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2-10-28 20:27: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弟子规》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短短的三字一句,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道理。这就是中国经典儒家文学著作《弟子规》的开篇语。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人如果从小懂得规矩,明辨是非,那么他将会成为一个有原则、有主见的人;反之,如果从小过于放纵,任由自己的脾性张扬,那么他很可能会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弟子规》就是这样一部约束、管理我们言行的规矩书,请大家谨记这是约束而不是束缚,是管理而不是管制!

  全书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阐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习惯与规范。开头提到的那几句便是《弟子规》的总叙,贯穿了全书的内容,告诫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其次要为人谨慎,讲诚信。爱所有的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在把这些都做好的前提下,大德已成,再去学习文化知识。从这几句我们也不难看出,学习文化知识是放在大德之后的,人生之大德应是“孝、悌、信、爱、仁”,有大德才能有大成!

  让我们再深入的体会一下大德之道!

  入则孝——试想一个不爱父母的人,何以爱别人,何以信于人?他是孤立的,自私的,狭隘的,难以成事。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即使他有再大的成就,这种人也是遭人鄙视的。对于我们来说,父母就是天,为我们支撑一片生存的世界,我们怎能不感激父母?母爱如轻柔温暖的雨,父爱如坚不可摧的山,他们永远永远的付出,我们何以报答?只有“孝”这一个字。

  出则悌——我明白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长辈。无论对方与你有没有血缘关系,只要是长辈,他们身上就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的东西,我们都应以诚恳、尊敬的态度去面对。对待长辈要用尊称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等等,都让我深深的反思自己,也在时时提醒自己,对待长辈时千万不可傲气凌云。

  谨而信——我明白了无论在那个环境中,人都应该保持谨慎而诚信的对人做事。譬如在家如何对待亲人,在外怎么与人沟通,做事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等等。这里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我们只有对别人诚信,别人才会回馈给我们诚信。如果不能遵守约定,无论是因为什么主观的原因,都不足以挽回别人的信任。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泛爱众,而亲仁——这是与人相处的精囊妙计。正确的交往观念是人人平等,有博爱之心,爱所有的人,爱整个世界。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当别人给自己恩惠时,也要心存感激。多于那些道德高尚、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从而见贤思齐,提升自己的素质。

  余力学文——我懂得了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自己创造优异的学习环境,努力达到目标,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等等,这使我受益匪浅。

  读了《弟子规》这部书,我原本模糊的处事观念变得清澈了,原本不以为然的不良习惯变成我必须摒弃的恶习。我终于懂得了优秀弟子是怎样炼成的。我们的人生需要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弟子规》是我们少年时期的必修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不断完善自我,走出精彩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2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很多,演员表演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很容易,但在生活中做一个心灵纯洁,没有私心的人却很难。这无疑是因为戏可以反复琢磨,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戏是虚构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弟子规》中的一词一句,都组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道德系统,贯彻了小学生的生活。做为小学生,就更应该学习《弟子规》,在其间感受圣人的谆谆教诲。

  “首孝悌”,就是说要孝敬父母,尊敬别人。行孝是为人子女之本分,好多人往往注重将事情做得好大,好想要做到像“卧冰求鲤”一样伟大,而有些人则是把孝敬父母当做工作一样对待,之所以时不时看望父母,是因为怕别人说他望恩。而《弟子规》恰恰是要我们从细节入手,做到孝心常在,绝不是一时的思想。再就是尊敬长辈,一个人如果对长辈都丧失了尊重,对其他人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了,当然,他所做的事也很难被别人认可,支持。

  “次谨信”,告诉我们要小心误入歪门邪道,对邪僻之事绝勿问。还要有信用,一个人,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品牌,有了信用,人民才会相信你。世界著名的“海尔”品牌,不就是靠诚信才被人信任的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说的就是与人交往要平和,要宽以待人。多与有仁义的人交往,向他们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这些做完了,还有力气,就学习其他的知识。在生活中,就是要取长补短,向身边的人请教,虚心一点,不懂就问。

  学习《弟子规》,将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融入学习。尊敬他人,虚心请教,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些不就是小学生要做的吗?《弟子规》这一文化瑰宝,这一学习方向,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璀璨。我们在学习中也在完善自我,树立起正确的观点,思想也有了升华的过程。

