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时间:2024-10-26 10:11: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毛泽东》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1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中国。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怀着敬佩的心静阅读了《少年毛泽东》这本书,看完之后,我不禁从心底佩服毛主席少年时代的机智、勇敢。就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毛泽东出生在韶山上屋场里,童年的'毛泽东是一个聪明、顽皮的伢子,六岁时就开始干农活,经常带领小伙伴们一起放牛,让牛自己吃草,他们则聚在一起讲笑话、讲故事、唱山歌,颇有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样子。

  1902年,调皮、聪明的毛泽东开始了正式的私塾学习,他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而且见缝插针,从不浪费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毛泽东不仅爱学习,而且还乐于助人。他可以放下自己家的谷子不收,去帮助别人家的大婶收谷子;他可以每日带两份饭去学校,原因是他为了让断了口粮的伙伴可以吃上饭。童年的毛泽东让我感受到学习和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当十几岁的毛泽东知道县城有了新式小学堂时,他不顾父亲的阻挠,毅然写诗励志,外出求学。在小学堂中,多是富家纨绔子弟,毛泽东不怕嘲笑,以一篇被老师评为“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的文章征服了那些富家子弟。

  长大的他,在经历了半年自学后考上了当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学校中,他常常与蔡和森等人在节假日一起在湘江中畅游,从不论春夏秋冬;在岳麓山间冒雨奔跑,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湘江边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远足时,他们常常风餐露宿,既废朝食,也不晚餐,只吃一顿蚕豆饭便足够了。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座右铭。

  少年时期毛泽东的生活使我体会出孟子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含义。

  读完《少年毛泽东》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志向,从小就打好基础,长大了才能有出息,为国家做出贡献。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2

  公元1893年12月26日,在韶山上屋场里传来了一个婴儿的哭声,这个婴儿就是新中国的太阳——毛泽东。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少年毛泽东》。少年毛泽东的家境还不错,毛泽东少年时期常常会帮助乡亲们。有一天快下雨了,毛泽东顾不上自家麦子,直奔毛大娘家,直到帮助大娘家收完了麦子才跑回家帮父亲收。回到家时大雨已下了下来,自家的麦子被淋湿了好多。父亲对他大发雷霆,可毛泽东却说:“我们家那么多麦子,损一点有什么大不了!而毛大娘家很贫苦,麦子还要交租!”父亲气得咬牙咧嘴,但没话批评他,自知理亏。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毛泽东很善良,会替贫苦的人着想,这也体现了他从小就立志为贫苦人谋幸福的理想。还有一次,毛泽东在食堂吃饭,看见同学小黑子正愁眉苦脸坐在那儿,毛泽东去询问了一番,才知道他家断粮了,毛泽东不由分说把自己的饭给了他一半,以后每天都这样直到小黑子家有粮为止。

  毛泽东是多么友爱同学呀!我也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毛泽东的学习更是让老师佩服。一天,正是盛夏时节,老师有事出去了,临走前叫他们自学不准出去游泳。可老师前脚刚走,毛泽东就对几个会游泳的小兄弟说:“嘿,我完成任务了,你们呢?”“好了,什么事?”“我们出去游泳吧!”这几个同学听了连忙摇头:“不敢去,被老师逮个正着怎么办?”毛泽东看没人敢去就独自一人去了。小伙伴看老师还没回来,也去了。可就在他们玩得正欢时,老师来了,老师一看,生气地说:“你们给我上来!”几个人一下子就站在老师面前,“现在对对子,谁对不上来”说完掏出了戒尺,老师说:“鸡冠花!”“狗尾草。”毛泽东响亮地回答。就这样毛泽东过了关,而别人只好乖乖吃着“竹板炒肉”。可见毛泽东的学习还是很好的,教过他的老师没一个不夸他学习好的。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乐于助人,友爱同学,认真学习的好习惯。这样长大以后才能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为祖国增光彩!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3

  《少年毛泽东》真是一本好书,内容丰富、故事精彩,让我流连忘返。这不今天我又重读了这本书,它教我会了我很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毛泽东从小都十分热爱读书。有一次毛泽东的爸爸让他下地去拉粪,可是毛泽东确到树底下去看书,他的`爸爸看见了,连声说:“你这个伢子!看什么臭书!下午,你必须给我挑二十担粪。”下午,毛泽东抓紧时间挑粪,完成任务后又继续看书。他爸爸见了说:“你这个伢子,怎么又看书,二十担粪挑好了吗?”“挑好了”!毛泽东答道。爸爸听了,既心疼又生气。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毛泽东还那么刻苦勤奋的读书学习。

