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28 11:35:5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边城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边城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边城读书笔记

边城读书笔记1

  《边城》以其独特的“牧歌田园诗”风格,用宁静清新的笔致将我们带进了青山绿水的茶峒,带到了诚挚淳朴的人们中,让我们随着少女翠翠一起感受了她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

  沈从文说过,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偶然”,生命中还有比理性更具势力的情感。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由偶然和情感拼凑成的。虽然与是否迷信命运无关,但在沈从文的世界中,新的偶然和情感,可能将形成你明天的命运,决定你后天的命运。《边城》也似乎在印证这个人生的顿悟,简朴的爱偶然的命运所支配的人生形式尽管带有悲剧性,仍然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边城》所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完美而自足的“湘西世界”。

  《边城》所展示的不仅是湘西的山灵水秀,不仅是翠翠忧伤的结局,更多的是显示人性的光芒和人情的醇厚。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蕴含这沈从文向往的理想人格,或者说是他所追求的人性美。在他所构建的湘西,有着美好品质的人们的生命是闪耀着光芒的。

  船总顺顺的两个出色的儿子天保大佬和傩送二佬都悄悄看上了守渡船人的孙女翠翠。这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作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兄弟两个“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善良,热情,有勇气,具有良好的秉性。虽然因为翠翠的确产生了矛盾,但“兄弟两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作兴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是作出的可笑行为。”兄弟两人对爱的执着决定了他们“遵照当地的习惯,很诚实与坦白去为一个‘初生之犊’的黄花女唱歌”。天保大佬自知决比不上山歌唱得极棒的弟弟,同时也为了成全弟弟,便主动退出,遗憾的是大佬终于不幸身亡。作为手足的二佬对哥哥的死抱憾终生,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哥哥,就带着这份沉重的愧疚之情,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他所爱的翠翠。天保和傩送对爱的执着以及磊落的胸襟,都展现了美好淳厚的人性人情。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过分的奢望,没有过多的要求,他们为了别人可以放弃自己的想望。这就是中国人自古相传并引以为傲但现在却即将失去的“成人之美”啊。

  被兄弟两人所爱的翠翠对人生的责任勇敢承担,对爱情的理想执着追求,她的身上有一种温柔而又刚毅的美。她是一个“光人”,然而却赢得了茶峒两个最优秀的青年。虽然她的样貌很美,但通过天保大佬和老船夫的交谈可以看出,真正打动人的是翠翠内在的美,是耀眼的人性美,这就是翠翠的自然天成,是她的执着。初次见面,尽管翠翠并不十分明白那种情感,但她已经认定了二佬,她沉醉在那种浪漫的邂逅中,度过了一个“属于自己不管祖父的”“沉默”的夜晚。翠翠是很质朴很纯真的,对于爱情充满了憧憬与向往,一旦认定之后,就不会改变,矢志不渝。老船夫曾对翠翠进行四次婚姻问题的询问,翠翠总是“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哭”。也许她自己并不明白,但不难想像她的真心是放在傩送身上的。在傩送的歌声中,她“摘了一大把虎耳草”。虎耳草的形状近似>

  其时,《边城》中对人性美的展现,又岂是仅在他们三人呢?说着“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的老船夫,坚持着“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的船总顺顺,又何尝不体现了人性中的勇气与义气呢?在湘西那片灵秀的土地上,有着善良美好的品质的人们,是多么令人向往。所有这些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就是沈从文所要表达,所不懈追求的人性美的极致啊!

  沈从文是一位很特别的作家,在他看来,“诚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他崇尚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认为这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他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是那些原始古朴的,不带政治功利色彩的优美而自然化的人物。他的世界观复杂又充满矛盾,但是贯穿其中的是对人性的执意追求。沈从文将人性放到了一个几乎不可企及的高度,他曾说过“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地做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体型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正是由于这种近乎信仰的追求,才使我们认识了那些忠厚善良、重义轻利的人们,才有了诗一般优美的《边城》。

  人性美,是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研究的课题,即便是宣扬“人性本恶”的荀子,不也是执着地找寻美好的未来吗?《边城》中的`理想人格,就是沈从文对于人性的思索与向往。那是对渐已逝去的美的哀婉,是对现实道德沦丧的忧虑,也是对重建民族人格和道德的理想设计。猝然倒掉的白塔,象征了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象征了衰败的社会的终结,同时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的渴望。仔细想想,沈从文所追求的人性美则美矣,却过于虚假。那种自然的状态无论如何再也回不去了,谁都不能阻止社会发展的脚步,所以那个湘西世界只能是梦想。