  孝敬父母,爱周围的人,信任别人,虚心请教,这个社会才更加和谐。

读《弟子规》有感3

  《弟子规》出自清朝的李毓秀。读此文,是一个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品德的过程。读好胜于读坏,背好胜于读好,而真正理解,胜于一切,实际做到,更是上一个等次。每三字为一段话,两字为一组,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这些非华丽的语言,却蕴含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间。当我认真品完后,反复回想,深有感触。

  中国有一句俗语,“百事孝为先”。因此,《弟子规》首先讲的是“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第一个篇章——出则孝,回想之前的所作所为,太多太多对不起父母的事……我们的一切是父母给的,不要再强求了。趁他们健在的光阴,及时行孝,岁月不待人。

  第二篇章讲的是兄弟之间的原则,我很是看重这一篇章。兄弟之间,要合为一心,相互帮助,团结相处,不要因为利益,而抛弃友情。金钱买不来友谊,切记!

  ”谨“这一章,讲的是生活习惯。这点我认为我是做的很好的。

  ”信“极其重要,此章节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在现实社会中,失信往往会令朋友十分厌恶,我可是深有体会。一次,我经过长途跋走到朋友家。我和他约好一块玩,却迟迟不见他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打电话来说,他有事。就这样,我被”放鸽子了,只好走回去,心里很不爽。

  “泛爱众”讲的是儒家学派的“仁”。这章里有两段话我非常重视:人所重,非貌高。相貌不能判断一个人,而生活中,许多却恰恰相反。流浪者的品质可能会胜于某位官员。

  “亲仁”告诉我们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

  “余力学文”是对学习方法的一种总结。

  上千字,讲的就是这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却不是做上千件事就证明你能做好的。必须牢记于心!

  《弟子规》引导我们树立各种优秀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带给我们的启示无穷……

读《弟子规》有感4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找出了我身上的许多缺点,我虽然成绩较好,可是骄傲自满,经常看不起那些学习差的人,干的很多缺德事:在学校老师不让吃零食,我放在书包里偷偷吃;和同学斤斤计较;放学了该回家了还在外边玩,让父母担心;父母生病了,还嫌弃他们没给自己做饭;做了好吃的,自己抢着吃......《弟子规》告诉我品德比知识珍贵。知识使人有学问本领,而道德知识则教人做人做事。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惭愧的是我没有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过生日时,母亲总是给我买上一个大大的蛋糕,全家为我祝福,母亲的生日呢,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真的惭愧呀,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我没能体会得到他们的劳累,没能看明白那一条条皱纹里藏着多少辛劳。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就教我们要学会忘记怨恨,记得他人给自己的恩典。感恩授予我知识的老师。感恩哺育我的父母。感恩帮助我的人。感恩需要我帮助的人,是你们启发了我做人的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5

  它还要求我们说话要文明,讲信用,与大家相处要平等博爱。读了《弟子规》,我受到很大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迅速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事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偷懒不做。

  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件事情来。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看书,爷爷让我下楼帮他拿报纸。我想继续看书,便随口回答道:“等一会儿吧。”爷爷见我不愿意,就自己下去拿了。

  听到爷爷关门下楼的声音,我随即想起《弟子规》上的这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觉得非常惭愧,想到白发苍苍的爷爷每天帮我们买菜、烧饭,有时还要接送我上学放学,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推辞埋怨的话,想到这里,我更惭愧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更听话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6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每天早晨校园里总会传出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那么得铿锵有力,那么得整齐。《《弟子规》用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教育着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弟子规》用做人的基本道理流传至今,开导学生,风靡校园。它用一句句含有丰富哲理的语言,一个个做人的道理教育着我。

  读了《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体贴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珍惜亲情的好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做到规矩谨慎,要讲信用。诚心,是无价之宝是金钱所买不到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数“次谨信”了,它告诉了我诚信的贵重,诚信的容易失去,难以得回……

