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15篇(推荐)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昆虫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1
你有多久没有仰起头看看天空,俯下身就是他弟了,我们在这个时代,又有多少时间去关心留意周围一些弱小的生命呢?可能在墙院一角,红牧蚁正搬着战利品回家;可能在一颗枯木中,天牛幼虫正计划着逃离家园,飞向蓝天;可能在一片小小的树叶上,大萤火虫努力的发着光,抢尽绵薄之力,照亮漫漫长夜……让我们通过《昆虫记》慢慢了解他们吧!
在法布尔的方式园中,各种昆虫出没,有“建筑师”蜾蠃,它的杰作常常让人目瞪口呆;有负葬甲,勤勤恳恳的工作,只为养活子孙后代;有花金龟,它是春天的荣耀,玫瑰的主人,天真的如同孩子一般。
最令我惊讶的昆虫,却是看似平平无奇的天牛,法布尔形象地将天牛幼虫比作“一节蠕动的小肠”。不仅是因为其外表相似,但是因为幼虫所具备的感觉和一节小肠差不多,它们没有嗅觉,没有视觉,更没有听觉。而仅有的'味觉和触觉也非常迟钝,他能知道什么呢?仅凭这与外界小小的关联,它对现在几乎一无所知,却对未来看得清清楚楚。
天牛幼虫知道成虫无法自己从橡树中钻出,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准备好逃生之路。它知道成虫身披铠甲,无法在蛹室里转身,于是在化蛹前,选择了头朝洞口的姿势。它知道蛹的身体非常娇嫩,于是将蛹室铺满柔软的内衬;它知道,在漫长的蜕变过程中,可能会有天敌进攻,于是在胃里储存了含钙的糊,以便把洞口封起来。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它对外界的了解甚少,几乎没有感觉,我想这便是它与生俱来的天赋。
再看看其他昆虫,法国狼蛛知道进攻对手的精神中枢,快速致死;大蝼步甲懂得布置陷阱,引导猎物一步步走向死亡;孔雀天蚕蛾用独特的方式吸引同伴,让人疑惑不解……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的天赋各不相同,将目光投向时间的长河,想想这些昆虫的祖先,它们的天赋并不是从物种诞生时就拥有的,而是经过岁月沉淀,时光洗淘,历史变化得来的这种天赋,这种能力是多么伟大呀,可现在他们却因为弱小,不起眼,被我们所忽视。
《昆虫记》轻声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哪怕一草一木,一只小虫子都有它所蕴含的巨大道理,我们要仔细观察,耐心体会,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昆虫记》读后感2
灯下,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一手拖着下巴,一手握着一支钢笔。桌上放着已经翻阅了无数遍的《昆虫记》。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昆虫记》使我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昆虫记》中详细介绍了许多昆虫,介绍了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昆虫记》也让我在读时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观的昆虫。
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如:“已经慌了神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忘到脑后去了。”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一生的时间与精力,他仔细的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并将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也因为多种文字出版,所以他被誉为“昆虫诗人”, 也翻译出版了他自己的大量作品。其中《昆虫记》被译成许《我国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而且也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但是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灯光下,字行里,我又回到了家乡。大师的身影与我的重叠……
《昆虫记》读后感3
科学百科《昆虫记》是法布尔通过自己努力的观察而凝聚成的一本历史名著。里面介绍了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丰富而真实,将昆虫栩栩如生的摆在你的面前。这本书中昆虫种类繁多,我觉得最有趣的昆虫是众所周知的萤火虫,我一开始以为萤火虫的发光点在额头上,看了书后我明白了,萤火虫的发光点在它的小屁股上。此外,我还认识了金步甲,黑步甲,天牛,松毛虫和黑胡蜂等等等等。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步甲。金步甲是一种十分凶悍的`昆虫,速度很快,在敌人面前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勇气可嘉。令我万分敬佩,我们学习也不要这样吗?遇到难题不会不要气馁,拿起笔来算,就会得到丰厚的战利品。法布尔凭着他的执着,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界中,用毕生的心血细微的观察着昆虫,才将他的努力写成了一本科学百科《昆虫记》。法布尔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你就会有所发现。
昆虫记400字读后感(四)
最近,我读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花费了将近20年时间写成的科学百科《昆虫记》,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三遍。科学百科《昆虫记》不仅让我熟悉了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的家、昆虫的食物;还让我了解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本能、计谋手段等。法布尔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虫世界,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蜣螂是怎样滚粪球,是草原上的“清洁工”;被管虫用极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界“聪明的裁缝”;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由此我想到法布尔是一位有着惊人耐心、细致观察力、刻苦钻研精神的'人。与他相比我真是惭愧不已。有一次我碰到一道难题,没有动脑就去问妈妈;特别是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于我的马虎、粗心,数学成绩拖了班级后腿,使我懊悔不已。以后在生活、学习中,我要学习法布尔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科学百科《昆虫记》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无数的启发,我认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无论是谁只要认真阅读一下科学百科《昆虫记》就会被大自然的神秘吸引,快来看看吧!