  虽然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可能永远地失去了原始的自然状态,但也不必因此而泄气。即便不能如想像中的湘西一般美好,就在我们的身边,也在发生着足以令人感动的故事:对宝贵的生命的领悟,对无可替代的感情的珍惜,对他人的理解与信赖…

  “城市”不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不是人类退化的根源。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因向往幻想中的美而对现实失去信心,所追寻的,应该是属于人类的美好的本质,例如善良体贴温柔,这些一直深藏在我们的内心。

  人类本身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人性中一直有着美好的东西,舍己为人,执着梦想,这与我们身处的环境无关。我们人类努力着,坚持着,不就是为了看到周围人们的微笑吗?那么,不论是否处于自然的包围,只要我们热忱的心灵还没有泯灭,只要我们还有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我们的生命也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人性的美丽!

  带着这份美好的希望,人类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边城读书笔记2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白河的深潭映衬着白日,花纹玛瑙,小白石子点缀着河底,游鱼飞似的悬在了两岸间。山中竹林翠人眼,家家都装点着桃杏花的芳艳。”这样的山水注定是要孕育童话的。

  童话的主人又好像山水:一个有着风日里养的黑黑的皮肤,白河水般清明的眸子,好像追逐山头竹雀的小黄麂。而另一个则在白河中泅水捉鸭,在竹篁里作竹雀高歌,共同编织着诗一般的童话。

  没有王子与公主爱得轰轰烈烈,爱的生离死别。一切都只是如画的人在如诗的景中恬静优美的徜徉。溪边长着的白色羽毛似的成片芦苇与尽展着柔美线条的水杨柳交相辉映,绿色草丛里绿色的蚱蜢与枝头新蝉比赛着歌喉,两山的深翠逼入竹簧中。那里,黄鸟、竹雀和杜鹃正热闹地开着演唱会。而我们的翠翠正在桃花色的蒲云下聆听着虫鸣鸟语。岳云呢,也许在船边拉着头纤,吃着干鱼、辣子、臭酸菜,也许在水中追赶着绿头长颈大熊鸭。

  如此的两个人的爱自然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健康。天快亮了,云都红了,别的雀子也歇息了,唯有杜鹃不曾倦累。石头泥土草木晒了一整天,正散着热气,热热的泥土味儿、草木味儿、虫子味儿。安然入睡着竹雀的歌声,歌声载着她飘上白塔,飘下菜园,飘下船,又飞窜过悬崖半腰去摘虎耳草;一大批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流星拖着尾巴划破天际。

  “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窠”,但并不是每个童话故事中的王子与公主都会顺顺利利、顺理成章、顺其自然地最终幸福快乐生活在一起。茶峒的月光又美了两夜:一夜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的竹篁羞涩地在月下皆隐了颜色,只有虫声密作如落雨;另一夜极其柔和,溪面好像浮着一层薄薄的雾,雾里飘着淳厚的歌,隔溪应和。

  就像小人与鱼去了大海,灰姑娘失去了生母一样,似乎每个童话里的公主都要饱尝疾苦——月藏了,风来了,夜间落着大雨,挟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訇的'一个炸电接着便是一种超越雨声而上的洪大倾圮声。爷爷走了,小镇又恢复了平静,古老祥和。

  哭泣过了孤独,孤独过了忧伤,太阳升起,西边的小船又开渡了,勺阳西沉,小船收渡。天上月色极好,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投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离开的离开,出走的出走,留下翠翠独自承受着现实,默默忍受着等待。一个没有结局的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是期待?是悲伤?在那样一个明净的自然中,真善美主宰着人们的生活,我宁愿相信一个俗不可耐的结局——“明天”,也不希望翠翠像人鱼小姐一样在王子眼中灰飞烟灭。

边城读书笔记3

  一位老船夫,一个女孩、一只黄狗、更使这景色优美的湘西边城平添了一份温暖的感情,他们虽生活拮据、但却生活得很安详、佷快乐。生活这喧器的大城市的我们,虽然拥有佷好的生活条件,但却始终失去了那份最简单的朴实的快乐,多么向往那座边城的日子。

