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0-12-26 14:53:5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1

  他是一个强健、精力抖擞的老人。他常常活动,并连结了一颗担当奇怪事物的心。他面貌表面粗犷,好像任何一个下地干活的农夫,任何一个墟落贵族,任何一个军官,任何一个猎人。除了他那能戳穿统统谎话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胡子,他的面貌面貌便是一个平凡的俄国男人。托尔斯泰作为一个艺术家倒是一丝不苟的。他会由于一个不适当的比喻让印刷工人重新印刷。只为了完善无瑕的作品。托尔斯泰的作品具备一种特质:完全真实。正由于云云,他才成为了文坛的大家,成为了统统人类中最有人性的人。

  最终把这本旨灵的列传读完了,我分外敬佩作者茨威格教师,他能把别人的心灵分析的云云正确,我信赖他也是一个大家。我想成为一个想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精力和身材上都坚不行摧的人,做一个真实平凡巨大的人。

  合上这本书,我不想再把它投入黑暗的箱子里,也不在诉苦它不是一本真正的列传,他让我更深的相识了托尔斯泰。我会不停把它生存在书架的最顶层,时时去打开它,大概会有新的感悟。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2

  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

  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转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可是他至少还能坚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我。最终,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我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坚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3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可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我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才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可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我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向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虽然别人都说他是“天才”,可是《名人传》里他自我说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凭着自我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顶峰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我的一份精华。我们要了解自我,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智慧之门”的可贵,并且都有勇气和决心,能踏踏实实,以自我的方式,认认真真完成自我的工作,我想我们有朝一日也能够骄傲地宣称: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4

  托尔斯泰在会客堂中,在书桌前,在活动场上,克服了虚无。他从没有让任何肌肉制止事情,不管是手部用于写作的肌肉,照旧身材上用作活动的肌肉,乃至是嘴边用来攀谈的肌肉。他从没有虚无过,由于他每一天都在思索,永不制止。

  由于托尔斯泰那透彻的视察力,生命都亲和于他。六十岁是,他还常常最少追猎兔子,没有人比这位拥有透彻的视察力的猎人跟相识生命的了。他能猜出一只猎犬靠近野鸭时的本能,也能形貌一匹良种马在起跑时的想法。

  在这位大作家的作品中就能够看出他对人类的明白。他的作品便是其时人们的真实写照。他能写出一位妇女在有身时的真实感觉,也能写出伊万伊里奇快去世时的恐惧。还能写出一个少年第一次起马的感觉。

  托尔斯泰便是如许一个与精力的恶魔屠杀的勇士,与头脑的贤人结交的智者。作者用优美的笔墨让我延前啊出现了如许一个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5

  《列夫.托尔斯泰传》有感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转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可是他至少还能坚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我。最终,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我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坚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6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可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才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

  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虽然别人都说他是天才,但是《名人传》里他自己说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顶峰的。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智慧之门的可贵,并且都有勇气和决心,能踏踏实实,以自己的方式,认认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们有朝一日也可以骄傲地宣称: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7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

  从二十岁时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从军时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托尔斯泰传》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

  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罗曼罗兰说:生活是严酷的,对于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这大概就是对于托尔斯泰行为的最好注解。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8

  托尔斯泰在现实中最大的困主要在精神层面,他面对内心巨大的惶惑与矛盾,最终创作出众多不朽的名篇。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考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人生真谛的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所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但也是他思想上矛盾与根源所在。

  托尔斯泰写的一个地主的早晨反映他自己的人生。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涅赫留多夫去一个乡村访问,但却遭到冷遇、嘲笑、固执的猜疑……这与托尔斯泰本人极为相似。他遭到舆论的批判,而家庭,从温暖渐渐变得分裂,托尔斯泰的家庭已经千疮百孔,不堪一击。但托尔斯泰并没有放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写出了波利库什卡安娜卡列尼娜等着作。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习托尔斯泰身上的品质遇到困难,不应总想着靠山,要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只有这样,你才能像托尔斯泰一样取得成功。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9

  想起看《托尔斯泰传》初衷是因为大学时期孟凡君老师的强烈推荐,他说这是一部让他“看得死去活来”的作品,他说“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灵魂”,于是决心一看,20xx年七月九日借书,到十一日,我已看完两遍。

  该书是有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写,全书共十八章,从不同阶段来写托尔斯泰的变化,回过头来看卷首的“永远的俄罗斯,永远的托尔斯泰”,不由得心潮澎湃,它以高度的概括性概括了全书的大致内容,再一次为永生的斗士——托尔斯泰而感动,震撼。