《昆虫记》读后感4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寒假里,我怀着对昆虫的好奇,翻开了这本伟大的文学著作——《昆虫记》。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一部不朽的昆虫史诗。
法布尔先生用毕生的精力深入到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等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翻开《昆虫记》这本生动而有趣的科普书,我仿佛走进一个广阔的昆虫王国。法布尔笔下的那些昆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们和人类一样,有生、死、别、离、喜、怒、哀、乐。
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小蚂蚁的魔爪下;圣甲虫为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了高亢的'歌声,可人们并不是很喜欢它。法布尔开始对蝉的研究,很快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
听,枝头的`蝉儿在欢快地歌唱;草丛里的蟋蟀幽幽地啁啾;螳螂沙沙地抖动轻薄如纱的双翅……
看,灌木丛中的蜘蛛悠闲地在织网;圣甲虫在沙地上奋力地滚动粪球;天牛却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啊,多么令人心醉神迷的虫间乐土啊!
读完《昆虫记》,使我懂得了许多科普知识,知道松毛虫会预测天气、蝉是怎样脱壳、红蚂蚁的执著以及金步甲那个狂热喜好打斗的家伙……昆虫世界真奇妙!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力以及细微的观察。而我也学会了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只要对周围的事物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那争奇斗艳的鲜花丛中、在潺潺流水的小溪中、在宽阔的草地上、在小鸟的歌声里或者每天经过的小路上,有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昆虫。有一次,放学回家,在路边看到了一队蚂蚁在搬东西。于是,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它们从花坛的一条裂缝里爬出来,顺着路边的花基一路爬到荔枝树下,然后再到大石头的另一端,钻进石头下面的一个洞里。它们都搬着东西,有的背着食物、有的背着蚂蚁卵、有的背着刚出生的小蚂蚁,我不经意地用小树枝轻轻地拨动一下它们经过的路线,顿时,它们便吓得四处乱闯,但很快,它们又回归到队伍中去,继续前进。妈妈常说,蚂蚁搬家,说明要下大雨了,原来蚂蚁会预测天气啊,它害怕大雨冲毁自己的家,所以才搬家的。
啊,大自然是那么的神秘莫测,昆虫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昆虫记》读后感5
我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女孩,所以,从小到大读了许许多多的课外书,如幼时就读的世界童话大师,丹麦作家安徒生爷爷写的《白雪公主》、《丑小鸭》、《灰姑娘》。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虫,今天我买《昆虫记》。回到家里,悄悄地关上门,轻轻地坐在床上,带着兴奋的心情读《昆虫记》,我立刻就被书中的内容给吸引了。
《昆虫记》这篇著作是法国著名加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才完成的。这本书里介绍了毛虫、蝉、蟑螂等几十种昆虫。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之谜》这一节。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作者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目不暇接。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作者用镊子把它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蝎子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了,和以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的这种事情,只是人们乱猜测而已!
读了这一节,我不禁思绪万千:世界上大概除了人以外,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会自愿结束生命。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杀都是一种胆怯的表现。大家都认为生命是一种很宝贵、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赐予了我们小小的生命,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苦难,珍惜生命,更要回报他人。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人因为某种原因自杀了,著名艺人张国荣也在多年前跳楼了。我认为,这些人简直还没有一个小蝎子勇敢。由此,我曾还联想到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我就是一个例子。我经常会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生气,苦恼,有时候甚至干脆不做,发呆,去问同学答案,这应该也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吧!我们应该学习蝎子的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个坚强而又勇敢的人!