  这那里,老船夫和他的孙女天天我别人渡船,大家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有时候会硬塞些钱给老船夫、但老船夫却死都不肯收、天热了还会为渡江的.人准备解渴的茶水,老船夫的身上闪耀着多么善良的人性光辉、试问在当今社会,像老船夫这样真诚友善待人、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多少?大家都在追名逐利中渐渐失去了骨子里的那份真。

  翠翠是老船夫的孙女,是个懂事的姑娘,与老船夫相依为命,互相关爱着,她总怕爷爷会离开她,爷爷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死去,所以一直为翠翠的婚事操着心。

  翠翠心里喜欢的是二老,大老却来提亲了,爷爷问她愿不愿意,她始终是没给出个答案。兄弟俩决定公平竞争。

  不多久,大老被淹死了。这是不是他要成全二老和翠翠的表现?二老由于家里的压力和对哥哥的一份谴责。他不在对翠翠表示要追求的热情,他离家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爷爷在经历二老及其父亲顺顺冷漠的态度之后,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后,他离开了这个人世。

  白塔倒了,船要走了,人逝了。一个悲伤的力量充斥了整个结尾,让人的心紧紧的揪了一下。我想老船夫为别人渡船渡了一辈子,为翠翠的婚事受到了不少心灵的冷漠,他想休息了,他该休息了,他带着翠翠的爱闭上双眼。

  可是二老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回来?也去明天,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他就这样为了那样一份兄弟情而就这样舍弃了那一份还没真正开始的爱情?

  沈从文最后还是没有给出正真的答案,他给了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我甚至觉得这样一个捉摸不定、不果断的结局是给翠翠当初没有大胆表明自己的心意的惩罚,她思想的保守和固执让她没有得到自己的爱情,这是必然。

  边城的人都是真诚朴实的,但读着沈从文描述的文字,总觉得有一丝拘谨缠绕在心中,总觉得在边城的人的心中还萦绕的一份保守固执,亦或者说,在边城这个僻远,远离大城市的小乡村。人们依山旁水地生活着,周围的山和水似乎相隔了他们思想中的某一个成份,让人读来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悲伤。

边城读书笔记4

  说起《边城》,就不得不说一下沈从文先生,这个学历只有高小,行伍出身的传奇般的小说家。

  沈从文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旧军官家庭,后因家境转入困顿,刚刚小学毕业、年龄还不满十五岁时,即厕身行伍,到人世间去“学习生存”。其后数年间,他随当地军阀部队辗转于湘、川、黔边境及沅水流域各地。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但这也给他得创作提供了源泉。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边城》作为沈先生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当然,这些都是虚的,作品本身就具有让人无法阻挡的'魅力。

  从表面上来看,《边城》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故事。她的的确确是一部爱情悲剧,但是她也不仅仅是爱情悲剧。她留给我的,更多的是数不尽的回味。

边城读书笔记5

  《边城》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在依山傍水的边城碧溪咀的白塔下。住着一个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公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翠翠,他们过着勤劳而安闲的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心中唯一操心的是为活泼可爱的'翠翠找个好婆家。掌管水码头的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同时都爱着翠翠。大儿子天保托人捎话给老船公提亲,而翠翠不爱老大,却很爱他的弟弟傩送。船总有意让老大娶翠翠,盼望老二能够和有一座崭新碾坊作陪嫁的王团总的女儿结婚。当兄弟两人发现都在爱着翠翠时,哥哥天保就主动退让,乘船离去,途中失事,不幸淹死。老二在暗中爱着翠翠却得不到她的理会,家中又逼迫他接受新碾坊,于是赌气之下就离开了桃源。老船公忍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地雷电暴雨袭击的一个夜晚,悄然死去。翠翠接替了外祖父的事业,继续撑船摆渡客人,她怀着对老人的哀悼和对傩送的挂念,带着“软软的、酸酸的心”等着,等着。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一出健康纯洁又情丝缠绵的爱情悲剧。作者并非想以曲折复杂的三角恋情来招徕读者,而是借这一曲爱情的哀歌歌颂湘西劳动人民的道德品格和思想灵魂。