  再看看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好好读书呢?我们一定要珍惜美好时光,发奋读书,将来为祖国出一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我们要学习毛泽东这种发奋读书,认真学习的精神,他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4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毛泽东做学生时的格言。少年时的毛泽东是一个富有远大理想、追求真理的少年。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少年时志存高远的毛泽东就成为我们最好的榜样。

  《少年毛泽东》这本书以散文的形式,展现了这位世纪伟人的童年故事与少年时代曲折的成长历程和艰辛的求学经历。探寻这位伟大革命者的人生理想和性格气质,为今天的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提供可资学习的地方。少年时的毛泽东热爱读书,不屈不挠,追求正义,爱打抱不平。他十三岁时忍痛辍学,在家里替父亲干农活,但还坚持读书。十六岁时,得以离家到县城读书,从此走上了立志救国的道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长沙》不断激励我们有志青少年奋发图强。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转瞬即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使有限的生命散发出绚丽的光彩呢?毛泽东给了我们明确的解答,他从小勤奋读书,追求真理,坚持不懈,最终和其他革命先辈创立了新中国。他不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更是我们青少年的崇拜偶像和最温暖的'记忆。

  随着作者的笔触,我沉浸在了毛泽东的少年生活中。书中的精华让我吸收不尽,一个个动人的情节,一个个的励志故事,将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宝藏。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5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自然界的事情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然而有一种东西失去了便永远也找不回来。那就是时间。

  毛泽东从小就是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但是由于家中农活繁重他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但他千方百计抽时间看甚至在给牛喂草的时候都忍不住坐在一边看上几眼……他把一生分为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培根说过:“昨天已成为过去在明天尚未到来之前我们唯一的可能是使自己的今天过得更加充实。”是啊如果在昨天你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或是昨天你办错了事便陷入了忧郁沉闷中;也许你在心中能增添一丝安慰或忏悔但你可知就在这幸福的回忆和忧郁沉闷中今天——这最值得珍惜的时间却悄然溜走了呢?

  毛泽东正是由于珍惜“今天”才会在以后的“明天”取得了成就成为了一代伟人。

  “昨日之日不可留。”我们青少年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但有些人却靠幻想度日就在这幻想中把今天的宝贵时间白白流失了。还有的人则事事都等着明天去做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啊!

  我们不该在昨天中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地工作勤奋地学习用来弥补昨天准备明天。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叹息时间之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的河流流速之快令人难以估测。人的生命有限怎样在这有生之年为社会做出不朽的贡献呢?这就需要我们珍惜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明天成绩的取得在于今天的努力。

  古人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珍惜秒阴”时间是不等人的只有我们珍惜每一个“今天”回首昨天才是问心无愧的展望明天才是充满信心的。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6

  前几天,我读了《少年毛泽东》这本书。一翻开这本书,作者江歌写的一段前言使我感受到了作者、作者的老师和校长对毛主席的尊敬和喜爱。

  这段前言的内容是这样的:这一年的9月9日是全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会记得的一个悲痛的日子。这一天,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了。……便也纷纷地、情不自禁地趴在自己的课桌上呜呜地哭了起来……。是的.,正是这段话使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这么敬爱他。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湖南韶山冲人。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他的两个优点。第一个优点是有同情心。书中讲了有关他助人为乐的三个例子:有一次,他父亲买了一头猪,当时双方已按讲好的时价交了定钱。过了些日子,父亲叫他去赶猪。他来到卖主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婆说:“哎,现在涨价了,让你们家赚钱了!”他想了想说:“婆婆,我不赶这头猪了,您卖给别人吧。这样不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吗?”话一说完,就一溜烟似的跑了。另两件,一件是帮邻居收稻谷,另一件是把他的午饭给一个叫小黑伢子的同学吃。

