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05-22 10:40:0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背景。

  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意义深远。可是,偏偏有一些商家的门头招牌,乱写字,乱造字,乱改字。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我和妈妈一起走上街头,做了一次实地调查。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12日——13日。

  四:调查问题。

  我发现了在育才路上有一家卖衣服的商家,他的招牌上写着“衣衣布舍”,还有在丞相府的一家饭店招牌上写着“大智若鱼”,另外在望田路上有一家烤生蚝的,招牌上竟然写着“江湖蚝杰”,湖滨路的一家自行车行招牌上写着“骑乐无穷”。

  五:调查报告后,我提供以下建议:

  1:不要乱改成语中的字,这样会误导小孩子识错字,造成不良后果。

  2:建议商家换一种形式做广告,不要哗众取宠,要靠自己的'实力赢得顾客的青睐。

  3:希望都一起来批评制止这种现象。

  六:感想与体会。

  既然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我们有责任把汉字学好用好,真正做到:“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2

  我国是举世文明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但是现在当我们行走在街上总能看见一些错别字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通过了一次调查发现一些时装店名将成语“依依不舍”改成“衣衣不舍”, “十全十美”改为“食全食美”, “天长地久”改写成“天长地酒”,调查发现还有一些商家喜欢用繁体字,例如“駡到成功”,繁体字用错“駡”是骂。

  对于经常看相似错别字如“未”和“末”,“日”和“曰”如果没认真的看的话还真看不出这区别,在加上现在街头文字招牌都用奇奇怪怪的字体那就更难区分起字的错误了。

  同时大家还经常在街头看到的是一些同音字代替如:峻(竣)工,俏(悄)然,身体姿式(势)等等,有的都是基本的文字知识,而又经常会出错。但是某些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误导大家很有意把字写错,为的是引起顾客的注意,能从本质上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一种广告效应。

  前段时间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大家喜欢用杯具代替悲剧来形容自己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同音错意词,把同音字替换了别的意思。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大家经常看到的街头错别字如:象像、彩采、订定、分份、冈岗、练炼、予于、化妆化装、爆发暴发、必须必需、窜改篡改、扶养抚养、振动震动等等

  同时人们还经常出现一个提笔忘字的的情况。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电脑时代 “提笔忘字”、错别字频频的现象似乎愈发普遍。

  我们还对街头行人直接采访的方式对一些消费者在街头错别字的看法做了问卷调查,绝大部分消费者是不赞成的,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爱汉字,如果我们自己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我们必须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

  很多的行人和消费者对街头错别字提了一些建议:

  1. 建议有关媒体多多提醒市民,少用错别字,多用规范字。

  2. 建议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

  3. 希望在生活中杜绝错别字,使用正确、规范文字。

  4. 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5. 校园加强学生对正确使用汉字的意识。

  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力地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发挥科学文化,提高经济和信息化水平,增进各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大意义。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3

  一、调查时间:11月28日

  二、调查地点:东清巷

  三、调查目的:发现东清巷的错别字,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四、调查数量:共调查20多家店,其中7家店有错别字。

  五、调查材料分析: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1、繁体错别字:請——请語——语長——长電——电貝——贝髮——发藝——艺

  2、简写错别字:“停”字右边部分写成了“丁”

  3、象形错别字:“所”左边部分多了一横,“用”写成了“甩”,“福”的“礻”写成了“衤”,“悠”的“攵”写成了“夊”,“莫”的“艹”中间断开了。

  六、出现错别字可能有以下原因:

  1.店主为了方便,写成简体字和潦草字。

  2.店主养成习惯,喜欢写繁体字和潦草字。

  3.店主一时大意,随意写了错字。

  4.店主不会写某字,用近音字、形近字代替。

  七、建议:

  1、成立“消灭错别字”志愿小队,利用休息日上街寻找错字,提醒他们改正。

  2、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的力度,尽量减少错别字。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4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18日

  调查地点:

  瓜渚湖附近的街头

  调查目的:

  搜集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

  通过一天的调查的广告中有50%个广告牌上出现了错别字,而且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就比如:将“打折”的“折”写成了“拆”,“寻人启事”的“事″写成了“示”,“厨房”的“厨”写成了“橱”,更可笑的是有人把“防火栓”的“防”写成了“放火″的“放”,看后真让人想笑哇!