边城读书笔记6

  水是极有灵气的,它一路流来,总能带来一些故事。当水流过这个静谧、悠然的湘西小镇时,就带来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得似乎让人觉得拖沓,只是这故事发生在茶峒的山光水色之中,周围景色既是那么恬淡自然,故事也似乎融入到这景色之中。有一刻它似乎那么清晰,仿佛就要浮出水面,很快它又沉入水中,随着潺潺流水一同流走,只在读者心中留下一抹遐想。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感情,单纯到似乎只可能发生在这样一个有水流过的地方,也好像只有这样透彻的水才能承载这样的故事。当然,也只有沈从文先生这样一个从小就懂得拥抱水,热爱水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美的故事来,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边城》就是沈从文先生理想中的梦境,他把对山水的热爱化为了这部饱含深情的作品,茶峒的自然风景清新隽秀,江水清丽绵延,江上渡船每日在这山水之间运行,也俨然成了这如诗如梦的景色中的重要点缀,渡船上的老船夫、小姑娘和老黄狗便是这景中永远不变的主角。作者构筑了诗画般的边城美景,把所有故事融合到这景中,景物便处处蕴含着纯朴的人情味,弥漫着“桃源”般神秘的色彩。景色因人物感情的朦胧而朦胧,因人物的忧愁而忧愁,也因故事凄凉的结局而定格在一片凄凉之中,却因为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定格的美景又在无穷无尽的等候中慢慢地绽放,任人思绪飘飞到更广阔的空间。 沈从文先生常说“美丽总使人忧愁”。《边城》里的翠翠是美丽的,她单纯善良、不谙世事,对老船夫的.感情真挚而感人,对傩送二老的感情朦胧却执着,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却始终不知道也没人告诉她,她应该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幸福,最终只能在一片凄苦之中,孤独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归期的爱人。

  老船夫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条渡船,不知把多少来来往往的人渡过了小溪,“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他深爱着翠翠,他唯一的亲人便只是那个女孩,他总是

  在为孙女将来的生活而担忧,最后却还是在失望和遗憾中死去,就连撑了一辈子的渡船也被涨起的大水冲走了,这是何等的悲凉啊。

  读《边城》除了对美丽的乡村风光和纯朴的风土人情留有回味之外,还留下一份感动,感动的是翠翠为所爱的人执着的无怨无悔的等待,这种等待可能明天就能收获幸福,可能一辈子都毫无结果,惟其如此,才更是感人。我也为翠翠的执着而震撼,也许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既然有幸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不为所爱的人勇敢的等待一次呢?可是翠翠毕竟是生活在一个诗般世界中浪漫式的理想人物。现代社会太浮躁,有多少人还能有那么一种执着的浪漫的情愫呢?

  不说为了不可知的未来而等待,就算是为了已有的幸福而付出真诚的努力,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我们渴望得到真爱,却又总是担心害怕,总想一切确定无疑之后才付出感情,不然就马上抽身离去。

边城读书笔记7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愿让她自己做主。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大老唱的,大老讲实情讲出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他听说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边城读书笔记8

  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得上他沈从文《边城》高呢?”——汪曾祺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小说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川湘边界茶峒交界那如弓背的溪流,如弓弦的山路,如黑燕的瓦屋,如天擎的白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灵水秀、天地和谐的风俗画。以至于“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条小河中,蜷伏于一条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如此美的乡土定然养育了美的人物,小说同样刻画了一群善良、淳朴的人物。阅读此书,我似乎与三位主人公进行了一次人生的回眸,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船总,在川湘交界茶峒这个地方无人不知您,您有一副豪爽的胸怀,一颗仗义疏财的仁善之心,有一种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美德,在此地一提起你们爷三,无人不竖大拇指,您自豪吗?”

  “我在此地结交朋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因此我做事问心无愧,也不忌讳这是自夸。不过你莫说‘三人’,因为我的大儿子天保已经——已经死了。而且二儿子傩送至今也没回来,这使我太痛心。这都要怪翠翠他爷爷,不,也许不全是,但定与他有关。”船总伤心地说。

  “不要太难过,凡事都要看的开些,人生道路难免有风浪,可绝不能让阴云永远遮住太阳,毕竟晴天是多的。”

  “翠翠,想你爷爷了吧?”

  “我自幼是爷爷养大的,爷爷对我亲情无限,为我担忧,对我关怀备至......他性格直爽,人人也都知道他的正直。我的好爷爷,可是他--他却永远离开了我。”

  “不要太伤心,现在有杨兵马帮你,长大了总归有一天要独立,要离开爷爷,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知道,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因为--因为我还要等二老。”

  “傩送,你秀拔出群,做事细腻,长得像岳云,但冒犯问你一下,你可别不高兴。”

  “问吧,没事。”

  “你还会回去吗?”

