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读后感

时间:2021-01-05 17:04: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步履不停》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步履不停》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步履不停》读后感

《步履不停》读后感1

  不知不觉中理性越来越盖过感性了,最近每天闲暇的时光很多,但却懒得思考,懒得感受。我们对死亡有了真正的认识应该就是从亲近的人一个个开始离开我们的时候开始,从死亡无所畏惧的时候应该就是我们生活得最安逸自得的时候吧。以前听到谁家的谁谁怎么样了,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很远,去年过年那天突然听到经常来我家拜年的叔叔去世的消息,不知不觉鼻尖一酸,不由得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是同龄人啊,我突然就意识到了永远和陪伴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每次离家上学,爸爸或妈妈,甚至弟弟都会出动来送我到车站,同学们都调侃我说,多大人了,还要爸爸妈妈送,如果换作以前的话,我这么爱面子的人肯定就会勒令爸爸妈妈不要送我了,但开始懂得珍惜这些在一起的时光以后,我一点都不觉得有多丢人,我可以独立,但不能独立到让爸爸妈妈觉得他们不能为我做些什么。我们一天天长大,对她们的依赖和崇拜一天天减少,这对他们太残忍了。

  坐在图书馆里不知不觉打完这些文字,不知不觉又难过起来,好像一直在辜负父母的期望呀。

《步履不停》读后感2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们也要步履不停。

  看过电影四年后再来回味这本小说,又是一番滋味。如果说电影囿于时长,难以将家庭这个小世界中的喜怒哀乐和分分离离尽数呈现,那么这本小说则可说是用散文一般轻盈的语言,“肆无忌惮”的将家人间的各种小情绪和家庭里的各种琐碎之事倾泻而出。

  《步履不停》中糅合着自我的成长、亲人的逝去、父母的衰老,一代人接替着一代人艰难的迈步在人生路上,这种遗憾感和无力感,真实的令人痛心。回首我的这四年,春风依旧,韶光流逝,我从课堂步入社会,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无论是“当初若是听父母的话去做也许就不一样了”还是“如果换成现在的我就能做的很好”之类的感伤,至今也仍会不时袭上心头,这是我对自己逝去光阴的执念。而四年弹指一挥,父母们却已渐入退休,最近不断向我感慨“这人啊,一到50岁,身体就大大不如以前了”。父母们无意间的感叹总会让我陷入阵阵恐慌,这是家人间的羁绊。

  在衰老面前,孩子们也是手足无措的应对手足无措的父母们的。是啊,尽管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但我们依旧要含泪微笑,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读后感3

  看过上一本日本文学作品是岩井俊二的《情书》,也是有同名电影的作品。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简短,但是举轻若重。这种文风我一度很喜欢,但是渐渐的我被这种细腻折磨,无限的联想引起回忆的共鸣,说来都是痛苦不堪。直到学会接受。

  跟这本书同时在看的还有蔡崇达的《皮囊》,看这些小而细腻的文字和故事,总是唤起微微的颤抖。就像春天的柳絮,柔软而洁白,风中轻舞,钻进人们脆弱的地方。比如两本书里都提到的父母。抛去关系,其实父母也只是泛泛之众的个体罢了,像你一样的个体,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成长成了父母的样子,我们却迫不及待地想要他们丢掉自己的身份,同时他们或许会希望我们成为他们希望成为的样子。然后我们成长了,他们衰老了,你开始看到他们的脆弱还有对你的依赖,才发现啊,原来他们也会这样,像孩子一样,其实只是他们又变回了自己。一辈子去寻找自己的样子,真的很艰难。所以不再怪那么多,我们都是因为做自己才如此不相容。

  至于烦恼,我希望可以少一点。每个人都有烦恼,而我深知自己的烦恼常来自于对自己深深的否定里,只是还是无能为力。但还是努力走下去,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读后感4

  这个民族的细腻对情感更精致更微观的表达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而这本书也是我划线最多的一本了,觉着每一句都传神到位。一个儿子回父母家团聚这么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就发生在这短短的两天内却让我感觉貌似走完了整个人生旅程。从一个人的视角观察每个人的立场情绪表达,复杂绵密却从不拖沓没有大段的对白没有什么讲解似的剖析完全是用最真也是最敏感的心来洞察亲情的奥秘。