啊!真没想到,我竟然被一本科普系列的书给吸引了。我认为,我读了这一本《昆虫记》,简直比读好几本小说书要强的多,有益的多。以后,我要听老师的话,多读读名著,说不定还会有一些不小的惊喜呢!
《昆虫记》读后感6
《昆虫记》的内容的详细,让我对每一个片段都记忆犹新。其中,蝉用手斧来开掘储藏室。这样的开掘二字用的特别形象。他还会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那布满花纹的飞翼,向外伸直,并竭力张开。蝉有一段是这样的: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理我的耳畔”。表达出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这些描写,使得蝉更加富有灵性,让我们置身在这样的细腻描写中,更加感受到了蝉那充实的生活中的乐趣。我还喜欢舍腰蜂的这一段:这样几下抖动便去掉了舍腰蜂刚刚初具规模的窠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他的蜂巢居然已经有一个橡树果子那样大了,真让人始料不及。它们可真是一些让人惊奇的小动物。临近沟渠的时候,它当然就会注意到这件可喜的事情,于是就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取水边这一点点十分宝贵的泥土。它们不肯轻易放过这没有湿气的时节极为珍稀的发现。前面说舍腰蜂的窠巢的初具模型已经抖动去掉了,但舍腰蜂却又建起了树果子样大的。这充分体现了舍腰蜂的要的能力,也说明了他的毅力不屈。
《昆虫记》这一奇迹的诞生,难道仅仅是作者的写作细致?不是的,还有作者对蝉,对蜜蜂的一种独特的热爱,乃至对整个昆虫世界的热爱。才有了这样的奇迹,这样的灵感,才有了这样的毅力——一种长期观潮昆虫的毅力。这样的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是需要自己对某件事物的`热爱才会有的。作者法布尔做到了,并在他的笔下,我听见了麻雀受害时的婴儿般的叫声;我看到了小甲虫的无私奉献;我感受到了杨柳天牛那样的“吝啬”……不过都是好的,至少是通过点点滴滴的观察才有的结果。
法布尔为了写这样的奇迹。确实用了毕生的经历,并且失去了太多太多,我想作者能用上这样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源自对昆虫的独钟。这样也让我懂得了自己热爱的是就应该好好去做。
《昆虫记》读后感7
买下了《昆虫记》这本书,翻开它,一幅萤火虫的图像深印在我的眼前,这本书描绘了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的喜爱。
拿起这本书,我看得入了迷,仿佛进入了昆虫的王国里,在里面体验着不一样的世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萤火虫和红蚂蚁,我在昆虫的世界里,欣赏着萤火虫,看着它们自由自在的飞行,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的弧线;看着它们快速飞行,在空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看着它们成群结队,在空中欢快的玩耍;看着它们亮着灯一闪一闪的,就像在给其他昆虫照明指路一样;看着它们......,萤火虫的每个动作,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熟练;那么的负有激情和生命力,只要你稍微留意观察它们,你就会发现萤火虫的可爱相信你也会喜欢它们的!
现在要说说红蚂蚁了,红蚂蚁很懒,不愿寻找食物,不愿养儿育女,就算食物在它旁边,它也不会去吃,它们的衣食住行都要靠仆人来替它们完成,它们打架非常厉害,为了达到它们的目的,它们就去抢邻居不同种类的蚂蚁来成为它们的奴隶。
红蚂蚁是个十足的强盗,当炎热的6,7月份来临时,红蚂蚁就从家中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整个队伍有5米多长,盲目地搜索目标——黑蚂蚁。一旦发现目标,领头的蚂蚁就停下来,其他的蚂蚁也大步赶上,证实情报正确后,就全部冲入黑蚂蚁的家,一场厮杀后,胜利归于红蚂蚁,它们用大颚咬住蛹,急忙回到家中。
红蚂蚁也是一个神奇的.外科大夫,,它们外出捕猎跟敌人厮杀时,先将敌人麻醉,等敌人失去知觉后,在美美的饱餐一顿。红蚂蚁它们的思想很坚定,记忆力很好,无论出来时的路是多么弯曲,多么危险,它们都按原路回去。它们只认得原来的路。它们的记忆力能保持到第二天乃至更久。
在昆虫的世界里,看到了昆虫的点点滴滴,了解了昆虫的各种生活习性,以至于我意识到昆虫是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我们对昆虫的毒害,昆虫已经灭绝了不少。所以我希望大家以后要爱惜保护昆虫,做一些保护昆虫的活动。
观察,是无价之宝,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只要你静下心了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很美好!