  第一章:难忘的童年,罗曼.罗兰为我们讲述了作为平凡人的家人对托尔斯泰童年产生的影响,尽管那时并看不出什么,但却使他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使他成为一个拥有爱的人,一切一切都暗示着一个未来的天才即将诞生。他关切他人,在五岁时就感受到“生活并不是轻松的娱乐,而是件繁重的任务”。

  第二章:青春的沙漠,这一时期主要指的是托尔斯泰在喀山读书时期,他自称这一时期为“青春的沙漠”,那是愚蠢的强烈的狂风吹起来的。他在自己的作品《青年》中有大量关于那些年发自内心的坦诚。

  托尔斯泰不是完人,他心理、品性都有问题:他孤僻、暴戾、狂热,时而迷惘和绝望,往往反复无常:作为斯多葛禁欲主义者沉迷于身体上的自身摧残;作为一个伊壁鸠鲁享乐主义者放纵自我;相信生死轮回跌入虚无主义差点发疯。他不停的分析自己,试图在虚无中寻求真理,这样的分析曾使他丢掉宗教信仰,但他心中却始终是有信仰的,即便在迷雾中探索的过程中他无法言明那信仰究竟是什么,但我深信,那才是孜孜不倦的求索态度。

  这一时期的他拥有善的梦想,他对待穷人有一种平等,他“坚信一个人的命运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而另一方面又由于少年激情、暴饮暴色和强烈自傲的膨胀,他不再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变为物质主义者和实际主义者,他希望取悦于世人。直到他回到了乡村生活,再次与农民一起时,他才又重新开始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观察世人,他又充满了梦想和爱,正如《一个地主的早晨》所记叙的那样。

  第三章:逃入军队,四章:高加索的故事及第五章:赛瓦斯托波尔:战争与宗教,罗曼.罗兰写到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满腔热忱的投入军营,在赛瓦斯托波尔军中服役,恪尽职守,却发现了战争的恶和虚荣,军人的极端激情、虚荣和悲痛没能逃脱他的洞察力。而第六章在圣彼得堡的托尔斯泰又发现了文人的卑鄙、虚伪和邪恶,他们自以为属于一个特权的、高等的种性,自以为是人类之王。这些在托尔斯泰看来,都是不可原谅的。

  第七章:爱的奇迹 第八章:在婚姻的庇佑下 以及第九章:心灵之作 第十章:思想巨变

  爱的奇迹孕育了《家庭幸福》(1859)(创作于婚姻的最初三年),后来两部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相继问世,前者被称为最宏伟的时代史诗——现代的《伊利亚特》,后者则为其心灵之作。罗曼.罗兰在书中说到“《战争与和平》里面充满了大量活生生的面孔和激情,而孵化这波澜壮阔的人性海洋的,是一颗泰然掀起又平息风暴的至高心灵。”我想,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也正是托尔斯泰本人走向成熟的征象:他不再只关心个人命运的浪漫史,而是热心于大众,他有一刻俄罗斯的心,他平静却高尚。对于《安娜.卡列尼娜》,我想之所以说他是托尔斯泰的心灵之作,就在于此时的托尔斯泰想借作品表达出来的不仅仅是反侵略的俄国卫国战争背景下宫廷上层贵族的自私贪婪、虚伪堕落或是争权夺利,他仍然是在思考、探索,他探索真理并始终相信其存在。在思想巨变中,作者叙述了列文(即托尔斯泰自身的化身)的悲痛,他深切的感受到生命没有信仰的虚无,信仰不是科学,而是艺术,而只有过着信仰的生活信仰才有意义。与此同时,他也阐释了自己的信仰,如基督教的教义所言,他相信只有全世界都达到幸福,幸福才有可能在世间存在。所以,他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履行爱的职责,他要愈加增加心中的爱,从而“与日俱增的幸福,并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更完美的福祉。”

  第十一章:关心社会现实 ,托尔斯泰在莫斯科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文明之中隐藏的疮痍,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心中拥有信仰,但他却做不到愉快,因为他没有法利赛人那种伪善的、自我满足的信仰;因为他没有神秘主义者那种自我主义,不像他们那样完全沉浸在自我拯救之中而不考虑他人的拯救,因为他真正懂得爱,他不能在做出行动前使自己内心安宁。托尔斯泰于1884~1886年期间写出《我们应当做些什么?》这标志着他要开始的艰难旅程的第一阶段,此时他为了社会的动荡而舍弃了相对安宁的宗教的沉思。

  第十二章和十三章:艺术的良知 艺术与科学

  托尔斯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学校工作后又热心于宗教,家人甚为失望,夫妻虽相爱却因此互相折磨,他孤独,他渴望得到原谅和支持,却以绝望告终,但自身的信仰还是使其艺术得到了新生,他还是坚信自己生命的意义,即“应当唯一的靠我自身的光亮生活,而且要把这光亮在人们面前高高举起,让他们能够看到它。”后者阐述了托尔斯泰对于艺术和科学的看法,他相信科学和艺术的永存,相信“真正的科学是关于人类真正福利的科学,真正的艺术是关于所有人真正福利的知识的表达。”