  《弟子规》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它带着我在知识的宝库里摸索前进,它带着我进入了孔子爷爷的课堂,学习做人的道理。但当我读着“次谨信”时,我的脸不时红了起来,一股愧疚之情油然而出。记得那天,天空中下着小雨,路上的行人撑着一把把花花绿绿的伞在路上行走着。在阵阵鸟叫声中我醒来了,看了看窗外的景象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怎么又下雨了呢?今天的”WQ“活动是进行还是不进行呢?”我的心里想着:算了,还是不要进行了反正双休日还有一天,改成明天搞活动也不迟啊!妈妈走过来了看见了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不禁问道:“怎么了?”“今天下雨了,活动是进行了还是不进行呢?我对组员说好了今天搞活动,可是下雨了,要不改成明天”我埋怨地对妈妈说道。“当然要进行了,既然说出口了就应该要做到。如果每件事都是信而无言谁还会来信任你呢?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妈妈教育我说。我点了点头,决心一定要照常举行活动。在那天我们顺利地开展了“WQ”活动,妈妈那句“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也牢记在我的心中。

  是啊,每件事都因为有了诚信而显得更加成功。诚信,是人生中不可丢失的,它是金钱所无法弥补的,胜过任何事物。诚信是开启人生大门的金钥匙;是人生中的导航标;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脚印。人以诚信为本,我们一定要讲诚信,做一个诚信的学生。

  诚信,让我在成功中成长;诚信,让人生的道路更加精彩;诚信,让我迈出了一小步。《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让我对民族道德根基有春雨润物般的潜移默化,帮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读《弟子规》有感7

  是怎样邂逅它的呢?

  早就听闻它的大名。那天,在电视上看到几个学术专家在争论青少年该不该读它,我对它产生了好奇;那次去书店,在书架上看到它,就随手那么一翻,不经意的一瞥,我就不由自主爱上它。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编,它与《三字经》一样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其中讲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部试图揭示人生成长规律的书。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弟子规》上一些基本原则去做,那么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为社会所认同的人。

  《弟子规》中一共有七则内容,按“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方面讲述了该如何处事做人的道理,主张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以德为先。平时对人对事的点滴感悟都在《弟子规》中都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由于这个学期学业忙碌,所以我只读了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章——《博爱无疆》,这一章篇幅虽短,但却给了我许多启迪。

  这一章的开篇就提到了“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是的,对待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民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充满爱护之心,都决不存在私心,不论好与坏、贫与贱,都一视同仁。就像今年三月发生在日本的地震,地震之后,中国放下了以往与日本的各种矛盾,派出救援队帮助日本救灾。虽然国内有许多不理解的声音,但是许多普通民众还是先出了自己的爱心,向日本慷慨解囊。的确,日本曾在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曾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但是那是他们的先辈犯下的过错,为什么要用他们先辈的过错来惩罚他们呢?难道一些刚出生的孩子也对我们构成了威胁?更何况,在汶川地震时,日本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像《弟子规》中说的那样,“怨欲忘、抱怨短”,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但应该忘记仇恨;只有正视过去,才能开创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与许多人一样,当听到日本地震的消息,我同样拍手称快;可是,当看到《弟子规》中的箴言,我明白了: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作为同类,我们应该报恩忘怨,在大灾难面前同舟共济、偕手共进,世界真的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搅”。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人有事,忙的没有空闲,就不要去打扰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要用闲言碎语干扰他。我想,做人不也是这样吗?我觉得生活中有些人有事无事总是爱表示以下对别人的“关心”,可是他们的“关心”却让别人难为情,让别人的心理负担加重,我们应该知道“忽略”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关心。

  中国人是很讲人情的,遇到别人有事出于关心询问一下是一种礼数。但有些人却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别人的家长里短的一种好奇,然后歪曲事实到处去宣扬,以此提高自己在这一小圈里的威信,他们的做法却给别人的心里埋下阴影,让别人觉得特别反感。所以,有时对别人多一点“忽视”,不是冷漠,而是关注,别人还可能因此感激你。

  以上这些做人的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找到。今天,我就读到了“爱众”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读完,在读到的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后我要按照《弟子规》中的准则去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时,就像在与古贤对话,在聆听圣人的教诲;读完之后,我们就会受到一场人生的洗礼,就会得到心灵的启迪,从而使自己的气质得到一次更深层次的升华。

读《弟子规》有感8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译文: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即行动。

  中华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郯子的年轻人。他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困难取鹿乳奉亲。身为儿女,我们不必刻意模仿“郯子鹿乳”的壮举,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回报父母。再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扪心自问,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做到了吗?