《昆虫记》读后感8
《昆虫记》是法国学者亨利法布尔所写。它不一样于百科全书,它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用生动趣味的描述着重介绍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此书融合了科学与文学,堪称一部出色的作品。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四年级,那时我还不太看得懂,因为里面有很多新的名词,但之后我是越看越有兴致。此刻,有时候我还会再翻一翻书中以前看过的资料,反复地去“咀嚼”、“消化”。从《昆虫记》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昆虫的新知识。比如:在《蝉的歌声》这一篇里,蝉仅靠肌肉的收缩就能让音钹振动,从而能够“歌唱”。原先我一向以为唱歌是要靠嘴巴的,没想到蝉的身体里还会有“音钹”,此刻才明白动物的身体里也有和我们人类声带相似的发音器。书中所讲的知识还有红蚂蚁的识途、迷宫蛛的卵窝、胡蜂造的六边形蜂房等等。昆虫的生存本领无不让我感到惊叹——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也有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啊!不由得让我由衷地感到佩服。我要说:不要伤害生命,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
在大自然中,虫子随处可见,有在天上飞的,有在地上爬的;有大的、有小的。它们是那样的毫不起眼。但你能够想象吗?为了研究昆虫,法布尔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他完成了长达十卷的《昆虫记》,解开了许多人尚未揭开的昆虫之谜,也纠正了许多人在昆虫学方面的错误观点。我十分佩服《昆虫记》中描述的那些昆虫顽强的生命力,但我更佩服的还是法布尔那执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将自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于昆虫那种执着的探究精神,足以让任何人都为之感动。
在《昆虫记》译序的末尾,我曾读到这样一句话:“愿您在轻翻本书书页时,能再度唤起孩童时代拨开草叶、寻见昆虫的愉悦心境。”几年前,我和小伙伴一齐捉蚂蚁、逮蚂蚱的情景我已渐渐淡忘了,然而我在阅读《昆虫记》时,那美妙的情景却突然变得记忆犹新,好似昨日才发生过一般。《昆虫记》我已许久未读,而如今,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不朽之作,它再次的让我体会到,我们应当学习法布尔执着的探究精神,对任何事情都要抱有执着、不懈的态度,要有一不做、二不休的决心。
《昆虫记》读后感9
《昆虫记》,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有些天马行空。那些栖息在泥土里、生存在岩缝下的微小生命体——虫子,曾几何时被人写过呢?而法布尔把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都聚焦在这虫上。
相对于一些死板的科普书籍,《昆虫记》就多了份大自然的神奇与有趣。记得第一次看《昆虫记》时,从小就畏惧虫子的我,自然就对它退避三舍,可是它有趣的情节吸引了我,在书的天地中,所有的虫子都被赋予了灵气,而法布尔就像一个老朋友那样,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虫子们。在他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不会不乐观。多么有意思的小动物啊!