  第二个优点就是好学。至于怎么个好学法,听了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十六岁那年,毛泽东到了离家乡四五十里的湘乡东山小学堂求学,费了不少周折。堂长说:“考期已经过了。这样吧,你写一篇《言志》命题的文章,写得好就可以破格录取。”于是,他写了一篇紧贴题目的文章。堂长看了以后连连称赞:“好,好啊!”就这样,毛泽东被录取了。要是毛泽东平时不好学,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们要把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长沙》奉为圭臬,不断地激励自己。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7

  前几天,在书店发现一本书名叫:少年毛泽东。我翻开书的简介就被迷住了!毛泽东童年的趣事一定很好玩,我就买下了这本书。拿回家,我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

  毛泽东和我们一样贪玩,只是他爱读书,爱书如命,不吃饭也必须看书,不睡觉也必须看书。他身强力壮,经常帮家里干活,帮爸爸割麦子,累活重活他都干。长大了,他来到私塾,学习知识,他的父亲十分反对,只让他在家干活,最后他还是去了。春去冬来,冬去春来,他又长大了,他该上小学了。他的父亲还是不同意……直到他上了高中他的母亲偷偷给他十三块大阪,到了半夜他的父亲睡了,他偷偷爬出窗来到外面,谁知他的父亲还没睡看见了他,甩给他了十三块大阪,这是上学的`费用。他努力上学,认真读书,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看着书上的这句话,我想:爱书如命的毛主席是多么伟大。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8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了。他6岁时就干起了农活。无论放牛、打柴、种菜、挑水、喂猪,还是推稻谷、收割,样样都行。

  毛泽东14岁的时候,就被迫辍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每天下地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带着书,一有机会就溜到山坡上的古墓后面,躲在一棵大树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有一回,他读书时被父亲逮了个正着,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并罚他在半天内挑15担粪。下午毛泽东再一次地失踪,父亲很容易找到了他,大动肝火。

  毛主席不仅爱读书而且乐于助人。在一个秋天丰收的下午,毛泽东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突然想起晒在家门前场上的稻谷,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往家赶。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稻谷,眼看稻谷就被淋湿了,毛泽东过去赶紧帮毛四阿婆收稻谷。等他收完阿婆家的稻谷,自己家的稻谷早就被淋湿了,结果回去被父亲骂了一顿。

  看了这本书的故事,我深受感动。毛泽东宁愿自家的稻谷被淋湿,也要帮助别人家把稻谷收起来,使得毛四阿婆家的稻谷没有被大雨淋湿。这种关心他人的品质多么高尚!

  《少年毛泽东》这本书写了毛泽东的`少年时光,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优良品质吧!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吧!让我们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吧!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9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中国。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怀着敬佩的心静阅读了《少年毛泽东》这本书,看完之后,我不禁从心底佩服毛主席少年时代的机智、勇敢。就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毛泽东出生在韶山上屋场,童年时是一个聪明而顽皮的孩子。从六岁开始,他就帮忙干农活,常常带领小伙伴们一起放牛,让牛自己吃草,而他们则围坐在一起讲笑话、故事和唱山歌。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了年少时的明太祖朱元璋。

  1902年,调皮、聪明的小明开始了正式的私塾学习,他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而且见缝插针,从不浪费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小明不仅爱学习,而且还乐于助人。他可以放下自己家的玩具不玩,去帮助别人家的小朋友整理书包;他可以每天带两个苹果去学校,原因是他为了让没有零食的.同伴可以享用。童年的小明让我感受到学习和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当十几岁的毛泽东知道县城有了新式小学堂时,他不顾父亲的阻挠,毅然写诗励志,外出求学。在小学堂中,多是富家纨绔子弟,毛泽东不怕嘲笑,以一篇被老师评为“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的文章征服了那些富家子弟。

  长大的他,经历了半年的自学后,他顺利考入了当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学校中,他常常和好友一起在节假日畅游湘江,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毫不犹豫。在岳麓山间,他们冒着雨水奔跑,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加猛烈吧!”在湘江边,他们一起感叹:“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充满书生意气,挥洒才华;我们有能力指点江山,激发文字的力量。”在远足时,他们常常露宿风餐,既不吃早餐,也不晚餐,只吃一顿简单的蚕豆饭就觉得满足了。他写下了“自信的人生可以创造两百年,就像水击破三千里。”这样的座右铭,表达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毛泽东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深刻含义。

  阅读完《少年毛泽东》这本书后,我深刻领悟到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并在年幼时就努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才能取得出色的成就,并为国家作出重要的贡献。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10

