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0-06-04 00:00:3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汇编五篇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汇编五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重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爱好。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熟悉,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爱好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熟悉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把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定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预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把握基础知识;预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把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把把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熟悉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预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摘要

  每每提起暑假生活,家长和孩子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上补习班。是的,谈到补习班,人们一定十分熟悉。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里,由于升学、社会竞争等压力,生活条件的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加 ,“补习班家族”还是日益逐渐庞大起来。补习班成了学生们的专属权利,成为家长们的优先选择。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如今,补习班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因此,通过针对学生、家长和老师等主体,以调查问卷以及走访的形式进行实践调查,我们得到了相关数据,并对假期辅导火热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反映出了更深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最终得到了此份实践成果。

  二、关键词:补习班、家长、原因、影响、建议

  三、调查背景

  暑假的到来,对于我们大家应该是十分激动、开心的,在假期中,我们可以在家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可以探亲访友,也可以出去旅游,放松自己那疲惫的身心。但是,如春笋般出现的假期补习班,把孩子们送入了第三学期。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都接触过补习班,更有许多人投入到补习班有洪流中,补习班各种各样,上补习班的理由也各种各样,首先,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调查,了解一下。

  其次,这次暑假,我和去年一样,办起了补习班。讲新课与辅导暑假作业同步进行,让孩子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于老知识的掌握更熟练一些。每周给孩子们举行一些比赛,比如唱歌比赛、写字比赛、朗诵比赛之类的,既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又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几次的补习班都完美的画上了句号,家长们对此也持肯定态度。对然如此,工作中,我还是很好奇家长与同学们对补习班的看法,于是,工作之余,做了一个关于对假期补习班了解、看法及其建议的调查,针对的主要是学生和家长。

  四、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教育问题,假期辅导随之产生并越来越火热。这一切都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通过走访我村家长与反思自己辅导班开办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1)通过实地调查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的现状,由此揭示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以下调查目的:

  1、了解中小学生参加假期辅导班的意愿和方式,以此分析孩子的心理。

  2、了解家长、学生和辅导机构及个人对假期辅导的看法观点。

  3、了解影响学生参加假期辅导的原因。

  4、通过分析现状和原因,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总结假期辅导产生的影响。

  5、结合自己收辅导班与当家教的经历和体会,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并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对辅导机结构优化辅导方式和效果提出建议。

  (2)调查意义

  1、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反映当今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了解心理需求,从而可以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提供信息,加强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

  2、对于家长来说,通过对学生想法和辅导机构的了解,可以更好的把握孩子的心理以及辅导机构的信息,从而有利于促进家长充分考虑孩子的喜好和辅导机构的各种信息,权衡利弊,掌握选择辅导机构的方法和技巧,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辅导班。

  3、对于辅导机构来说,可为其提供一系列合理化的建议,确立认真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真真正正为学生服务。

  五、研究思路

  从中小学生假期辅导情况入手,逐层展开,逐层分析,根据学生、家长和开办辅导的老师三个主体,确定了我们要研究的方面和内容,并根据整体思路,制定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整理调查等方法。

  六、调查过程

  确定目的阶段:确定调查目的,即分析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热的原因,以及辅导班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影响,同时结合自己做家教的经历,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选择辅导班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建议。

  确定思路阶段:针对目的,确定了整体实践调查思路。

  问卷调查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群体发放。

  问卷结果初步分析阶段:对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了一些相关数据和重要因素,为深入探究其中的因素打好了基础。

  走访访谈阶段:对学生、家长和辅导机构负责人进行访谈

  数据总体整理汇总阶段:将所有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并制作了此份调查报告

  七、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思路,着力于寻找最真实的数据。通过努力得到了一定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做出了这份详实的报告。

  (1)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在调查的学生中,极大多数的学生都在假期参加补习班,而且还是父母为自己报名名去的补习班居多,而按自己意愿报名参加补习班的只占很少一部分,没有参加补习班的更是少之又少。充分说明现在辅导班的火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假期补习已经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加学生对考试科目的补习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生的生活更是被假期辅导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更多的学生正处在假期补习的压力下。