昆虫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也会伤害人。法布尔为推算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竟然不顾危险去捉黄蜂。他还观察狼珠是怎么猎食的……他为科学献身的态度,着实令人佩服。也许这就是“科学精神”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法布尔有今天的`成就与光辉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他能把昆虫写“活”,不仅仅因为他对昆虫观察的细致,更因为他锲而不舍的研究。早上,他与昆虫共舞;晚上,他与昆虫共居一室。而在当时研究昆虫会被误认为不务正业,法布尔得顶多少的误解和压力啊!但是,风风雨雨都没能动摇他对昆虫的喜爱和对梦想的追逐。
我是个不能坚持的人,当我看到陪伴了我好久的《昆虫记》,想到法布尔能把研究昆虫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也一定可以。我暗下决心,就要有所行动。先从国画入手,每天都练画,三五天过去了,国画变得索然无味。这我才知道坚持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但法布尔却做到了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了昆虫,他永远不知疲倦,我由衷地佩服他。每当在厌烦的时候,法布尔仔细端详昆虫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里,它仿佛是一盏指路明灯,告诉每一个《昆虫记》的读者一定要坚持。
我读《昆虫记》懂得了坚持。而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也认识了一个热爱科学不顾一切的法布尔。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
《昆虫记》读后感1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净化人的心灵,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更芬芳。每当我得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废寝忘食地看着,细细品味,琢磨其中的奥秘。
一个宁静的早晨,一缕金灿灿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叶缝照在我的书桌上,显得十分柔和。树上,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欢快地唱起了婉转的歌谣。我捧起《昆虫记》这本书,像是走进了书的海洋,与书融为一体,不管时间的流逝,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
我不知看了多久,最后合上了书,眼前还不断浮现出书中那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哇,原先昆虫和我们的生活这么相似啊!”那一声声惊叹在我脑海中若隐若现。叽叽湫湫,叽叽湫湫的虫声回荡在我耳畔。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似乎有成长了许多,我从一个害怕虫子、厌恶虫子的小女孩长成了以为喜爱虫子,甚至敬佩虫子的“青年”。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我认识了一群全新的昆虫,它们不像我记忆中的那样,是富有灵性的'。法布尔向我们描述了许多昆虫的觅食、劳动等,几乎包含了昆虫的一生,从中我也能深刻了解到法布尔观察昆虫时多么仔细,用心;我能想象到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一动不动地拿着放大镜在草丛旁待了一下午的艰辛;为了扑捉一只小虫,气喘吁吁地追赶着,绊倒了也不管的执着……法布尔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昆虫记》中,我认识了喝树汁的蝉,吃蜗牛的萤火虫,爱吃莴苣叶的小蟋蟀……我也明白是我误会了蜜蜂,我不该用相同的眼光对待所有的昆虫。蜜蜂早出晚归的采蜜是为了我们,是让我们喝到那甜滋滋的蜂蜜,它那锋利的刺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是自卫;还有七星瓢虫,蝴蝶……如果没有它们,我们会有这么多姿多彩的世界吗?长久下去,我们能好好地存活下去吗?因此,我们要保护昆虫,让它们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多么有意思的《昆虫记》!我期望人们能把昆虫当作永远的朋友,保护它们,与这些小生灵渡过一个又一个完美的时光……
《昆虫记》读后感11
夏日午后的蝉鸣甚是聒噪,室外枝娅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阳。在阳光的催促下,我拉开散满墨色的书柜,捧出一本《昆虫记》。坐在软的沙发上,我轻轻地翻动书页,飘浮的目光终于落在黑色字体上。
当我拿起这本书后,我便被这里有趣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保壳朗如何滚屎球;了解了蝉的习性;蟋蟀如何捕食的松毛虫的“家’在哪儿,蜘蛛常见的种类..……还有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毛虫,漂亮的孔雀蛾.……这里介绍了几十种昆虫,每一篇都是那么精彩。
蝉,是一种神奇的昆虫,它在夏天的夜晚就会悄悄爬出来换上华丽的新装,然后开始它的歌唱生涯。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蝉居然是一种害虫!七月时节,当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朵上寻找饮料时,蝉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奇特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藏在它的胸部,能刺穿树皮,吸树的汁液。它坐在树上唱歌。渴的时候只要钻通树皮,吸树的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以饮个饱了。
屎壳郎在我的印象里是一种恶心的昆虫,但我发现其实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力了更了解屎壳郎,我还专门调出了屎壳郎滚屎球的录像。看着视频中跌跌撞撞地滚屎球的屎壳郎,我不禁发现屎壳郎的意志力多么强。
