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07 17:47: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1

  生:我从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他说自己的体力强,看出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明明掉队走不动了,还做出要和马比赛的样子,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他以等同伴为借口,支开陈赓,不要陈赓帮他,也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还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证明他自己的粮食比陈赓的还多。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准。但同学们想过没有,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陈赓先走,不拖累陈赓。

  生:为了不拖累别人,宁肯牺牲自己。

  [点评: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段内容,为学生充分感受小红军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础。]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看出,小红军的表情、动作、语言都表现了他的倔强。但我发现第10自然段,作者在写小红军在拍粮袋时,不是像我们通常做的那样挺起胸,使劲地一拍,以此来表现倔强,而是用轻轻地来表现他拍的动作。这么写准确吗这不是与倔强的说法相互矛盾吗大家边读边想,看看能不能从书中找出答案来。

  [点评:故没悬念,激活思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生:矛盾。这么做不能表现他的倔强,他应该使劲地一拍,这样更能让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小红军不可能使劲地一拍,因为课文前面写他已经累得掉队了,他没有那么大的劲来拍。

  生:就算他有劲也不能使劲地一拍,因为他的粮袋中根本就不是粮食。

  师:是什么

  生:课文后面说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他使劲地一拍,牛骨的声音和样子都和粮食不一样,那就露馅了。

  生:我认为小红军又累又怕露馅,只能是轻轻地拍拍干粮袋。

  生:他又累又饿,可是还要坚持装出有劲有粮的样子,轻轻拍了一拍粮袋,正好说明了他的倔强。

  师: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非常机智,非常懂事,他担心陈赓同志知道他没有干粮了一定要帮助他,使陈赓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劲地一拍,而只是轻轻地一拍。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的品质非常高贵,他一心只为别人着想,而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师:对!我们读课文就应该像刚才发言的同学一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领会文中词语的含义。

  [总评: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学片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一、紧扣重点训练项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是落实这一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设计者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在训练学生一般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训练了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轻轻地这个描写小红军拍干粮袋动作的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终于悟出了这一词语的运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三、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教师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与感染,较好地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2

  教材分析

  《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学情分析

  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2、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长征过草地的艰苦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老师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尽力收集有关长征过草地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生活和自然环境。

  3、学生阅读面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有欠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饥、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3

  一、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的本真回归,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思想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营造互动氛围,引导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重要特征,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书学习,以及学生质疑问难时的互帮互助等,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动,在思考中相互接纳,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者转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通过学生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体悟,满足了“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4

  《倔强的小红军》一课,讲的是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一个年仅十一二岁的小红军,为了不让陈赓同志挨饿受累,坚持不骑他的马,不接受他的青稞面,最后累死、饿死在草地上的感人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让学生充分体验小红军的崇高精神,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好争辩的特点,就小红军是否诚实组织了一场辩论,在唇枪舌剑之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辩论采取提供论点、自由组合的形式进行,中途被对方说服者可改换论点,加入对方行列。

  正方论点:小红军多次欺骗陈赓同志,不诚实,我们可不能学他。

  反方论点:小红军千方百计说服陈康同志,很倔强,很高尚,也很聪明,我们应向他学习。

  正方:从课文第二节“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一步一步朝前走着”,“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等句子,我们可以看出,那个小红军明明跟陈赓同志一样,疲惫不堪,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可是当陈赓同志让他上马骑一会儿时,他却“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说他的体力比陈赓强多了,要跟陈赓的马赛跑,这不明摆着是在欺骗老同志吗?这是不诚实的表现,我们可不能学他。

  反方:你这个说法不对。他是十分虚弱,可是他不想让这位老同志看出来,他很倔强,不想输给这位老同志。

  反方:小红军满不在乎的样子是故意做给老红军看的。尽管他十分疲惫,但他从老红军“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上看出了老红军也很虚弱,比他更需要马。他所说的“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以及“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都是为了让老红军相信,他的体力确实比老红军“强多了”,根本用不着骑马。可见小红军是一个能为他人着想、不怕苦累,不怕牺牲的倔强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正方: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红军掉队了,根本没有同伴,可是当陈赓要跟他一块儿走时,他却说要等同伴,让陈赓先走,这也是欺骗老同志,是不诚实的。

  反方:这怎么能叫欺骗呢?从陈赓刚走一会儿小红军就晕倒在草地上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红军是知道自己快支持不住了,不想拖累陈赓同志才这么说的。这是他在千方百计想要让这位老红军快点去追赶队伍。

  正方:小红军昏倒后,从陈赓同志在小红军的干粮袋里掏出的那块带着几个牙印的、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我们知道,小红军应该已有好长时间没吃到干粮了,也根本就没有干粮了。可当陈赓要把青棵面留给小红军时,他却“……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还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这不全是谎话吗?太不诚实了,况且收下青棵面对他又不是没有好处!

  反方:小红军是很饿,干粮对他来说是很重要,可在他看来,老红军更饿,更需要粮食。他的所言所行都是为了让这位老同志相信,他确实不需要那干粮,他是为老同志着想。

  反方:是呀,在生死关头,小红军宁可自己饿死,也不让老同志饿坏,这不正是他的倔强性格的最好证明吗?

  反方:对!小红军是欺骗了陈赓同志,可他这是在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啊,怎么能用诚实不诚实来衡量呢?你们一次又一次地说他不诚实,就不觉得良心不安?遇到那种情况,你们有这种精神吗?

  原本给大家预备了半节课的时间辩论,哪知孩子们一发而不可收,你来我往地整整“闹腾”了一节课还不肯结束。尽管有些说法并不是那么精当,似乎还带上了些许火药味,可随着辩论的不断深入,反方的见解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深刻,小红军的可贵精神也就不容置疑了,就连坚持到最后的笔者,也由正方倒向了反方。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5

  核心提示:《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感受最深的词句。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感受最深的词句。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学习兴趣和形成独到见解。

  (2)指名朗读课文2、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疲惫”一词,让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中去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

  (3)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学生自主发现,“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练读,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红军。当对小红军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小红军的可怜来,在读中升华对小红军的怜惜之情。

  我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小红军的倔强。任何人见了小红军的举动都会认为小红军精神好、体力足、干粮多,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体会“终于” 一词,从“终于”可以感受到小红军和陈庚相互关心,舍己为人这一高尚品质。

  本文的细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小红军的精神品质:外貌描写从小红军的处境危险衬托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对话描写从人物的良苦用心体现人物的高尚品质;陈庚同志上马后的心理活动,类比出小红军的可贵品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动最深的句子,让学生自由发问。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反思

2.《小青蛙》教学反思

3.小青蛙教学反思

4.《粗心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5.小石潭记的教学反思

6.《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7.《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8.《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