孩子,但是马修却看到了另一面:他在唱歌方面的潜力。然而马修却用自己爱心、信任、宽容、真诚将“魔鬼” 拯救,慢慢的变回“天使”。可能那时孩子们的心灵,真的是在天堂了,因为被认可,被肯定,被赞扬,或许他们真的是第一次找到了自己。再来想想我们的孩子,当他们因为犯错而战战兢兢的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批评、惩罚或许有效,但想想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看到: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导。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或许我们老师每一次真诚的表扬,每一次的宽容,都会给他们一份自尊和自信。

  作为老师宽容和真诚真的很重要,“放羊班”的孩子找到“春天”跟马修老师的真诚和宽容是分不开的。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 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宽容能使我们看到快乐的曙光,享受教育的过程,感悟人生的成长。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其实,无论这个世界多么不乐观,多么灰暗,其实一些也只是伪装的,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体会别人对他们的仁慈与付出。真诚的爱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间最宝贵的。每个人心中都渴望接受爱。马修老师,一个怀才不遇的作曲家,一个在世间不被重视的穷老师。他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们心中的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春天”。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一位好老师,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而做这种老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再仔细想想我作为一名老师我的价值又再哪?我何尝不学学马修也用自己尊重、宽容、爱心、真诚去感动孩子们,去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春天”,让他们在自己的蓝天中自一由的翱翔,越飞越高!作为老师我也渴望自己也能象马修一样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更希望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昨晚上床后,拿2113起床头的英语书想学几5261个单词,爱人在看电影频道的一4102部法1653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不知不觉间我也丢开了书,一直到电影结束也没再拿起它。

  落魄的音乐家马修作为代课教师来到了一所专门收留问题少年的学校,马修遇到了不少麻烦,学生的尊师重教状况与网上流传的北京某艺校的视频片断差不多。不过,学校有一间禁闭室,有一位善于体罚的校长,影片情节显示,学生被关禁闭最长时间至少为15天,这对学生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影片是把这位校长与马修对比起来刻画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别,最后校长一败涂地。插班生莫丹,心理医生把他放到这所学校作实验。莫丹无恶不作,人性几乎已被泯灭殆尽,他被校长指控偷了学校的20万法郎后被送进警察局,在校长准备因窃取了马修的成功而摘取勋章时,莫丹从警察局逃出来一把火烧了学校的某几间房,同时也烧掉了校长的勋章。

  而马修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可。在他被校长解雇时,害怕被关禁闭而不敢出来送行的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带着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不断地飞出来,宛若花儿朵朵。而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最终,出人意料地,马修果真带他走了。

  马修的这种成功的背后,是他对学生的父亲般的爱——我没有见到任何一位孩子的父亲,马修填补了这一空缺——而这种爱心的表现往往是超乎一般教师的对学生过错的宽容。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即便是他发现了那位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他也没有简单化地将他移交校长或警察局,他冷静、耐心地找他谈话,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样,马修把这位孩子的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

  谁能做到如马修般地对学生付出彻底的真爱,谁也许就能转化至少一个后进生。我之所以在“爱”前加上“彻底”和“真”字,是因为很多“爱”不“彻底”,也不“真”。

  然而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马修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因素,他爱好音乐,他把这班因各种不幸造成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学生训练成了一个合唱团,在悠扬、和谐的歌声中,孩子们的笑容是率真的,甚至是无邪的。看完影片后,我想得最多的是,作为老师,应该有一点特长。设若马修一无所长,可能就没有这么成功。模糊的印像中,我觉得似乎有几部大片,往往由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代课教师以自身的魅力解决了问题。

  如果我们有一技之长,那么尽快把它用到你的教育教学中去,享受你的成功吧。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

  当听到这部影片的名字时,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发生的故事自然会让人觉得温暖。可是当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这影片的感觉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着一些忧伤,把整部电影的气氛映衬的有些忧伤。

  但是,继续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觉,顽皮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事却显得那么自然,并且想想这也是为什么马修会和这群让每个老师都头痛的孩子们相处得如此和谐、融洽。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同个爱好——音乐,在马修的培养下,他们合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美妙。

  它没有国际大片的华丽场面,没有动作大片的华丽的打斗,没有科幻大片曲折新颖的故事情节,但它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刻画、动人的音乐已足以使每一个观众感动万千,并深深爱上了这部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难得周末,外面淅淅淋淋的下着雨,阻挡了一切外出的脚步,临窗听雨?终究是达不到那个境界吧!打开电脑,又一次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记不清多少次看它了,第四or第五次,但每次确实都有新的体验新的感触,犹记得第一次观看时,学生们一个个“凶神恶煞”,让我这个局外人都为马修捏一把汗,情绪随着剧情进展忽上忽下。最难忘的是剧中的音乐,皮埃尔·莫昂克独唱的声音,干净纯粹,舒缓情绪,沁人心扉……

  克莱蒙·马修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经二战摧残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被迫来到了“池塘畔底辅育院”成为了这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在这所寄宿学校里,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劣的孩子,有问题少年有孤儿。马修在他的人生低谷来到“池塘之底”,踏入校园时,发誓说永远不再作曲。但,人生就是永远不能说永远。

