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9 22:29: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理念

  本课教学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运动技能水平而设计的。以保龄球活动为依托,结合本地小学体育场地特点,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的配置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首先是创设打保龄球的情境,并由此导入课堂的教学中来,继而进行初步体验并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然后以组织竞赛的方法进行打保龄球的练习,并从中体验成功,教学过程衔接紧凑,过渡流畅。

  二、说教材

  1、创编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低年级的投掷教材中地滚球掷准项目,教材以打保龄球的形式呈现,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征,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块场地、器材的合作精神,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的竞争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打保龄球活动中来。

  运动技能目标:在活动中通过模仿打保龄球,让学生体验并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让大多数同学掌握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并能将所学知识创新拓展到日常锻炼中。

  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训练学生上肢力量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的目测能力、投准的力和空间感。

  社会适应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把握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体验、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做到手、眼、脑同步,准确击打

  三、说学情

  本次的授课对象是兄弟学校——赤西小学二年级学生,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这个班的外来学生较多,普遍存在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学生的能力差异较为明显。

  四、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竞赛法、评价法、激励法、指导法等,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品质。

  五、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摸索、探究学习、个人竞赛、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现有器材,模仿打保龄球的动作,充分展示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说场地器材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本地小学的体育场地及学校体育器材的实际情况,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小皮球代替保龄球,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小塑料瓶作为保龄球瓶,教学器材简单,达到了体育生活化的效果。

  七、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常规阶段(3分钟)

  包括:整队、师生问好、常规检查。

  (二)、情境导入(5分钟)

  1、编排热身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

  设计意图:做热身操可以使学生各个关节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从心理、生理上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出示小皮球,引导学生结合小皮球及小塑料瓶,创设出打保龄球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导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想象力,创造了一种轻松又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打保龄球的教学活动中。

  (三)初步体验、摸索探究(12分钟)

  1、邀请学生展示打保龄球动作,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的动作(2分钟)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打保龄球的动作,为后面的体验活动作铺垫,也给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

  2、让学生摸索打保龄球的动作,并分成五列纵队进行体验活动(10分钟)

  每队选一名同学负责整理瓶子(按事先画好的点摆放球瓶),整理瓶子的同学也应参与到体验活动中。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应是本节课的重心,学生通过活动探索出打保龄球的动作要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相互竞争、体验成功(15分钟)

  1、学生进行个人比赛(5分钟)

  每一排五人进行比赛,一次打倒个数多者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个人的相互竞争,教师及时予以肯定与激励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2、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进行小组比赛(10分钟)

  小组比赛计小组总分,每生打完一次在小黑板上记上相应的分值,总分哪组多者获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练习,小组间的相互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充分放松(5分钟)

  1、引导学生跟音乐自创动作进行放松活动。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后充分放松,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节课。

  2、进行本课小结

  3、师生再见

说课稿 篇2

  一读:字正腔圆明大意

  1、读题,解“绝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佳的驱动力。上课伊始,我创设以下的情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意愿。有这么一个故事,它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因为它记载了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友情。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老师写课题,强调“弦”的读音写法;点人读课题,相机评价)。

  2、试读,教“学法”

  学生试读后,我采访学生初读文言文的感受,学生读起来仍感觉比较吃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采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读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3、疏通,明“大意”

  我遵循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准则。指名读通课文后,学生就会发现有些地方的断句很明显错误了。然后学生对照着注释,看看读懂了什么?让孩子们带着这些方法默读课文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期间对一些特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重点引导。孩子在阅读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意。我用帮助学生画好断句,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从而解决了读的难点。有了方法,难学的文言文就变得易学了,孩子对学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二读:抑扬顿挫品情味

  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语文味道的,本节语文课我主要通过换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飞想象,深悟知音等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1、换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为故事离我们很远,小学生要学生体会当中的知音情谊实属不易。根据学情,在讲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会怎么赞叹呢?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读相关的句子,声情并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钟子期也,子期能听出琴音的内容,更难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这就是知音啊!这样一点拨,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换位思考的同时对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领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精妙之处深入推敲和潜心体悟。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说出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关系,并让他们交流收集到关于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资料,接着问:你从哪里知道他们就是知音呢?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词语的意思和在文中体现知音的精妙之处,学生通过品味字词,结合背景资料,从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间的心灵相通。

