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时间:2024-10-10 22:59: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

  《追风筝的人》是一本神奇的书,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件发生在阿富汗的故事,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过着平静的生活,突然间,两个少年经历了国破家亡,在一段悲欢离合后,他们走向了各自的宿命。看完书,我的心沉浸在悲伤和震惊中,久久不能产静。合上书,我凝视封面,那个孤独的追着风筝的孩子,你令全世界为你哭泣,那样无助地奔跑,你在追逐什么?你是否眼含泪水?

  故事发开始于一场风筝比赛,哈桑是当地出名的追风筝高手,他替少爷阿米尔追风筝,对阿米尔承诺一定会把风筝给他。但是,当他追到风筝是地,一群男孩却逼迫他交出风筝,哈桑忠于对主人的承诺,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阿米尔目睹了一切,却没有出手相救。友情动摇了,随后,阿米尔借口哈桑有错,将他赶出家门。

  不久,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与父亲逃往美国。多年后,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把阿米尔从平静的异国生涯惊醒,关于故国的一切、关于哈桑重新浮上心头,真相、责任、负罪感,驱使他回到职富汗,寻找失去的友情。

  这本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同时,又让我们在无限哀伤和背叛的`痛苦中,看到了友情的强大,那仿佛是黑暗中的一星亮光,为人们带来希望。

  封面上,火红的晚霞中,镶嵌着一只小小的风筝,长长的风筝线后面,一个小男孩在孤独地奔跑,他的眼中饱含着泪水,在绝望的奔跑中,心里仍存有一份对命运的感激,感激在苦难的历程中,仍有一丝温暖,那是来自阿米尔的友谊,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梦想、是心灵的归宿。

  奔跑、追逐,在炮火连天的岁月,在屠杀、饥饿、死亡的阴影中,含泪追逐晚霞中的小小风筝,追寻一份美好的理想,这是苦难的人类曾经历过的共同的命运,这是刻在史书中的风筝与奔跑。我为人类曾经的苦难而心痛,也为我们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倍感珍惜和感恩!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

  我是以一种敬畏的心看完这本书的,随着卡勒德.胡塞尼的娓娓道来,使我进入到了一个让我为之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状态。

  美丽的故事总是带着悲伤,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富家公子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的故事。哈桑总是百依百顺的对待阿米尔。可是阿米尔为了博得父亲全部的爱,不惜背叛、伤害哈桑。最后哈桑在阿米尔的背叛下,和他的父亲离开了服务了很多年的地方。他们的付出,没有得到任何的奖赏。留给他们的只是无尽的遗憾。谁也无法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什么……也许在世人眼中,哈桑不仅是仆人,更是被歧视的哈扎尔的代表。可是这一切让一个13岁的孩子来承担,怎么就让人感到揪心的痛…数年后,阿米尔也有了他的家庭和事业。而哈桑也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一切却如此短暂,出于良心的不安的阿米尔又重新找到哈桑的时候,哈桑却意外丧生,留下的只有不满1岁的孩子。直到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让阿米尔原本愧疚的心瞬间无法原谅自己。哈桑竟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多么讽刺!

  孩子原本都是善良而美好的,只因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家庭而终身被贴上种族歧视的标签,道德的伦桑,人性的泯灭被作者诠释的那么淋漓尽致,幸好结局是阿米尔的幡然悔悟,也许善待哈桑的孩子才是他终生的.救赎“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七个字读来却是这么沉重!

  合上书,此刻我只想静静地坐一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在都尝试爱与被爱,但是却抵不过内心的懦弱和自私。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阿米尔、哈桑、阿里…你后悔,你劝慰,你遗憾,你痛苦,你救赎….后来你才发现,其实人生路上,根本没法回头。作者想要诠释的就是,即使残酷到没有人性,这个世界仍有美好,仍有未来,仍有路可以走。你的风筝,只有追到了,才是胜利。

  加油去追吧,你的风筝,它就在那,虽然会随风飘舞到没有方向,但它有一根线攥在你手里,即使被其他的线割断,它也只属于你。愿我们都心存美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

  为什么生活在如天堂般的美国,远离硝烟弥漫的阿富汗,阿米尔仍然有着挥之不去的愁绪,仍然想着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是哈桑,那个最忠于他的`奴仆,不,是童年的伙伴,是他最愧对的人,让他的心灵永远处在忏悔与不安中。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故事的结局,索拉博的不语跟沉默以及放风筝时他的笑,让我感到一丝悲伤,却也有如负重释。因为阿米尔追过,救赎过,勇敢面对过。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阿米尔,都在不断追寻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许就是在不断怀念跟追寻过去中度过的,我想: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跟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跟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淋漓尽致。