  不管怎样总有一些事是来不及做的。

  鸡毛蒜皮的羁绊是每个家庭构建的最夯实的基调。而文章一开始就揭示出双双去世的那份宿命感与父母在现实中“活灵活现”的表达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不断带着我去反省甚至有些地方让我十分压抑并不想跟着作者的情绪再递进下去人生怎会如此悲凉…

  而我们不管怎样扮演角色又怎样在互动中快乐忧伤迷茫,我们终归要共同走向一个场景面对死亡。养育我们的父母并不会因为与我们怎样的爱恨情仇便给予我们阻止一切走向终点的超能力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目睹见证与无可奈何。

  作者把这个人生命题原风原貌的铺在我们面前,虽然没得选择但已经给出了答案。不管这个生命的魔咒如何生死循环我们能做的就是善待父母爱他们就现在。

《步履不停》读后感5

  “人生啊,真是难捉摸……”

  人生路上有那么多来不及,可我们依旧步履不停地一直往前,没有退路亦没有回头路:

  如果有“如果”,“父亲”在“大哥”出事那天依然不会丢下食物中毒的病患;

  如果有“如果”,“母亲”那天也依然不会拦住只是出门散散步的“大哥”;

  如果有“如果”,良多依然不会听从“父亲”的托梦,而在28号那天赶回去……

  就是因为没有“如果”,那么多“缺憾”与“来不及”组成的,才是人生!

  我们在读这类书的时候,往往会很自己说:要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眼前人,不要错过,不要给自己留遗憾!其实呢?你的人生依然还是会照旧过下去,除非可以带着记忆再穿越一次,回到过往,回到此后令你遗憾的那个时间节点,否则所有的一切还是那一切!你的性格不变,环境不变,周遭一切不变,你依然是那个你,并,永远是那个你!

  但是啊,或者总得满怀希望呀,步履不停,且行且珍惜,愿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拼尽力气去好好生活,不要留太大的遗憾,给自己!

《步履不停》读后感6

  到最后,我也没有和父亲去看足球,也一次都没让母亲坐过我的车。唉,早知道的话……每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机会都早已从我身边溜走了,而且再也无法挽回。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书不长,我却看了好久,一边看一边思索怀念,逝去的老人们带走的和留下的,还有他们的离开对父母的影响。这个世界上最亲密最亲密的人,拥有源自基因的扭结,颠扑不破的联系,怎么可以遗憾的因为误会而被破坏啊。

  会对她这样的准备心存感激,是在很久以后了。曾经,母亲的一举一动,都只让我觉得她好施小惠而令我心烦。既然那么想要我结婚,你们就让我看看结了婚的夫妻能幸福成什么样啊。

  如文中一般,原生家庭为我们的自私和懦弱背了太多锅,也是为什么作者直到失去才看到那些一直就存在的幸福美好。可能还有一些东西要等成家立业以后才能体味吧。

  父母子女一场,当然最最最盼彼此好了呀。

《步履不停》读后感7

  这本书,如果按寻常一点的比喻来讲,像是平静大海下涌动的暗流,这股暗流最终将带你去向黑暗的深渊,抑或是光亮明媚的清澈水域,那最终须得有自己把握。

  跟着地铁做轻微摇晃,读着这本书,不经意间,心脏被精细的手术刀划过,冰凉而又刺痛。

  我怀疑这可能就是当时我想说出口却始终无法说出的东西。难以言喻,无可奈何。

  想起《狗十三》,然而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却通过多方的宣传 ,新媒体上的喧嚣,我大致就知道是怎么样的父亲,最终造就了怎么样的女儿。

  在是枝裕和的这本《步履不停》里也是一样。

  “我”为什么会害怕回家,“我”为什么会对生我养我的父母产生畏惧甚至恐惧,“我”为什么对死气沉沉的家庭气氛感到窒息?

