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说课稿

时间:2020-06-08 12:00: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马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马说》说课稿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诵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中11个“不”字的语气。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4、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提出讨论题:为什么韩愈会在文章中流露出这样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情?提示学生;联系韩愈的生活经历。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怀才不遇的经历。从而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5、细读第三段,体会“天下无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的语气。

  让学生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体会到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

  6、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韩愈,齐读全文。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积累提升:

  1、译读积累:分小组合作串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圈点总结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师提示学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2、交流探究:每组派出代表,或翻译全文,或交流重点词句,或提出质疑。

  解词练习,教师提出:故、或、虽。以前在何处学习过?

  3、背诵积累:

  4、知识迁移:

  1)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太多的中国文人有这样的遭遇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融进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们表现这种情感的文句诗句。

  2)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整体印象,认识到这是个时代的悲剧。然后再联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宽其对人才的认识。更好的达到本文的情感目标。

  附:板书设计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识别人才的人)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埋没人才的人)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有才能的人)其真无马也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

  《马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马说》就是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选拔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无一字谈到人才。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与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又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含蓄写法,因此安排两课时,我今天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1、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和单元主题,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确定为理解本文所寓含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2、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为通过编导、表演、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根据本课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由它的写作特点,以及学生不了解封建人才选拔制度决定的。

  四、说教法学法

  1、因为本课题旨较含蓄,宜用启发诱导的教法。

  2、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

  五、说程序

  (一)以四组赛背课文的方式检查复习情况。

  (二)才艺表演、导入新课

  以伯乐相马的故事和本文内容为创作原形,由三位同学分别饰演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让他们在表演中充分展示食马者的愚妄、千里马的悲惨命运和伯乐的慧眼识英才。

  (三)记者访谈

  饰演千里马、食马者的两位同学以及导演和个别观众接受老师的采访。

  1、访千里马

  ①你怎么理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板书)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②第二个问题是你被埋没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

  吃不饱,没有力气。用韩愈的话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③第三个问题是你被埋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可以向现场同学求助,愿意帮助的同学请举手。

  伯乐不常有,食马者愚妄。

  2、访食马者

  大家都说你这个马夫很无知,请你谈谈你是通过哪些动作行为和语言来表现食马者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访导演

  韩愈写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讨论千里马问题吗?

  嘲讽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

  (四)课堂延伸

  你认为韩愈的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意义,请以《假如我是千里马》为题小组讨论后,谈谈各人的看法。

  六、说板书

  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何谓托物寓意。

  《马说》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马说》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第二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8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所以要抓好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三、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诵读法

  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文言文的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要克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就要从朗读入手,让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其中的音乐美,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

  2、质疑法

  课前作好预习,课上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互相释疑,教师适当补充。

  四、说学法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即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

  1、圈点勾画法

  此法主要用在预习以及检索“山市”的变化过程中。预习中,圈出生字词,划出疑难句,在检索“山市”的变化过程中,要通过快速默读,标出“山市”的初生、发展、高潮与消失四个阶段。

  2、文言文阅读法

  在预习中使用“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诵读法

  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其中的音乐美,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

  五、教学过程

  1、马的世界让学生总结带“马”字的成语及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

  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将他们带入了文章情境。

  2、解读标题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于是引出对“说”这种体裁的介绍。(用多媒体展示)

  3、讲解背景故事这一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4、朗读课文,解读文本

  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

  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所以,这个环节就是“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

  第一步:探讨“食”字的读法,带动对这个字的理解,然后教师范读。范读是为了体现教师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一个学生朗读,然后全体朗读。这样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三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全班进行交流。基本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第四步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集体评议,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的诵读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学生的评议可能回涉及到这么几点:

  (1)5个“也”字句的语气

  (2)最后一段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嘴脸的句子和自问自答的句子的语气。

  (3)整篇文章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正确语感、语气进行朗读。

  5、精品细读教师此时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学生已较透彻地把握了文章。接下来该呈现出文章最实质的内核了,“文章是说马,但作者真的只想说马吗?”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了。

  6、了解作者依据文章推测作者此时的处境和所怀有的感情。然后让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韩愈,和刚才的推测相印证。如有欠缺,教师作补充。

  7、情感延伸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长短形式不拘。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

  这个环节的设置,改变了以往读后感的形式,具有灵活机动性,又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马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相关文章:

1.《马说》说课稿

2.《马说》教案范文六篇

3.《马说》教学设计

4.《马说》教案范文七篇

5.马说读后感

6.《马说》教案八篇

7.《雨说》说课稿

8.《马说》教案模板集合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