  “唉,我不想回去了。毕竟哥哥的死这件事有关,我忘不了哥哥......再说我已经答应了山寨中团总的亲事,若回去我与其成亲又忘不了翠翠。如此既对不起翠翠又对不起大哥,也许这是我最好的选择……”

  三个人的话语中无不透露出一丝忧伤的气息,但三人的正直善良、善良可爱、细腻淳朴又让我肃然起敬!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淳美的乡土养育了纯美的人,为什么上演了却是一出令人断肠的悲剧故事呢?

边城读书笔记9

  清莹的河水摆动着,弯曲了光线,斜射在水底的碎石上,微风拂过,带来细碎的草叶及竹雀草虫婉转的歌声。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狗。

  简单的人,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情感。它没有大悲大喜,没有惊心动魄,没有撕心裂肺。它就那样静静地诉说着,那样真实,那样细腻,它就象一眼清泉,轻柔地将人包围,慢慢地将人感化。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个朦胧的天堂。这里有秀丽的山水,醇朴的乡民,热情的乡风,对于已习惯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人来说,这里不就是心灵的栖息地吗?作者从一个在自然中长大的纯真女孩的角度向我们细细诉说着景与情。

  十五六风的女孩的心思最为敏感与缜密。尤其是这样一个纯真的女孩,在美丽的环境与淳朴的民风中,心也就更加柔软了。那个美丽的端午节的夜晚,那个美丽的少年曾触动了她柔软的心,谁知命运弄人,大老与二老却同欢喜了翠翠。他们身为优秀的青年,继承着茶峒地方的优秀品质,彼此鼓励谦让,公平竞争。天保走了车路,便要傩送走马路。傩送唱了一夜的歌,唱软了翠翠的`心,也唱黯了天保的心。天保为成全弟弟而决心出走。不想茨滩的水残酷无情,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傩送呆呆在岸边遥望,对老船夫带了误会的傩送最终跟随了哥哥的脚步。在一场大暴雨中,人走了,塔塌了,只留翠翠在河边守望。

  仿佛是冥冥中有命运刻意安排,翠翠终究走上了母亲的道路,这种无奈、悲伤、遗憾,就像是一层薄雾给最原始,最纯正的美披上了忧伤的色彩。

边城读书笔记10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沈从文先生用笔描绘的一幅美丽的风俗画卷,展示了湘西民间独具的民俗美、风情美。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暴美:天朗、风轻、水清。可以寄托作者和读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寄托着哀愁、怜悯和希望。

  沈从文对自己说:“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水流过这个静谧、悠然的湘西小镇,带来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但却融入茶峒恬淡自然的山光水色之中。所以这种平凡的感情,总会给人留下一抹遐想,单纯的似水流过,静静的,淡淡的。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理想的梦境,他将对山水的热爱化作文字融入梦境,。茶峒自然风景清新隽秀,江水清丽绵延,江上的渡船每日运行于山水之间,俨然点缀了这如诗的梦。在这样的梦境足,却也有淡淡的忧愁。沈从文先生还说“美丽总使人忧愁。”这或许也是一种美的境界。

  故事的女主人公翠翠是美丽、纯朴、善良的.,她还聪明、乖巧,不谙世事。湘西的清风、丽日给她健壮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她一双碧玉般澈透的眸子。翠翠对老船夫的感情真挚而感人,对傩送二老的感情朦胧却执着。对生活,她找不到方向,但却可以乐观地面对,老船夫也是个纯朴、善良的人,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渡船,他忠于自己的职业,不求回报。他不但不收别人渡船的钱,却还经常送别人东西。他不思索自己职业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耽忧的是自己孙女将来的生活,最后却还是在失望和遗憾中死去。天保和傩送两个好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两人相约采用了美丽而浪漫的“走马路”——唱情歌给心爱的人的“竞争”方式,天保因先走了“车路”,所以怎么也不肯先开口,当他听到弟弟的唱声后,自知不是对手便暗然去,最后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而弟弟傩送为了翠翠宁可不要碾坊,却也因为误会和天保的死而选择远行,留给翠翠无期的等待。

  因为美总是残缺的,所以故事就在忧愁和遗憾中收场。我除了被美丽的乡村风光和纯朴的风土人情感动之外,还感动于翠翠那执着无悔的等待,比起现在社会的浮躁,还有多少人会如此执着浪漫的情愫呢?