  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但新老师总是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这一点我这个新老师也是颇有体会。想当初刚接10班,当陈老师郑重向学生介绍我、当我满心欢喜的等着认识我的新学生时,我就听见学生在下面以我能听到的声音说:怎么又换老师了?一副不耐烦的面孔……说心里话,很受伤,但看到第一堂课的马修遭到了学生们的戏弄,才发现我们学生的问题真是小小太多啦。但马修对学生们的宽容与理解,确实让我钦佩,值得我去学习。每个学生在老师心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老师就犹如你们的父母,会吵会骂,但出发点终究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除了一些个别的猥琐大叔们,我还是坚信大部分老师的素质与修养的。但就如老话说的“不养儿不知报娘恩”,学生跟老师也是如此吧,就如皮埃尔开始不明白马修的苦心一样吧。

  随着镜头的推进,他渐渐发现,每个孩子其实都有一段辛酸的过往,他们在这所近乎与世隔绝的学校里不仅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治疗,反而在校长“高压”政策下变得更加叛逆和玩世不恭。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但是孩子们却对马修“五线谱”有着浓郁的兴趣,所以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音乐本就有强大的感染力,马修的合唱团更是意义重大,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它把一个个孤立的孩子串起来,给予他们新生。但音乐终究只是一方面,我觉得马修改变学生心灵的支点还是马修对学生的悲悯、尊重和理解。马修的那颗悲悯心,使得他爱每一个“坏”学生,他的大爱使他不忍体罚一个无辜的孩子;他的宽容使他“包庇”了打伤马桑大叔的学生盖贺克,给他机会将功补过,让他课后去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而在照料别人的过程中,盖贺克与马桑大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对伤害了他人十分愧疚、后悔不已,从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的善良使他不仅原谅孟丹当初的恶言恶行还劝阻校长公平对待孟丹……这样的情景式怎么样也说不完的……

  马修虽是被迫来到“水池底部”的这所学校教书,并最终被气急败坏的校长赶出了学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所谓“失败”的教师。但自始至终,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浑身上下体现的是人的尊严与自由,他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尊严与自由。在马修的努力下,大多数教师放弃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手段,开始懂得教育的真正含义;学校的教室、走道和操场上,曾一度弥漫着、飘扬着体现人的尊严与自由的空气,连校长哈珊也曾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快乐地加入到学生活动的行列。在这个小小的时空里,这个不懂教育的音乐家却把教育的真谛展示的淋漓尽致,他的很多做法都呼应了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人性化教育。譬如,就算是面对再顽皮的学生、最恶劣的行径,在马修的主观意愿里他都是不愿体罚学生的,他只是在校长的高压下才把学生关禁闭的;马修在挑选学生组成合唱团时,他能抛却“世俗”只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学生的音质是高音还是低音,我相信这一点有很多老师都不一定能做到,当我们面对一些恶俗语言是估计怒火早就冲脑门了,值得学习;在马修的合唱团里,每个学生都有一席之地,包括谱架,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给他们存在感价值感,这一点对学生的心里发展很重要;马修所有的好并不是毫无原则,在学生犯错时他还是会以他独特的方式惩罚的,就如学生皮埃尔看到马修老师在与他妈妈交谈,心生恶意,从楼上倒下一瓶墨水浇在马修老师身上,马修老师停止了他在合唱团中的领唱,明确告诉他合唱团不缺少任何人:你的嗓音不错,但并非不可替代!然而在公爵夫人参观合唱团表演的过程中,马修又出乎意料地招手让他回到合唱团队伍中领唱,使莫航治受到了巨大震动。马修老师达到了惩罚的目的。因为他通过惩罚让学生体验到了羞耻和后悔,体验到了责任与担当,重新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试图努力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惩罚由此从被动的承受伤害转变为积极的行动。其实老师都知道体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只会让学生的不良情绪蔓延,等等。马修有很多做法都是跟人性化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发自内心的一种想法,那就是这话太绝对了。说这话的.人要么没有教过学,思想太趋于理想化;要么教过学,所遇到的可能就是理想的学生。在现实中摸爬滚打的我们,总是劳心于各种纷杂的事务,总是让这些纷杂的事务搅得身心俱疲;身心俱疲的人,情绪总是有种冲动或易发泄的倾向。于是乎,工作中遭遇了学生的违纪,更多的不是想着去分析孩子的为什么犯错?可不可以不犯错?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孩子犯错的办法……而是想着,不要受学校的批评,更不要被扣发奖金。当人们工作的出发点变得功利以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具有了现代社会的特征——快。

  今天,难得宁静了心情,坐在电脑边,搜出来《放牛班的春天》,凝神屏气地看了一遍,顿觉有很大收获与震撼。

  独断专行、残忍冷酷的院长——哈善

  哈善,池塘畔底辅育院的院长。先说其独断专行,马修老师初到辅育院,就撞上了一个孩子在用硕大的刷子,跪在地上刷地板。用麻神父的话来讲,那是院长在罚他。一个院长事必躬亲的这种地步,尚未出场,已经在我心里奠定了一个基础,那就是,这个辅育管理孩子的方式肯定是高压政策,简单粗暴。而这个院长在这院里边肯定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老师与学生的面前,让人感到他就是制度,他就是这个院里的一切。