  十四章:巅峰时刻 十五章:艺术的“圣经”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已进入一种宗教的宁静,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冷淡客观,更背离自己的生活(指的是他的艺术不再现实的生活,更多的是回忆),在《复活》(艺术的“圣经”)中,他描写了众多自己并不熟悉的人物形象,如罪犯、革命者,也描写了时间的污浊,然而对待一切,此时的托尔斯泰都给与同情、理解。他,这位艺术家是仁慈的上帝,他洞察人心,他看到了他们的悲痛、泪水,在《复活》中托尔斯泰塑造的涅赫留多夫不是英雄,而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物,他从物质主义到与内心抗争到精神剧变,此处,我们注意到,那个人,就是托尔斯泰自身。《复活》不仅是主人公涅赫留朵夫内心的复活,更是年老的托尔斯泰反思一生并总结升华自身精神的体验。

  十六章:孤独的斗士 十七章:老年的悲伤 托尔斯泰虽因为宗教的原因停止发表自己的作品,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从未停止写作。此时的托尔斯泰虽已享誉俄罗斯,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地位,但他依旧孤独,党派疏远他,所有国家拒绝他,教会驱逐他,家人亦是不理解他,他备受折磨。书中摘录的一段托尔斯泰写给妻子的信,感人至深,看得流泪。他说到自己受着现实生活与精神信仰的矛盾,他想以离去的方式来减轻大家的痛苦,他要出走,60岁的时候回归森林,像一个印度教徒那样。他恳求妻子的原谅,他铭记了35年来的恩爱,他不怪她,因为他们所有的矛盾只是因为信仰不一样,而他又不能强求她和他具有相同的信仰。他说他会珍惜妻子给他的一切,他爱她……他终究是凡人,他终究不能铁石心肠,他终究没有离开妻子,可是,他的心理上又是爱上帝和爱家庭的双重折磨,他的日记让人看得心碎,他谴责自己的怯懦优柔,直到有一天突发绝望,一个人奔跑至无名修道院,最后病倒在一座无名小城,再也没有起来。而他,在弥留之际也在抽泣着诉说,他想着世上千百万受苦受难的人未得到解脱。

  最后的一章:人类的良知 这是罗曼.罗兰对于托尔斯泰一生的总结,托尔斯泰的一生俨然一个战场,一个维持了42年之久的战场,充斥着光荣与混战的战场,那最初令人陶醉的自由;暴风雨的黑暗中各种情感的冲突;高加索和塞瓦斯托波尔年代喧嚣和骚乱的青年时期;随之而来最初几年的平静生活;爱的幸福、艺术的幸福、自然的幸福,那些在艺术家心中已成过去的宏伟战场……但这一切对于托尔斯泰来说都不够,他要把自己抛向大地,他要把自己一直坚强不屈地重新开始。他要在幸与不幸中沉迷,在死亡与不朽中沉迷,他要舍弃自己的生活而为走向永恒的生命而热情呐喊,他要追寻自己心灵的安宁……托尔斯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卢梭的影响,在思想方面两人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各自坚持自己的信仰,但不一样的是托尔斯泰却在对于自己过去生活的罪恶时血泪哗哗流下,他不像卢梭那样认为自己“善超过恶”,他怕把自己的罪恶暴露于世人的面前。而事实上,他的身上又到底有什么罪恶呢?

  永远追求真理和爱的人类伟大艺术家-----托尔斯泰,为了愈益遥远的理想奋斗一生,他是伟大的、永恒的,而他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他喜欢的自称“我们的兄弟”。

  所谓传记,想来并不能够细细的涵盖一个人的一生,而只是简略的概括,看完《托尔斯泰传》后,突然觉得一直以来托尔斯泰在内心的感觉变了许多,他伟大却从不自以为自己伟大,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理,坚守信仰,为之奋斗终身,让我感动,让我动容。写下这读后感不为什么,我想,在托尔斯泰的博爱面前,所有世俗的个人主义都该低下自己的头,作为平凡的个体,也许做不了什么对众生有益的事,但是我想,我,总还是从中收获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伟大的艺术家,他将高举真理和爱的火炬,于冥冥中,照亮世人的心灵。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2.《托尔斯泰传》读后感(通用5篇)

3.拿破仑传读书笔记

4.《拿破仑传》读书笔记

5.《贝多芬传》读书笔记

6.《水浒传》读书笔记

7.名人传读书笔记

8.呼兰河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