  生活中,有许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什么事情都让爸爸妈妈来做,而爸爸妈妈叫他们做一点事情,他们不是趴在地上又哭又闹,就是拖拖拉拉。从小到大,当我们生病时,父母给我们端茶送水;当刮风下雨时,父母给我们遮风挡雨……而现在父母叫我们帮忙时,我们又是怎样做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多年,难道我们就不应该为他们做点事吗?我们就不感到羞愧吗?

  如果你连“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点对父母的基本礼仪也做不到,那么又谈何报答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做爸爸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做孝顺好少年。

读《弟子规》有感9

  今年暑假,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妈妈的指导下,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首先,我们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兄弟姐妹。其次,做事情要谦虚谨慎,信守诚诺,讲求信用。然后,对大众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最后还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迪,它启迪了我如何做人。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我一定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人。

  爸爸为了让我和弟弟生活得更好,为了让我和弟弟以后能上更好的学校。他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去了外地辛苦工作。妈妈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我和弟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天天围着我和弟弟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文化,教给我们礼仪。他们无私地奉献出他们的全部,包括他们美丽的青春。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珍惜老师们的劳动成果。以后学有所成,一定不忘师恩,常去看望我们的老师们。

  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一定要去读一读、学一学。

读《弟子规》有感10

  打开网页,总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在某航班上,因两名中国乘客喝酒斗殴,导致飞机被迫返航;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用中文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在马尔代夫,一名中国女游客晒出了自己刚捞出的珊瑚照 ……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曾几何时竟下降到了最低点!

  我们中华民族原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知恩图报、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民族传统美德。可是为什么现如今我们中的很多人却知书不达理、知书不懂事、知书不知礼,上了不少学,但是立身做人的道理不懂多少,待人处事的本领没有多少。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如何做人。

  学校给每个孩子下发了《弟子规》,何不将此好好利用起来?于是,我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我未曾细读的国学经典。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首先,它教我们“入则孝”──要孝顺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并且从很多细节入手,讲了如何才是“孝”。 如: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父母教导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等。

  接着它教我们“出则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要谦虚礼让,尊重长者,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同样是给出很多细节的做法,让人受益匪浅。比如在这一章里,它指出:“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意思是: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在刚毕业第一份工作的培训中,记得就有位讲师给我们讲过“电话礼仪”,即使电话那端不是找自己,主动询问并给予帮助也会给他人留下极好的印象,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而这些,早在古人的训诫里了。

  然后在“谨”和“信”里,它所提出的处事方式,更是精辟。简直可以编成“智者生存法则”──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后几章的“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它又教导我们: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如果人人都能身体力行,那这个世界真将是个美好的人间了。

  中国古代经典真是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是心灵最为纯洁,记忆力最好的时段。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时期,指导孩子记诵启发人生的优美经典文章。但一开始,孩子们对《弟子规》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利用早读时间、品德课时间告诉孩子们里面的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偶尔给孩子们看看《弟子规》的动画片,慢慢地,孩子们对它产生了兴趣,班级里同学做错了什么事,也会一本正经地引用《弟子规》中的语句“教育”他。同时,我想到了做父母的也要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对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对语言水平的提升,都有莫大的帮助。于是我建议家长也来读《弟子规》,一些家长也纷纷表示赞同。

  《弟子规》一书中强调了人应该注意个人修养,以孝、仁、义、礼、智、信来要求自己,这与当今社会道德的准则基本相符,但其中有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我们也要和孩子解释清楚,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弟子规》,让我更深地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体力行,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不良风气,让孩子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利人利己。

读《弟子规》有感11

  一本好书,就像我们的启蒙老师,教我们掌握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这部经典作品,它让我们懂得了一些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和做人的道理。比如:“父母呼,应勿缓”,当父母叫我们时,我们应立刻回答。“父母教,须敬听”,意思是:当父母教育我们时,我们应该认真听。“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当我们的品德不好时,父母会觉得很丢脸……