  不错,当他的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是马修在与麻神父正在开教室的门却又开不开的时候,他悄然地出现了,并且摄影师也给了他一个能够表现其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形象的镜头:他站在楼梯的拐角处,俯视着初来乍到的马修,并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用马修的迟到作为见面礼送了过去。这种作法,使他的不近人情、冷酷无情初显端倪。接下来,麻神父因中了葛贺克的圈套被击中了眼部的情节,再次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请看他的作法:1。立刻命令马修去拉铃,集合学生,他要“违纪,处罚”。违纪了接受处罚,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处罚到了这位院长的手中,却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按照本院的规定,一犯规就处罚。”“三秒时间主动站出来,否则就学生就轮流关禁闭”“只要有一天找不到凶手,取消课外活动,禁止亲友探视”……这样的规定出自一个主宰学生将来命运的院长之口,真是不可思议。而马修老师在背后的一句疑问“这不是在鼓励相互告密吗”,竟遭到了院长的呵斥。

  我们不防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些孩子都是些问题孩子,但他们是不是生下来就是有问题的呢?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成为了问题学生呢?对待问题学生,不用说是问题学生,当一个正常人遭遇院长这种处事方法的时候,你又该作何想法呢?我想起来了张校长的一句话“一个人有病,大家吃药”,当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曾经用“杀鸡骇猴”、“杀一儆百”这样的言词为自己注解理由,现在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待这种作法,真是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啊。

  所以,独断专行,只会滋生漫长出学生的抵触情绪;残忍冷酷只会让学生“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中国的一句俗话道出了真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对于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能满怀爱心去在孩子心中播种“希望”。

  善体人意、媚上欺下的院长——哈善

  如果哈善是一个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并且一直从事这样的教化问题学生教育,随着时间的长久,滋生出一种职业倦怠,或者是职业给他的精神带来的很大的精神刺激,以致于让他对待问题学生简单粗暴、息事宁人,我们从人性的角度考虑,抑或可以给予一点同情,因为毕竟年纪那样大了,不容易,因为那些学生也确实是问题学生。可是,随着剧情的推进,情节的铺展,哈善院长,却暴露出了善体人意、媚上欺下的行为,让人不禁对他的厌恶更增长几分。

  公爵夫人前来视察学校,哈善院长在回答公爵夫人的问话“我们十分注意院长人性化教学……成立合唱团是谁的主意?”时,他非常肯定的抢了过去,将成立合唱团的功劳揽在了自己名下。也许,在当今社会上,下属做了成绩,一般都会感谢领导,那是对领导的一种客套,如果领导真是支持了,表达出对领导的感谢,这都无可厚非,可在这部电影里,自始至终,院长对合唱团都没表现出应有的关心与支持,可在功利面前,我竟然泯灭了羞耻,当着众多学生与老师的面,做出如此令人作呕的回答,真可谓“善体人意”了。

  因此,有了这样的院长,急功近利,当然要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当然要厚颜无耻;厚颜无耻,当然要媚上欺下。有这样的人当领导,学校的制度还不往死里整,对待学生还不往死里整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没有人可以想象当时我们有多么激动,偌大的校园里激荡着我们的欢呼!久久望个着窗外,又忽然想到新年将至,感到很是迷茫:入高中来,已近两年的光阴随我而去,不似范仲淹醉里挑灯看剑那般从镜中衰鬓中找到一丝忧伤,断肠的惆怅。拿来了椅子和热水,把妈妈的脚放入热水之中,用胖乎乎的小手轻轻地揉啊揉。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两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记为线索,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微微泛黄的扉页,依稀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夹克,提着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紧闭着的铁门走去,光秃秃的头顶上顶着同样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马修,此时因为在众多领域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进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应聘一个专为问题少年们设置的寄宿学校——"池塘之底"的学监。

  在乐格克设置陷阱致使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后,马修只是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在莫杭治因为辱骂校长而关禁闭、,他被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时,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伴们合唱,于是在放学后独自来到教室练习歌唱,马修发现后不但没有责怪,最后甚至还给他"开小灶";在来自圣菲亚少管所的蒙丹处处与马修作对时,马修不但没有厌恶、疏远他,反而让他成为合唱团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时教育、开导他,当蒙丹最后因为校长哈珊的谎话而被警察带走时,马修还因为合唱团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渴望关爱的孩子们,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间。

  马修用音乐感召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当公爵夫人欣赏孩子们的演唱时,他们的表现无疑达到了一个高潮。无论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纯净、完美融合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籁般的声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们的歌声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马修给予他们信心与爱的结果。从小受到"行动——反应"的强制性规定的他们,生活在这里实际上毫无自由与快乐可言,而马修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音乐,为他们带来了关爱,因为长期受到压迫而麻木不仁的心灵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他们所不曾拥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倾注在马修的身上。让一群顽固恶劣的问题少年们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马修面对孩子们,并不像其他学监那样选择了强硬的手段,或者选择了放弃,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以"爱"作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孩子们的歌声,与其说是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说是他们为马修献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合唱团的演出非常成功。正当校长哈珊假借马修的功劳向公爵夫人邀功请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蒙丹为了报复哈珊点燃了学校,此时马修与马桑大叔却带着孩子们上山野餐,哈珊愤怒之下解雇了马修,并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与他见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无法阻隔的,孩子们反锁上门,从窗户上扔下一架架写有姓名的纸飞机,送给马修作留念。随着一架架纸飞机盘旋而下,孩子们将手臂伸出窗外,奋力挥动,向马修告别……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来接自己的孤儿佩皮诺,终于等来了马修带他离开这个监狱般的地方。佩皮诺的执著是正确的,他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圆满的结局。马修被解雇的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贝、朗古卢瓦和马桑大叔联合起来揭发了哈珊虐待学生的事实,最终哈珊被辞退,而其他孩子们各奔东西。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这份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结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动,默默地为马修,为这些孩子们祈祷、祝福,希望他们获得幸福。他们的歌声总是在耳畔久久回荡,震撼着心灵。只要你仔细去聆听,就会发现歌声中充斥着满满的爱……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指挥家,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和无尽的爱,才成就了这名指挥家。就是他这种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