  大多数家长都表达了让孩子暑假上辅导班的愿望,但他们基本上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家长一般也不会同意。一个小学一个四年级小姑娘很坚定地否定了她对暑假辅导班的态度:”我不喜欢,不报。我妈妈就不给我报了。”其实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暑假上辅导班,只是不敢大胆表达或拗不过家长。孩子的家长也表明自己对孩子想有自己我孩子放假从来不报辅导班,我认为没用,孩子也想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40%的学生对假期辅导持否决态度,认为假期就是自己休息整理的自主支配时间,不需要辅导;60%的学生家长对辅导机构的教学成果不是很满意,认为辅导老师没有学校老师负责;55%的家长认为假期辅导经费较高,对普通家庭来说有一定负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们的“报班”热情,催生了假期补习班的火爆。不少辅导班的假期班已经人满为患,一些辅导班甚至出现“塞车”现象,为了使孩子在假期能有人教,一些家长早就开始“占坑”。有的辅导机构本着服务师生的态度,致力于提高学生成绩,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尽量减轻家长负担,取得了一定效果和好评。但也确实存在这样的辅导班,抓住这个机会,狠狠地宰割一通,给普通家庭带来了负担。

  (2)假期辅导班火热的原因

  通过分析,结合当今现实,从学生、家长和辅导机构三个方面总结出假期辅导热的原因如下:

  1、学生个人情况

  对学生个人来说,成绩好坏往往是他们选择课后补习的重要原因。很多成绩偏差的学生在学校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课后补习一点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想要有个更大的提升,他们补习的往往是学校补习不到的一些能力,使自己的水平有更大的提升;成绩中等的学生也不想在假期里掉队,利用假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这是对于较高年纪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和内在的动力。对于大部分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是对假期辅导持否定态度。

  2、家长的心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在假期辅导的热浪之下,别人家的孩子在补习,自己的孩子当然不能落后。而且,当今在网络、电视、游戏的背景下,青春期的孩子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在假期,没有老师学校的束缚,家长又因工作没有时间管制,孩子可能因此而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世界,就算不是如此,孩子们在爱玩的天性下,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回校后很有可能存在老知识忘了一部分,新知识不会,并且难以收回来心安心学习的情况。于是,家长便想尽办法,将孩子送到辅导班学习,并以此来束缚和提高孩子。

  3、辅导机构的“繁荣”

  在社会和家长日益重视孩子教育的大背景下,辅导班应运而生,越来越火热。一些在校大学生也利用假期的时间,寻求做家教或到辅导机构兼职的机会,有些大学生甚至自己办起了辅导班;另外,很多在职的老师也经不住高利润的诱惑,假期自己开办辅导班,往往以自己的学生为对象,假期收入是工资收入的几倍。还有一些专门的辅导机构,为了把握这一机会,在其诱惑下,办起了辅导班。这就使得假期辅导班越开越多,逐渐升级为一个热门话题。

  (3)辅导班的影响

  假期辅导班如火如荼的开展,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茶余饭后的常题,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假期辅导也不例外。

  1、积极影响

  假期辅导的字面意义来说,主要是帮助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辅导班在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上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家长把学生放在辅导班学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其他学校的同学,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拓宽交际面,使假期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也使青春期的孩子受到了束缚,减少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

  2、消极影响

  假期辅导无疑占用了学生应有的假期时间,假期的存在是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在自由时间里能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假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的“第三学期”,教育本身不是学习成绩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辅导班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当成了科目的学习,因此,学生的非学习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以至于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辅导班,使辅导班的数量剧增,而受利益的驱使,教学的质量却在下降,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的进行有效的指导。还有,很多老师把应在课堂上讲的东西放在辅导课上讲,使得课堂的学习效果下降。

  (4)建议

  1、从家长方面说,每位家长对于此的初衷都是相同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希望孩子们能在新的一学年中更上一层楼。在选择辅导班时,切忌盲目的跟风报班,很多家长对辅导班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就随身边的孩子给孩子报名。同时,应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学习班。在辅导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应与辅导老师保持紧密的沟通交流,以确保了解孩子在学习班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在假期辅导结束后,家长要与老师进行至少一次的交流,整体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做好下阶段的计划。

  2、从学生生方面说,学生应自己找出自己的弱项进行补习,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班。并且以孩子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更希望他们能与父母促膝谈心,互相商讨意见之后定夺关于暑期提高成绩的方案的。在辅导过程中,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辅导班的学习和作业,及时与辅导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辅导结束后,学生不能彻底放松,在适当休息娱乐的同时,要保持在辅导班的好习惯,为开学做准备。

  3、从辅导机构来说,辅导机构和老师要正确树立真正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优化辅导方式和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辅导结束后,及时与家长联系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情况,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教育。同时,辅导机构要合理制定价格,以兼顾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

  八、反思总结

  通过实践,对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反映出了更深层的实际情况。

  1、在调查的学生中,极大多数的学生都在假期参加补习班,而且还是父母为自己报名去的补习班居多,而按自己意愿报名参加补习班的只占很少一部分,没有参加补习班的更是少之又少。