  3、放飞想象, 深悟知音

  接着,我适时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闭眼欣赏,引导: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伯牙是个出名的琴师,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有可能志在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题: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会曰:善哉,( )兮若( )。学生练习用文中的句式说句子,从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时教师小结: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这就是朋友间的心灵相通。我继续引导:那么多人懂音乐,伯牙为什么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呢?当听到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当时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什么呀?他一定在心中无数次呼唤,他呼唤什么?终于,伯牙遇到了知音钟子期,伯牙又是一种怎么的心情?他一定会对伯牙说什么呀?这一系列的问题深化了学生对知音的理解。最后我说:知音欢聚你想那会是个怎样的场面呢?用咱们的声音来表现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吧!接着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读书。这样,学生在听音乐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从中体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为突破课文教学难点“伯牙为何绝弦?”铺下了情感的基础。期间,我也利用句式善哉….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有意地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回味绝弦,拓展延伸

  音乐的熏陶感染对小学生的情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当学生还沉浸在知音欢聚的愉快气氛中时,我配乐动情地描述: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成为了知音,之后的离别又那么难舍,两人相约在第二年中秋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见面的日子,却传来子期染病死的消息。学生读课文最后一个句子。我顺势引导:如果你就是俞伯牙,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什么?做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接着我说:伯牙悲痛欲绝,是因为他鼓琴志在高山,再无人曰…..志在流水,在无人曰……,所以……,学生在回味读书的过程中重温了知音相聚的快乐,同时也就更懂伯牙绝弦的原因,接着我拓展引导:孩子们,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他还断绝了什么?同时,我引进了课外知识,子期死后,伯牙写下的一首诗,配上悲惨的音乐,师生共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绝弦的极端行为,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这一环节的设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的解读也就更深了。

  三读:熟读成诵促积累

  另外,在板书设计上,我努力体现精炼、清晰的理念,板书条理清晰,美观大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的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

  设计特色

  1、关注学生的主导地位。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2、增强了学习目标意识。我注重对教材学法的指导,把“讲教材”变为“学阅读”,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3、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古色古香的和音乐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充满古文味道的课堂中。

  4、追求“本色语文”和“以读为本”的原则。课堂上扎实、有效地体现语文课所承载的内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说得不好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说课稿 篇3

  生活消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学习了家庭消费的知识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消费行为和现象,有必要使学生认清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反对的,由此达到树立科学消费的目的。因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无论是从知识的传授,还是觉悟的提高,实践的落实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教学至少要2课时。

  我从三个方面来谈本课的教学。

  一、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上

  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教学的要求着重是理解,即“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青年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应当适度消费”。所以,在教学目标上着重是理解和自觉实践能力的培养。正确消费观的内容(包括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消费)是重点理解的内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意义是重要的理解内容。本课重要培养的能力是通过对各种消费现象的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哪些消费现象,而且要其影响和危害性。在情感体验和觉悟目标上,是使学生摒弃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习惯,自觉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本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大块: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这是经济常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理。讲清这一原理是前提,因为只有指出消费对生产的重要意义,才能重视消费,才能引出一些消费现象,才能指出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反对的。

  2、正确消费观的内容,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也是重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正确消费观的内容,反对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和习惯。

  3、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一内容实际也是正确消费观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单独作为一个知识点,是因为这一问题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三大板块中,第一板块是要使学生掌握生产和消费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如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假日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板块由于是重点内容,教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应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然后老师归类(三类),并且促使学生思考这些消费现象的影响和危害性,从而达到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目的。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能体验要经济生活,实现正确消费观的形成,又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第三块的处理。首先要使学生懂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质,然后才讲清其必要性。最后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否与勤俭节约是否矛盾?”这个问题的探讨,加强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现实意义的理解。

  三、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原理的学习一般都采用演绎法教学,即要求学生读书找出有关的道理,在用恰当的事例加以说明,最后学生能运用原理,形成能力。所以,在讲授生产和消费关系原理时,采用学生读书、老师讲授、师生共同探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生产和消费关系原理能联系到的很多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用探讨法是非常有效的。在探讨中不是把一些社会现象交给学生就算了,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分析这些问题、从哪些方面分析,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探讨学习的过程不能没有老师的参与。

  而在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时,由于会涉及到很多消费现象,而且这些现象都会有体会。因此,用归纳法较好。即先通过对一些消费现象的了解,总结归类,得出要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性费的道理,进而结合学生的自身的情况,达到形成正确消费观的目的。