  有这样一个学校,名叫“池塘之底”,拥有着阴寒森然的建筑、沉重笨拙的大门,陈旧斑驳的教室以及压抑阴森的氛围。

  有这样一帮孩子,在严格甚至近似于残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他们孤傲而坚强的抗争着,仿佛等待着一个救星,又仿佛他们已经放弃了这种期待。

  有这样一个失落的音乐家,带着一丝失落来到这里,见到了这一帮等待着救赎的孩子。

  这一切来自于一本陈旧的日志,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莫杭治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作者是他的启蒙老师马修。两位老人沉浸在对于往事的回忆。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一部电影,没有了奢华的场面,没有了惊心动魄,但是却多出了一丝的温情,展示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教育家如果与他的学生进行心理的对抗,进行心灵的沟通。

  整部电影中,马修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包容,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也将学生甚至是被哈桑校长的粗暴、刻薄、自私、贪婪和刚愎自用而压制的老师们拯救。

  带着一丝的失落来到这里的马修,发现了这帮“无药可救”的“恶魔”们对自由的渴望,对音乐的向往,这也唤起了他内心对音乐的挚爱。于是,在他的“怂恿”下,这帮“放牛班”的“恶魔”组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合唱团。

  这其实只是电影的一个层面,一个多小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但是仅仅这点也就值得我们思考。

  这个是一个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影片,“行动—反应”原则导致了孩子们的更加叛逆,而马修的音乐团却将这帮“恶魔”拯救,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释放了自己的“青春”。

  不得不承认,这部看似简单质朴的电影,反应出了伟大而温情的人性主题,不得不承认,那班孩子有着不同的个性,让人头痛,但是马修没有放弃,他成功的让这般失去了春天的孩子享受了春天的沐浴,给了他们释放青春梦想的途径。在此只想浅浅谈谈马修与他们的故事,莫杭治、佩皮诺。

  佩皮诺,这是一个执着的小孩子,每天星期六他都等着他那已经故去的父母来接他,于是他成了马修见到的第一个孩子。它是这里面最小的孩子,在这里是饱受欺凌的,但是马修给了他希望,他很特别的关怀给了小佩皮诺亲人的温暖,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小佩皮诺要执着的跟着马修走,因为,经过相处,他已经离不开马修,也只有马修可以给他温情与亲情,马修被他的执着所打动,最后,带着这个有点笨还没有成长的小孩,心情沉重而又轻松的踏上了归途。

  这是另外一个让马修难忘的学生,一个“天使脸蛋,魔鬼身材”,这个用来形容一个女生的词汇的主人竟然是一个男生,莫杭治,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马修的细心与惊讶中,莫杭治的音乐才华被充分的挖掘,因此他与莫杭治的母亲也有了一段特殊的感情经历,而这却引起了莫杭治的强烈不满。于是马修就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惩罚,当公爵夫人来听合唱团的表演的时候,他,这个热爱音乐的精灵莫杭治被排除在外,他孤单的立在那里,眼神中充满的哀怨与委屈,同时还有强烈的渴望。终于,在最后,马修转向了莫杭治,在马修鼓励与首肯的眼神中,莫杭治放开了歌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理解与信心。他唱出了心中的理想,他的歌喉征服了所有人,也证明了自己的天赋才能,此时,莫杭治封闭的心灵完全打开,最终他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马修与学生的故事有很多,他对于所有人都是宽容与鼓励,同时不失时机的随进应变与幽默风趣,将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彻底的拉近。

  其实很喜欢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源于马修令人倍感舒适的教育管理模式,对于即将走上教学岗位的我来说,启发很大,对于经历了各种教育方式的我来说,也深有体会。

  这部影片,多了一份宁静与温情,给人无限的思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影片中充分的利用这点,莫杭治对于音乐与演唱的渴望,小佩皮诺对于亲情与关怀的渴望,马修对于孩子们期待自由的眼神中显示出的无奈,马修对于强悍蒙丹时更加犀利而坚定的眼神,孩子们看着窗外放的飞风筝时眼神中对于释放青春,对于自由的渴望……

  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放弃书写青春,每一个人,都渴望着成功,都拥有着梦想,教师,要为学生的青春书写规划,无论学生是什么样的,都不能放弃书写这些青春,不要打消他们对于梦想实现的渴望。对于学生,同样不能放弃自己去书写青春,自己的青春与梦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书写。

  所以,不要放弃书写青春,即使是被放弃的“放牛班”的“恶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会绽放青春,也会拥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终于完整地观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这要感谢暑期师德学习活动。之前很早就知道了这部电影,但一直没有心思去看,原因简单地可笑——影片名称太土,以为又是以中国农村教育为题材的电影,诸如《凤凰琴》之类。为什么对此类电影有抵触?倒不是电影不感人,而是太感人,感人得没法学,离自己的工作生活太遥远,看后除了感动,没留下多少东西。但《放牛班的春天》不是这样,影片中没有哪个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直至倒在讲台上;没有哪个扎根山区数十年,誓志把青春和生命洒在大山深处。就是这么一部情节简单、事迹平常的电影,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对教育的遐思。