  当我读了《弟子规》后,我觉得有些事情我还没有做到,比如,有时候当父母叫我时,我没有答应,觉得不答应也没什么;当爸爸妈妈批评教育我时,我很不耐烦,觉得父母太啰嗦,就不认真听了;有时爸爸妈妈指出我的缺点和犯的错误,我就跟他们顶嘴,不想让他们说我不好……

  通过诵读《弟子规》,学习先贤和圣人的做法,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一定要做到:父母叫我时要立即答应;父母教育我时,要耐心认真地听;当父母批评我的缺点时,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跟爸爸妈妈顶嘴了。

  让我们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吧!书是你最好的老师,是你最好的朋友,它会让你收获很多知识,让你明白许多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12

  今天张老师让我们回家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爸爸给我讲了这句话的意思,他的第一句是,爸爸妈妈叫我的时候,得答应得快一点,不能慢慢吞吞的。第二句的意思是,妈妈爸爸命令我去干事的时候,不能偷懒,行动要快速而且不能偷偷溜走。我痛痛快快的读完了。我不光读了这句话,我还多读了好几句呢。

  妈妈说:“说到容易,做到难。”我觉得我自己一定要努力做到这些要求。

读《弟子规》有感13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丽景学校参加语文老师让我们去的冬令营。

  我们如期地来到了丽景学校。

  这的老师素质非常高,有的还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与大学生呢。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儒行社的,所以他们教我们的也都是与儒家有关联的东西了。他们可个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呀!

  在这里的课程大多都是有关《弟子规》的。也有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最让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规》中的兄道友,{我的妈妈作文100字},弟道恭。因为我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我对弟弟十分不友好,经常对他凶巴巴的,这也因为他太讨厌了,{笑死人的中考零分作文},但是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明白了对待兄弟就要恭敬,这样他也会对你好,就因为学了《弟子规》所以我和弟弟已经三个月都没有发生争吵了。

  在丽景学校的这7天中,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规》给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让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学经典!他还让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读《弟子规》有感14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家里的这本是五年级时爸爸送我的。

  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等我都可以背的滚瓜烂熟,它也给我日后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不少帮助。它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最重要的道理: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谨慎,言语诚信,相处平等,亲近有德。

  《在家》

  在家要善事父母,心中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不与父母顶嘴、吵架,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尊敬父母,最重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

  《在社会》

  在社会上要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行为谨慎,不可放逸,谨乃护神符。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与朋友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这样,何愁没有文明社会?何愁没有和谐家庭?人人让一步,社会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在学校》

  亲近老师,尊重老师,以师事之,要跟她学习道德学问,仁者无敌!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文以载道。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请教,以免越积越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亲近品德高尚的人们,你会发现,原来社会不是冷酷的,还有阳光,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用心感受,用爱奉献,得到的会是整个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这些道理让我受益终生。道德,让社会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清洁!在生活中彬彬有礼,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文明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这是社会中人人都该重视的,是每个人文明行为的标准。生活不是缺少真理,只是缺少发现。

读《弟子规》有感15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少年言语行动、道德修养、待人处世的行为指南,对于我们特别有教育和指导意义。

  《弟子规》第四部分着重就学习作了阐述,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读懂弄通这个部分特别重要。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就学习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细阅读,口到是多读几遍。学习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学到真正的知识。

  “紧要功”这三个字对我特别有教育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想学到书山、学海里的知识,必须抓紧点滴时间,用心学习、细心探究、全心拼搏,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常说一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不好的书则会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让人永远迷失在黑暗当中。“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有认真、细致、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学习好经典著作,还要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不负所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阶段。作为少年的我们,只有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实现个人理想,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读《弟子规》有感】相关文章:

读《快乐王子》有感读《快乐王子》有感10-11

读《窃读记》有感06-11

读《船长》有感10-27

读爱迪生有感10-26

读《命运》有感10-26

读《荷花》有感10-20

读《登山》有感10-20

读“藏獒”有感10-19

读《猫王》有感10-13

读《女巫》有感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