  由于一些消费现象都是学生熟知的,所以教学的重点是对一些现象的探讨,即指出其危害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探讨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法。

  在讲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时可能很多学生都觉得没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他们还不能真正认清什么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首先采用讲授法,讲清这一精神的本质,避免学生误解。其次,在学生理解了这一精神的现实意义后,应要求学生谈体会,所以,采用演练法,要求学生现身说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可以用一课时开展演说等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就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很多学生逐渐喜欢上政治课了。)

  总之,在教学我觉得主要应把握好“四个三”。

  着眼三大教学目标。掌握、理解、情感

  立足三大知识板块。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正确的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运用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探讨、演练

  实现三种教学效果。师生互动、激发思考、目标达成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教材,属于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模块第二课《电脑工作坊——做个电脑设计师》。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绘画知识的延伸,并且贯穿以后整个设计艺术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操作使用图形处理软件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技巧——实际应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本模块的第一课,学生学了用“画笔”和“CORELDRAW”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是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基础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用软件的操作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初学电脑设计创作,学好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设计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海报是高中生在接触到电脑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包含了许多科学与艺术、理智和情感、美感和实用的内容,如儿童玩具店的海报要用活泼的设计风格,天然食品的海报要体现出新鲜的设计风格等,丰富多样的版式既让人感受不同的美,还可以将它应用到实际宣传中,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新的电脑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的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更加强烈。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电脑设计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美术设计知识教学提高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经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高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网页上的资源,来帮助自己研究或通过学习交流中心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脑设计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环节,了解电脑设计的一般美学因素和常见电脑设计软件、排版软件,初步掌握常见版式设计风格上的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素材、处理素材和应用素材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理解电脑设计的几大要素。

  难点:理解电脑设计的版式要素。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希望工程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CORELDRAW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一年级学生对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的新奇感,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由此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为了给学生学习提供好的教学环境,特地准备了一些资源,如“CORELDRAW设计论坛”、“千年图库”和“中国设计网”等网络资源,学生从中获取多方面的技术帮助,获取素材、作品上传和学习交流等。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美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渐进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以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触动人心的希望工程画展情境(可用视频、新闻图片来体现),接着出示画展中空缺的海报位置,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希望工程画展中由于缺乏海报而显得单调、不切实际。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设计海报,要求注意空间、文字、图片、色彩和装饰元素等各方面的搭配排版。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和谐实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于学习。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渐进达标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复习上一课CORELDRAW软件常用工具的操作,练习导入图片,教师巡回指导巩固操作。

  2、学生交流操作出现的问题,教师肯定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小结归纳。

  第二层次:

  1、学生选择素材设计一张海报,进行图文混合排版,教师巡回指导版面设计。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三层次:

  1、教师指出版面设计的不合情理处,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做个电脑设计师”的实际意义——平面设计不仅在平面介质上展现美感,还可通过作品实际来宏扬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利用素材或用创作的电脑绘画设计一张宣传希望工程的主题海报。要求对于版面设计(如图文、颜色和装饰元素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学习资源来解决(提供网上资源)。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软盘和书签。

  3、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4、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设计的目的。同时使用这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2)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设计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五、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一)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二)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CORELDRAW操作技能的高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四)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五)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说课稿 篇5

  通过《故宫博物院》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都知道了我国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但是能够有幸看到真迹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直到20xx年10月《北京晚报》报道了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大修的喜庆气氛中,《清明上河图》才得以首次全卷公展 。那么在西方的艺术界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呢?西方的大博物馆的珍品又是怎么样的?我在课前先设下一道道“悬疑”引出学生的兴趣。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完成了解卢浮宫有关地理位置、历史等大致情况以及藏品的九大分类的欣赏学习,第二课时把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宗旨,主要以欣赏罗浮宫三宝为教学重点,通过这些欣赏活动,初步了解欧洲古典艺术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西方美术的浓厚兴趣,提高多元文化的艺术修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我所说的就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所以我设计的教学重难点是:西方雕塑、绘画的风格及艺术特征。难点: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因此,课前我准备了关于卢浮宫三宝的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在模仿秀中所需的几块绸布、自制假发、小风扇等。

  在设计《巴黎卢浮宫》这一课时,我分成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环节二作品模仿秀,了解概况;环节三体验感受,学写评论环节四交流分享,课后延展。

  下面我简要地阐述一下这四个环节:

  首先,我假设自己准备了一个“豪华”的礼盒让学生猜里面装着的是什么?在学生一通瞎猜后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告诉学生这是我的一件传家之宝。学生一定会问为什么包装得那么细致呢?那么我就可以引出《清明上河图》直到故宫博物院百年大修的喜庆气氛中才得以首次全卷公展,引出卢浮宫作为“卢浮宫三宝”的三件藏品又是怎么安排其展出位置,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三件藏品在卢浮宫所处的位置,让学生体会东西方文化在对待珍品上的“藏”与“展”的不同态度。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以其中一件藏品《蒙娜丽莎》为例,用“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吗?”展开广泛讨论,在讨论了古典绘画的美的表现后让一学生上台来模仿画中人的神态动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这件藏品的构图、人物动态、神情、风格、色彩、作品背后的小故事、与中国画的区别等方面探讨这件藏品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体验西方古典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

  在第三个环节中安排学生4-6人为一组,以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区别和联系为题,从作品创作背景、造型、动态、肌理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讨论他们所选的这件藏品有怎么样的特点,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包括表演者、分析者、汇报者等,并完成我给他们设计的一份表格式评述。

  最后一环节让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活动分析各组的艺术评价成就,同时,在评价三宝活动中,老师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形成互动评价,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想法,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正常的艺术赏析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由卢浮宫有关的建筑引导学生去了解华籍设计师贝聿铭及其设计的卢浮宫入口金字塔建筑的风格特点作为课后延展。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历史文化情境中去认知美术作品的意义,在欣赏过程中,联系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以及国人对“宝”所特有的那种保护心理进行对比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直观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互动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课题的第一个环节,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重在让学生从前面所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出发,引出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激发学生对两者的对比分析。第二个环节重在以模仿秀的形式让学生在赏析的基础上体验画家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了解艺术欣赏所要注意的方面,为下面学生自行理解一件艺术品做实践和理论准备。第三个环节我着重从作品创作背景、造型、色彩、动态、肌理表现等方面进行辅导,让各小组的模仿者在大家的帮助下去体会雕像所展现的那种神态动态,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三宝中的任一件进行分析、讨论、评述,形成学生的美术素养。第四环节重在让让大家分享交流小组合作的成就,体验模仿的乐趣并将这种评论方法延伸到课外。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五彩池》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是在学习了《桂林山水》、《走进丽江》两篇课文后的又一篇写景文章,在地位上与上述两篇课文并列。学生通过学习前面的课文,已对本组的知识重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因此,无论是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讲,《五彩池》都是一篇重要的课文。该文既对本组的教学重点进行了巩固,又为学生自学类似的课文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教材、学生的实际及阅读课“减负提质”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五彩池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池水能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并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景色。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2点教法:

  首先是朗读法。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

  接着用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意义建构有重要的作用。于是,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动态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播放五彩池录像,欣赏五彩池的图片,以课文第2、3自然段作为解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说学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白菜,更重要的要交给学生白菜的种子。这样,学生一辈子才有吃不完的白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本课我采用以下学习语文的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2、质疑法。

  3、读文章,想画面法。

  4、情感体验法。

  三、说课件设计

  针对课文特点,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一个采用幻灯片形式纯展示型的课件。在课件中我运用了文本、视频和图片等素材,为学生学习《五彩池》创设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文中的重点句子时,也插入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景色,帮助学生理解五彩池的特点,感受五彩池神奇的景色,激

  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课文时,我分以下六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探奇。

  俗话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我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五彩池的美景,从而自然地引入课文内容。

  (二)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为了理清作者叙述的顺序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精心设计了三个自学提纲: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的。

  3、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三)欣赏美景。

  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如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样美。我主要让学生抓住以下三个句子去体会:

  句子1:“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我引导学生从 “漫山遍野、大大小小”两个词语,去体会水池很多。

  句子2:“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从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去体会水池很美。在引导学生体会五彩池的美时,我通过范读、抓关键词读、配画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句子3:“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我指导学生从这个句子去体会水池的形状很多。在让学生体会五彩池的形状时,我先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说除了这些形状外,五彩池还有哪些形状?然后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训练他们的想像力及说话能力。

  (四) 深入探究。

  我通过让学生边看边读的形式,先引导出一个问题:“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等颜色来呢?”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最后得出池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五)欣赏品味,体悟情感。