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的绒毛,脖子上有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灰白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它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弧形的线条。这种蛾是由一种长得极力漂亮的毛毛虫变来的,它们的身体以黄色为底色,上面嵌着蓝色的珠子。它们靠吃杏叶为主。这种蛾子不懂得吃,寿命只有两三天的时候。我真为它惋惜。
……
阳光从脚尖爬到膝盖,弹鸣声微弱,我慢慢地合上书。《昆虫记》是法布尔用毕生的心血和研究成的世界名著,这里聚集了法布尔智慧的结晶。真想不到,昆虫的世界是如此丰富!昆虫,如此微小的生命也能这样精彩。我们应该保护昆虫,爱护大自然,多读名著,收获意想不倒的惊喜。
书中没有多少故事,却处处是故事。
《昆虫记》读后感12
《昆虫记》读后感《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这本书是他认真观察了几十年昆虫,又花了三十多年写成的,全书记载了二十多种昆虫,它们都非常有趣,也都很有特色。
《昆虫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蚂蚁和蝉之间的关系,小时候读的童话中说,蚂蚁一个夏天都在准备粮食,而蝉只是在树上唱歌,从来不准备食物,过得悠闲自在,还笑话蚂蚁总这么忙。冬天到了,蚂蚁家里有许多他们夏天准备的食物,供他们过冬,而蝉因为夏天没准备食物,所以冬天来了,他们没有吃的了,只好到蚂蚁家去乞讨。蚂蚁对蝉说,你夏天唱歌,冬天你就跳舞吧,所以蝉最后还是饿死了。
但这毕竟只是个童话,但当我读了《昆虫记》后,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我对他们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实蝉压根都没去蚂蚁家门口乞讨过,倒是蚂蚁会经常到蝉家乞讨,更确切地说,蚂蚁是经常到蝉家去抢,所以蚂蚁在法布尔的眼里是一个强盗。其实蝉的食谱很简单,他只要吸树干中的树汁,就可以生存下来了。一到夏天,它用嘴上那根长长的管子插树干里去吸树汁,它就这样开了一口“井”,让树汁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但它被一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围住了,它们都抢着去分享蝉的'劳动成果,可蝉当然不愿意把自己辛勤凿出来的“井”拱手相让,所以他们之间会发生一场恶战。在这些强盗中,最不甘心的要数蚂蚁了,其他昆虫在战争在混乱中偷偷地喝了一小口就溜走了,可蚂蚁总想独占这口“井”,所以一个劲把这口井的主人赶走,蚂蚁虽然比蝉小得多,但是成群结队地活动,势单力薄的蝉哪是他们的对手,它被蚂蚁军团团团围住,在战争中败下阵来,气呼呼地撒了一泡尿,然后逃之夭夭了。蚂蚁成了这口井的主人了,蝉又重新去凿新的井了,但是蚂蚁很快就把这口井的水喝完了,然后又去抢蝉新的井,可怜的蝉新的忙碌半天开的新井,还没喝上几口,又被蚂蚁军团霸占了。有的蚂蚁更贪心,为了能得到更多的树汁,还要把蝉那根开井的管子拔下来给自己用,蝉真是一只可怜虫。
法布尔通过细致的观察,在《昆虫记》中把这些动物描写得这么生动和有趣,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昆虫之间的战争和争夺,原来动物界与人类一样,弱肉强食。
《昆虫记》读后感13
《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是亨利·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科普家,被世人称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布尔出生贫苦,《昆虫记》这一著作,便是他排除万难,花费了二十年精力,孜孜不倦的研究的知识结晶。 他将自己的一生时光都奉献给了昆虫的观察与研究事业。 1897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后,法布尔为了方便观察,用积蓄买下一座老旧民宅,取名——荒石园。他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穿着农民的粗呢外套,手握尖镐平铲,建成了一座白虫园,将其中不为人知的奇妙微观世界,就着自己的汗水,写进了一卷卷《昆虫记》。 这部著作,对关于昆虫的科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法布尔始终认为,做科学研究,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 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于是,他的《昆虫记》成为了昆虫研究领域中极其珍贵的文献。 这本著作,不仅充当着昆虫世界的观察者,还是诗性的推崇者。书中行文优美,意趣盎然。虽说是一部科普著作,但却脱离了科学报告的枯燥乏味,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读着一行行字句,仿佛亲眼看见了一只只昆虫在翠绿草丛中漫步,听见了夜空下,虫儿上演的露天音乐会,更能感受到,法布尔对于昆虫研究与写作的热爱,他满怀热情,将一部科学书籍,写成一部诗集,写出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诚挚的赞美,他的.眼瞳,必是《圣经》中那种如鸽子眼般的透明亮丽,流露着对世界的好奇与爱意。
这本煌煌著作伟大在何处?它以人性关照虫性。表现出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层次思考。法布尔通过惟妙惟肖的描写,以及对于拟人手法出神人化的运用,将昆虫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联系。将人类的道德认识,人文关怀与昆虫的生活相联系。并以这种颇具童话色彩的语句来影射人类社会。他以“那是它的合法财产,是它凭良心得来的”的语句来形容一只滚着粪球的金龟子,以此抨击人类社会中“强行掠夺的行为随处可见”的现象。 《南方周末》199年的新年贺词中有这样一句话:“ 总有一种力最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我想,法布尔对于科学的执着,对于诗性的追求,对于人类社会的关切,便是这种力量,让我在书中,读出了一个振臂高呼而又不乏优雅风度的精神领袖,法布尔对于科学,对于文学,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都是难以磨灭的。 读之,怎能不令人欢欣鼓舞,拍案叫绝?