  2、大多数家长都表达了让孩子暑假上辅导班的愿望,但他们基本上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从而给孩子增大了压力,家长应该与孩子充分交流。

  3、通过实践,分析了辅导热的原因,揭示了内在的现象。

  4、通过实践,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为学生、家长和辅导机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学生的假期生活添一份力。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收获颇多。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我不仅感受到当代中小学生在家长和考试制度下的学习压力,更对辅导热的背后的现实而感叹。通过努力,为学生、家长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够让孩子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快乐!我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服务师生!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学习之外,恋爱亦是热门话题之一。针对上述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特此对本校大学生的基本恋爱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们小组以电话调查为主,对深职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同级同学和朋友,另外电话调查非同级在校生。调查总共发放了45份调查表,收回41份。对这41份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得出结论。再根据调查结果提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你正在恋爱吗?”

  调查统计得出其中43.9%的人是正在恋爱中, 56.1%的人是没有恋爱的。这个数据显示大学生这个群体里的恋爱情况很普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道德的分崩离析和恋爱观念的改变的结果,作为刚刚告别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而言,空闲时间较为充裕约束相对减少,使得校园成为恋爱摇篮。另外,我们对这一调查结果持审慎态度,因为调查数量有限,数据出入可能不够准确。

  “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

  早恋是现在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老师和家长颇为担忧的一个问题。在调查的人中16岁以下的人有29.3%、17~18岁的有31.7%、19~20岁以后的有7.3%、20岁以后的有4.8%、没谈过的占了15。6%。调查显示早恋在当今学生中比较普遍,这与舆论倡导和师长们强调早恋的种种危害形成强烈对比,是一味地阻止早恋的发生和给予教训,还是接受早恋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心更值得我们思考。

  “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调查对象中选择“相貌好”占19.5%、“人品好”占36.6%,“能力好”占14.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6.8%、其他的则占了2.4%并且恰巧理由都是“对她好”。人品的好坏左右着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的这个群体而言,从外在的选择转到内在的追求,符合群体特征。而“和自己

  志趣相投”也说明这种群体性的特征。而“相貌好”和“能力好”的比例则更多的显示出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的早熟和仍然保有理想主义的气质。

  “假如让你选择,你会选择”

  调查显示有68.3%的人选择了“我喜欢的人”,而其中我们发现男生中选择此项的超过90%,这说明男生更为主动和更愿意争取,另外我们认为这和民族性格有关。与民族性格相悖的是,数据显示如今的大学生更愿意去争取和走向自我和走向心灵。

  “你想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你在大学里谈恋爱最初动机是?”

  “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觉得自己单身没面子”占7.3%,这显然是大学生早熟能够较好地独立以及近年文化圈和网络盛行的单身主义思想有关。“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占了36.6%,这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里缺乏追求,精神虚无者不占少数,他们渴望存在感的慰藉和内心世界的交流,另外这和大学较为宽裕的课余时间也有很大关系。“对方追求激烈,自己不好意思拒绝”只有女生选择这个选项但也只占4.8%。 “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占41.5%,这与大学生普遍渴望自由和渴望被了解的心态有关,也印证上述所说这个群体特别强烈的需要存在感的追求。选择“其他”的占7.3%.

  “就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你怎么看?”

  爱情从来就不是一直美好的事物,爱情的利弊更是不胜枚举。调查显示认为恋爱令“学习、生活更有动力”的占43.9%,爱情的单一性和约束力往往使恋爱双方生活更为积极。选择 “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仅占2.4%,这显示大学生在恋爱上走向成熟和理性。但我们也认为这与调查对象主观化的偏倚不无关系,“只有“两人”的世界,脱离集体”这一选项无人选择和“影响正常的同学交往”占2.4%更说明我们的猜测的可能,这显示大学生注重个体的自由的同时渴望得到认同和希望人际关系良好。“因人而异”则是大多数人选择,占53.7%,这说明大学生看重独立人格发展和更能宽容面对别人的意见和不同看法。

  “你对恋爱的态度是?”