  说实话,我感同身受,甚至现在依然存在。

  那种对“家”的恐惧感,同时又有对“家”的眷恋,既矛盾又纠结 去,让人不得不想逃离,父母亲却依然为自己的行为义正言辞,实际那是“爱”却太让人窒息了。

  我现在处在23岁,但我知道即将将要面对的便是此书后半部分,父母老去而我应该在他们老去的时间中做些什么。

  可是依然感到很刺痛。不舒服。

《步履不停》读后感8

  看似平凡的一家,但在一个特殊的日子时主人公良太携家人回到久别的老家之后揭开了他们日常下的秘密。

  在电影中打动我的镜头有很多,孩子们的手伸到,淳史说他以后想当想爸爸一样的钢琴调音师如果不可能的话就当医生,良太将揉碎的粘了起来,二代人讲述的蝴蝶的故事...

  最打动我的对话是良太说母亲真残忍,良太的母亲说这是很正常的,你现在不懂是因为你还没有为人父母,良太当时还气愤大家都把他当做一个孩子。

  在这个家的每个人的形象全都通过作者手下的笔跃然生动的展现了出来:

  父亲执念有人继承他的医生名号也出过轨,母亲发现了并保留下来了自己的秘密歌曲,大哥因救人意外去世这是一直围绕整个家的一根刺,二姐是这个家的润滑油也有自己许多的小心思,二姐夫则有点大大咧咧的,三弟娶了二婚的妻子事业不景气又想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三弟媳为人处事小心翼翼又敏感,她与其婆婆的对话一字一句都要斟酌一番再细细品味。

  充满烟火气息又不乏励志,就像良太说的你才25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很多时候就像在这人生的道路上即使脚步不停,但却总是慢了一拍。是好是坏呢,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步履不停》读后感9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做子女,第一次做兄弟姐妹,第一次做妻子丈夫,我们很多时候都搞不清楚应该怎么去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我们从小到大没有被好好教育要怎么处理亲密关系,有些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而有些人天生笨拙。等自己想起来去学习的时候又为时已晚,回过头来好像都做错了。亚洲文化里家庭的感情往往含蓄而压抑,爱却不知道表达的方式,生活的又在慢慢磨砺着性情和爱,对父母心里总是有很多愧疚,我想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和我一样茫然吧。一直想找人问问别人家的家庭关系,但似乎这又是个很不容易开口,即便问了也不是能毫无保留来探讨的问题。

  时间步履不停,但人到中年的无力让自己常常检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做对。最近的学习课题是心理学以及人际关系,虽然原来的初衷已经不需要我再学了,但想想也许能让自己对人生有新的认识。结束一段付出很多的关系有很多疼痛,就像清空自己,把骨骼归骨骼,血肉归血肉。但以前常常有后悔觉得当时如果自己再主动一些,如果再努力一点,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许结果就会不同。这次,至少我尽力了,没有后悔。至于结果,不是所有努力都有结果。

《步履不停》读后感10

  最早接触是枝裕和,就是这部同名电影。一贯的胶片风格为故事抹上怀旧的色彩,夏日高温直射下变形的公路,透过层叠的树叶罅隙投下的光斑,老式庭院里玩耍的孩童,细琐中一切都这么温柔,温柔而又克制。

  电影或者是书其实只是叙述了40岁的良多带着二婚的妻儿回老家的一天。大概每个非独生子女家庭都会面临父母没法做到对每个孩子都绝对公平这样的问题吧,在三个孩子的传统家庭中,良多是相对受冷落的一个。备受期待的大哥因为救一个落水的孩子牺牲而成为父母心中永远的痛,更成为良多心中过不去的坎。

  活着的人是永远无法跟逝去的人比的。

  东方传统家庭的含蓄使得整个家别别扭扭。

  而父母的老去并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子女刹那之间的发现。良多是什么时候发现父母不再是当初那个权威的存在的呢?大概是从他发现洗手间装上了防摔倒的扶手开始的吧。整本书记忆最深的是一直由父亲看诊的邻居突然发病,而父亲只能等待救护人员到来,被晾在一边不知所措。我们一直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而我们又花了多少心思去关怀他们呢?

  等到后知后觉的良多终于明白了父母,谅解了父母,却早已来不及了。

【《步履不停》读后感】相关文章:

1.《步履不停》读后感

2.“停课不停学”心得体会

3.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心得体会

4.2020教师停课不停学心得体会

5.关于停课不停学的个人心得体会

6.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心得体会

7.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精选3篇)

8.“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