  影片主人公马修是一个失意的音乐家,为了谋生,他来到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学校担任学监,同时任音乐教师。这所学校的学生是一群问题儿童,撒谎、打架、偷窃、抽烟、粗口、捉弄老师、欺压同学,种种劣行,不一而足,就如校名所示,是沉在池塘底部的一堆顽石。在绝大多数人眼中,甚至是家长眼中,这是一群不可救药的儿童。因此,学校盛行的教育方法是“行动——反应”。这是一种以惩罚为唯一手段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似乎是建立在某种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通过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用外部强制的惩罚制裁,让学生产生痛苦的、恐惧的感受和记忆,从而遏制自身错误行为的发生。表面看来这种理论很有道理,但实践证明效果很差,学生并未由于受到惩罚而变得文明,“以暴制暴”演变成了“军备竞赛”,学生受到的惩罚越重,行为变得越恶劣,行为越恶劣,受到的惩罚就更重。这简直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一家劳改所,学生被任意地打耳光、揪耳朵、关禁闭、连坐受罚,任意地剥夺娱乐、休息的权利。而学生同时也竭尽所能反抗这一切:咒骂、撕咬、刺伤老师、漫画丑化校长、……。

  影片用形象的手法宣告了惩罚教育的失败。这时,马修来了,他用一个教育实验以及与校长的约法三章,居然使奇迹产生了:这群顽劣的儿童逐渐变得温和、谦逊,甚至感恩。马修的实验很简单,他利用自己的特长把这群孩子组成一个合唱团,同时向校长哈珊要求:他的学生如果犯事由他来查找肇事者,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但肇事者的姓名要由他保密。

  马修成功了。在感动之余,我不由地想:惩罚教育为什么会失败,马修的教育为什么会成功?惩罚虽然有威慑力,但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行为受到遏制不是出于内心意愿而是迫于外部的威胁。学生的内心是抵触的,随着年龄的增强,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其报复式的破坏行为也越来越激烈。蒙丹的纵火恶行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蒙丹被怀疑偷窃了校长的公款,遭到了极不人道的虐待:被校长狂抽耳光,并在无证据情况下锒铛入狱。事后虽然无罪释放,但仇恨之火已被点燃,终于演成一场熊熊大火,把学校宿舍烧成灰烬。

  而马修的做法恰恰相反。马修会“包庇”自己的学生。学生犯错他会替为掩饰,这让习惯了“一有错就受罚”的学生在惊讶之余充满感激。别的老师惩罚手段不是打就是关,而马修的“惩罚”别出心裁:由于一个学生的恶作剧,一位老师的眼角被刺伤了,马修让这个学生去照料这位老师直到痊愈以示惩治,学生被受伤老师的仁慈、宽容感动了,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在校长哈珊眼里,这群学生不是人,至少不是正常的人、平等的人,惩罚过程类似于驯兽;在马修眼里,每个学生的错都是可以原谅的,不应该受到冷酷无情的肉体虐待、精神摧残。在哈珊眼里,这群学生是社会的残渣、垃圾,未来的罪犯,这就是明知证据不足还要把蒙丹送进的原因;而在马修眼里,这群孩子虽然素质差些,但每个人都有用,个别甚至是天才。在他的合唱团里,人人都有分工,一句都不会唱的佩皮诺做了他的“指挥助理”,五音不全的被光荣地任命为“乐谱架”,而莫杭奇,拥有天使脸蛋、魔鬼心肠的莫杭奇,在马修这位伯乐的栽培下,日后成了法国著名音乐家。我在马修与学生的相处中,读到了慈爱、尊重、宽恕和坚持。我想,这就是马修成功的原因吧。

  在马修的教育中,合唱团是不可缺少的载体或纽带。音乐本身具有震撼心灵、荡涤灵魂的作用,在音乐的熏陶下,这群顽劣学生变得安静、平和,开始憧憬、向往自由的生活、美好的事物。有的影评说音乐在马修的教育中起了决定作用,我不敢盲从这个观点。我看过其他一些教育励志片,影片也讲述一些教育成功的故事,但所使用的教育载体不一定是音乐,可以是足球、篮球、朗诵,或别的什么。给我的启示是:要想使散沙一盘的玩劣学生积极向上,必须开展某项集体活动,诸如合唱团、乐队、球队,等等。

  以上的遐想都是在观后完成的,而在观看过程中则完全被贯穿始终的优美旋律陶醉了。主题曲《哦,黑夜》被孩子们甜美的嗓音演绎得如同天籁之音,不禁令人泫然欲泪、荡气回肠。这是这部电影比较成功的艺术特色之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春天,多么美好的一个季节,没有了冬天的严寒,没有了夏天的炎热,也没有了秋天的繁忙,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然而,我们是去享受这快乐的一刻还是去悲叹四季交替使得春天的短暂呢?“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喳喳叫着夏天”,随着美好的歌声我们来到了梧桐丛中的池塘畔底,本该是良好的现状与美景相配,事实却大相径庭,在这里有60个灵魂被严酷高压的体罚制度禁锢,越是压制越是叛逆,他们所需要的不是非人性化的棍棒管理,而是需要人文化的感化,他们需要关爱来抚慰受伤的心灵,此时有着慈父般感觉的克莱蒙马修老师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他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也给晦暗的池塘底带来了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天空,即使那份爱转瞬即逝,但为孩子们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

  再次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那美妙的歌声始终无法挥去,那纯净的音乐告诉我,爱就在眼前。整个剧中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壮观的背景,和一个学校的结构一样,池塘畔底的辅育院也是由一个校长,一些老师,一群学生组成,只是校长过于残暴,孩子过于顽劣罢了。曾经也看过一些关于师生关系的影片,比如《一个也不能少》让我感动了好久,但当我看完这部剧时,才体会到它对我产生更远的影响。棍棒下面出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孝子,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心理较强的时期,尤其心里有着阴影的孩子会表现得更为强烈,他们需要爱来感化他们因受伤而渐变冷的心。假如没有马修老师的到来,是否会有一个伟大的指挥家存在?小贝比诺的执着等待是否也会是值得的?

