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岁月的脚步读后感

时间:2020-11-26 17:01: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追寻岁月的脚步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寻岁月的脚步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追寻岁月的脚步读后感

  我们喜欢解读陌生的地方,却很少追究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的历史。

  我们的记忆在现实中沉睡,模糊听见了一个人的脚步声,那就是王安忆。她站在两个世纪的分界线上,面向过去,将流逝的岁月连成了电影。当外籍人士和“海归派”把目光投向上海的明天,当全国各地的移民忙于探索上海的今天,城市的主人公们跟着安忆,摊开昨天的帐本,寻找一路走来的风尘,顺便思索:这是怎样的历史和现实。

  寻找:上海风韵略影

  她的故事是在淮海路开始的。

  它是这座城市著名的街道,两旁排列着树冠覆顶、浓荫遍地的'法国梧桐。法租界的叫器消失在了过去的岁月里,她指给我看的是一些欧洲风格的老房子夹在美国派头的高楼大厦中,如同前后两个时代在对抗。想在金融界中争得一席之地的华商和外商,认定了淮海中路黄金地段的身价,先在这条被楼房占据得不很宽阔的马路旁造楼,“欲与天公试比高”,将头上的蓝天裁剪成和纽约华尔街一样的长条状,显然是精于商业的美利坚风格。那个已经过去的时代则用坡顶尖顶的三层建筑物,还有附近被法国人辟建的顾家宅花园,维护着上个世纪的风格。

  同为商业街,南京路的霓虹绚影很大程度上维护的是旧上海的风花雪月。虽然著名的“四大公司”曾让富商们兴致勃勃,让未涉足尘世的孩子憧憬游乐,终究是灯红酒绿的销金窟,是只能图热闹的俗艳之地。后来我徜徉中央大街,王府井……那些代表哈尔滨、北京等城市的商业街,首先想起的是淮海中路而非南京路,原因之一便是淮海中路的格局颇具戏剧性。谁说上海“汇集了五湖四海的作品,唯独没有自己的风格?”对于一座不断更新的都市,不一定固守上百年的历史,两个时代的对比与连接正是上海的风韵所在。

  回首:我们的故事

  历史的寻根者们,包括我,往往穿梭于理论性质的概念中,满足于了解地理情况或历史史实,似乎我们可以依靠这些概念来明白自己的生活。

  安忆却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在她的回忆中,不少内容是关于她和同龄人的成长历程,配上《昔日重现》的背景音乐,昨天的画卷逐渐被摊开。

  我仿佛站在淮海路与重庆路交接年的天桥上俯瞰下面的风景。石库门和法国式的老房子经历数十年风风雨雨后沉静地矗立在淮海路两旁,任晚霞给自己周身镀上一层蒙蒙的深红色。房子里的灯亮起来了,点亮了安忆的回忆。女孩子们抱着漆皮鞋在弄堂里玩,转眼便长大了。“文革”来临的时候,五十年代出生的安忆他们还是单纯的少年,却开始了成人般的担忧和无奈。他们在新式的弄堂里走过少年,走进青年时代,期间穿插了上山下乡,经历抄家变革,然后踏进国营企业工作,成家,有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又在早上七点将孩子送往中小学校。

  这是安忆家的故事,也是我们父母辈人经历过的故事。这样的回忆使我们明白,我们的父母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而在他们的生活中,哪些又和我们今天一样,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或者虚假的、无聊的。

  背景音乐还在继续,这是往昔的回声。很多时候我们忙于生活琐事,以为过去的一切将被前进的时间忽略,不经意间扬起往事的尘埃,看他们纷纷扬扬我们才明白,那是生命中不能隔绝的旋律。城市的风韵是生活的外壳,它的色彩传递给我们生活的理论。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受着完整或琐碎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让他们拼成一段磨灭不去的岁月,告诉我们生活的内涵。

【追寻岁月的脚步读后感】相关文章:

1.《岁月的目光》读后感

2.《守望岁月》读后感

3.《山居岁月》读后感

4.山居岁月读后感

5.《奇风岁月》读后感

6.《山居岁月》读后感15篇

7.《追寻高雅生活》教案

8.山居岁月读后感(通用5篇)