  读完这本书就像品一杯茶,有一点点苦涩,但其中的甘甜让我回味良久。其实人生不正是一杯茶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句《追风筝的人》中的对白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想着它,宛如一个天真的玩笑,愚弄着生命中多少爱恨情怨,它延续着一个梦,一个《追风筝的人》的梦,一个残忍而又美丽的阿富汗,一个在曾经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呈现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阿米尔和哈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样幸福。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个令全文发生转折的岔路口。阿米尔和哈桑在当地的斗风筝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狂喜中,哈桑要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却被阿塞夫拦下。阿米尔走街串巷寻找着哈桑,在一条小巷中,他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可阿米尔却选择了胆怯,他逃避了……天色变暗,阴影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阿米尔永远忘不了那一幕,他背叛了哈桑,他失去了哈桑……

  无尽的痛苦逼走了哈桑。而同时,阿富汗的战火也开始燃起。阿米尔随着父亲逃到了美国,背离了战火却始终无法背离对哈桑的自责和愧疚。一天,拉辛汗的一个电话让阿米尔回到了那里。他拼了命从塔x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而此时的`哈桑早已死在了塔x班的魔爪下,阿米尔能为昔日友人所做的,就只有为他可怜的孩子找回一颗心,一颗过去的心,一颗未来的心。也许,这,是一次心灵的救赎。

  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

  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文学与生活中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

  追风筝的人,看到这个名字,在我印象里按常规这应该是一部追逐梦想的励志小说,结果看完小说,会发现,这个追风筝的人是在现实中切切实实存在的,追风筝的比赛也是切切实实存在的,感觉天空中飞舞旋转的风筝好像也在脑海里一祯一祯放映着。故事的男主人公和他的玩伴这种带有阶层色彩的情谊总是处于一种矛盾和纠结之中,但是最后根深蒂固的阶层观念和不平等的思想打败了十二多年相处的点点滴滴,其实我看完整篇小说,就记住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哈桑,他正直、善良、诚实、勇敢、热爱学习,集合了世间所有美好的词汇,对于他的小主人,内心敏感的哈桑除了真心珍惜爱着小主人,把他当朋友,其实也一直在扮演着忠诚的仆人身份,从来不会提过分的要求。

  看到哈桑最后娶妻生子,感觉到了一阵莫名的悲凉,童年的不幸给他成年后的生活带去多少阴暗的心理阴影,再去探讨作者为什么不救下哈桑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小说一般不会给予太多的幸福于底层的人民,但善良的`作者还是留了一点希望下来,希望哈桑今后的后代可以迎着风,继续将风筝线攥在手里,追逐更加开阔的蓝天,愿有梦想的人都能勇敢追逐,不负初心。

  下面是文中摘录的一些句子,仅做留存: one:在喀布尔,你再不能相信任何人——为了获得悬赏或者因为受到威胁,人们彼此告密:邻居告发邻居,儿童揭发父母,兄弟陷害兄弟,仆人背叛主人,朋友出卖朋友。

  two:我们默默无声,但并非因为我们无话可说,而是因为我们之间无需交谈。

  three:对我来说,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对爸爸来说,这是个哀悼过去的地方。

  four: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句《追风筝的人》中的对白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想着它,宛如一个天真的玩笑,愚弄着生命中多少爱恨情怨,它延续着一个梦,一个《追风筝的人》的梦,一个残忍而又美丽

  阿富汗,一个在曾经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呈现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阿米尔与哈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样幸福。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个令全文发生转折的岔路口。阿米尔与哈桑在当地的斗风筝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狂喜中,哈桑要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却被阿塞夫拦下。阿米尔走街串巷寻找着哈桑,在一条小巷中,他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可阿米尔却选择了胆怯,他逃避了……天色变暗,阴影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阿米尔永远忘不了那一幕,他背叛了哈桑,他失去了哈桑……

  无尽的痛苦逼走了哈桑。而同时,阿富汗的战火也开始燃起。阿米尔随着父亲逃到了美国,背离了战火却始终无法背离对哈桑的自责与愧疚。一天,拉辛汗的一个电话让阿米尔回到了那里。他拼了命从塔莉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而此时的哈桑早已死在了塔莉班的魔爪下,阿米尔能为昔日友人所做的,就只有为他可怜的孩子找回一颗心,一颗过去的心,一颗未来的心。也许,这,是一次心灵的救赎。

  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

  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文学与生活中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7

  也许,人生从来都不如初见而每一个昨天也只是今天的前任所以一路上,我们反复练习的是明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美丽的故事都是悲伤的,这部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之后的美国为社会背景,讲述了一段没有前景的友谊,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小说的高潮如此残忍又如此美丽,但就像《休斯顿纪事报》在评论此书所说的那样:“此书是一部睿智并发人深思的小说:赎罪并不必然等同于幸福。”