  假如你就站在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

  目的:为了让学生再次感受五彩池那美丽的景色,掀起学生诗意般的情感波涛,振奋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次播放五彩池的录像,让学生进入情景,体会情景,在美的氛围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目的:通过当小导游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实践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

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更是注重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组合图形进行切割、添补和平移等,因此,我选择了MP_Lab平台做为教学辅助工具,它提供的可任意操作图形的环境是学习本课的好助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更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以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 目标定位

  1、 教学目标

  (1) 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归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2) 能根据各种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3)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 教学重难点

  借助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能根据组合图形的特点,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三、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创设了“有趣的七巧板”这一情景,通过播放由七巧板拼成的小猫这一动画引入新课,直观地展示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组合图形与基本图形的关系,运用MP_Lab信息平台通过看、说、算、画、拼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鉴于以上想法,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方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拓展思维,课外延伸”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

  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认识组合图形

  课始,在MP_Lab平台上播放由七巧板拼成小猫的动画,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了有趣的组合图形,接着我及时提出 “这只可爱的小猫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发现原来很多有趣的图形都是由简单的基本图形组成,我们称这种有趣的图形为组合图形。“有趣的七巧板”让学生了解到组合图形与基本图形的关系。

  (二) 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为了给学生如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提供认知准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基本图形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出来的”,学生通过回忆和在MP_Lab上动手操作,达到共识:“平行四边形切割后,可拼成长方形;把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把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时我引导学生发现:以上这些“切割、拼摆”等都是为了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当相关的经验被激活时,学习就得到了促进。 对于“怎样求组合图形面积?”这一问题,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就是把组合图形转化为若干个基本图形。可见学生不但发现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

  (三) 动手实践,优化方法

  为了进一步落实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下面由学生在MP_Lab平台上动手实践,考虑到这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方法,故只要求学生展示思路,不要求计算。学生的做法多种多样,那怎样引导学生归纳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我通过了两个步骤来实现:

  (1) 提出问题“以上做法都能求出组合图形面积吗?”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当分割后的图形是基本图形时才能直接求出面积。这时把不符合要求的图形删除。

  (2)选择最喜欢的方法计算面积。这时学生就会思考 “怎样根据图形特点选择方法?方法是否简单?是否合理?”等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方法进行了优化,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根据图形特点,用切割或添补的方法把组合图形面积转化为若干个基本图形面积计算,采用分割法时,要注意合理分割,分割的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将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分割后的图形难于找到相关的条件,那么这样的分割方法就是失败的。

  (四) 拓展思维

  最后安排了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四人为一小组,教师为每小组提供基本图形(标明有关数据),请各组同学通过独立拼合出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拼合完毕后,各组将作品展示出来,“考一考”其他小组的同学(这里不但要“识破”创作意图,清晰地分辨出作品由哪些基本图形拼合而成,说出解决方案后计算面积)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课程标准强调《统计》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低年级要求: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 法,选取教材例题的给我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信息。

  二,说学情: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不会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中 。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 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情景在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状语从句:方法的,经历统计的过程。

  3、初步感知简单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格子纸上 画简单的统计图,根据能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看懂图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 行简单分析,统计感受的意义状语从句:作用英文。

  六,说教学理念与教法: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将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创设情景------收集、整理资料------操作实践------拓展深化”四个层次,我以教材为基础,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力求从实际出发,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围绕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生活在数学中学学生让学习现实的数学的英文课程新要求的。所以“统计”这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引入,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结合本校“播种习惯责任树,人人为树添果实”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2、在活动中学数学 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 其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所以我设计运用投票表决的活动,来确定最喜欢看的是哪部动画片,从中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也就是经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在经历“动态建构运动”之后,再让他们独立观察教材提供的静止的画面上采集信息、分析、整理数据,进行填写统计表、绘 制统计图,说说统计作用。

  3、在问题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感受到,要解决老师提的问题必须调查统计,在调查统计后,学会思考,能根据数据回答和提出简单的问题,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 解,初步同时学生培养问题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发展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理解和体验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七,说学法:

  节课本。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 ,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学习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1,自主学习法:学生让去亲生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 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 使学生经历学习 过程,成功获得的体验,是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2,交流互补法:同学通过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利用生生对话,互相启发,碰撞出只会的火花,以交流促发 展。