  毛泽东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也是我们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位伟大人民领袖。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少年毛泽东》这本书。

  里面主要是讲毛泽东小时候立大志、刻苦读书的故事,其中毛泽东半耕半读的事故令我很感动。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学堂停课,私塾先生要小学童们在家复习,但毛泽东父亲却让他去挑粪。于是,毛泽东只好放下书本,去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见不到毛泽东的.影子,便出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却在看书,父亲生气地问:“你才挑几担?就在这看书?”毛泽东说:“15担。”父亲听了惊呆了,一个14岁的娃子能挑那么多,了不起,他只好说:“天黑了,我和妈妈等急了,快回去吧!”

  读了这本书我为毛泽东热爱读书的精神所感动。虽然现在我们生活环境好了,不用半耕半读,但是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勤奋学习的精神,珍惜读书的好时光,认真学习长本领,将来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本《少年毛泽东》的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秋天的下午,毛泽东正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想起家里晒在场上的稻谷,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地往家走。到毛四阿婆收稻谷,自己家的稻谷被淋湿了,结果被父亲责骂了一顿。

  看了这本书我深受感动。心想:毛泽东宁愿自己家的稻谷淋湿,也要帮毛四阿婆收稻,这种关心穷苦人的品质多么高尚,值得我去学习。

  这使我想起一年前那件事。有一天傍晚,我家正在吃饭,从别处来了个叫花子,身上穿破衣服,他右手拿根枯木棒,脸庞上瘦的`都凹出了一个洞,左手拿着一破碗,站在门前说:”小朋友,给我点饭吃吧。”我理也没理他,走到了门口就把门:“呯”地一关。这时叫花子嘀咕道:“哎哟哎哟,哎哟哎哟。”他心中好像对我十分不满。

  今天,想到那件事,实在惭愧。我以后一定处处以毛泽东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12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少年毛泽东》。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的学习精神。

  在毛泽东还没有上学时,每当帮着爸爸干农活,路过村里的学校,他总是会停下自己的脚步,听一会儿学堂里同学的读书声,他是多么想上学啊!于是,一天晚上,毛泽东开门见山,对爸爸说:“我要上学!”毛泽东的爸爸吃了一惊。再想想,这不是很好吗?上了学,能帮父母记个帐什么的,等毛泽东长大了,这个家还是要他来支撑,有点儿学问也不会被别人欺负,便当场同意了。上了学以后,毛泽东不光在老师那里学习古文,自己还看了许多经典名著,似乎永远读不够似的。晚上,毛泽东不仅要帮爸爸算账,自己还要多看一看喜欢的书。毛泽东的灯,总是全村最晚熄灭的一盏灯。

  读完了这本书,我被少年毛泽东那种强烈的.学习精神所感动了。当时,他不过是一个农民家里的孩子,可却有和其他放牛娃不一样的志向——读书学习,长大后为国分忧。我心中爱国的烈焰,也被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激得更旺。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勤奋好学的精神吧!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书的名字叫《少年毛泽东》。书中写道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叫韶山冲的小山村中,从6岁开始,毛泽东就帮家里干农活,帮助父母放牛、割草、砍柴、挑水等等,同时他还不忘学习,在私塾学习之余,他还自己偷学更多新的知识,从小就培养起了反抗压迫,反抗旧社会的思想。这在他今后的革命生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从小就乐于助人,在当地人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一次,毛泽东正在山上放牛,突然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毛泽东迅速跑下山,准备帮助父母抢收还晒在场上的稻谷,当他路过毛四阿婆门前时,眼看毛四阿婆的稻谷就要被淋湿了,毛泽东过去赶紧帮毛四阿婆收稻谷。等他收完阿婆家的稻谷,自己家的稻谷早就被淋湿了,结果回去被父亲责骂了一顿。虽然被父亲责骂了,但是他乐于助人的`行动一定得到了韶山冲人民的赞扬。

  我们这些新社会的少年儿童也应该向毛泽东学习,倍加珍惜这革命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新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相关文章:

少年与海读后感04-29

《美德少年》读后感11-21

《少年与海》读后感04-28

美德少年读后感04-29

小小少年教案07-17

顶碗少年读后感04-25

《顶碗少年》读后感04-28

《少年闰土》读后感05-01

少年闰土读后感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