  “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我们欺骗着,愚弄着一个人,一个十分信任我们的人,我们最怕得到不是他的责备,怨恨甚至敌视,而是他那一如既往的“真诚的忠贞”。这种恒久的忠贞令我们窒息,因为没有人会希望得到这种毫无责备的宽恕,这种被包容的质感才正令人惧怕!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每个人心中都有风筝,无论它意味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

  偶然看到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的的作品《追风筝的人》,读后觉得心中十分难过和纠结。故事其实很简单,主人公阿米尔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的成长,感情十分融洽,但是由于身份的不同,在小小年纪的阿米尔心中并没有意识到哈桑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眼睁睁的'看着哈桑为了给他追风筝而被几个坏少年欺负却不敢挺身而出解救,过后由于无法面对自己心中犯罪的感觉而设计驱走哈桑,完全背板了两个人无间的感情,在此将人性中自私、恶劣的本质表露无遗。

  但是作为一个良心尚存的人,阿米尔一直受着自己良心的苛责和拷问,多少年都无法释怀。在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寻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不遗余力的挽救了哈桑的儿子,并且收养了他,我想他是觉得好过一点了,尽管对于事情并无任何改变!我读后并没有为阿米尔最后的微笑而微笑,反而觉得一样难过。

  对待自己最好的人,总是被年少的自己忽视;给予自己最真心的人,总是最不被在乎的!人心是最难捉摸的,但是却也是最恶劣的,千万遍的折磨爱自己的人都不觉的累,只有一朝失去才会觉得措手不及的悔恨!从此我想到了《飘》里面的女主角斯嘉丽,几乎一生都在追逐着阿希礼,直到梅兰尼的死亡才让她看清楚她自己爱的是谁,为此,她又开始了对自己曾经拥有又失去的瑞特的追逐!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珍惜上天给的每一个缘分,善待对自己好的每一个人呢?

  阿米尔幸运的有机会再次成为好人,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呢!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为自己追风筝的人,善待他们,这样一生的幸福都将有人守护!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9

  放飞的风筝掌握着人的命运,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都要牢牢抓住它,即使错过了昨天,也不要错过今天。以下是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欢迎阅读和关注。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风筝,它绑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诚。风筝象征着我们的个性,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寻那只风筝吧。

  在《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是阿富汗一个富有的年轻主人,他和仆人哈桑亲如兄弟,但他也有等级观念和宗教种族观念。因此,在阿米尔捉弄哈桑之后,虽然感到内疚,但仍然会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但在一场风筝比赛之后,阿米尔的懦弱间接地迫使哈桑离开。不久之后,阿米尔和他的父亲去了美国。

  成年后,他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再次踏上自己的家乡,却发现了一个惊喜的谎言。他不断探索了,在战争中,他终于找到了去世的哈桑的儿子,找到了被他遗弃的风筝。

  这本书使我大为震惊,原来阿米尔是个胆小鬼,无法保护和面对他的伙伴。幸运的是,他还是找回了失去的心。但是在生活中,不是每一次的伤害都可以弥补的。有些风筝,你再也不会找到,所以阿米尔是幸运的。

  这也让我想起了学习,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有时我们胆怯地远离它们,有时我们偷别人的方法来解决它们。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正确的做法是迎接挑战,抓住成长的机会,抓住即将走的“风筝”。

  再一想,我们似乎比阿米尔幸运。他和哈桑再也回不去了,他的`“风筝”不完整。“风筝”的背后藏着我们的人性,例如正直、勇敢、善良。只有当我们不失去我们的“风筝”,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年轻的阿米尔一样,他的懦弱让他失去了“风筝”。即使救赎,也只会得到那断了的“风筝”。失去之后再次得到,总比从来没有得到更伤人。

  放飞的风筝掌握着人的命运,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都要牢牢抓住它,即使错过了昨天,也不要错过今天。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

  去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他讲述了12岁的阿米尔与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睽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爱,恐惧,愧疚,赎罪……都交织在这部小说里。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他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自己。

  或许,我们都面临过与主人公阿米尔相似的困境,在生命成长的某个阶段,有过那么一次深刻的.错误:曾经我在邻居家里玩,在无意间把他们家的一个精致的陶瓷打碎了,当他们家人找上门时,硬仗着自己能说回道而把一切责任推到了另一个和我在一块玩的小孩身上,却不顾他哭着离开……然而并没有人愿意因为一次错误,就甘心承认自己是可恶的是错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追风筝的人,那天空中漂浮不定,而迟迟不肯落地的风筝,或许就象征着让我们内心无法安定的愧疚。我们每个人它的下面奔跑,追逐……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须要战胜的就是自己。需要承担的,我们无法推卸;需要面对的,我们无法选择;需要克服的,我们无法逃避……只有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去做,只有坚信“风筝”总有“落下”的那一刻,“风筝”最终会被追到。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去寻找救赎……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01-18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1-25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6-30

追追乐大班教案10-07

放风筝的人读后感11-20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10-23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4篇)11-05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篇01-28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1篇01-23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