  看完整个影片,感觉到贝比诺等待爸爸到来的眼神,莫翰奇被老师原谅后那专注的表情,孟丹看着浓浓白烟后的诡秘一笑,以及马修老师离开时那一转身的苍凉可以称得上整个影片中的经典镜头,通过表情来凸显出他们的内心活动,有渴盼,有骄傲以及一种新的感觉,有报复成功后的得意,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

  一张黑白照片,一本日记带我们走进了影片的主题,从泛黄的日记扉页中我们读到了1949年春天发生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点滴。失业的马修老师经别人介绍来到这所男子寄宿学校,在校门口碰到执着等待爸爸来接他回家的贝比诺,一个让人看一眼都觉得心酸的战争孤儿,或许他的等待是值得的,最后慈爱的马修老师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匆匆离开的何老师提醒马修老师,你的归宿不该是这里。带着不解与好奇开始了他戏剧化的教师生涯。刚进教室就被学生的恶作剧滑倒在讲台上,学生们习惯性的哄堂大笑,回忆一下小的时候,身边也有此类的事情发生,在校长的眼里,这是多么恶劣的行为,以他的原则就是“犯规—处罚”,然而,马修老师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确切的说是庇护了这些可怜的学生。当马修准备把那个真正伤了麦神父的葛贺克送往校长室时,听到校长室传来声嘶力竭的哭喊声,他意识到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不能就这样被无情的残杀了,他以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犯错误的孩子,派贺克去照顾麦神父,让他去感受人间有温情,感受生命的脆弱,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个方法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麦神父由于病情突然加重,医生要求必须去住院治疗,贺克的脸上一片茫然,问马修老师“他会死吗?”可见他并不是那么的无可救药,之所以逃避责任,一是实属恶作剧,根本不会想到会伤到麦神父,二是孩子们一见到校长就噤若寒蝉,更别提那阵阵的凄苦惨叫。马修老师的关爱,温暖了这些孤独寂寞的心灵,给他们斑白的生命底片涂上亮丽的色彩。

  这群早已放任自流的孩子,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或许他们有过梦想,可那都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了,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在冷酷的铁门内能看到阳光就不不错了,那些孩子怎敢奢求父爱?母爱?马修老师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正视自己,他让孩子们在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梦想,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想正是从这里开始,受伤的心灵感受到了生命的光芒,也感觉到在生存的空间里他们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有着被重视的价值。每个人都很用心的写,除了贝比诺。我不知道一个从未见过父母的孩子一直期待父母来接他回家需要多少的执着与毅力,但看完整个剧我知道贝比诺的执着不无道理。马修老师蹲下身体,如父亲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询问,如此寻常的动作,我不知道会有多少观众感动,至少我的心灵被深深的触动了,它给予我无限的智慧与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今天,我又打开了一部看过多次的老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乘着孩子们天籁一般声音的音乐翅膀,徜徉在克莱蒙·马修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诲海洋,仿佛沐浴着春日煦暖的阳光,思绪随着优美的旋律,穿越时空,飘落到法国郊外的那所学校——池塘底教养院,和那些曾经被生活抛弃的孩子们一起,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优秀的、经典的东西,总能那么执着地触碰到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故事的开端是一场音乐会开幕前,著名的音乐家皮埃尔正在做上台表演前的小憩,一通来自巴黎的长途电话惊醒了他……

  当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皮埃尔眼角滑下的泪珠以及他强忍的悲恸,我感受到了老音乐家的悲伤。但当他站到指挥席上,一个小细节又震撼了我:他强压下内心的伤痛,渐渐地沉浸到音乐中,嘴角轻轻上浮起来的微笑,让我感受到他对音乐的执着——音乐是如他生命一样的东西。

  是什么给了他如此执着的力量?

  是马修老师!

  是才华横溢、博爱宽容、仁慈大度、天使般的马修老师。

  马修老师第一天走进教养院,第一次进课堂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阴晦绝望的孩子们的世界:被世界抛弃的孩子们经受着忽视、岐视、误解、冷漠,以及动辄得咎的处罚,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孩子们仿佛是警察与犯人。纯真可爱的孩子们被当成流氓、无赖、混蛋一样被管教,孩子们稚嫩的世界被推向了爱的边缘,绝望的深渊。

  我们可以猜想:如果没有马修老师,对这个世界充满敌对眼神的孩子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

  可是,马修老师来了,放牛班的春天来临了!

  马修老师用他的博爱包容着孩子们,用他的智慧教导着孩子们:

  ㈠第一天,孩子们的淘气让马桑斯大叔受了伤,无情的哈沙校长用一惯的惩罚手段来处理这起事件:关禁闭,无休止的劳动改造。

  了解了真相的马修老师选择了隐瞒,他向马桑斯大叔撒谎说乐赫克自愿到医院照顾他。善良的马桑斯大叔对孩子们给予他的伤害没有抱怨,却一直地表扬乐赫克,这既让乐赫克亲眼目睹着自己的行为给马桑斯大叔造成的伤害,又联想着因自己而受牵连在关禁闭劳动改造的小伙伴,另一方面又要装作无事般的承领着马桑斯大叔的表扬夸奖,这真是一次心灵的洗炼、煎熬啊!