  当然了,那些错别字还不止那些,就比如:将“默默无闻”的“闻”写成了“蚊”,“得力主将”的“主”写成了“煮”,“刻不容缓″的“刻”写成了“咳”,“马到成功”的“马”写成了“码”,“百依百顺”的“依”写成了“医″,“其乐无穷”的“其”写成了“骑″,看了以后,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呀!

  通过议论,同学们认为街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因:1、写字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对汉字的使用比较随意,有的明明知道是错别字,但还是习惯性的写上了。2、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力度。

  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建议: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2、建议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

  通过一天的调查和发现我们知道了一个同样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干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2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6日

  调查地点:齐贤镇街头

  调查目的:搜集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

  调查材料分析: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街头错別字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写字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对汉字的使用比较随意,有的明知道这个字是错别字,还是习惯性的写上去。

  2。同音字混淆;知,辨。辨,采。彩,长。常,担。耽。眈,度。渡。

  3。音相近混淆;缉拿(ji)—编辑(ji),白纸(嘻zhi)—抵达(di),贪婪(tan)—贫困(pin),浙江(zhe)—淅沥(xi),竞选(jing)—竟然(jing),肆虐(si)—肄业(yi),豆豉(chi)—鼓动(gu),萧条(xiao)—笙(xiao),

  3。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治理缺乏力度。

  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

  1。成立''净化错别字小组''定期检察。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我爱中国的汉字]调查人;杨可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5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32%的中小学生在暑期中参加了课外辅导班,但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数只占6%。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学费上的支出占所有支出的65%,学习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语、计算机、数学、文艺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暑期活动来提高学习成绩,26%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一、原因

  如今错别字已经屡见不鲜,什么小摊小贩的招牌、网络文章、广告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因此,我决定来一次错别字调查报告。

  二、调查

  先就近开始,从我身上开始调查吧。本来我信心满满,认为错别字肯定不会多。一调查错别字还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试来说。有一个成语“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写了一个“一如继往”。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错别字例子么,调查到这里,我的脸也红了,恨不能直接用钻地术到地底下躲着。“算了,还是走上街头进行一次调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计小商小贩的错别字也不会少。”于是,我骑着单车,来到了大张购物商店门口。

  我学着孙悟空,大眼一扫,顿时就发现了一个可疑目标——“臭豆付”。“这家是干嘛的,这年头连臭豆付都有了。应该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迈步走了不去,诚恳地对店主说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点问题。”“你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店主毫不耐烦地说道,“这是为了简单。”没办法,出师不利,我继续调查。没多久,我就又发现了一个“顶头上丝”,可人家却说这是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网上的文章,错别字更是数不胜数,“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换位置的游戏; 还有的书中总是把“像”写成“象”……

  我曾经在看电视时,听到里面的人把“高楼大厦”错读成“高楼大夏”,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还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王武的人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别人的心脏,使那人当场身亡,王武在写悔过书时竟把“竹溜死人”写成了“溜竹死人”,而县官不经调查,就根据悔过书定了他死罪。一个人因为两个字的错误赔了性命,这样严重的后果真叫人听了不敢相信。听了这个故事你说王武死得值不值?

  三、分析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会有这么多的错别字。”一番调查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国汉字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继往”给写错了,还有把‘的地得’用错地方;有的人大概是为了简单,减少笔画,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写成‘付’;个别人可能是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顾客的来临……”看来,错别字也是多种多样啊。

  四、建议

  “总不能把那些把汉字写错的`人塞进小学课堂吧?那该多滑稽啊,真不亚于唐僧娶妻。”我头疼地想着,好容易才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真应该来个错别字宣传班,把那些容易错的字都宣传出去,并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诉大家正确的使用方法。而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应该多加注意,千万不能让错别字这个家伙来‘偷袭’。这样的话,估计错别字出现的几率就会小多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这次错别字调查行动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祖国汉字,这该多好啊。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6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当我看了书上“裤(库)存小商品”的招牌后,就想:杭州街头会有多少错别字呢?于是我就在上周日上街寻找。