  调查显示对恋爱态度持“坚持到底”的占了29.2%,在经历已经不能算少的大学生群体的成长的过程中,显然成人世界里的爱情观也会对其造成不小的影响,显然成人世界里的爱情是复杂和包罗万象的,从改革开发之初的自由和婚姻之争到物质心灵之争再经历道德几近崩塌的种种全民爱情危机后,显然我们更希望回归美好单纯的爱情,向老派爱情致敬的同时我们也问问自己,我们相信爱情吗?不超过30%的人和“顺其自然”近60%的比例相比,显示成人世界的爱情观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而“有了更好的就换”这个选项虽然只有9.8%,但更为显示这种影响的不可小窥。近六成的选择显示大学生群体更希望爱情是自然而然地相遇,油然而生地相爱。

  “你觉得恋爱对恋爱双方的影响”

  在这选项中被调查的人中61%选择“利弊相当”,而39%的人则选择利大于弊。这既说明大学生对恋爱有一定甚至比较深认识,也说明大学生群体的理性思维能力。

  “你觉得在大学里谈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挂钩吗”

  谈婚论嫁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尚远,但是我们认为这里面对于传统婚姻制度的态度值得我们关注。调查发现:82.9%的人都认为恋爱与婚姻二者不能等同,表明大学生群体对传统婚姻态度的审慎和对现实的考量,更多的也说明对于大学生而言婚姻是其不能承受之重,言之过早。而7.3%的人认为“婚姻可以没有恋爱”和“恋爱必然走向婚姻”。

  “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为着什么?”

  恋爱的失败是痛苦的,失意和失恋也是人生必经之事。通过调查,发现选择“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动力”的人占4。8%,再一次说明大学生群体有着理性思维能力和对于爱情乐观的人生态度,“经验的积累”占了43。9%,则更能说明前述观点“无所谓,再找一个”占了29.3%,显示出大学生一方面更注重恋爱过程和视恋爱为及时行乐的一种情感体验。而“从此可以解脱,集中去学习”占19。5%,显示出大学生积极的一面。

  在此次调查中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和总结得出大学生恋爱的几个特点:

  1、传统道德的逐渐淡化和分崩离析,以及伴随着个体解放的自由化,致使恋爱观念的空前开放,告别保守的同时坚守着部分传统。

  2、渴望独立的心态缺乏精神世界的充实,存在的虚无和对爱情的期望过高,对于爱情失败承受上的软弱,理想化的愿望面对现实的考量,都是大学生恋爱心理上常有的不足。

  3、与成人世界的爱情观念相比,大学生群体更富有理性主义气质,既对爱情保有美好的愿望和诉求,更可贵的是能认识到爱情的副作用,有着对现实的考虑和适当的保有距离。

  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小组发表一些看法和建议:

  1、爱情是美好的。能处理好恋爱、学业甚至以后的事业的人是幸福的,但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也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但是我们不反对早恋,更不反对大学生恋爱,我们谨慎地认为在大学生活中,有着充裕的课余时间,在即将走入社会之时,完全可以多谈恋爱,前提是正确认识爱情和做好本分事情,爱情完全是区别于学科超越情商和智商的一门学问,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宁愿当残损的先知,也不要当健全的奴隶”,我们认为爱情美好的前提是双方共同维持的,我们不建议玩弄感情。

  2、正视恋爱中的失意,正确看待失恋,对其抱有自爱和理性的认识。学会认输,是理性生活的开始,我们总要抱有最后的救身术,好让我们在暗夜里看到光明。善于换位思考,痛苦终究会离去。

  3、我们认为反对和压制早恋没必要,以引导、沟通和理解为主的教育更能解决问题。我们更希望早恋者能认清自身情况自己作决定。

  4、认真对待爱情,理性对待不完美和勇于承担。爱情本来是美好的,但是我们不能过于苛求完美,更不能让爱情消去双方的优点,爱情应该是加法,它使双方更独立,更坚强更有趣。

  5、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的开放姿态掩盖不住深植于内心的传统情结,而我们观察到的更多是这样一种传统带来的种种问题,不少大学生中(大部分是女生)对婚姻过于看重,对婚姻年龄过于敏感,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更多的人嫁给了房子和车子而不是恋爱对象。对此我们呼吁大学生应该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幸福的人虽然会作错误选择但是永远不作选择的人无疑是越来越不幸福的。

  6、我们认为在爱情上,应该果断一些,快乐才是重要的,流于沉闷的苦苦经营没必要。

  7、我们认为在关乎自己幸福的事情是需要更多的审慎乐观,无论多么难堪,应该保有尊严,无论多么不堪,也不将就。

  8、我们呼吁学校加强性知识教育,并且建议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性知识。我们认为性知识对于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对婚前性行为持不反对也不倡导的态度。我们认为作为成年人应该具备承担后果和理性思考能力。

  9、我们认为在爱情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反对爱情至上的思想,我们认为爱情需要独立的经济能力保证,并呼吁大学生理应学业和事业为先,兼顾爱情,为幸福储备。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和理性的大学恋爱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大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在此谨愿广大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恋爱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为全面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XX年9月至11月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山东大学生就业心态日趋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就业难。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0份,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33.88%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工作中寻找机会深造”,30.69%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24.92%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还有10.51%的学生选择了出国发展。