  3,练习促进法:有通过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八,教师小结,评价激励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的学习,在内心感受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不可分,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交往,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 能力和表达能力。利于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状语从句:合作能力。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第三单元《美丽校园我设计》的内容,主要内容有软件的认识、软件的操作和测试动画。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功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之后深入学习动画的制作做好了铺垫。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二、说学情

  教师也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所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但是他们在表达和操作上还有一些欠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在课堂上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软件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使用软件作出动画文件。

  2.过程与方法:通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软件的强大功能,增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软件的正确使用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软件的灵活使用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设置情境激趣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利用大屏幕展示一张图片和一段已经制作好的动画。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图片和动画哪一个更能凸显校园特点呢?学生回答是动画,接着引导同学们:大家想不想也制作一个这样的动画呢?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想做。

  ……顺势进入主题《美丽校园我设计》。

  通过对比的的展示,加上问题的引导,能在课堂伊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通过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任务进行讲授:

  首先是任务一:初识软件

  我会讲解打开软件的操作方法: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Macromedia——Macromedia Flash MX 20xx命令,并讲解文件后缀.fla是flash软件特有的后缀名。接下来对于认识界面一部分的内容,我会设置自主探究活动,并引导学生对比之前学习的软件进行思考。学生探究后进行回答。在学生已经认识界面后,我会引导学生,如何操作进行布置校园呢。

  在具体的任务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某一部分内容的关注度。通过自主活动的设置,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探究,在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学习负担,有助于学生区分不同点。

  其次是任务二:布置“校园”

  首先我会以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库面板库,向学生阐述其特点及作用:是储存素材的仓库,在使用时可以直接调用,库面板中包括元件效果、元件名称、元件类型三部分。通过理论的讲解,便于后边学生的动手操作。接下来设置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同学们将库中的内容拖动到舞台上,同学探究后得出结论:将库面板上的元件直接拖动到舞台即可。然后请同学进行演示。顺势为同学讲解元件的概念:动画中用到的素材被称为元件,元件都被放到库面板中。然后继续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自己做的动画有没有成功吗?可以引出任务三。

  教师对于理论的、重要的知识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以后的软件的使用都是有帮助的。通过设置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以提升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下一个任务的展开。

  最后是任务三:测试动画

  我会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讨论如何测试动画的完整效果。在同学们讨论和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接下来我会对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然后请小组代表为大家总结操作方法:首先保存文件——控制——测试影片,最后关闭窗口。并演示操作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可以在新授内容的最后,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三)巩固提升

  在新课内容讲授完毕之后,我会设置操作任务:打开已有的“教室”文件,要求从库面板上拖动元件到舞台。

  通过巩固练习的设置,能针对性的强化学生的重点操作步骤,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我来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课程结束不代表学习结束,因此我将布置作业: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展示给父母。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之后,通过综合型的作业进行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软件的操作。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10

  一、 说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主动学习。

  因此,本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学定教。

  二、说教材

  《比本领》是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通过讲述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最后梅花鹿和金丝猴相互合作摘到树上果子的事。使学生懂得:学习中、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是需要合作的。《比本领》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了人们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说学情与教学目标

  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求知欲,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了交流、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 懂得和别人合作的重要性,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随文识字,理解文中“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重点词语。培养合作意识。

  四、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以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为线索,依据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读出大象沉稳的语气,读出梅花鹿得意洋洋以及金丝猴着急的心情,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动画演示等手段,运用谈话、对比、表演、实践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自由选用“听、说、读、演”等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由阅读、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极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六、说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实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1、播放动画片,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便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想一想,你从这段动画中知道了什么?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生动画面的学习特点,观看动画片,了解小动物的特长,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课标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生字时,我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然后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多种感官,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一环节的设计,巩固识记生字,为教学目标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

  3、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语文课标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但是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尚浅,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困难较大。在朗读课文时,我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指导朗读:首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然后让学生们抓住其中的重点词句,如“得意洋洋、垂头丧气、团团转”等,做动作演示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把句子朗读出来,(如要读出梅花鹿的心情变化以及金丝猴着急的心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通过师引读、生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领悟课文内涵,学会与人合作。

  4、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时,我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把听到的、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合作成功的事例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们增强了合作的意识,从而深化了课文的主题。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着板书为教育服务的目的,我设计了贴图板书,不但形象生动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的源头活水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每一节课都生动、精彩。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2.【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3.【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4.【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5.【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6.【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7.【精品】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8.【精品】说课稿锦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