  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臣信房屋。我以前也看到过这个招牌,认为只是一个店名而已。但今天我不这么认为了,因为它有可能把一些学龄前儿童引入歧途。接着我又在“臣信房屋”附近发现了未莱——一个家居馆。它里面卖的东西可能先进,取的.名跟代表以后这个意思的“未来”只多一个草字头;再过去一段路,就是一家名叫“铭品鞋”的店。这个店名跟之前两个不同,既误导儿童,又关公打喷嚏——自我吹嘘,让人误认为这是“名品(牌)”鞋店;还有一个海报写了几个大字:年终“聚”惠。这个海报的错别字比前几个更严重——究竟是“聚会”呢,还是“巨惠”?让人琢磨不透。一个个错别字招牌如小精灵般接二连三地在我眼前闪过。

  是什么造就了这些错别字呢?当然是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眼球从而大捞一笔的心态。但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会影响多少儿童接受正确的汉字文化教育啊!

  在此,我建议商家能在错别字后写出正确的汉字。这不仅仅为了一些学龄儿童,更是为了保护我们中华汉字的纯洁。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7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xxx胜利路、新世纪

  调查目的:发现、分析、纠正错别字,并向有关部门写建议书

  调查人员:xxx

  行走在街头上,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字等等。通过调查,总结出写错别字的种类其实主要在于同音字和同形字这两大类。

  同音错别字中,有的属于手误,如千锤百炼误为千垂百炼;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候车厅误为侯车厅等。有的属于故意使用错别字,如一往情深误为衣往情深;家世界误为家饰界;夸夸其谈误为夸夸棋谈;依依不舍误为衣衣不舍;库存不多误为裤存不多;刻不容缓误为咳不容缓等等。同形错别字中,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竣工误为峻工,寒暄误为寒喧等等。通过调查我觉着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不重视错别字,认为它的

  作用不大,但是,事情往往会由小变大,积少成多。

  给大家讲个故事,名字就叫做《一个偏旁毁了一座城的故事》,说的是:清政府军队望风而逃,农民军队太平军乘胜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让小校向主将请示路线。此时,主将正在与人议事,随手写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一看:烧城而走,虽感吃惊但又不敢违抗,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烧城。事后主将责问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捶胸顿足:我竟把‘绕’写成了‘烧’字,好端端的仪征城化为灰烬,这都是我的过错啊!读了这个小故事,你不觉着错别字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吗,鉴于错别字的危害性,我特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1、成立净化街头语言文字小卫士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上街头宣传错别字危害,清除一些错别字垃圾。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等等。

  3、我们小学生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认真学好、写好每一个字,确保每个字的准确性,搞好错别字,必须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水平,才能对字负责,才不会写错别字。

  4、请大家无论在任何场所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用语,杜绝错别字,提高中国人民的全民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城市良好形象,推动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献出一份力量,文明城市离我们将不再遥远。

  值得欣慰的是,有关部门鉴于错别字现象的严重性,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城管加大了对错别字的勘察力度,报刊上的错

  别字,读者可以写信到报社,许多报社会根据错一个字,罚一百元的制度来处理,高考作文中,错一个字扣一分。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已经对错别字重视起来了,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别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通过这次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使我更加地接近了社会生活,提高了我参与社会的能力,使我知道了关于错别字的多方面知识,和错别字的危害性质。这次调查,不仅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还增长了我的课外知识。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8

  汉字是古代人们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我们不应该写错。

  调查时间:xxxx年x月xx日(星期日)

  调查人员:xxx

  调查地点:市场街

  调查对象:街头招牌、广告等公共场所中的错别字、繁体字等不规范用字。

  调查经过:我特地和另外两个同学针对街头错别字等做了一次调查。现在虽是“文化世纪”,人人都有文化,可是街头错别字仍然不少,除了店家使用繁体字将自己的店名用繁体字作为商标注册,符合《商标法》外,其它的错别字、异型字等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如:我们在一家饭店门口发现 “抄”饭,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零售店铺门口:“另”售,装潢店门口:装“璜” 等;还有一些是店主故意写错的,如:眼镜广告:一“明”惊人,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在这条街上所有不规范店牌中,有90%是使用了繁体字和错别字。而一家店中的告示牌竟全都用了繁体字!繁体字和错别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特别是那些错别字,很可能会传播错误的知识,产生不良的影响。

  调查体会:人们要是不想写错别字的话,就应该在写完的时候认真检查一下。

  调查反思:在大街上走了一圈后,我们发现街头不规范的字还是挺多的,可还是有很多行人看了之后不以为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希望人们都能重视起来,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播祖国的优秀文化。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9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xx街、xx步行街