《昆虫记》读后感14
不说这本书如何,我们对本书作者法布尔应该有一定了解。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去田间观察,捕捉各种虫子,本身家就住在农村,所以很方便。我想,这也是为他以后的“昆虫学家”做的准备吧。
《昆虫记》能在所有描写昆虫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书中的昆虫种类多,并且多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各种昆虫常识和生活习性,让人们也收到书的感染,原来昆虫世界的奥秘有那么多!甚至由此而喜欢上昆虫。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并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具有天生的才能,哈哈,就算普通人用直尺圆规之类的器材也未必能画得如此准确……种种奇妙的现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正好有篇课文介绍法布尔,因此老师让我们找来《昆虫记》试读。当时的学习经验不足,更是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何况听老师说过它是一本说明文集,所以稍作浏览就放下了它。当我进入中学,再次拿起它时,感觉完全改变:它用平实又不失幽默的叙述,清新自然的文字,去描述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的科普书。
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昆虫记》让那些被我们忽视太久的虫子们的身影以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齐聚拢,再次让我知道了它们的存在。在这之前的昆虫世界几乎是靠想象的,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它们。在阅读它之后,昆虫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有了活灵活现的样子,它们与我们人类一样,有着劳动与掠夺,有残酷的肉食性虫子和善良的食草性虫子,读着它,我仿佛身临其境,看着它们之间正进行着的搏斗!
除了书中所描写的内容,我也为作者的奋斗而感动。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一步步推断出高鼻蜂毒针的效果与作用时间;还有萤的捕食过程,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失败,转身设计下一次实验。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就是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及其博大内涵。
《昆虫记》读后感15
我读的那本好书就是《昆虫记》,那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这部著作描写了法布尔穷尽一生所喜爱,所追求的昆虫世界。哦,法布尔多么可敬,他为了昆虫们可以说是付出了一生,从没见过这么执着的人呢。
那本书真的让我着迷。《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它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描绘成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虫记》深刻地描绘许多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苍蝇等。
《昆虫记》里的一段文字让我感叹不已,“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有多少个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追逐着;有着红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摇摆着,缓缓地前进。”这段文字令我啧啧称赞,是我最喜欢的段落之一。大概是因为法布尔写的十分生动的关系,这些文字好像有生命力一样,让我十分着迷,眼前好像也呈现出了许多片段,真是十分吸引人啊。
《昆虫记》里有许多描写各种虫子的语言,我学习到了关于昆虫的很多知识并开始喜欢昆虫,例如,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如果不看它那致命的捕猎工具,螳螂其实也不可怕:苗条的身材身着俏丽的上衣,浑身呈现优雅的淡绿色,还有那长长的酷似沙罗的翅膀,真像一位美少女。例如我还知道了松毛虫是怎么产卵和孵化、动物是怎么催眠状态自杀的、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液有多强,一只朗格多克蝎子和一只纳尓包那狼蛛这两只都有毒刺的昆虫谁会吃掉谁、金步甲的食物是什么…… 这些可爱的昆虫怎么可能不讨人喜欢呢?
《昆虫记》不仅仅充盈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的精神。
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科学诗人”法布尔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09-06
昆虫记读后感12-27
昆虫记读后感09-18
《昆虫记》的读后感01-03
昆虫记读后感12-24
昆虫记读后感11-19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07-18
[经典]昆虫记读后感07-03
昆虫记读后感04-14
昆虫记的读后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