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读后感

时间:2025-08-19 10:49: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课堂观察》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观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观察》读后感

  听、评课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验、共同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听评课活动每个学校都在开展,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会开设一节校内研究课。但从事了教师这个工作后,怎样上课有人教、有人指导,听课时究竟该听些什么,评课时又应该点评什么,似乎很少有机会学习了解,我基本都是从其他老师那里观察模仿来的,但方法对不对,自己也不太清楚。

  由于上一学期视导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量表,尤其是课堂观察工具,在视导时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设计了自己的教研工具,对于工具使用需要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所以在黄丽老师的推荐下借阅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两册书。

  书中首先分析了传统听评课的“三无”现象:无合作的任务、五证据的推论、无研究的实践。可以说听、评课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但“三无”现象也的确大量存在。

  由于在教研组建设的过程中,听、评课一直都要进行,我从书中也获取了一个重要问题的答案:如何使听评课更专业化?

  1. 听课不形式化、任务化,评课不讲假话。

  2. 不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

  3. 把听课评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4. 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不是谁都可以来乱说一通的,应该把听评课的权利交给上课人的“同行”,或专门研究这一课程的专业人员。

  5. 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这些工具应该是开放的,供选择的。

  6. 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听评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是由完整的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用记录。

  二是由听课到观课再到思课。

  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

  7. 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8. 评课时反对“话语霸权”和“即兴点评”。

  从书中我也明确了自己一直没弄清的问题:课堂观察到底是什么?其实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课堂观察是教师日常专业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性质是一种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一种合作研究活动。

  此外,课堂观察到底有什么目的,我想每位教师只有在弄清楚之后,听、评课才会真正显得有意义,在此与大家分享。

  课堂观察旨在给任课教师提供一些符合他自身发展实际的建议。

  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

  不要赋予过多的外在价值,应尽可能追求内在价值。

  不要总是以批判者的心态介入。

  不要给教师分三六九等,教师工作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不要希望用一种“死”的量表去套所有“活”的课。

  这本书看似枯燥,仔细读来却能让我们弄清很多可能从教以来一直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如果希望自己的专业水平能有所提升的话,推荐大家不妨读一读,以听、评课的角度来反思教学,进行设计,也许也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课堂观察》读后感】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观察学习心得范文01-20

《从课堂观察和诊断谈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1-16

翻转课堂课堂教学设计09-09

有关翻转课堂课堂教学设计09-20

《父母课堂》读后感12-17

魅力课堂读后感08-25

父母课堂读后感11-25

高效课堂读后感06-22

《读懂课堂》读后感12-01

父母课堂读后感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