  《边城》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即使孤独也要执着地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它还引发了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对于来之不易的幸福的守候。

边城读书笔记11

  短篇小说《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写于1933年的一篇作品,这座《边城》,最为浓郁地飘绕着沈从文先生的湘西风情。

  生活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摆渡的依然来回于河岸之间,打牌的依然喧闹着。然而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发慌。也许这真的应验了那一句话: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平静的。翠翠跟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那一天,有个男孩的身影闯进了她的心里,于是她就有了秘密,那跟虎耳草与山歌有关系的秘密。这个属于她的秘密在她看来是甜蜜的,因为在她睡觉的时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乐的样子就可以知道。然而在未知的生命里,每个转变都充满着变数,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好似那属于翠翠的爱情,最后还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这是上天对纯真的她开的一玩笑,还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在平静的后面,暴风雨来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顾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爷爷在一次暴风雨后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侣的出走,只留给翠翠漫长而又无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头,一切弥漫的雾气皆以散去,远去的某只船只,是他归来的标志,蹦跳,挥手,落泪,知道紧紧相拥。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过客,不是归人,还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泪,伤感地低泣。但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而停止不前,在经历过青春这个“美丽的忧伤后”,生活仍要继续。

边城读书笔记12

  一条小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还有一条方头渡船。

  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只轻轻一点,一勾,便氤氲出了诗情画意,泼洒出了边城的魅力。

  小说中的人性情质朴。老船夫将自己的一生束缚在了渡船上,替人摆渡却不收一分钱,还煮好茶供来往过客饮用这是茶峒人民的象征。杨马兵,船总顺顺乃至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理和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这大概是沈先生所构想的一处世外桃源,体现了沈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觉得故事里并没有多少此起彼伏,有的是波澜不惊。然而却在这样的安静中,翠翠的生活逐渐地发生了变故:爷爷的离去、爱情的迷离。

  回忆翠翠第一次见到二老傩送时的情景。翠翠与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二老傩送相助,从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无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而愿“两心永相依”的美好爱情的萌芽。相比之下,在这个年代,爱情已经变得带有物质与欲望的附加,对于一见钟情也会被现实的生活所打败。身边的朋友常说暧昧是最甜蜜的,我想确实如此,文中翠翠每次见到摊送的激动与羞涩,心里的不安与若有若无的幻想,这些都是动人的。只可惜他们缺少了勇气。翠翠的爷爷是个耿直的人,渡船出身,对翠翠十分疼爱,也为翠翠的未来操碎心,当得知爷爷的死去时,我的'心一沉,先想到的是翠翠的未来,接而感叹物是人非之快之凶。文章另一处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二老傩送告知大老天宝他也喜欢翠翠时两人的对话。在茶峒人眼中,爱情是自由的,不受家庭地位高低的影响,不受父母所支配。但是在茶峒出名的两兄弟都喜欢上了一个女子,让两兄弟为难了。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并没有反目成仇,即便是相互提放也没有,有的是坦白的心声,与公平的竞争,兄弟之情并不受儿女私情的影响。然而老天却和他们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大老死在了湍急的河流里,而二老的思想与生活却因此改变。

  读完全文,想起在网上看到的关于《边城》的一句评论: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风雨,或许生活仍将在平淡中继续。我想生活是永远不会那么平静的,再清澈的湖面也会因风荡漾,生活中变数很多,我们要做的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硬性挑战,而是一边保持平淡的生活,一边谨慎地保护我们珍重的人或物。身边的人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别以为处于幸福中,就可以忘记烦恼,等到哪一天身边的人突然离去,你便会认识原来他是你幸福的重要一部分,只可惜已经太迟。所以,请让我们好好珍惜,珍惜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珍惜爱你的人,珍惜我们需要传承的文化。有珍惜之心,路上才走得踏实。

边城读书笔记13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起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她便带着点儿害羞情绪,轻轻的说:“在看水鸭子打架!”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边城读书笔记14

  《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关于《边城》的主旨,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边城》以清末时期的湘西茶峒地区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绕山?流的溪水汇入茶峒大河,展开了旷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城河街“天保”、“傩送”兄弟的动人爱情故事。沈从文先生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这些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