  调查显示,山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益理性。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符合自己专长”、“有发展空间”两项的学生都占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学生倾向于找“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选择“无所谓”和“要我就不错了”等选项的学生均占被调查者的2%左右。在“毕业后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调查中,45.98%的学生选择“省内”和“省内发达城市”,23.94%的学生选择“北京、上海等国内经济发达城市”,10.87%的学生选择“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劳”选项调查中,75.11%的山东大学生选择了“可以,吃苦能够锻炼自己的毅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仍然是山东大学生的主流精神状态。

  “如果能改变自己,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此项调查发现,38.65%的学生选择了“能力”,19.50%的学生选择“知识”,11.67%的学生选择“习惯”,还有10.33%的学生选择“财富”。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虽是和平与发展,但充满着更为激烈的新一轮的竞争。我国在挑战中寻求发展的机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敌对势力的阻挠。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现代知识的综合型复合人才人,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石。

  在中国的大学里,学生往往是只学习专业知识,并没有更多地与社会接触。而在国外,如美国,它们的学生同样是采取休学分的制度,可是学校的政策放地更宽,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踏入社会,寻求工作。那样学生可以及时到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现在社会上所需要的什么样的人才。对比之下,国外的大学生总体的竞争实力,就强于我国的大学生。

  所以,我国大学生应该走出过去那种单一的成才道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成为综合型复合人才,从而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新世纪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诸多因素、诸多矛盾交织发展的情况下,对人们产生较大冲击影响的国内或国际性、地区性的事件会不断发生。这些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重大事件,无一不牵涉着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大多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素材。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我国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其焦点是外延规模的扩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当外观视觉上的吸引力降低时,所有问题的焦点,现在转移到了内部。中国高等教育将从数量时期全面进入一个质量时期,将从注重外延发展到打造内涵实质。育人的意义既广大又深远。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教改革的中心工作,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教育出了问题,会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中产生恶果。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制度的确发生了一些带有全局性的负面影响,我们的优秀人才,正在为他们的优秀付出代价;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个人,也将为此付出代价。解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人都来关注。但近几年的大学生表现出低素质.低能力这种种的现象已使大学生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所动摇。

  那么,大学四年,五年的生活到底给了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什么?是知识?品质?能力?还是一无所得?

  调查目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我们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更是我们该去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况,我调查小组特作此调查!

  调查问卷的分析

  1调查的对象及范围

  2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地访问、网上调查为辅,对邯郸市内四所高校(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大学、邯郸学院、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3调查的结果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里,有的是一年级新生,也有的高年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着各自的梦想,对未来的期待来到了大学!他们在没上大学的时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设想着自己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的学活是怎样的!但,他们一旦在大学里生活上一个月、一年、几年,他们有的人就会失望的说:现在的大学生活和我当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我们所调查的人群中有90.5%的大学生说他们的现在的生活和高中时所期待的不一样。有的抱怨说学校环境不好,有的抱怨说学校设施不全,有的抱怨说学校师资水平不够等等,表现出一系列的不满,却他们很少考虑自身的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遇到问题或困难的话,很少去查阅资料,自己解决它们,更有甚者会置之不理。但还是有52.3%学生会向讲师或同学们咨询,来解决。大学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独立的思考,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大学的校园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让他们从中汲取着不同的营养,大学的生活已经很接近社会了,被人们称为小社会。在这小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发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学生都积极的参加学校里的活动,都认为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勇气,还增加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交际圈也扩大了!但有近21%的学生却对于这些活动不予理会,认为这些都是些没有意义的事,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网、谈对象等。

  专家建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入学时开始,大学生从大一起就应该思考个人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掌握这门知识,能到哪些行业和企业去,自己是否喜欢未来的这个职业,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教学安排和教材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在所调查的人群中14.7%有明确的规划,但有61.76%的人想过规划,但都没有做出来,还部分人根本就没规划过。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该自觉到去做,不应产生依赖的心理,什么事都地别人帮忙,要学会自立!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生涯规划虽受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制约,但更多的是受大学生个人自身素质影响,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社会或学校强加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但由于我国长期受包分配思想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手段落后,更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随着社会形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主体等方面的多样化,高校应建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多方面对大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我相信如果中国每所都能这样作的话,中国的大学生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中国的未来将不可限量,中华民族将会走的更远!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1.【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汇编5篇

2.【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汇编九篇

3.【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九篇

4.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6篇

5.【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七篇

6.学生调查报告汇编7篇

7.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

8.【热门】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