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

时间:2024-10-08 11:53: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1

  《季羡林谈人生》由几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过关于人生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主义”统一,充满了“口号”。然而,季先生用非常简单的话语谈到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进退的荣辱。他的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位“习惯了各种生活,了解了世界的春秋”的世纪老人的笔下,他逐渐觉得启迪的含义非同寻常。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生活问题的`思考不是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的专利,“我们这一代凡人”也应该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不能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是处于被动与困惑之中,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他评价生活的好处和价值:“如果生活真的有好处和价值,它的好处和价值在于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如果“有所作为”和“承担责任”这样的词从一个普通人身上跳出来,就有平庸教育的嫌疑,但是联系到季老的知识和性格,就忍不住暗暗认同。季老字初读平淡如水,枯燥乏味,没有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智者,自然反归自然;为什么要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世界的真理呢?

  先生对生活的思考是独一无二的。但他并非特立独行,只是从不听从别人的建议。在人生的旅途中,上帝给了每个人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和和谐。如果个人经历是一个句子,把点连成一条线就成了人生。生活的契合应该在网上而不是在点上,也许同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也许同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先生走过的人生道路无疑是曲折的,这无数条曲线蜿蜒曲折,爬满了老人过去光泽红润的脸庞。饱经沧桑的他告诉我们:“不完整就是人生。”

  读完整本书后,我发现人生总是有起伏,但我不能随时放下。发现作者的最终成就,离不开他年轻时的‘努力’。在清华大学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他因为二战无法回国,但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学术基础。这和乔布斯很相似。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里听书法课,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偶然性,但也有它的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2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阐述了一位9岁的世纪老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季羡林的思想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让人明智,但他的性格却像一目了然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他谦逊的性格和平和的心态。

  对于我来说,经过十年的努力学习,我的生活经验很少,很难说生活是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季老告诉我们:如果生活真的有意义和价值,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人类发展的责任感。是的,只有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支柱”。

  季老对生活有一种“相信生命,但不能完全相信生命”的态度。中国古语有云:“尽人事听天命”。我觉得这句话不是不合理的,也符合哲学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原则。季老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尽力而为”,否则馅饼永远不会从天上掉进你的嘴里,但我们必须“听命运”。世界是危险的,因果错综。只有“尽力而为,听命运”,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我想,不急功近利,也不怨天尤人,不以物喜,不以自悲,人生寻求的是一种平衡!

  王静安在“古今成大事业大学的`问者必须经过三个境界。”“昨晚,西风凋谢了碧树,独自上了高楼,望着天涯海角”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不后悔,为伊拉克消人憔悴”:“人们寻找他数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昏暗的灯光下”这第三境界。季老认为,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拿出“衣带渐宽不后悔”的精神去学习或做事业。他指出天资 勤奋 机会=成功。

  季老的长寿之道是:“运气好的时候,想到运气不好,不要骄傲太多,运气不好的时候,想到运气,不要沮丧,心态总是平衡的。我想这可以用我以前看过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骄傲,冷漠;沮丧,冷静。”

  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探索生命的价值和真正的意义。只要我们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流汗,我们就会有一个无悔的生活。

【《季羡林谈人生》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季羡林论人生读后感01-27

谈生命说课稿01-10

《谈礼貌》说课稿12-15

《谈生命》读后感05-01

《谈美》读后感04-30

《谈礼貌》教学反思04-05

《谈读书》教案优秀12-04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12-21

谈对《恐龙》的教学设计06-04

《谈读书》的教学设计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