  马修老师撒的谎还有很多:

  第一次进课堂,皮包被调皮的孩子们抛来抛去,但在校长的责问下,他选择了撒谎,庇护了孩子们。

  皮埃尔因关禁闭,没能见到来探访的妈妈,他撒谎说皮埃尔去看牙医了,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了孩子。

  马修老师的撒谎不是软弱,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真心,他的博爱。

  爱是会传染的,马修老师的博爱给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当马桑斯大叔回来的时候,孩子们雀跃着迎上去,孩子们开始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爱了。

  ㈡马修老师的教诲除了爱,还有很多的智慧

  比如:组建合唱团时,不会唱歌的佩比诺被任命为合唱团团长助理,在练唱时,给马修老师递指挥棒,递乐谱……唱歌走调的郭邦被任命为当乐谱夹,每个孩子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

  再如:皮埃尔犯错后,马修老师的故意冷落,并且故意地对他置之不理,一个有着天籁般声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独唱的资格,这种冷落打击了孩子的自尊,重挫着他的骄傲。

  但在教养院的女董事——伯爵夫人来视察时,马修老师又重新给了皮埃尔展示自己的机会。

  那一刻——

  “在皮埃尔专注的眼神里,我突然领略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马修老师在孩子们心理种下的爱发芽了,萌发了。

  当马修老师被开除时,他播种的爱成熟了,收获了。

  当马修老师在寂静的校园,落寞的一个人离开时,他这样想着:

  “多么希望学生们能违规前来告别”

  “可是没有任何动静,孩子们的谨慎在我看来是冷漠,还有皮埃尔,啊!算了……”

  马修老师带着许许多多的遗憾,还有好多心愿未达成的遗憾,可以说有些伤心、失落地离开时,一张张如蝴蝶飞舞般的纸飞机从高墙上的窗口悠悠飞落,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努力地从窗口伸出来,挥舞着……

  正如影片中的插曲——《夜晚的爱》中所唱道:

  哦!夜晚

  刚刚降临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

  如此温柔

  是你歌颂希望的音乐寄语

  如此宏伟

  你的神奇将一切化成了美梦奇迹

  哦!夜晚

  仍然笼罩在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

  难道它不比梦想更加美丽

  难道它不比希望更值得期冀

  这不正是马修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的爱的萌发和收获吗?

  马修老师并不刻意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为只有他知道,但就象另一部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所说的“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

  《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播种的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放牛班的春天》晚饭后,爸爸总是和我说话。每次听到他那富有哲理的话,总会得到很多东西。我喜欢学习知识和观点的时光。今天爸爸和我讨论一个很深奥的话题,里面还提到了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父亲描述的很细致,我被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只好静静地欣赏。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以一个失败的音乐家马修的故事开始,他来到了一个又小又冷的学校——池塘的底部,带着他用心创作的音符。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有障碍和问题。他们孤独且极度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一颗邪恶的心。我觉得这应该和校长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学生每犯一次错,校长都会以残忍的方式惩罚学生,打压学生,禁闭15小时。所有这些残酷的校规,都在孩子们原本纯洁的心灵上泼下了不可磨灭的污点。这部电影的开头让我感到悲伤。之后,马修老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他教这些不懂节奏甚至唱歌跑调的孩子优美的音乐。有那么多孩子和马修老师一起工作,只要老师轻轻举起手中的指挥棒,优美的歌声就倾泻而出。在马修老师的带领下,唱诗班的歌曲变得优美动听。是的,马修先生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孩子,同时也影响了他们。他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打骂,没有责备,只有理解和包容,更多的是鼓励他们,如何做的更好。莫韩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淘气的学生。他经常犯错误。我不知道他被校长罚了多少次,但他仍然坚持教学。马修老师没怎么说这个。他给莫韩琦留了反思的余地,让他自己思考,认识到事情的错误,要求他立即改正,并与母亲多次沟通。这显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莫韩琦也有了明显的改变。然而,由于校长对马修老师的不满,马修老师不得不离开学校。虽然他走了,但孩子们都对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他走的时候,孩子们对着窗户挥手,一架装满祝福的纸飞机飞出窗外。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家伙,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大巴时,走了过来,求马修带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结局很美。孩子们和马修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从这部简单的电影中学到了爱和尊重。从这部电影中,我体会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德:师德。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必须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要轻易责骂学生,与学生理性交流,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学会理解学生,有师德,有《放牛班的春天》意识