  调查目的:搜集街上招牌、广告标语等用字情况,电视字幕用字的不规范,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

  调查材料分析:通过一天的社会调查,可以看出商家店面广告牌、电视字幕的错别字还真不少。

  我一共调查了60家商店的广告、招牌及电视字幕,有7家店出现了错别字的现象。如:一家饭店门口,把炒饭的“炒”写错成了“抄”;一个停车场的招牌,把停车收费的“停”写错成了“仃”;某一家食堂菜牌中的'鱼圆的“圆”写错成了“园”。

  当我看到那些电视字幕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商店里的人故意把字写错,来吸引客户们的眼球。比如:药品广告,“咳”不容缓的“咳”不应该这样写的,而是刻不容缓;一家网吧广告,一“网”情深的“网”不应该这样写的,而是一往情深;某家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的“衣”不应该这样写的,而是依依不舍;某家蛋糕店广告,步步“糕”升的“糕”不应该这样写的,而是步步高升。

  经过分析,我认为街头广告错别字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写字人文化水平比较低,对汉字的使用比较随便,有的明明知道错别字,还是习惯性地写了上去。

  2、同音字混淆:如,再、在;园、圆等。

  3、字义分析错误:如,咳、刻;停、仃等。

  4、为了吸引客户眼球,突出亮点,故意写错别字。

  5、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治理缺乏力度。

  针对上述现象,我提出了如下建议:

  1、成立“净化街头语言文字小卫士”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宣传街头错别字的危害,清除错别字。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3、建议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

调查人:xx

  xx年xx月x日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0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街头不规范用字已经非常普遍。在街头上行走,从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标语牌中均可看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这些错别字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容貌,还有可能让不识字的小朋友把错的字一直记在心中,把正确的字当做耳旁风。

  二、研究方法。

  1、寻找不规范用字。

  我调查了一百零二个街头广告,之中有四十八个街头广告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七点一。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把“打折”写成了“打拆”;“寻人启事”写成了“寻人启示”;“停车”写成了“亭车”。更有人把“防火栓”写成了“放火栓”,看后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2、查找图书。

  我通过学校图书室、图书馆得知:街头错别字之所以会这么多,一部分是因为写字人文化低,对汉字使用随意;一部分人明明知道错了,不过就是不改。

  三、资料整理。

  写字人文化水平低,对汉字的'使用十分随意。有的人明明知道错了,还是习惯性使用。这样十分不好!

  1、同音字混淆。如“事”写成“示”。

  2、行进子混淆。如“折”写成“拆”;“防”写成“放”等。

  3、字义分析错误。如“停”写成“亭”;“像”写成“象”等。

  4、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治理缺乏力度。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1

  一、调查时间:

  XX年11月21日上午

  二、调查地点:

  五马街、解放北路、水心柑桂社区

  三、调查人:

  林孙品、翁凯羽、陈文博、邵慧贤、杜桥维等8人

  三、调查目的:

  寻找街头错别字,并记录或者拍下来,并分析原因。

  四、调查过程:

  今天,我和同学们专门去五马街检查用字情况,我们检查了100来家店,只找到了6家店是用字不规范的,有5家只不过是把成语换了字或采用了繁体字来做标题如(图1~5),只有1家把“有你不一样”,的“有”字写成了“由”字如(图6)。我们商量了以后,感觉这是个商业街,错别字因该会少一点,所以我们分头行动:我去水心的社区和解放北路看一下有没有错别字,而其他人留在了五马街继续寻找。

  我到了解放北路,只走了20家商店,就已经检查到了2个错别字。在一个宣传牌上写道“推行文明镔葬,共建和谐社会。”将“殡葬”写成了“镔葬”如(图7、8)。到了一个小区门前,我就发现了一家理发店的错别字,他们竟把“男女理发”写成了“男女块发”,太粗心了吧!还有将“批发零售”写成“批发另售”,写成了以前的第二代简化字,现在早就不用了,如(图9)。

  五、调查结果

  现在,大街上的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也对社会的发展很有帮助。所以我们这次非常的开心!