  随着故事的展开,《边城》描述了河街繁华祥和的码头市井,湘西淳朴厚道,善良笃信的世道民风。河街虽有“一营士兵驻老参将衙门”,有地方的“厘金局”,却仿佛并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处是一片繁忙的劳作、古朴的店铺、悠闲的生活景致,船来时,远远的就从对河滩上看着无数的纤夫……带了细点心洋糖之类,拢岸时却拿进城中来换钱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鸡,养两只猪,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环,带两丈官青布或一坛好酱油、一个双料的美孚灯罩回来,便占去了大部分作主妇的心了”。河街上,就连妓女也为世风所感,“永远那么浑厚……尽把自己的心紧紧缚在远远的一个人身上,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这些客观生动的描写,反映了沈先生凤凰县生活的深厚基础,当年对“河街”生活细腻的观察,对湘西民俗风情的谙熟,直观与遐想的特写抓住精彩的瞬间,给人以鲜活的生活场景。“河街”上虽有三教九流,以及“纤夫”、“船夫”、“妓女”等生活在最低层的民众,但做为当年“新文化”的杰出作家,也许是为了爱情主题,未提及阶级对立或社会矛盾。

  我们虽然仅仅是从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个遥远的时代,未必真悟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但《边城》却是沈先生描述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现代“桃花源”,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边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纯洁美丽的化身,是《边城》美好的灵魂:“爷爷”老船夫是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交错。前清解甲流落军官“顺顺”凭着一些积蓄经营木船,事业兴旺发达,又因大方洒脱,仗义慷慨,诚信公道,被众举为“掌水码头”一方豪杰绅士。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受父亲江湖风范教育熏陶,在浪里行船摔打锤炼,皆成为江湖“岳云”式聪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鸭”的竞技后,兄弟二人心中都是与翠翠一见钟情,深深爱上了美丽的翠翠,“二老”傩送为追求翠翠宁可要条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大老”天保在与翠翠提亲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马路”,“车路”推辞中,决不放弃对美的追求,执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后,毅然甘愿站在月夜山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边城》是一幕爱情的悲剧,看似文字轻松酣畅的流淌,实则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爱情悲剧的美丽。沈先生笔下的妙龄翠翠,细腻的再现了一个少女春情朦胧的心里变化,生动的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与冷漠。由于从未有过母爱和做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痴心爱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没,躲避推脱,终于忧郁等待竟是一场悲剧。山崖上再也听不到天保和傩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涡中溺水身亡,傩送悲痛之际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遥远的“桃源”地方。在这令人心碎的时刻,爷爷在吃了掌水码头“一闷拳”的怨恨后,那个暴雨雷鸣的夜晚,碧溪?的白塔终于倒塌,翠翠唯一的亲人,辛劳一生的老船夫在睡梦中带着忧虑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杨马兵等人述说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个晚上,可是那如歌的岁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

  《边城》的结尾也挥洒的十分悲壮幽深,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先生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边城读书笔记15

  今天我读完了沈从文写的《边城》,它讲述了撑渡老人与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作者用清丽的笔调写出了湘西浓浓的乡土味,整个小说描绘出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轻利重义,诗般地生活。

  翠翠是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生气”,边城的生活使她出落成一位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

  老船夫是翠翠的爷爷。他忠厚、老实,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他给人方便而快乐,从而他的真诚获得了许多关爱。卖肉的不肯收他肉钱,小商贩送粽子给他,水手们送枣给他,这种超越阶级关系、金钱的乡邻之情在现实生活里几乎是不存在,现在的人们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斗气。没有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用别具一格的手法突出了人性的美丽。从某种程度来说,《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表现出了人性美,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美丽的湘西。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牧歌般生活的向往,这和如今世界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尘世的桃源。这种宁静地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初始的本质的爱。

  当今社会的.人太过于浮躁,缺少了一种内心的宁静,许多人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成了“房奴”、“表叔”,从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守财奴,他们缺少了心灵的满足,作者正是想通过湘西人们的生活告诉当今世人,心灵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满足。

【边城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边城读书笔记01-16

边城读书笔记15篇12-13

边城读书笔记(15篇)11-12

关于读书笔记12-28

简爱读书笔记12-23

背影读书笔记12-16

《活着》读书笔记12-08

《定位》读书笔记11-19

学生读书笔记11-07

伤逝读书笔记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