  晚饭后,我父亲总是和我说话。每次听到他那富有哲理的话,总会得到很多东西。我喜欢学习知识和观点的时光。今天爸爸和我讨论一个很深奥的话题,里面还提到了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父亲描述的很细致,我被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只好静静地欣赏。《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以一个失败的音乐家马修的故事开始,他来到了一个又小又冷的学校——池塘的底部,带着他用心创作的音符。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有障碍和问题。他们孤独且极度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一颗邪恶的心。我觉得这应该和校长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学生每犯一次错,校长都会以残忍的方式惩罚学生,打压学生,禁闭15小时。所有这些残酷的校规,都在孩子们原本纯洁的心灵上泼下了不可磨灭的污点。这部电影的开头让我感到悲伤。之后,马修老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他教这些不懂节奏甚至唱歌跑调的孩子优美的音乐。有那么多孩子和马修老师一起工作,只要老师轻轻举起手中的指挥棒,优美的歌声就会倾泻而出。在马修老师的带领下,唱诗班的唱腔变得非常优美动听。是的,马修先生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孩子,同时也影响了他们。他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打骂,没有责备,只有理解和包容,更多的是鼓励他们,如何做的更好。莫韩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淘气的学生。他经常犯错误。我不知道他被校长罚了多少次,但他仍然坚持教学。马修老师没怎么说这个。他给莫韩琦留了反思的余地,让他自己思考,认识到事情的错误,要求他立即改正,并与母亲多次沟通。这显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莫韩琦也有了明显的改变。然而,由于校长对马修老师的不满,马修老师不得不离开学校。虽然他走了,但孩子们都对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他走的时候,孩子们对着窗户挥手,一架装满祝福的纸飞机飞出窗外。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家伙,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大巴时,走了过来,求马修带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结局很美。孩子们和马修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从这部简单的电影中学到了爱和尊重。

  从这部电影中,我体会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德:师德。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轻易责骂学生,多与学生讲道理,多交流,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学会理解学生,有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责任。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你就会成为一名如此优秀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老师,这样一个给自己最大帮助的人。能够遇见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在现实中似乎是一种奢侈,但我们仍然想要它。王兮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一名会员,那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免费收到书友会一些免费介绍新书的资料,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当时它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影视制品向会员推荐的,从其中的简介中,我隐隐感到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感动的电影。虽然我对《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兴趣,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它。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淡化了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与这部电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唤起了昔日我对它的期待,也让我在心底暗暗庆幸,自己几乎错过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很平淡,两个老人的相遇,对曾经年代的怀念,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有点像《泰坦尼克号》。情节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

  当麦神父在电影刚刚开始就因学生的调皮而受伤时,让我们没有见到那一群学生便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当马修老师首次进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教室乱作一团,院长进来维持秩序并大声质问时,马修老师对孩子们袒护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他试着走入孩子们之间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交流与宽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也许只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缺少倾诉的对象,但并非不可救药。尤其像孩子与大人们之间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代沟和隔膜,院长简单粗暴的体罚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相反,可能只会引起同学们更强烈的叛逆,也只会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阴影。而马修老师则试着走入他们的内心,于是在第一堂课上,他就让每个人写下他们的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管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样的方式却让孩子们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同学们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马修老师与院长不同,他不会随便的体罚学生,那怕学生们真的让他很生气。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场合维护着孩子们。然而即使要惩罚学生,他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让乐格克去照顾麦神父而不是将他送到校长室去接受体罚一样,所以当我们看到乐格克因自己的错误做法而流泪时,我们也就感到了马修老师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对一群桀骜不驯的学生,马修老师也明白简单的体罚并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所以在他与孩子们的较量中,他也针锋相对,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给莫杭治画画像一样。马修老师的做法让他感到无奈,同样增加的还有心中对老师的服气。

  电影的经典部分自然是马修老师将孩子们组建成一只合唱团,充分的给与他们才能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建立自信,赢得尊重。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后来进入到音乐学院学习,使他的将来也逐渐清晰。不可否认,马修确实是一位好老师,他总是想法设法的帮助孩子们,没有私心,有的对工作的热情。记得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个人最难办到的就是没有私心。”但在马修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与之相对比的是院长的行为,院长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迁与仕途。尤其是最后院长在回答是自己创建的合唱团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院长的卑鄙,而马修老师的不与辩解也让我们感到了他人格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两种不同的人:一个是热衷官职,一个淡泊名利,关心的只是孩子们得学习与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马修老师因得罪院长最后得到的是被解雇的命运,这也让我们不由想起了电影开始时马修老师的自叙:当自己在一系列领域受挫之后才来到的这所学校——。也许以前也正因为马修老师的正直行为才不断被人排挤。这也无疑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的讽刺!虽然马修老师走了,但他却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于是在最后的电影画面中,

  在马修老师站在楼下面,头顶不断有纸飞机飘落,在身边慢慢盘旋。马修老师的脸上不再有被解雇的失落,带有的是会心的笑容。

  在最后马修老师蹬车离去时,佩皮诺主动要求与他一起走,当我们听到电影中的一个声音告诉大家那一天是周六时,我们也豁然想到在电影开始时的哪一个小小的伏笔,告诉我们佩皮诺每周六就会到校门口等待父亲来接他。同时我们心中也涌起了一阵感动,马修老师被解雇这个看似不完美的结局也在这时变得圆满。

  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马修老师的特别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50年的记忆。这位优雅老人的童年记忆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联系在了一起,音乐家原来曾经是一位问题少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老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不断的犯错与惩罚。

  工作的第一天马修老师感到了害怕,善良的“麦神父”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老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知道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第一次知道了做错了事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就这样在磕磕绊绊的一天又一天中,马修老师用他的善良,用他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望。马修老师虽然最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可孩子们用马修了老师教给他们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谢的纸飞机送别了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

  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时,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时时刻刻关心你的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

  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老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老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

  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相关文章:

1.放牛班的春天学生观后感

2.《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00字

3.《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13篇

4.实用的找春天教案3篇

5.中班语言美丽的春天教案

6.老师的春天教案(精选7篇)

7.《闪亮的名字》观后感

8.《我的长征》观后感

9.《青春的应答》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