  六、我的感受:

  通过这次寻找社会错别字的实践活动,我们知道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只有懂得汉字的起源发展,少写错别字,这样才有利于才能发扬汉字,让大家都说我们的语言,都写我们的汉字,让所有外国人瞧得起我们是中国人!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2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汉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但在近几年里的社会,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是如何运用这些汉字的呢?

  调查时间:20xx年8月1日

  调查地点:市场上、大街上

  调查对象:街头招牌、广告等公共场所的错别字等不规范的字

  调查经过及分析:我特地找了两个同学针对街头错别字做了一次调查。平时我们总会在大街上看到的招牌广告,形形色色,夺目耀眼,但我们仔细去看的话,就会发现街头不规范的字还是挺多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是故意写错的。如零售店的‘另’售,家具店的家‘俱’,饭店的‘合’饭,停车场的‘仃’车收费……

  2.故意写错的'。如眼镜广告:一‘明’惊人;药品广告:‘咳’不容缓;网吧广告:一‘网’情深;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调查反思: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一是有些人文学水平不高,容易写错别字;而是有些字读音有些相似,而他们却并不重视;三是商人为了利益,在这些成语中添加幽默感,使人印象深刻;

  调查建议:首先肯定是提高文学水平,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永远没有错。同时要从身边的事物抓起,明白错别字带来的危害。希望人们都养成好习惯,在生活中独绝错别字。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3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5号

  调查地点:南屏街头

  调查目的:因为有些人私自滥用错别字。

  调查对象: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买苹果,倒看到了一种叫“平果”的水果,但外形与苹果无异,我问摊主:“这是新品种吗?”“这不就是很平常的苹果吗!”我突然感觉到,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错别字。

  买了苹果后,我边走边想:摆摊的人文化水平低,所以往往出现错别字。想着、想着,一不留神就拐进了菜场,里面人山人海,走了一段路,就发现了错别字,那人把“胡椒”写成了“胡叔”,我就问摊主:“你是不是姓胡啊?”“你怎么知道?”“这上面不是写着胡叔吗?”那人拿起牌子看了一下,脸顿时红了,说:“小朋友,谢谢你提醒了我!”我一下子自豪起来,感觉自己立了大功。

  走出菜场,拐进一条小巷,一眼瞟去,又有不少错别字的。牌子挂在门口,整条小巷里的错别字,真是六月打雷——不稀奇,“衣衣不舍”,“随心所浴”,到处都是,原来他们借成语在做广告,我忽然担心起来,万一,一个五、六岁的幼儿园小孩来这里,记住了招牌里的'字,那对他一生都有害处。可我是胖鸭子上天——有这个心,无这个力啊!

  我多么希望大家消灭错别字,把消灭错别字的活动,像鞭炮店失火——一响百应啊!只要看到错别字赶紧给相关部门打电话,会害了小朋友的一生哦。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4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16日

  调查地点:

  齐贤镇街头

  调查目的:

  搜集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

  调查材料分析: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1、饭店门口:“抄”饭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街头错別字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写字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对汉字的使用比较随意,有的明知道这个字是错别字,还是习惯性的写上去。

  2、同音字混淆;知,辨。辨,采。彩,长。常,担。耽。眈,度。渡。

  3、音相近混淆;缉拿(ji)—编辑(ji),白纸(嘻zhi)—抵达(di),贪婪(tan)—贫困(pin),浙江(zhe)—淅沥(xi),竞选(jing)—竟然(jing),肆虐(si)—肄业(yi),豆豉(chi)—鼓动(gu),萧条(xiao)—笙(xiao),

  3、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治理缺乏力度。

  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

  1、成立“净化错别字小组”定期检察。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我爱中国的汉字]调查人;杨可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5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万达广场

  调查目的:

  搜集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

  调查材料分析: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牌语,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是出现错别字比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把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义”、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有的就更是屡见不鲜了!有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广告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仔细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的有点难以辨认呢!

  调查结果:

  现在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非常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调查感受:

  我认为这些不规范的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错别字,另一类是别字。有关部门应该挑调查一下,调查商店为什么要用错别字来做广告牌呢?好多小学生总以为广告招牌上的字都是对的.,所以写了许多错别字影响了他们写字的准确性,希望我们以后看到的都是正确的文字,不要出现错的字了。

调查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06-10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04-01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2-08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07-03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15篇04-14

错别字调查报告09-27

错别字现象调查报告12-22

关于错别字调查报告02-17

错别字调查报告1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